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富碳酸盐页岩沉积微相组合及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伟庆 李朋波 +2 位作者 李博 方正伟 王玉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2-531,共10页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富碳酸盐页岩的微相特征识别、划分及其组合方式研究,是揭示相关沉积物沉积成因和空间结构的基础。基于岩心和岩石薄片资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等测试分析技术,通过高分辨率的岩心取样和测试,对东营凹陷斜...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富碳酸盐页岩的微相特征识别、划分及其组合方式研究,是揭示相关沉积物沉积成因和空间结构的基础。基于岩心和岩石薄片资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等测试分析技术,通过高分辨率的岩心取样和测试,对东营凹陷斜坡带富碳酸盐页岩开展了岩石矿物学和古生物学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富碳酸盐页岩内部可以划分出藻席微相、介壳页岩微相等10种微相类型,各类微相通过不同方式叠加构成一系列微相组合,并显示出米级尺度的页岩相变特征。对应于东营凹陷咸水湖泊演化的不同阶段,可划分出浅水蒸发岩微相组合、震荡半深水页岩微相组合和震荡深水页岩微相组合等3种岩石微相组合,这些组合通常由高频振荡背景下湖平面升降旋回控制。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自下而上,伴随气候的湿热、风化增强、湖平面上升、湖泊盐度降低,震荡深水页岩微相组合占比逐渐增加,浅水蒸发岩微相组合逐渐降低,一系列向上水体变深的沉积旋回记录了东营凹陷中始新世持续沉降和生物—环境协同演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组合 沉积环境 成因机理 页岩 沙河街组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盆地西峰油田主要产层储油砂体沉积微相组合及特征 被引量:47
2
作者 刘自亮 王多云 +3 位作者 王峰 李树同 王志坤 秦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8-254,共7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为例,对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两种储油微相为主导的多种微相组合进行研究,提出将其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区”、“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混合区”、“河口坝区”和“河...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为例,对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两种储油微相为主导的多种微相组合进行研究,提出将其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区”、“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混合区”、“河口坝区”和“河口坝与滑塌体混合区”四段微相组合区。文中对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中的沉积微相进行了详细刻画,例如,将水下分流河道划分为箱形叠加式、箱—钟形叠加式和钟形叠加式3种;将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划分为“河上坝”和“坝上河”两大类,及其以河为主的“坝上河”、以坝为主的“坝上河”、连续式“河上坝”和叠加式“河上坝”等4种亚类;将河口坝组合划分为迁移河口坝和叠加河口坝;将河口坝与滑塌体组合划分为坝顶滑塌和坝底滑塌,并讨论了各微相组合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油砂体微相组合 水下分流河道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西峰油田 陕甘宁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三角洲前缘的微相组合及特征 被引量:64
3
作者 王峰 王多云 +4 位作者 高明书 姚永朝 王志坤 李树同 秦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8-224,共7页
以陕甘宁盆地姬塬地区晚三叠系延长统为例,将该区的三角洲前缘划分为“台型前缘”和“坡型前缘”两部分,其识别标志是以水下分流河道、复合河口坝(坝上河)和河口坝三种主要沉积微相为主导的多种微相的不同组合。文中对三角洲前缘中的沉... 以陕甘宁盆地姬塬地区晚三叠系延长统为例,将该区的三角洲前缘划分为“台型前缘”和“坡型前缘”两部分,其识别标志是以水下分流河道、复合河口坝(坝上河)和河口坝三种主要沉积微相为主导的多种微相的不同组合。文中对三角洲前缘中的沉积微相组合进行了精细划分和描述,例如,将水下分流河道划分为截削式和叠加式2种,将河口坝划分为完整式和复合式两大类,其中复合式河口坝(坝上河)还可划分为下残坝上河、完整坝上河和上残坝上河三种亚类型。这种对三角洲前缘的详细解释以及对其沉积微相的精细描述有助于优质储层的鉴别和分布预测,对油藏开发中的细分流动单元也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台型”和“坡型”前缘 微相组合 陕甘宁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盘县火铺茅口组微相组合及其沉积环境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施贵军 杨湘宁 +1 位作者 刘家润 孙历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48-458,共11页
