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水污染重金属检测的微电极阵列传感器芯片 被引量:2
1
作者 赵会欣 万浩 +2 位作者 蔡巍 哈达 王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4-989,共6页
基于溶出伏安法,采用一种新型的汞膜金微电极阵列传感器芯片,实现了水污染痕量重金属离子Zn2+、Cd2+、Pb2+和Cu2+的同时检测.在K3[Fe(CN)6]溶液中对微电极阵列传感器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分析其电化学特性及实际表面积,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 基于溶出伏安法,采用一种新型的汞膜金微电极阵列传感器芯片,实现了水污染痕量重金属离子Zn2+、Cd2+、Pb2+和Cu2+的同时检测.在K3[Fe(CN)6]溶液中对微电极阵列传感器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分析其电化学特性及实际表面积,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检验微电极阵列传感器表面汞膜沉积的程度.镀汞后的微电极阵列传感器采用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检测样本溶液中的重金属元素:Zn2+、Cd2+、Pb2+和Cu2+,得到的Cd2+、Pb2+和Cu2+的标准工作曲线线性度良好,检测下限分别为0.1、0.5和0.3μg/L,但Zn2+的标准工作曲线线性度较差,这主要是由测试基线的漂移及不准确的加标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阵列传感器芯片 溶出伏安法 重金属检测 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电极阵列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环境重金属检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启永 张文 +5 位作者 李海波 赵炎 万浩 赵会欣 王旭 王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07-911,共5页
为对区域水环境中重金属进行有效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电极阵列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金属现场检测技术。为此,提出了一种带状微电极阵列芯片,用于锌、铅、铜等三种重金属离子的测量;基于带状微电极阵列芯片,开发了自动化的水环境重金... 为对区域水环境中重金属进行有效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电极阵列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金属现场检测技术。为此,提出了一种带状微电极阵列芯片,用于锌、铅、铜等三种重金属离子的测量;基于带状微电极阵列芯片,开发了自动化的水环境重金属现场检测仪器;多台仪器通过802.11 b/g无线协议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区域水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在实验室通过重金属标准溶液对仪器性能进行验证,表明仪器具有较好的精确度;在自然水域进行了传输距离、无线组网测试;完成了自然水域样品重金属浓度检测,并同原子吸收法进行了对比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微电极阵列 重金属现场检测 区域水环境 无线传感器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极阵列细胞阻抗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清君 胡朝颖 +3 位作者 叶伟伟 张威 徐莹 王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7-450,共4页
贴壁生长在微电极表面的细胞可引起贴壁电极界面阻抗的改变,从而可以获得细胞生理功能相关的生物信息。本研究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在硅基底上设计了直径为20~50μm的20通道金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rray,MEA),用以构建能实时、... 贴壁生长在微电极表面的细胞可引起贴壁电极界面阻抗的改变,从而可以获得细胞生理功能相关的生物信息。本研究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在硅基底上设计了直径为20~50μm的20通道金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rray,MEA),用以构建能实时、连续、定量跟踪哺乳动物细胞形态和增殖分化改变的细胞阻抗测试传感器(electric cell-substrate impedance sensing,ECIS),用于细胞与电极间的阻抗测试研究。通过对培养在微电极表面24h的成骨细胞Saos-2细胞系的阻抗谱测量发现,其阻抗值增加集中在中频102~104Hz之间,本结果符合细胞阻抗传感测量的理论模型分析。因此,该微电极阵列细胞阻抗传感器的研究,为进一步的细胞生理和药物分析等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传感器 微电极阵列 阻抗 细胞阻抗测试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电极阵列的嗅球细胞网络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庆梅 肖丽丹 +3 位作者 李蓉 张威 刘清君 王平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5-749,共5页
