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储层沉积微相带自动跟踪方法
被引量:
6
1
作者
薛林福
王剑
+2 位作者
王东坡
梅启太
孙权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8-92,共5页
储层沉积微相带自动跟踪是在井间地层划分、对比和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确定沉积微相分布、微相带边界和绘制沉积相带图的方法 ,主要包括井位坐标变换、网格化、插值、叠置、边界搜索及绘制沉积微相带图等步骤。该...
储层沉积微相带自动跟踪是在井间地层划分、对比和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确定沉积微相分布、微相带边界和绘制沉积相带图的方法 ,主要包括井位坐标变换、网格化、插值、叠置、边界搜索及绘制沉积微相带图等步骤。该方法的关键步骤是采用蠕虫插值法和空间插值法 ,以确定呈带状和片状分布的各种沉积微相 ,通过网格叠加把这些沉积微相分布结果叠加起来形成最终的沉积微相分布图。蠕虫插值法不同于常规插值法 ,是根据地质规律模拟人对带状分布的沉积微相分析的一种智能方法。根据这一原理所开发的微相带跟踪系统软件 (MFBTS MicroFaciesBeltTracingSystem)能够快速分析和跟踪沉积微相及储层的分布。该方法已初步应用到松辽盆地葡萄花油田 ,由MFBTS软件所产生的结果图与人工绘制的沉积微相带图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微相带
自动跟踪
空间插值法
蠕虫插值法
葡萄花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测井资料评价有利沉积微相带划分油层有效厚度
被引量:
3
2
作者
宋子齐
张亮
+3 位作者
孙宝佃
成志刚
景成
何羽飞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5-280,共6页
雁木西油田白垩系低电阻率油层受沉积相带及断裂、构造和岩性等多种因素控制影响,测井信息应用难度增大。提出利用多种测井响应提取单渗砂层能量厚度信息,使其曲线形态、特征和数据大小能够集中反映相对高渗透率的单渗砂层最大沉积能量...
雁木西油田白垩系低电阻率油层受沉积相带及断裂、构造和岩性等多种因素控制影响,测井信息应用难度增大。提出利用多种测井响应提取单渗砂层能量厚度信息,使其曲线形态、特征和数据大小能够集中反映相对高渗透率的单渗砂层最大沉积能量及厚度变化。确定扇三角洲前缘水下辫状河道、浅水河道骨架砂体有利微相带的发育、规模及分布范围,克服了层段中几个成因相近薄砂层或砂泥互层中砂层累加厚度导致的划分主体骨架砂体微相带的失误。通过该区白垩系井径、自然伽马、密度、中子、声波测井曲线和岩性、孔隙度及其能量厚度统计,建立起单渗砂层能量厚度下限标准。在该区白垩系目的层段储层中提取单渗砂层沉积能量,分析了水下辫状河道、浅水河道有利沉积微相带展布及其与油气聚集分布的关系。利用有利沉积微相带及其相应的油层有效厚度下限,对该区60多口老井白垩系储层重新进行精细评价解释,分别在K1s1期浅水河道、K1s2期水下辫状河道筛选复查新增油层有效厚度32.0 m和21.0 m,为该区油田增储上产和调整挖潜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下限标准
沉积能量
沉积
微相带
油层
有效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单渗砂层优势微相带分析温西三块储层水淹层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予生
宋子齐
+3 位作者
李泽亮
屈艳梅
忽磊磊
胡秀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15年第4期505-509,514,共6页
针对温西三块三间房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集砂体在注水开发中砂体结构、赋存状态及剩余油分布复杂特点,提出利用单渗砂层优势微相带概念评价有利沉积微相及其剩余油分布的方法。通过目的层段单渗砂层能量厚度及其岩性、物性和自然电位...
