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中蓬莱气区灯四段沉积微相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1
作者 郭红验 刘艺妮 +5 位作者 沈安江 胡明毅 张本建 邓庆杰 郑剑锋 周刚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3-824,共12页
蓬莱气区灯四段是四川盆地内油气储层之一,展示出巨大勘探潜力。储层控制作用与沉积相研究成果丰富,但该地区不同类型微生物丘滩体对储层质量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基于岩心观察、薄片测试分析和测井资料比对,明确研究区岩石及微相类型,... 蓬莱气区灯四段是四川盆地内油气储层之一,展示出巨大勘探潜力。储层控制作用与沉积相研究成果丰富,但该地区不同类型微生物丘滩体对储层质量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基于岩心观察、薄片测试分析和测井资料比对,明确研究区岩石及微相类型,建立沉积演化模式并探究微相与储层的关系。结果表明:1)蓬莱气区灯四段主要发育微生物白云岩、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3大岩石类型,局部地区发育少量泥晶灰岩,为台缘相沉积;2)根据岩性及测井特征将灯四段划分出3个亚相,再进一步划分出7种微相类型,并归纳出4种微相组合类型。通过研究区各井段不同微相分布及丘滩体叠置样式可体现出灯四段总体为水退—水进沉积过程;3)沉积微相对储层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丘顶及砂屑滩微相物性好于丘核,丘核物性又好于丘基,丘滩体发育为储集空间提供有利条件。上述成果明确了蓬莱气区灯四段沉积演化过程,并阐明微相对储层的控制作用,为后期勘探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蓬莱气区 灯四段 沉积演化 微相控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储-输导系统”联控煤系气富集成藏机制——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为例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勇 许卫凯 +5 位作者 高计县 吴鹏 陶传奇 田阳 李军辉 张怡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40-2453,共14页
煤系气资源丰富,如何系统认识煤系多种非常规天然气富集成藏机制,是实现气藏有效开发的关键。从“源-储-输导系统”时空耦合配置角度,阐明煤系生烃—运聚—成藏的关键过程和主控因素,建立煤系气富集序列,丰富煤系气综合成藏内涵。稳定... 煤系气资源丰富,如何系统认识煤系多种非常规天然气富集成藏机制,是实现气藏有效开发的关键。从“源-储-输导系统”时空耦合配置角度,阐明煤系生烃—运聚—成藏的关键过程和主控因素,建立煤系气富集序列,丰富煤系气综合成藏内涵。稳定烃源岩是煤系气富集的基础,沉积微相宏观上控制优势储层展布,储层物性微观上决定成藏有效性,在输导体系影响下动态调整构成煤系综合含气系统。输导系统和储集系统受控于构造、沉积和成岩作用,生烃强度和生烃演化过程直接影响气体运移和聚集,输导系统转换是界定源内滞留和源外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输导系统转换界面之下,以煤系煤层和页岩内部发育的微纳米孔喉网络作为储集系统,煤系气在其中不运移或短距离运移;界面之上以砂体、裂缝和断层作为输导系统,煤系气就近或远距离运移。在此基础上,提出煤系气综合成藏序列,包括原位滞留型(包括太原组和山西组煤层气及页岩气)、近源充注型(包括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致密气)和远源调整型(包括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砂岩气和马家沟组灰岩气)的煤系气综合聚集模式,借此分析了华北地台煤系气富集规律和勘探方向,为煤系多气多层综合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非常规天然气 微相控储 物性 输导系统 源内滞留 源外富集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