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Ⅲ)微生物还原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文燕 全向春 +1 位作者 何孟常 杨志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厌氧异养型微生物还原Fe(Ⅲ)的同时可以氧化降解有机物,在污染环境修复中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对Fe(Ⅲ)微生物还原的物理、生物化学特性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总结了近年来自然环境中Fe(Ⅲ)还原菌的单菌种分离情况和混合菌的降解作用,探讨... 厌氧异养型微生物还原Fe(Ⅲ)的同时可以氧化降解有机物,在污染环境修复中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对Fe(Ⅲ)微生物还原的物理、生物化学特性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总结了近年来自然环境中Fe(Ⅲ)还原菌的单菌种分离情况和混合菌的降解作用,探讨了Fe(Ⅲ)还原以及有机物降解的机理,分析了Fe(Ⅲ)可能对微生物产生的抑制作用,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还原 环境修复 fe()还原 生物降解 电子受体 fe() 还原机理 微生物 有机物降解 生物化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中Fe(Ⅲ)还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还原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任丽平 张智 +1 位作者 李柏林 谭洪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7-630,643,共5页
采用平板分离法和柠檬酸铁还原实验法相结合,从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获得Fe(Ⅲ)还原菌F7,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对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在不同柠檬酸铁浓度和不同pH条件下的实... 采用平板分离法和柠檬酸铁还原实验法相结合,从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获得Fe(Ⅲ)还原菌F7,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对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在不同柠檬酸铁浓度和不同pH条件下的实验表明,柠檬酸铁浓度为0.32 g/L时,菌株生长情况较好,柠檬酸铁浓度为0.16 g/L时,Fe(Ⅲ)异化还原比例较高;pH 6.5时,菌株生长情况较好,Fe(Ⅲ)异化还原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fe()还原微生物 系统发育分析 fe()异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Fe(Ⅲ)还原过程与磷酸盐质量浓度的关系
3
作者 周醒 曲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7-135,共9页
【目的】探讨水稻土中微生物Fe(Ⅲ)还原过程与磷酸盐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以6种不同来源(吉林永吉、黑龙江东宁、天津宝坻、天津塘沽、四川邛崃和江西南昌)的水稻土为材料,对水稻土浸提液和泥浆进行厌氧培养试验,向培养体系中... 【目的】探讨水稻土中微生物Fe(Ⅲ)还原过程与磷酸盐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以6种不同来源(吉林永吉、黑龙江东宁、天津宝坻、天津塘沽、四川邛崃和江西南昌)的水稻土为材料,对水稻土浸提液和泥浆进行厌氧培养试验,向培养体系中添加磷酸盐后,使土壤浸提液中磷酸盐质量浓度分别为30.97,61.94,123.88,247.66和371.64mg/L,泥浆培养体系中最终磷含量分别为52,103,206,413和619mg/kg,均以不添加磷酸盐为对照,测定培养期间土壤浸提液和泥浆中Fe(Ⅱ)、有效磷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土壤浸提液培养试验中,添加30.97mg/L的磷酸盐对微生物Fe(Ⅲ)还原过程有明显促进作用,而高质量浓度(371.64mg/L)磷酸盐对Fe(Ⅲ)还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采自江西南昌和四川邛崃的水稻土浸提液中Fe(Ⅲ)还原比较迅速,而采自吉林永吉和天津塘沽的土壤浸提液中Fe(Ⅲ)还原较为缓慢;采自天津宝坻和四川邛崃的土壤浸提液中Fe(Ⅲ)还原微生物对磷酸盐质量浓度的适应范围较大,采自江西南昌、吉林永吉、黑龙江东宁的酸性水稻土浸提液中Fe(Ⅲ)还原微生物对磷酸盐质量浓度变化比较敏感;有效磷质量浓度在不同pH值的土样中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采自江西南昌、吉林永吉、黑龙江东宁的酸性土壤浸提液体系中有效磷质量浓度没有明显改变,而采自天津宝坻、四川邛崃、天津塘沽的石灰性土壤浸提液体系中有效磷质量浓度在培养初期呈降低趋势。