嗅球(OB)是嗅觉系统的第一中转站,在嗅觉信息的识别和处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嗅球中具有多种类型的神经元,分别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和功能。本研究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将嗅球神经元与微电极阵列(MEA)芯片耦合,构建一种细胞网络传感器,用于... 嗅球(OB)是嗅觉系统的第一中转站,在嗅觉信息的识别和处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嗅球中具有多种类型的神经元,分别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和功能。本研究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将嗅球神经元与微电极阵列(MEA)芯片耦合,构建一种细胞网络传感器,用于对多点的嗅球神经元电活动进行同步观察与分析。结果显示,MEA上培养的嗅球细胞生长良好,能够检测多个通道的嗅球神经元的自发电位以及谷氨酸作用下的诱发响应。研究表明,该嗅球细胞网络传感器能够实现信号的多通道同步检测及有效分辨神经元的自发信号和诱发响应,并且能够很好地捕捉不同通道神经元响应的特点。该研究对于进一步分析嗅觉信息在嗅球内的传导和编码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网络传感器 嗅球 微电极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球腔微电极阵列过氧化氢传感器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建鑫 尹凡 +2 位作者 吴向阳 吴静萍 徐玉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18,共5页
将微过氧化物酶-11(MP-11)直接固定于二氧化硅球腔微电极阵列,制备一种新型电化学过氧化氢(H2O2)生物传感器。采用Langmuir-Blodgett技术在氧化铟锡(ITO)电极表面制备聚苯乙烯(PS)微球阵列,并以此阵列为模板采用溶胶-凝胶法在ITO电极上... 将微过氧化物酶-11(MP-11)直接固定于二氧化硅球腔微电极阵列,制备一种新型电化学过氧化氢(H2O2)生物传感器。采用Langmuir-Blodgett技术在氧化铟锡(ITO)电极表面制备聚苯乙烯(PS)微球阵列,并以此阵列为模板采用溶胶-凝胶法在ITO电极上制备二氧化硅(SiO2)球腔阵列,最后将微过氧化物酶-11作为氧化还原模型蛋白直接吸附于球腔内,制得MP-11/SiO2球腔阵列/ITO电极。该电极对H2O2响应快速灵敏,可作为电流型H2O2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其线性范围为7.06×10-6~4.02×10-2mol/L,检出限为3.0×10-7mol/L,米氏常数为0.916mmol/L。将该法用于食品样品中的H2O2的检测,回收率在94%~97%之间,效果良好,可为食品中残存的H2O2检测提供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溶胶-凝胶法 二氧化硅球腔 微电极阵列 微过氧化物酶-11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O微电极阵列的电致化学发光多元免疫反应传感芯片 被引量:1
6
作者 闫小娜 徐静娟 陈洪渊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3-599,共7页
制备了一种基于ITO微电极阵列的多元免疫反应芯片,并实现多元肿瘤标志物的快速、灵敏检测。采用丝网印刷方法制作"花瓣型"ITO微电极阵列,与辐射状的微流控芯片相结合,形成八个独立的检测单元,每个检测单元履行不同的职能,其... 制备了一种基于ITO微电极阵列的多元免疫反应芯片,并实现多元肿瘤标志物的快速、灵敏检测。采用丝网印刷方法制作"花瓣型"ITO微电极阵列,与辐射状的微流控芯片相结合,形成八个独立的检测单元,每个检测单元履行不同的职能,其中三个单元分别用于完成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夹心型"特异性免疫反应。首先在电极表面修饰K-掺杂石墨烯-CdS∶Eu纳米晶复合物,然后在这些复合物上依次修饰不同捕获抗体和对应的抗原,当对应的CdTe纳米粒子标记的二抗被带到电极表面时,会发生能量转移而实现电致化学发光(ECL)信号的有效猝灭;另外三个单元用做对照试验来验证这种微芯片的选择性;剩下的两个单元分别用来验证K-掺杂石墨烯-CdS∶Eu纳米晶复合物的发光强度,及经活化后CdTe纳米粒子的猝灭效率。这种简单、集成的高通量检测芯片,可发展为复杂样品的自动化、集成化分析检测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聚二甲基硅氧烷 微电极阵列 多元免疫反应 肿瘤标志物 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面微电极阵列芯片力电特性的有限元仿真 被引量:2
7
作者 龚茹雪 赵宗亚 +1 位作者 黄洪恩 王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146,共6页