根据贵州火铺茅口组剖面的实际材料 ,采用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该地茅口组的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火铺茅口组存在 8种微相类型 ,它们分别代表浪基面以下静水、盐度正常的浅海、高能浅滩、水循环受阻的泻湖等环境的沉... 根据贵州火铺茅口组剖面的实际材料 ,采用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该地茅口组的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火铺茅口组存在 8种微相类型 ,它们分别代表浪基面以下静水、盐度正常的浅海、高能浅滩、水循环受阻的泻湖等环境的沉积。微相组合及其在剖面的纵向分布规律显示 ,剖面中、下部以开阔台地沉积环境为主 ,上部为开阔台地到局限台地过渡带的沉积 ,其环境经历了由开阔浅海逐渐变浅的过程。在此变化过程中 ,茅口早期处于海侵高峰阶段 ,海水相对较深 ,海底水动能条件较弱、氧含量偏低 ,底栖生物含量相应较低 ;茅口中期海水以较浅—中等深度为主 ,水体清洁 ,循环良好、盐度正常、营养充分、生物丰富 ,总体反映了开阔台地浅海为主的环境特征 ;茅口晚期 ,海水变浅、循环受阻、盐度不稳定以及藻类的繁荣产生耗氧等导致海洋环境中主要因子发生恶化 ,生物含量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微相组合 茅口组 贵州 盘县 二叠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阳灯影组二、三段微相组合对储层的控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兴志 侯方浩 +1 位作者 方少仙 黄继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4-261,共8页
资阳灯影组二、三段储层的形成与岩石微相和微相组合密切相关。该段主要由12种岩石微相及5种微相组合叠加而成,其中浅色的微晶白云岩、亮晶砂屑白云岩、微亮晶鲕粒白云岩及部分藻叠层白云岩是最有利于储层形成的岩石微相,它们多分... 资阳灯影组二、三段储层的形成与岩石微相和微相组合密切相关。该段主要由12种岩石微相及5种微相组合叠加而成,其中浅色的微晶白云岩、亮晶砂屑白云岩、微亮晶鲕粒白云岩及部分藻叠层白云岩是最有利于储层形成的岩石微相,它们多分布于各微相组合的中上部。岩石微相及微相组合在垂向上的频繁叠加导致储层在纵向上具有层数多、单层厚度不大的特点;平面上,以资3、7井为中心的区块1和以资4井为中心的区块2是有利于储层形成的岩石微相及微相组合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影组 岩石 微相组合 储层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高石梯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微生物碳酸盐岩微相组合发育特征与储层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宇慧 朱正平 +2 位作者 罗文军 潘仁芳 刘曦翔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82-1292,共11页
通过岩心观察、镜下鉴定、连井沉积相对比等研究,厘定了四川盆地高石梯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微生物碳酸盐岩微相组合,并对储层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高石梯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沉积微相为微生物丘与颗粒滩,垂向上颗... 通过岩心观察、镜下鉴定、连井沉积相对比等研究,厘定了四川盆地高石梯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微生物碳酸盐岩微相组合,并对储层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高石梯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沉积微相为微生物丘与颗粒滩,垂向上颗粒滩向上演化为微生物丘,识别出丘基-丘核-丘翼、丘基-丘核-丘盖、丘基-丘核及滩间海-风暴滩4种沉积序列;平面上微生物丘含量由台缘向台内逐渐降低且整体沿台缘带呈西薄东厚的特征。(2)储层主控因素为丘滩复合体和风化壳岩溶作用,丘滩复合体为储层发育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风化壳岩溶作用极大地改善储层的物性,而埋藏热液作用对储层发育的贡献具有两面性。(3)主要存在2类储层,沉积主控型储层,发育于灯影组四段下部;表生岩溶型储层,发育于灯影组四段上部。研究成果为丰富和完善高石梯地区微生物碳酸盐岩微相分类与储层主控因素分析提供基础材料和研究实例,可为后续勘探开发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岩 灯影组四段 微相组合 储层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宗地上石炭统达拉阶—下二叠统隆林阶的沉积微相组合及其沉积环境
7
作者 孔凡凡 杨湘宁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52,共10页
根据镜下薄片统计结果,参照野外观察,采用R型和Q型聚类分析方法对贵州省紫云县宗地乡上石炭统达拉阶—下二叠统隆林阶的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宗地达拉阶—隆林阶存在11种微相类型,分别为深水局限泻湖、浅水局限泻湖、... 根据镜下薄片统计结果,参照野外观察,采用R型和Q型聚类分析方法对贵州省紫云县宗地乡上石炭统达拉阶—下二叠统隆林阶的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宗地达拉阶—隆林阶存在11种微相类型,分别为深水局限泻湖、浅水局限泻湖、深水藻丘、接近浅滩的洼地、台地边缘浅滩、深水泻湖、浅水藻丘、浅水泻湖或潮坪、潮汐砂坝、局限浅滩或泻湖和深水斜坡等环境的沉积。不同的微相类型在剖面纵向上构成了6个微相组合,代表了沉积环境依时间变化的6个基本过程浅滩或潮坪—开阔台地—藻丘—局限台地—深水斜坡—局限藻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微相组合 上石炭统 下二叠统 贵州紫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江油—广元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微相及其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徐锦龙 贾志海 +2 位作者 王伟 罗雷 李俊青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34-846,共13页