在泥浆厌氧培养试验中,磷酸盐对Fe(Ⅲ)还原的影响程度与土壤浸提液的培养试验相比明显减弱,通过Fe(Ⅲ)还原特征参数可以看出,不同磷酸盐处理间仍然存在一定的显著性差异。在酸性水稻土中,被固持的有效磷随Fe(Ⅲ)还原过程的进行被不断释放,有效磷的增加幅度与Fe(Ⅲ)还原能力的排序一致;在碱性水稻土中,加入的磷酸盐在培养前期被大量固定,有效磷含量均明显降低。【结论】厌氧环境中的微生物Fe(Ⅲ)还原过程与磷酸盐质量浓度相互影响,高质量浓度磷酸盐对Fe(Ⅲ)还原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磷酸盐对Fe(Ⅲ)还原的影响与pH值有关,在酸性条件下,随着Fe(Ⅲ)被微生物还原成Fe(Ⅱ),被吸附的磷得以释放,有效磷质量浓度增加;在碱性条件下,有效磷质量浓度随Fe(Ⅲ)被还原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fe()还原 磷酸盐 水稻土 厌氧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发酵液对平邑甜茶根系Fe^(3+)还原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戚亚平 王荣娟 +2 位作者 黄伟菁 姚允聪 姬谦龙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9-13,共5页
以缺铁营养液进行沙培的平邑甜茶幼苗为试材,研究了苹果发酵液稀释300倍+FeSO4对土壤pH值、根系Fe3+还原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发酵液稀释300倍+FeSO4可显著地降低土壤的pH值,增加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的数量;苹... 以缺铁营养液进行沙培的平邑甜茶幼苗为试材,研究了苹果发酵液稀释300倍+FeSO4对土壤pH值、根系Fe3+还原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发酵液稀释300倍+FeSO4可显著地降低土壤的pH值,增加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的数量;苹果发酵液稀释300倍+FeSO4可提高Fe3+还原酶活性,并且显著地高于FeSO4处理和去离子水处理。综合分析认为,苹果发酵液稀释300倍+FeSO4可有效地降低土壤pH值,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发酵液 平邑甜茶 缺铁 fe3+还原酶活性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还原环境下Fe^0/厌氧微生物联合体系降解硝基苯的研究
5
作者 罗春香 戴友芝 +2 位作者 李启武 史雷 汤文琪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34,共4页
采用间歇试验,对不同还原条件下Fe0/厌氧微生物联合体系降解硝基苯(NB)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铁还原环境和硫酸盐还原环境对Fe0/厌氧微生物联合体系降解硝基苯起促进作用;反硝化环境起抑制作用。各还原环境下测得Fe2+浓度与硝基苯的降... 采用间歇试验,对不同还原条件下Fe0/厌氧微生物联合体系降解硝基苯(NB)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铁还原环境和硫酸盐还原环境对Fe0/厌氧微生物联合体系降解硝基苯起促进作用;反硝化环境起抑制作用。各还原环境下测得Fe2+浓度与硝基苯的降解效果成正比关系,由此可见,Fe0在Fe0/厌氧微生物联合体系降解硝基苯的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 fe0 还原环境 厌氧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盐浓度对微生物铁还原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易维洁 曲东 +1 位作者 朱超 杨冰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38-944,共7页
微生物铁还原过程对淹水稻田中水体富营养化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高浓度磷酸盐对氧化铁的微生物过程是否产生抑制尚不清楚.为此采用土壤泥浆厌氧培养、接种水稻土浸提液混合培养和铁还原菌纯培养等方法,探讨了磷酸盐浓度对微生物铁还... 微生物铁还原过程对淹水稻田中水体富营养化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高浓度磷酸盐对氧化铁的微生物过程是否产生抑制尚不清楚.为此采用土壤泥浆厌氧培养、接种水稻土浸提液混合培养和铁还原菌纯培养等方法,探讨了磷酸盐浓度对微生物铁还原过程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水稻土泥浆培养过程中,Fe(Ⅲ)还原速率随磷酸盐浓度增加而降低,淹水后期高浓度磷酸盐处理中的Fe(Ⅱ)累积量呈下降趋势;磷营养为4~16,mmol/L时,四川水稻土中的微生物群落能较好地利用葡萄糖和丙酮酸盐进行Fe(OH)3还原反应,江西水稻土中的铁还原微生物群落对葡萄糖的响应时间有所延迟,2种水稻土浸提液的微生物群落对乳酸盐的利用较差,反应40,d后才有明显的Fe(OH)3还原现象.在接种铁还原菌的纯培养试验中,磷酸盐浓度在小于1,mmol/L或大于16,mmol/L时均不能进行铁还原反应,表明铁还原过程对磷酸盐的调控存在浓度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水稻土 微生物fe()还原 磷酸盐 碳源利用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高岭土中Fe(Ⅲ)生物还原的因素 被引量:5