为了指导脑深部电刺激动物实验中电极植入手术操作和电极植入后刺激参数的选择,针对自主研发的双面硅基微电极阵列,利用有限元建模和仿真方法,对其植入过程中电极与脑组织作用的力学特性和植入后电流刺激下的电学特性进行了探究。仿真基... 为了指导脑深部电刺激动物实验中电极植入手术操作和电极植入后刺激参数的选择,针对自主研发的双面硅基微电极阵列,利用有限元建模和仿真方法,对其植入过程中电极与脑组织作用的力学特性和植入后电流刺激下的电学特性进行了探究。仿真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建模软件,首先依据微悬梁臂结构对电极进行建模,并将脑组织简化为各向同性的圆柱体以便于问题的分析和求解;然后,依据电极和脑组织的材料特性、仿真要求、模型尺寸进行相应的参数设置和网格划分;最后通过求解器得到仿真结果。力学仿真表明:当电极尖端载荷达到0.14N时微电极达到强度极限,电极植入过程中推力达到0.06N且硬脑膜位移形变为0.8mm时被穿破。电学仿真表明:双面双极刺激下电流强度增大,刺激范围在三维空间方向上同比增大;比较不同的刺激模式,单面刺激的流线弯曲和收敛程度较双面刺激大,导致刺激范围减小,影响了大于改变此电极刺激触点与参考触点的距离。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了所得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阵列芯片 有限元仿真 力学特性 电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氯代环二聚体的微电极阵列芯片兔眼脉络膜上腔植入术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刘广峰 于伟泓 +4 位作者 杨志坤 董方田 王任鑫 王玮 李志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二氯代环二聚体的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rray,MEA)芯片兔眼脉络膜上腔植入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和该芯片的组织相容性。方法12只健康成年青紫兰兔,左眼为术眼,右眼为对照眼,于鼻下方角膜缘后6.0mm处切开巩膜,暴露脉络膜... 目的探讨基于二氯代环二聚体的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rray,MEA)芯片兔眼脉络膜上腔植入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和该芯片的组织相容性。方法12只健康成年青紫兰兔,左眼为术眼,右眼为对照眼,于鼻下方角膜缘后6.0mm处切开巩膜,暴露脉络膜,将MEA芯片放置于兔眼脉络膜上腔,术后3d、14d、1个月时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前节情况,用间接检眼镜观察玻璃体、视网膜及芯片情况,用OCT进行眼底扫描及眼底照相。结果12眼均成功植入MEA芯片,其中1眼发生脉络膜、视网膜破裂,缝合切口后在另一眼植入芯片;5眼在术中发生脉络膜出血,待出血停止后再切除血块继续手术;2眼发生芯片前端折叠,取出芯片展平后重新植入。术后眼底检查、OCT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芯片位置稳定,未见明显的视网膜、脉络膜损伤。结论兔眼脉络膜上腔MEA芯片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MEA芯片植入方式,二氯代环二聚体MEA芯片组织相容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上腔电极 微电极阵列芯片 视网膜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螺旋线微电极及其在蛋白质芯片上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希山 陈裕泉 +1 位作者 潘敏 王立人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57-961,共5页
纳米叉指电极在应用到蛋白质芯片免疫检测中时,由于指端效应和扩散场不连续性造成测量的不稳定,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双螺旋线微电极的设计思路和方案,推导了该电极的稳态扩散电流方程.与叉指微阵列电极相比,双螺旋线微电极具有电场连续... 纳米叉指电极在应用到蛋白质芯片免疫检测中时,由于指端效应和扩散场不连续性造成测量的不稳定,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双螺旋线微电极的设计思路和方案,推导了该电极的稳态扩散电流方程.与叉指微阵列电极相比,双螺旋线微电极具有电场连续、扩散电流特性良好、所占面积小等优势,有利于微型化发展,特别在纳米尺寸时其优点更为明显.在此理论分析基础上,设计实验将双螺旋线微电极应用到蛋白质芯片免疫反应电测中,并采用自组装的方法将金纳米粒子-抗原-抗体复合体和双螺旋线微电极匹配形成三维纳米网络结构,形成一种近似于“半导体”效应的“生物放大”机制,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可测量低浓度(10-10g/mL)的抗原,为蛋白质芯片直接电测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指微电极阵列 双螺旋线微电极 扩散电流 蛋白质芯片 纳米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修饰微电极阵列硝酸根检测(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况坚 李洋 +3 位作者 边超 佟建华 孙楫舟 夏善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125,共5页