四川江油—广元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发育良好,厚度不大,化石丰富,含多层紫红色砾屑生物碎屑灰岩和泥岩韵律层,在整个华南同期沉积中颇具特色。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显微分析,共识别出15种微相类型。根据这些微相类型在纵向和横向上的组... 四川江油—广元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发育良好,厚度不大,化石丰富,含多层紫红色砾屑生物碎屑灰岩和泥岩韵律层,在整个华南同期沉积中颇具特色。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显微分析,共识别出15种微相类型。根据这些微相类型在纵向和横向上的组合与分布特点,参考Wilson的标准微相和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模式,利用微相组合分析将这些微相组合划分到4个相带,即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台地边缘浅滩。沉积相带的变化特征表明研究区晚石炭世存在着多期海侵—海退旋回,其中在黄龙组上段沉积中期海侵达到最大值,使得川西北大部分地区和川东地区广泛接受碳酸盐岩沉积。江油—广元地区上石炭统特殊岩层的研究表明:黄龙组下部4套红层具有浅海陆棚上部近积风暴岩的特征;船山组核形石灰岩粒序层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核形石的形成可能与晚石炭世晚期全球冰期事件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相组合 沉积环境 碳酸盐岩 上石炭统 江油—广元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微相研究——以大庆杏树岗油田杏三区东部葡Ⅰ1-3小层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冯旭东 张东 +4 位作者 林春明 张霞 刘威 于进 李葳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10,共10页
根据密井网测井、录井以及其它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松辽盆地杏树岗油田杏三区东部白垩系姚家组一段葡萄花Ⅰ组油层1-3小层(葡Ⅰ1-3小层)沉积微相类型、特征、组合模式和不同地质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 根据密井网测井、录井以及其它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松辽盆地杏树岗油田杏三区东部白垩系姚家组一段葡萄花Ⅰ组油层1-3小层(葡Ⅰ1-3小层)沉积微相类型、特征、组合模式和不同地质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葡Ⅰ1-3小层为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内前缘2种沉积亚相,含11种沉积微相,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和测井相模式;利用自然电位曲线幅变值和砂体厚度,有效识别天然堤、水上决口沉积、溢岸薄层砂3种有成因联系、测井曲线形态类似的沉积微相;进一步根据各沉积微相的测井曲线形态组合、沉积成因及沉积作用的不同,总结出7种沉积微相组合模式。葡Ⅰ1-3小层沉积演化经历了早期湖退、中期稳定、晚期湖侵3个阶段,不同时期的沉积特征、沉积微相展布各异,总体表现出湖盆发育规模由大变小,再变大,骨架砂体厚度和理想钻遇率逐渐减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浅水湖泊三角洲 沉积 测井 沉积微相组合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南地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沉积微相特征与展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天宇 焦存礼 +1 位作者 杨锋杰 高晓鹏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21,共10页
顺南地区位于塔中隆起北部围斜区,其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的存在已被证实,但一直以来并未对其沉积特征、沉积微相类型、组合及展布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对顺南地区6口已钻井的测井、录井资料分析以及岩性观察,详细阐述了顺南地区一间房组的沉... 顺南地区位于塔中隆起北部围斜区,其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的存在已被证实,但一直以来并未对其沉积特征、沉积微相类型、组合及展布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对顺南地区6口已钻井的测井、录井资料分析以及岩性观察,详细阐述了顺南地区一间房组的沉积特征,将其层序格架划分至4个四级层序并在研究区内建立了一间房组高精度层序格架。最后,根据镜下薄片及岩心观察,将顺南地区一间房组沉积微相分为7种类型,3种微相组合。3种微相组合横向上分布局限,反映东部地区水体能量较西部略高;纵向上呈叠置发育,高位域以能量较低的滩间海为主,表现为对地貌的填平补齐,海侵域呈能量略高的滩-丘组合,为典型的海侵追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南地区 一间房组 高精度层序 沉积 微相组合 展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湖山黄龙组石灰岩微相分析与沉积环境演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艳 李壮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9-710,共12页