7
作者 何秋香 郭敏容 +2 位作者 陈文瑞 林玉满 陈祖亮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6-301,共6页
考察不同因素对异化铁还原菌(Dissimilatory Iron Reducing Bacteria,DIRB)还原高岭土中Fe(Ⅲ)的影响,通过在底液中添加不同有机酸、草酸盐、络合剂和重金属离子来研究微生物还原铁的机制。结果发现,添加草酸对微生物还原铁有明显的促... 考察不同因素对异化铁还原菌(Dissimilatory Iron Reducing Bacteria,DIRB)还原高岭土中Fe(Ⅲ)的影响,通过在底液中添加不同有机酸、草酸盐、络合剂和重金属离子来研究微生物还原铁的机制。结果发现,添加草酸对微生物还原铁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乙酸和水杨酸则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添加草酸钠的实验表明草酸对微生物的促进作用是通过草酸根离子的作用而与草酸的酸性并无联系;络合剂(NTA)可以提高微生物异化铁还原量,而EDTA不影响铁还原的作用;Cu(Ⅱ)对微生物具有毒害作用从而抑制了微生物的还原活性,Mn(Ⅱ)对铁的还原则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采用logistic方程对有促进作用的曲线进行拟合,发现添加草酸钠对微生物的还原铁促进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还原 异化铁还原 草酸 草酸盐 LOGISTIC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浓度对微生物发酵产氢及铁还原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游萍 贾蓉 +1 位作者 乔莎莎 曲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2-727,共6页
为揭示碳源浓度对微生物发酵产氢及铁还原特征的影响,研究了发酵产氢型Fe(Ⅲ)还原菌JX1-25以不同浓度葡萄糖为唯一碳源时对Fe(Ⅲ)的还原特征、培养体系氢气分压及p H值,探讨了微生物产氢过程与Fe(Ⅲ)还原过程的关系,以及Fe(Ⅲ)还原过程... 为揭示碳源浓度对微生物发酵产氢及铁还原特征的影响,研究了发酵产氢型Fe(Ⅲ)还原菌JX1-25以不同浓度葡萄糖为唯一碳源时对Fe(Ⅲ)的还原特征、培养体系氢气分压及p H值,探讨了微生物产氢过程与Fe(Ⅲ)还原过程的关系,以及Fe(Ⅲ)还原过程对体系碳源电子消耗的贡献。结果表明:菌株JX1-25利用0.25、0.5、2、4、8、16 mmol·L-1葡萄糖为碳源还原Fe(Ⅲ)时,Fe(Ⅲ)还原率分别达到6.81%、12.47%、56.69%、97.71%、96.86%、99.77%;Fe(Ⅲ)还原潜势(a)、铁还原最大反应速率(Vmax)与氢气分压峰值(pp H2max)均随着体系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而体系p H值随之降低;Fe(Ⅲ)还原过程消耗电子占体系葡萄糖提供电子的比例为2.02%~9.69%,产氢过程对体系葡萄糖提供电子的消耗比例为13.74%~19.45%。CCA分析发现菌株JX1-25利用不同浓度葡萄糖的Fe(Ⅲ)还原过程与产氢过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p H2max与a、Vmax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达到最大反应速率对应的时间(TVmax)和体系最低p H值(pHmi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浓度 发酵产氢 fe()还原 电子消耗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作用下铁(Ⅲ)对有机污染物的氧化 被引量:11
9
作者 谭盈盈 郑平 姜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0-354,共5页
一些铁还原菌能够以 Fe( )为唯一的电子受体 ,将有机污染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利用铁还原菌的这一性能 ,可以开发厌氧生物修复技术 ,原位净化被有机物污染的环境。本文对铁还原菌及其作用机理、以及与铁还原相藕联的有机物降解及其在生物... 一些铁还原菌能够以 Fe( )为唯一的电子受体 ,将有机污染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利用铁还原菌的这一性能 ,可以开发厌氧生物修复技术 ,原位净化被有机物污染的环境。本文对铁还原菌及其作用机理、以及与铁还原相藕联的有机物降解及其在生物修复中的潜在作用作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作用 铁() 有机污染物 氧化 还原 铁异化型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环境下Cr(Ⅵ)的微生物还原能力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松 曲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7-112,共6页