许多水域含有过量的硝酸根,会诱发许多问题。采用微机电系统工艺,制备出一种基于铂叉指微电极阵列的硝酸根离子(NO-3)检测微传感电极。通过电化学恒电位沉积法在铂叉指微电极阵列上修饰,得到多孔、簇状铜敏感膜。采用线性扫描伏安电化... 许多水域含有过量的硝酸根,会诱发许多问题。采用微机电系统工艺,制备出一种基于铂叉指微电极阵列的硝酸根离子(NO-3)检测微传感电极。通过电化学恒电位沉积法在铂叉指微电极阵列上修饰,得到多孔、簇状铜敏感膜。采用线性扫描伏安电化学检测方法,考察该微传感电极对NO-3的响应性能,在0~2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度为0.999,灵敏度为-3.15μA·L·mg-1。在相同沉积修饰条件下,叉指微电极比同等敏感面积(1mm2)的圆盘微电极表现出更强的催化活性和更高的灵敏度,分析其原因,认为主要是叉指微电极的结构和边缘效应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根检测 铂叉指阵列微电极 电化学传感器 微机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电化学传感器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邹绍芳 门洪 王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36-341,共6页
随着各种微加工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中 ,微型传感器在电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微型传感器易于实现批量生产 ,只需要少量的样品 ,大大降低有毒试剂的消耗 ,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具有分析成本低 ,响应时间快 ,检测下... 随着各种微加工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中 ,微型传感器在电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微型传感器易于实现批量生产 ,只需要少量的样品 ,大大降低有毒试剂的消耗 ,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具有分析成本低 ,响应时间快 ,检测下限低和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等优点。本文综述了微型电化学传感器及其阵列的最新研究进展 ,介绍了不同结构的基于汞膜、碳 /石墨和贵金属等材料的微型传感器的特点和采用腐蚀、剥离、金属掩膜和丝网印刷等微加工技术的微型传感器及其阵列制作工艺 ,阐明了微型电化学传感器与溶出伏安法相结合 ,在生物医学、食品和环境检测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重金属检测 微电极 溶出伏安法 传感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多传感器的环境监测电子舌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邹绍芳 范影乐 王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57-1460,共4页
研发了一种基于硅基底的环境监测新型电子舌,用于在线检测锌、镉、铅、铜、铁和铬6种痕量重金属元素.系统由一个电化学微电极阵列和两个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组成.其中微电极阵列由8×8个直径为10μm的金微电极组成,采用方波阳极溶出伏... 研发了一种基于硅基底的环境监测新型电子舌,用于在线检测锌、镉、铅、铜、铁和铬6种痕量重金属元素.系统由一个电化学微电极阵列和两个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组成.其中微电极阵列由8×8个直径为10μm的金微电极组成,采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实现锌、镉、铅和铜4种元素的快速检测.另外在硅基底的两个2 mm×2 mm的金膜表面,分别沉积铁离子和铬离子选择性薄膜,实现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用来实时检测铁和铬2种元素.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所需样品少、操作方便、检测速度快以及灵敏度高等优点,检出限可达到微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检测 电子舌 微电极阵列 光寻址电位传感器 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神经细胞网络传感器及其记录5-HT对网络活动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靓 秦臻 +2 位作者 王琴 李蓉 王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47-952,共6页
海马神经网络活动在调节记忆和学习等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五羟色胺是调节此类行为的重要神经递质。目前,某些研究手段揭示了5-HT对海马神经元活动的作用,但是这些手段并没有直观展示海马神经元网络的电生理活动。因此,为了研究5-HT在... 海马神经网络活动在调节记忆和学习等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五羟色胺是调节此类行为的重要神经递质。目前,某些研究手段揭示了5-HT对海马神经元活动的作用,但是这些手段并没有直观展示海马神经元网络的电生理活动。因此,为了研究5-HT在体外海马神经元网络活动中的作用,本实验建立了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rray,MEA)的检测平台。利用60通道MEA芯片,可以实时无损地记录5-HT作用前后的多位点信号,实验结果证明5-HT对海马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有抑制作用,但是对低频振荡没有明显变化。该实验表明,这种海马神经元网络传感器可以对神经元进行无损、长时间的记录。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的细胞网络传感器有望成为神经元网络活动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海马神经元网络 微电极阵列(MEA) 神经元网络活动 5羟色胺 网络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细胞传感器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清君 余辉 +3 位作者 肖丽丹 叶伟伟 蔡华 王平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1期291-294,298,共5页