对南京湖山地区黄龙组地层剖面微相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晚石炭世下扬子地区的沉积环境、构造运动,对恢复下扬子板块古地理、古气候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湖山地区黄龙组的岩石以泥晶颗粒灰岩为主,其次为亮晶颗粒灰岩和泥晶灰岩。根据岩... 对南京湖山地区黄龙组地层剖面微相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晚石炭世下扬子地区的沉积环境、构造运动,对恢复下扬子板块古地理、古气候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湖山地区黄龙组的岩石以泥晶颗粒灰岩为主,其次为亮晶颗粒灰岩和泥晶灰岩。根据岩石薄片特征识别出6大类、18种岩石微相类型,再根据各种微相类型的形成原因与条件及其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共划分出5种微相序列组合。主要微相类型及微相序列组合反映了黄龙组的沉积环境为开阔潮下带、局限潮下带、潮坪及浅滩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湖山 黄龙组 石灰岩 序列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折带对陆相湖盆辫状河三角洲层序和沉积的控制——以准噶尔盆地东缘三工河组为例 被引量:17
12
作者 万力 李胜利 +2 位作者 于兴河 李文 单新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31,117,共10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东缘三工河组底部发育粗砂—砾岩沉积,异于盆地腹部与南缘,且相邻井区砂体发育状况差异明显的问题,分析坡折带对层序和沉积的控制作用.根据钻井、地震及露头资料识别关键层序界面,将三工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识别挠曲... 针对准噶尔盆地东缘三工河组底部发育粗砂—砾岩沉积,异于盆地腹部与南缘,且相邻井区砂体发育状况差异明显的问题,分析坡折带对层序和沉积的控制作用.根据钻井、地震及露头资料识别关键层序界面,将三工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识别挠曲和断裂2种构造坡折带,"径向沟梁辐射、纬向阶梯分布"的坡折带体系使得低位体系域发育;坡下沉积物卸载大量堆积;坡上侵蚀作用强烈.以彩9—C1805井区为例,识别6种沉积微相组合,前者为坡折发育的陡坡富河口坝型前缘,砂体连片性好;后者为坡折欠发育的缓坡富河道型前缘,砂体较孤立.因此,坡折带是富砂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带,对油气预测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辫状河三角洲 准噶尔盆地东缘 三工河组 沉积微相组合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折带对陆相湖盆辫状三角洲层序和沉积的控制——以准噶尔盆地东缘三工河组为例
13
作者 万力 于兴河 +3 位作者 李胜利 李文 王建忠 单新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1-18,共8页
通过对钻探、地震及露头资料的研究,将准噶尔盆地东缘三工河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在地震和测井剖面上识别出挠曲坡折带和断裂坡折带两种构造坡折带。坡折带对于研究区层序和沉积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于层序,"径向沟梁辐射,纬向... 通过对钻探、地震及露头资料的研究,将准噶尔盆地东缘三工河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在地震和测井剖面上识别出挠曲坡折带和断裂坡折带两种构造坡折带。坡折带对于研究区层序和沉积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于层序,"径向沟梁辐射,纬向阶梯分布"的坡折带体系使得本区三工河底部低水位体系域发育,坡折带加强河道侧向迁移,削弱河道下蚀,增加准层序数量,坡折带高部位低水位体系域会侵蚀下覆地层;对于沉积,在精细开发区的三工河组识别出6种沉积微相组合,顺物源连井剖面上自下而上识别出3个沉积微相组合序列,陡坡区发育富河口坝三角洲前缘,缓坡区发育富河道三角洲前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辫状河三角洲 准噶尔盆地东缘 三工河组 沉积微相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露头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层序结构、沉积演化及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清龙 韩剑发 +3 位作者 李浩 孙彦达 何海全 任世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5-850,916,共17页
柯坪和巴楚地区出露了较完整的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沉积地层,牙形石古生物地层对比表明柯坪水泥厂露头鹰山组与下伏蓬莱坝组呈不整合接触,缺失5.9 Ma地层,与上覆一间房组呈整合接触,两者共沉积约14.4 Ma地层。综合露头、前人地化指标及... 柯坪和巴楚地区出露了较完整的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沉积地层,牙形石古生物地层对比表明柯坪水泥厂露头鹰山组与下伏蓬莱坝组呈不整合接触,缺失5.9 Ma地层,与上覆一间房组呈整合接触,两者共沉积约14.4 Ma地层。综合露头、前人地化指标及盆内塔中隆起区井震资料对比分析,将鹰山组至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划分出2套以主要不整合面为边界的复合(二级)层序(CS1和CS2),内部包含5套以次一级暴露面、岩相突变面为边界的三级层序(Sq1-Sq5),可进行区域对比。通过对手标本和镜下薄片分析,归纳出11种和6种灰岩、白云岩沉积微相类型,它们以特定的相序组合成台缘礁滩复合体、潮坪内碎屑滩、台内浅滩-滩后、生屑滩、滩间海、云坪等7种微相组合,指示了研究区由CS1时期干旱-半干旱局限台地潟湖、云坪沉积向CS2时期开阔台地内碎屑滩、生屑滩和台地边缘礁滩复合体转变及中奥陶世末期台地被淹没的过程。利用Fischer图解重建了露头剖面相对海平面变化趋势,其与岩相旋回和地化指标所反应的古水深演化具有高度一致性,并与Haq海平面变化曲线整体上可进行对比。海平面变化对层序结构和沉积演化起主导作用,局部受构造和海平面变化双重因素制约,其中,四级海平面变化对相序组合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与组合 海平面变化 露头剖面 沉积演化 层序结构 碳酸盐岩台地 中-下奥陶统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