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电解协同氧化技术深度降解三氯乙烯和1,4-二恶烷复合污染
1
作者 贺妮 肖劲光 +2 位作者 冯闯 刘喜 肖武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98-104,共7页
三氯乙烯(TCE)是地下水中分布较普遍且难以降解的一类污染物,具有密度大、迁移能力强、相对持久及生物难降解等性质,常见的地下水修复技术存在TCE去除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此外,在大多数TCE污染场地地下水中常发现有氯代烃稳定剂1,4-... 三氯乙烯(TCE)是地下水中分布较普遍且难以降解的一类污染物,具有密度大、迁移能力强、相对持久及生物难降解等性质,常见的地下水修复技术存在TCE去除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此外,在大多数TCE污染场地地下水中常发现有氯代烃稳定剂1,4-二恶烷(1,4-D)的伴生污染且难以综合去除。当前,基于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因其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等优点备受青睐,是一种降解有机污染最有效的技术之一。研究以铁碳原电池(n ZVI/C)为活化剂,过氧化钙(CP)为增强剂,柠檬酸/过硫酸钠(CA/PS)为氧化剂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微电解-氧化耦合技术体系(n ZVI/C/CP-CA/PS)探究水中高浓度TCE的降解。考察了不同修复体系类型、药剂投加比、间隔投放时间及反应温度对降解TCE的影响,并初步探究了耦合体系对TCE及1,4-D复合污染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为20℃,间隔时间为3h,活化剂n ZVI/C、增强剂CP与氧化剂CA/PS摩尔投加比为35∶0.5∶26的条件下,初始质量浓度为10000μg/L的TCE经n ZVI/C/CP-CA/PS耦合体系处理6h后,出水浓度满足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Ⅳ类水要求,去除率接近100%。降解机制说明TCE在活性炭吸附及n ZVI/C/CP原电池的还原脱氯作用下优先发生部分降解,随后通过原电池及其产物进一步活化CA/PS氧化剂产生·OH和SO_(4)·^(-)等强氧化性自由基起到深度降解的目的,从而使TCE的浓度进一步降低,且降解过程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该试验表明n ZVI/C/CP-CA/PS耦合体系对高浓度TCE的降解兼具高效及经济双重优势,并在TCE及1,4-D复合污染场地的修复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有助于推进该耦合体系在有机污染水处理行业的应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解-氧化 三氯乙烯(TCE) 1 4-二恶烷 有机复合污染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沉降—微电解—氧化—吸附法处理高COD_(Cr)气田水 被引量:10
2
作者 蒋珍菊 赵立志 +1 位作者 曾志农 陈洪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6-89,共4页
气田水矿化度通常为几万至十余万mg/L ,CODCr值一般在 5 0 0mg/L左右 ,由于采气过程中各种油田化学剂的使用 ,可使CODCr值高达数千mg/L。文章以川中角 5 3井气田水为研究对象 ,实验研究了高CODCr值气田水的处理方法 ,首次将微电解技术... 气田水矿化度通常为几万至十余万mg/L ,CODCr值一般在 5 0 0mg/L左右 ,由于采气过程中各种油田化学剂的使用 ,可使CODCr值高达数千mg/L。文章以川中角 5 3井气田水为研究对象 ,实验研究了高CODCr值气田水的处理方法 ,首次将微电解技术用于气田水的处理 ,采用混凝沉降—微电解—氧化—吸附工艺处理高CODCr值气田水 ,并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该法可使原水CODCr值从 15 6 7mg/L降至 15 0mg/L以下 ,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沉降-微电解-氧化-吸附法 高CODCr 气田水处理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磁性纳米SiO_(2)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3
作者 叶子 林文章 +2 位作者 李凡 赵俊杰 林青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95-799,共5页
采用Stober法,以Fe3O4为磁核,制备出粒径为250-300 nm的磁性SiO2-Fe3O4复合微球。详细介绍了Stober法制备微球的实验过程,并对所制得的复合微球做了X射线衍射(XRD)结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貌表征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采用Stober法,以Fe3O4为磁核,制备出粒径为250-300 nm的磁性SiO2-Fe3O4复合微球。详细介绍了Stober法制备微球的实验过程,并对所制得的复合微球做了X射线衍射(XRD)结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貌表征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磁性性能测试分析。此外,还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电容结构的基础上,结合SiO2-Fe3O4复合微球的独特结构,制作了一种新型电解液-二氧化硅-微球-半导体(ESSS)电容结构化学传感器,并在不同pH值溶液下,分别测试了ESSS电容的电容-电压(C-V)曲线,测试结果初步证实了ESSS电容结构用作化学传感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ber法 室温磁性 SIO2 电解-氧化--半导体(ESSS)电容 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