传统心肌细胞电生理的研究,因其对细胞的穿刺损害作用,难以实现长时程测量,同时也难以实现对细胞群体的多位点同时测量。该研究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开展了基于细胞传感器(cell-based biosensor)的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array,MEA)和... 传统心肌细胞电生理的研究,因其对细胞的穿刺损害作用,难以实现长时程测量,同时也难以实现对细胞群体的多位点同时测量。该研究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开展了基于细胞传感器(cell-based biosensor)的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array,MEA)和光寻址电位传感器(light addressable potentiometric sensor,LAPS)等生物传感器技术,在传感器芯片表面培养了心肌细胞,并对其电生理特性进行了传感测量。该技术可对多个细胞同时进行长期、无损检测,在药物筛选、环境检测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光寻址电位传感器 微电极阵列 心肌细胞 药物分析 毒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细胞传感器优化设计及其药物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琴 方佳如 +4 位作者 曹端喜 周洁 苏凯麒 黎洪波 王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4-1220,共7页
为了构建高度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心肌细胞电位传感器,从微电极阵列表面亲水性和细胞培养密度两方面对心肌细胞和微电极阵列(MEA)的耦合性进行研究.通过对MEA表面进行高分子蛋白明胶的修饰来提高MEA表面的亲水性,并重点分析不同细胞密度... 为了构建高度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心肌细胞电位传感器,从微电极阵列表面亲水性和细胞培养密度两方面对心肌细胞和微电极阵列(MEA)的耦合性进行研究.通过对MEA表面进行高分子蛋白明胶的修饰来提高MEA表面的亲水性,并重点分析不同细胞密度下构建的心肌细胞电位传感器的胞外场电位信号(EFP)信号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心肌细胞按优化密度12万/cm2培养在经明胶修饰的MEA表面上,可促使心肌细胞和MEA形成高度紧密的耦合.在此条件下构建的心肌细胞传感器,能稳定输出一致性良好的EFP信号,电位幅值可达到约1.2mV,发放频率可达到约180次/min,信号稳定期可维持3~4d.通过选择2种典型的工具药物异丙肾上腺素和利多卡因对优化后的心肌细胞电位传感器进行分析性能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20μM的异丙肾上腺素和利多卡因分别大幅度增强和抑制了电位幅值和发放频率,结果与文献报导的结果相一致.该心肌细胞传感器对2种测试药物作出了快速而灵敏的响应,有望成为药物检测和分析的有效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阵列(MEA) 心肌细胞 亲水性 细胞密度 细胞传感器 胞外场电位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泾鸿 徐磊 +1 位作者 张虹 顾丽波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385-1388,共4页
依据光寻址电位传感器 (LAPS)工作原理和光生载流子在硅片中扩散理论 ,提出了一种正面光照的LAPS新结构设计 ,在正面光照方式的测量池、插件式芯片和硅尖阵列芯片等方面具有创新性 .新型LAPS的光电流信号比背面照射的提高了 4倍 ;在检... 依据光寻址电位传感器 (LAPS)工作原理和光生载流子在硅片中扩散理论 ,提出了一种正面光照的LAPS新结构设计 ,在正面光照方式的测量池、插件式芯片和硅尖阵列芯片等方面具有创新性 .新型LAPS的光电流信号比背面照射的提高了 4倍 ;在检测标准缓冲溶液pH4 0 0、pH6 86、pH9 18的pH值时 ,线性相关系数 0 9999,灵敏度为 5 0 1mV/pH .重复检测pH9 18标准缓冲溶液四次的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分别为 0 5 7mV、0 0 4 8% .最后 ,分析讨论了三电极测量方法和新型LAPS结构特色、以及LAPS电解质电导对光电流的影响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寻址电位传感器(LAPS) 微电子机械加工技术(MEMS) 阵列芯片 光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结构光传感器在BGA管脚三维尺寸测试中的应用
17
作者 孙长库 邱宇 叶声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6-148,共3页