针对温西三块三间房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集砂体在注水开发中砂体结构、赋存状态及剩余油分布复杂特点,提出利用单渗砂层优势微相带概念评价有利沉积微相及其剩余油分布的方法。通过目的层段单渗砂层能量厚度及其岩性、物性和自然电位减小系数、自然伽马减小系数、声波时差、密度、中子孔隙度、深侧向、深感应电阻率建立精细评价有利沉积微相的单渗砂层能量厚度标准,准确提取单渗砂层优势微相带沉积能量及其测井参数信息,有效地展示出目的层段单渗砂层能量厚度垂向演化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远砂微相平面展布规模和范围,并列举出注水开发中主体微相河道正向叠置韵律层中的层间差异层和非主体微相席状砂层受河道高渗层间干扰造成的剩余油分布层段,为准确预测和筛选不同类型已动用油层及未动用(或基本未动用)油层剩余油分布提供了可靠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分析
单渗砂层
微相带
沉积能量
水淹层
叠置演化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特低渗透储层有利沉积微相带测井精细评价
被引量:
2
4
作者
孙宝佃
成志刚
+3 位作者
宋子齐
景成
何羽飞
张亮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2期652-656,共5页
针对陕北斜坡中部AS油田沿河湾地区特低渗透储层识别主体骨架砂体微相带及筛选含油有利区工作,提出利用多种测井响应提取单渗砂层能量厚度信息,使其曲线形态、特征和数据大小能够集中反映相对高渗的单渗砂层最大沉积能量及厚度变化,...
针对陕北斜坡中部AS油田沿河湾地区特低渗透储层识别主体骨架砂体微相带及筛选含油有利区工作,提出利用多种测井响应提取单渗砂层能量厚度信息,使其曲线形态、特征和数据大小能够集中反映相对高渗的单渗砂层最大沉积能量及厚度变化,确认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其河道叠置型河口坝微相骨架砂体的发育、规模及分布范围。通过该区长6特低渗透储层段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密度、中子、声波测井曲线和岩性、孔隙度及其能量厚度统计,建立起单渗砂层能量厚度下限标准,在该区长6目的层段储层中提取单渗砂层及其沉积能量信息,划分出有利沉积微相带及其骨架砂体分布,预测和筛选出不同类型相对高渗高产含油有利区。克服了单一测井参数不能准确表征特低渗透储层中单渗砂层能量厚度的问题,特别是有效避免了层段中几个成因相近薄砂层或砂泥互层中砂层累加厚度划分有利沉积微相带及其含油有利区,为该区特低渗透油田增储上产提供有利目标和重点层位及井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资料
沉积环境
精细评价
沉积能量标准
单渗砂层优势
微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雁木西油田白垩系有利沉积相带与油藏储量分布
被引量:
7
5
作者
宋子齐
常蕾
+3 位作者
孙颖
程建国
杨红刚
魏吉凯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8,共5页
针对雁木西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受沉积相带及其断裂、构造和岩性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测井资料分析应用难度增大的特点。采用白垩系岩心和测井资料综合分析,阐述了K1s3、K1s2、K1s1期扇三角洲前缘水下辫状河道到浅水河道有利沉积微相砂体...
针对雁木西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受沉积相带及其断裂、构造和岩性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测井资料分析应用难度增大的特点。采用白垩系岩心和测井资料综合分析,阐述了K1s3、K1s2、K1s1期扇三角洲前缘水下辫状河道到浅水河道有利沉积微相砂体的分布发育,分析了水下辫状河道、浅水河道有利沉积微相带与油气聚集分布的关系。进而,分别采用浅水河道微相控制K1s1期、水下辫状河道控制K1s2、K1s3期储量,利用测井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和油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阐明了有利沉积微相带控制计算的储量参数及其分布,有效地圈定了各储量计算单元的含油面积和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该区油藏增储上产和调整挖潜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利沉积
微相带
水下辫状河道
微
相
浅水河道
微
相
储量参数
储量分布
雁木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层倾角测井在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7
6
作者
宋子齐
冯玉成
+2 位作者
唐长久
李伟峰
王艳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共4页
针对雁木西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受沉积相带及其断裂、构造和岩性等多种因素控制影响,测井信息应用难度增大的特点,采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确定古水流方向、砂体延伸、层理构造和微相特征。利用倾角方位频率矢量统计,确定出白垩系K1s3、K1s2...
针对雁木西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受沉积相带及其断裂、构造和岩性等多种因素控制影响,测井信息应用难度增大的特点,采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确定古水流方向、砂体延伸、层理构造和微相特征。利用倾角方位频率矢量统计,确定出白垩系K1s3、K1s2、K1s1目的层段古水流及其相应河道砂体延伸方向为北北东20°。利用层理构造倾角模式分析,确定出白垩系K1s3、K1s2、K1s1期分别发育楔状交错层理、波状斜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和水平层理,结合岩心、井径、自然伽马和微侧向电阻率曲线特征,分别阐明白垩系K1s3、K1s2到K1s1期水动力能量由较高到较低变化,形成了扇三角洲前缘扇中的水下辫状河道到扇端的浅水河道有利微相砂体发育带,由南南西向北北东方向展布,控制研究区最为有利的油气储集砂体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倾角测井
方位频率矢量
层理构造倾角模式
古水流方向
河道砂体延伸方向
有利
微
相
砂体发育
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15块沙三上段油层水淹模式及其测井解释
被引量:
6
7
作者
宋子齐
何羽飞
+3 位作者
孙宝佃
成志刚
景成
张亮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6-351,共6页
针对文15块沙三上特高含水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中测井信息应用难度增大的特点,研究了有利沉积微相带控制的正韵律层、反韵律层及中间层水淹模式和参数变化。水淹层测井解释特点为:水淹层自然电位曲线基线偏移,曲线减小幅度增大;...
