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特低渗透储层的方法 被引量:56
1
作者 宋子齐 程国建 +2 位作者 杨立雷 于小龙 赵宏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5-599,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BB油田长3、长4+5特低渗透储层测井中泥浆滤液对地层侵入作用弱,直观指示油气层和水层的微电极及深、中、浅电阻率的有序排列基本消失,储层中发育的微裂缝还造成井眼的不规则扩径等,导致测井响应中来自油气的成分少,有生产... 鄂尔多斯盆地BB油田长3、长4+5特低渗透储层测井中泥浆滤液对地层侵入作用弱,直观指示油气层和水层的微电极及深、中、浅电阻率的有序排列基本消失,储层中发育的微裂缝还造成井眼的不规则扩径等,导致测井响应中来自油气的成分少,有生产能力的低孔隙度储层与无效层段之间差异很小。通过确定特低渗透储层有效厚度下限,将地层电阻率作为地质背景条件,分析岩性和电性特征及其相应的统计标准,充分利用测井资料分析、识别影响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变化特征及有效油气成分。并采用测井与地质及试油等资料综合对比研究,分析储层中不同岩性的钙质、泥质夹层的定量统计、扣除方法及其对测井曲线造成的背景值影响,特别是利用微电极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幅度、差异及其性质,精细评价和划分了特低渗透储层,有效提高了该区目的层段特低渗透储层测井解释和有利区预测精度,为该区特低渗透油田增储上产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响应 微电极测井曲线 精细评价 油气成分 钙质 泥质夹层 特低渗透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南部低渗透储层天然裂缝定量识别技术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永东 雷俊杰 +3 位作者 樊万红 林利飞 胡国祥 谯勇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2-327,共6页
通常天然裂缝的定量识别是借助三维地震数据体建立三维裂缝模型,但在地表等条件恶劣的工区,三维地震数据质量往往较差,无法建立三维裂缝模型。文中以延长组南部地层为例,提出了一套在三维地震数据缺失情况下的天然裂缝定量识别技术。首... 通常天然裂缝的定量识别是借助三维地震数据体建立三维裂缝模型,但在地表等条件恶劣的工区,三维地震数据质量往往较差,无法建立三维裂缝模型。文中以延长组南部地层为例,提出了一套在三维地震数据缺失情况下的天然裂缝定量识别技术。首先,利用成像测井对工区内的裂缝进行定量识别描述,确定常规测井系列对裂缝响应敏感的测井类型,建立微电极测井裂缝识别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对研究工区内的单井进行裂缝识别,再使用岩心描述资料对单井识别裂缝进行进一步标定,获得单井裂缝定量参数。结合野外地质勘测对研究区域内天然裂缝的产状及横纵向的分布特征描述,借助裂缝随机建模技术构建三维裂缝模型,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天然裂缝识别 微电极测井 三维裂缝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