本文成功地将激光线结构光传感器用于表面安装技术中BGA芯片管脚的三维尺寸测量。提出了测量实验系统 ,建立了测量系统数学模型。研究了提高分辨力的光学图像拆分、再合成技术。
关键词 线结构光传感器 表面安装技术 BGA芯片 三维尺寸测量 分辨力 球栅阵列 集成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组织工程支架的三维心肌细胞传感器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鑫伟 高庆 +4 位作者 苏凯麒 秦臻 潘宇祥 贺永 王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15-1422,共8页
以聚乳酸(PLA)和聚己内酯(PCL)为材料,通过三维(3D)打印和静电纺丝技术,制造组织工程支架,用于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将培养了心肌细胞的支架耦合在微电极阵列(MEA)芯片表面构建三维细胞传感器,用于检测心肌细胞的胞外场电位(EFP)信号.... 以聚乳酸(PLA)和聚己内酯(PCL)为材料,通过三维(3D)打印和静电纺丝技术,制造组织工程支架,用于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将培养了心肌细胞的支架耦合在微电极阵列(MEA)芯片表面构建三维细胞传感器,用于检测心肌细胞的胞外场电位(EFP)信号.实验结果表明,心肌细胞在PLA/PCL支架上附着和生长情况良好,由于兴奋-收缩耦联,能够带动纤维丝产生联合搏动.48h后,支架上心肌细胞的搏动速率趋于稳定.细胞电位检测结果表明,细胞支架与MEA芯片耦合良好,形成三维细胞传感系统,能够检测到支架内心肌细胞的胞外场电位,输出稳定、高信噪比的信号,且EFP信号幅值和发放速率与传统二维培养方法所记录到的信号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细胞传感器 组织工程支架 微电极阵列 心肌细胞 胞外场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神经信号检测的传感器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婧 李醒飞 +3 位作者 孙斐 钟莹 单秋云 王盼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11,共3页
探讨了一种用于神经信号检测的新型传感器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一种由二维无源电极和前置信号放大模块微装配而成的三维有源微电极阵列的结构形式,在对电极和电解液接触面间的电学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二维无源电极和前置放大模块... 探讨了一种用于神经信号检测的新型传感器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一种由二维无源电极和前置信号放大模块微装配而成的三维有源微电极阵列的结构形式,在对电极和电解液接触面间的电学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二维无源电极和前置放大模块的设计。仿真结果验证了传感器系统用来检测神经信号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源微电极阵列 神经信号检测 传感器 微机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细胞电位传感器在海洋生物毒素检测中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佳如 王琴 +3 位作者 黎洪波 苏凯麒 潘宇祥 王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27-1132,共6页
目前海洋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越加严重,尤其是麻痹性毒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细胞电位传感器检测贝类的生物毒性的新方法,采用心肌细胞与微电子加工技术的微阵列芯片(MEA)相结合,构建了新型的心肌细胞电位传感器。通过心肌细胞与MEA芯片... 目前海洋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越加严重,尤其是麻痹性毒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细胞电位传感器检测贝类的生物毒性的新方法,采用心肌细胞与微电子加工技术的微阵列芯片(MEA)相结合,构建了新型的心肌细胞电位传感器。通过心肌细胞与MEA芯片的紧密耦合,实现了实时监测心肌细胞电位的变化,输出稳定和一致性好的胞外场电位信号。通过检测海洋中危害较大的石房蛤麻痹性毒素(STX),分析细胞的信号特征参数,实验结果表明,STX毒素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脉冲幅值和脉冲频率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常规标准的生物毒性检测方法小鼠生物法的检出限为40 g/100 g,而心肌细胞电位传感器可检测的下限为1.004 ng/m L,检测范围为25 nmol/L^1 600 nmol/L,通过对比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检出限且检测方法相对简单,易于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进一步的完善,该方法在海洋毒素的快速检测应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传感器 微电极阵列 海洋毒素 心肌细胞电位检测 胞外场电位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