针对文15块沙三上特高含水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中测井信息应用难度增大的特点,研究了有利沉积微相带控制的正韵律层、反韵律层及中间层水淹模式和参数变化。水淹层测井解释特点为:水淹层自然电位曲线基线偏移,曲线减小幅度增大;地层电阻率随水淹减小变化,其微电极电阻率幅度差减小;水淹层中黏土矿物吸水膨胀致使声波时差增大;自然伽马在水淹层中随黏土矿物被注入水冲走而降低;其他放射性测井曲线随油层水淹亦相应变化。通过该区目的层段水淹层测井解释,阐明了不同沉积微相的水淹模式特征。正韵律层水淹模式分布发育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骨架砂体中,分布发育规模和范围大,在注水开发的油层中上部形成弱水淹和未水淹部位,剩余油分布富集较多,成为了该区水淹层剩余油挖潜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分流河道
有利沉积
微相带
正韵律层
水淹模式
水淹层测井解释
剩余油挖潜
实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储层沉积微相带自动跟踪方法
被引量:
6
1
作者
薛林福
王剑
王东坡
梅启太
孙权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大庆油田采油七厂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8-92,共5页
基金
"九五"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4 98894190 -4 )"刻划复杂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文摘
储层沉积微相带自动跟踪是在井间地层划分、对比和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确定沉积微相分布、微相带边界和绘制沉积相带图的方法 ,主要包括井位坐标变换、网格化、插值、叠置、边界搜索及绘制沉积微相带图等步骤。该方法的关键步骤是采用蠕虫插值法和空间插值法 ,以确定呈带状和片状分布的各种沉积微相 ,通过网格叠加把这些沉积微相分布结果叠加起来形成最终的沉积微相分布图。蠕虫插值法不同于常规插值法 ,是根据地质规律模拟人对带状分布的沉积微相分析的一种智能方法。根据这一原理所开发的微相带跟踪系统软件 (MFBTS MicroFaciesBeltTracingSystem)能够快速分析和跟踪沉积微相及储层的分布。该方法已初步应用到松辽盆地葡萄花油田 ,由MFBTS软件所产生的结果图与人工绘制的沉积微相带图基本吻合。
关键词
沉积
微相带
自动跟踪
空间插值法
蠕虫插值法
葡萄花油田
Keywords
automatic tracing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belts
spatial interpolation method
worm interpolation method
Putaohua oilfield
分类号
TE112.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测井资料评价有利沉积微相带划分油层有效厚度
被引量:
3
2
作者
宋子齐
张亮
孙宝佃
成志刚
景成
何羽飞
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西部低渗-特低渗油田开发与治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评价中心
出处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5-280,共6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致密气藏测井采集处理与储层评价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872087)"基于核向量机的油藏历史拟合代理模型研究"资助
西安石油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
文摘
雁木西油田白垩系低电阻率油层受沉积相带及断裂、构造和岩性等多种因素控制影响,测井信息应用难度增大。提出利用多种测井响应提取单渗砂层能量厚度信息,使其曲线形态、特征和数据大小能够集中反映相对高渗透率的单渗砂层最大沉积能量及厚度变化。确定扇三角洲前缘水下辫状河道、浅水河道骨架砂体有利微相带的发育、规模及分布范围,克服了层段中几个成因相近薄砂层或砂泥互层中砂层累加厚度导致的划分主体骨架砂体微相带的失误。通过该区白垩系井径、自然伽马、密度、中子、声波测井曲线和岩性、孔隙度及其能量厚度统计,建立起单渗砂层能量厚度下限标准。在该区白垩系目的层段储层中提取单渗砂层沉积能量,分析了水下辫状河道、浅水河道有利沉积微相带展布及其与油气聚集分布的关系。利用有利沉积微相带及其相应的油层有效厚度下限,对该区60多口老井白垩系储层重新进行精细评价解释,分别在K1s1期浅水河道、K1s2期水下辫状河道筛选复查新增油层有效厚度32.0 m和21.0 m,为该区油田增储上产和调整挖潜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
测井解释
下限标准
沉积能量
沉积
微相带
油层
有效厚度
Keywords
logging interpretation, lower limit criterion, sedimentary energy, sedimentary faciesbelt, oil layer, effective thickness
分类号
P631.8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单渗砂层优势微相带分析温西三块储层水淹层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予生
宋子齐
李泽亮
屈艳梅
忽磊磊
胡秀
机构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吐哈事业部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苏里格南作业分公司
出处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15年第4期505-509,514,共6页
文摘
针对温西三块三间房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集砂体在注水开发中砂体结构、赋存状态及剩余油分布复杂特点,提出利用单渗砂层优势微相带概念评价有利沉积微相及其剩余油分布的方法。通过目的层段单渗砂层能量厚度及其岩性、物性和自然电位减小系数、自然伽马减小系数、声波时差、密度、中子孔隙度、深侧向、深感应电阻率建立精细评价有利沉积微相的单渗砂层能量厚度标准,准确提取单渗砂层优势微相带沉积能量及其测井参数信息,有效地展示出目的层段单渗砂层能量厚度垂向演化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远砂微相平面展布规模和范围,并列举出注水开发中主体微相河道正向叠置韵律层中的层间差异层和非主体微相席状砂层受河道高渗层间干扰造成的剩余油分布层段,为准确预测和筛选不同类型已动用油层及未动用(或基本未动用)油层剩余油分布提供了可靠地质依据。
关键词
测井分析
单渗砂层
微相带
沉积能量
水淹层
叠置演化
剩余油分布
Keywords
log analyse
single permeability sand layer
microfacies belt
sedimentary energy
water flooded zone
superimposed evolution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分类号
P631.8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低渗透储层有利沉积微相带测井精细评价
被引量:
2
4
作者
孙宝佃
成志刚
宋子齐
景成
何羽飞
张亮
机构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评价中心
西安石油大学西部低渗-特低渗油田开发与治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2期652-656,共5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致密气藏测井采集处理与储层评价技术研究”(编号:2010E-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核向量机的油藏历史拟合代理模型研究”(编号:40872087)和西安石油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
文摘
针对陕北斜坡中部AS油田沿河湾地区特低渗透储层识别主体骨架砂体微相带及筛选含油有利区工作,提出利用多种测井响应提取单渗砂层能量厚度信息,使其曲线形态、特征和数据大小能够集中反映相对高渗的单渗砂层最大沉积能量及厚度变化,确认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其河道叠置型河口坝微相骨架砂体的发育、规模及分布范围。通过该区长6特低渗透储层段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密度、中子、声波测井曲线和岩性、孔隙度及其能量厚度统计,建立起单渗砂层能量厚度下限标准,在该区长6目的层段储层中提取单渗砂层及其沉积能量信息,划分出有利沉积微相带及其骨架砂体分布,预测和筛选出不同类型相对高渗高产含油有利区。克服了单一测井参数不能准确表征特低渗透储层中单渗砂层能量厚度的问题,特别是有效避免了层段中几个成因相近薄砂层或砂泥互层中砂层累加厚度划分有利沉积微相带及其含油有利区,为该区特低渗透油田增储上产提供有利目标和重点层位及井区。
关键词
测井资料
沉积环境
精细评价
沉积能量标准
单渗砂层优势
微相带
Keywords
log informatio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fine evaluation, depositional energy standard, favorabl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belt
分类号
P631.8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雁木西油田白垩系有利沉积相带与油藏储量分布
被引量:
7
5
作者
宋子齐
常蕾
孙颖
程建国
杨红刚
魏吉凯
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8,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核向量机的油藏历史拟合代理模型研究"(40872087)资助
文摘
针对雁木西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受沉积相带及其断裂、构造和岩性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测井资料分析应用难度增大的特点。采用白垩系岩心和测井资料综合分析,阐述了K1s3、K1s2、K1s1期扇三角洲前缘水下辫状河道到浅水河道有利沉积微相砂体的分布发育,分析了水下辫状河道、浅水河道有利沉积微相带与油气聚集分布的关系。进而,分别采用浅水河道微相控制K1s1期、水下辫状河道控制K1s2、K1s3期储量,利用测井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和油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阐明了有利沉积微相带控制计算的储量参数及其分布,有效地圈定了各储量计算单元的含油面积和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该区油藏增储上产和调整挖潜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
有利沉积
微相带
水下辫状河道
微
相
浅水河道
微
相
储量参数
储量分布
雁木西油田
Keywords
favorabl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belts, underwater braided channel microfacies, shallow water channel microfacies, parameters of reserves, reserves distribution, Yanmuxi Oilfield.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TE12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层倾角测井在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7
6
作者
宋子齐
冯玉成
唐长久
李伟峰
王艳
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
河南油田分公司魏岗油矿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核向量机的油藏历史拟合代理模型研究"(40872087)资助
文摘
针对雁木西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受沉积相带及其断裂、构造和岩性等多种因素控制影响,测井信息应用难度增大的特点,采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确定古水流方向、砂体延伸、层理构造和微相特征。利用倾角方位频率矢量统计,确定出白垩系K1s3、K1s2、K1s1目的层段古水流及其相应河道砂体延伸方向为北北东20°。利用层理构造倾角模式分析,确定出白垩系K1s3、K1s2、K1s1期分别发育楔状交错层理、波状斜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和水平层理,结合岩心、井径、自然伽马和微侧向电阻率曲线特征,分别阐明白垩系K1s3、K1s2到K1s1期水动力能量由较高到较低变化,形成了扇三角洲前缘扇中的水下辫状河道到扇端的浅水河道有利微相砂体发育带,由南南西向北北东方向展布,控制研究区最为有利的油气储集砂体分布。
关键词
地层倾角测井
方位频率矢量
层理构造倾角模式
古水流方向
河道砂体延伸方向
有利
微
相
砂体发育
带
Keywords
dip logging, directional frequency vector, bedding structure angel model, paleocurrent direction, channel sedimentary sand orientation, beneficial sedimentary sand area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TE121.3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15块沙三上段油层水淹模式及其测井解释
被引量:
6
7
作者
宋子齐
何羽飞
孙宝佃
成志刚
景成
张亮
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西部低渗一特低渗油田开发与治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评价中心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6-351,共6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致密气藏测井采集处理与储层评价技术研究”(2010E-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核向量机的油藏历史拟合代表模型研究”(40872087)
西安石油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
文摘
针对文15块沙三上特高含水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中测井信息应用难度增大的特点,研究了有利沉积微相带控制的正韵律层、反韵律层及中间层水淹模式和参数变化。水淹层测井解释特点为:水淹层自然电位曲线基线偏移,曲线减小幅度增大;地层电阻率随水淹减小变化,其微电极电阻率幅度差减小;水淹层中黏土矿物吸水膨胀致使声波时差增大;自然伽马在水淹层中随黏土矿物被注入水冲走而降低;其他放射性测井曲线随油层水淹亦相应变化。通过该区目的层段水淹层测井解释,阐明了不同沉积微相的水淹模式特征。正韵律层水淹模式分布发育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骨架砂体中,分布发育规模和范围大,在注水开发的油层中上部形成弱水淹和未水淹部位,剩余油分布富集较多,成为了该区水淹层剩余油挖潜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水下分流河道
有利沉积
微相带
正韵律层
水淹模式
水淹层测井解释
剩余油挖潜
实用效果
Keywords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favorabl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belt
normal rhythm layer
watered-out model
log interpretation of watered-out layer
potential tapping of residual oil
practical effect
分类号
P631.8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储层沉积微相带自动跟踪方法
薛林福
王剑
王东坡
梅启太
孙权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利用测井资料评价有利沉积微相带划分油层有效厚度
宋子齐
张亮
孙宝佃
成志刚
景成
何羽飞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利用单渗砂层优势微相带分析温西三块储层水淹层剩余油分布
张予生
宋子齐
李泽亮
屈艳梅
忽磊磊
胡秀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特低渗透储层有利沉积微相带测井精细评价
孙宝佃
成志刚
宋子齐
景成
何羽飞
张亮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雁木西油田白垩系有利沉积相带与油藏储量分布
宋子齐
常蕾
孙颖
程建国
杨红刚
魏吉凯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地层倾角测井在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
宋子齐
冯玉成
唐长久
李伟峰
王艳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文15块沙三上段油层水淹模式及其测井解释
宋子齐
何羽飞
孙宝佃
成志刚
景成
张亮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