通过接种土壤微生物的混合培养及土壤泥浆培养试验,测定了厌氧培养过程中C r(Ⅵ)和F e(Ⅱ)浓度的变化,研究了不同浓度铬酸盐的微生物还原能力及不同浓度铬酸盐对水稻土中氧化铁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水稻土中提取的微生物虽然能够直... 通过接种土壤微生物的混合培养及土壤泥浆培养试验,测定了厌氧培养过程中C r(Ⅵ)和F e(Ⅱ)浓度的变化,研究了不同浓度铬酸盐的微生物还原能力及不同浓度铬酸盐对水稻土中氧化铁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水稻土中提取的微生物虽然能够直接还原C r(Ⅵ),但其还原速率和还原程度有限,且C r(Ⅵ)浓度越高,微生物的还原能力越差;不同来源的土壤微生物对C r(Ⅵ)的还原能力有所差异,其中四川水稻土中微生物对C r(Ⅵ)的还原能力均大于江西水稻土;在厌氧培养的水稻土中,添加的C r(Ⅵ)可以较迅速地还原,其中土壤氧化铁的微生物还原过程对C r(Ⅵ)还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 r(Ⅵ)的存在导致F e(Ⅱ)生成的时间出现滞后,且C r(Ⅵ)浓度越大生成F e(Ⅱ)的滞后时间越长;F e(Ⅱ)产生滞后的时间与C r(Ⅵ)还原结束的时间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Cr(Ⅵ)还原 异化fe()还原 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利用有机酸的铁还原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易维洁 贺江舟 曲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8-152,158,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水稻土来源的微生物群落,在利用甲酸盐、乙酸盐、丙酸盐、丙酮酸盐、柠檬酸盐及琥珀酸盐作为惟一碳源时对异化Fe(Ⅲ)还原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川、吉林和江西3种不同水稻土浸提液接种作为微生物群落来源,以人工合成的... 【目的】研究不同水稻土来源的微生物群落,在利用甲酸盐、乙酸盐、丙酸盐、丙酮酸盐、柠檬酸盐及琥珀酸盐作为惟一碳源时对异化Fe(Ⅲ)还原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川、吉林和江西3种不同水稻土浸提液接种作为微生物群落来源,以人工合成的Fe(OH)3为惟一的电子受体,不同有机酸作为惟一碳源,在25℃厌氧条件下培养,定期测定Fe(Ⅱ)生产量并对测定结果用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四川水稻土中的微生物群落在Fe(OH)3还原过程中对所有供试碳源均表现出较高的利用活性,其对应的Fe(Ⅱ)累积量较高;江西水稻土中的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响应很低,且几乎不能利用丙酸盐进行Fe(OH)3的还原;而吉林水稻土中的微生物群落在Fe(OH)3还原过程中几乎不能利用琥珀酸盐作为电子供体。【结论】3种微生物群落在Fe(OH)3还原过程中对供试碳源利用上的不同,反映了其微生物群落组成和代谢功能上的差异。3种微生物群落均能较快地利用丙酮酸盐还原Fe(OH)3,说明Fe(Ⅲ)还原微生物在碳源利用上具有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fe()还原 有机酸 水稻土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对微生物还原高岭土中铁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何秋香 郭敏容 陈祖亮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39-145,共7页
通过微生物试验,比较了草酸浓度对微生物还原高岭土中Fe(Ⅲ)所起的作用;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和能量弥散X-射线谱图(EDS)分析了处理前后高岭土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异化铁还原菌(dissimilatory iron reducing bacteria,DIRB)存在下,... 通过微生物试验,比较了草酸浓度对微生物还原高岭土中Fe(Ⅲ)所起的作用;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和能量弥散X-射线谱图(EDS)分析了处理前后高岭土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异化铁还原菌(dissimilatory iron reducing bacteria,DIRB)存在下,加入0.2g/L的草酸,对Fe(Ⅲ)的还原效果最好;草酸浓度过高或过低对Fe(Ⅲ)的还原都有抑制,当草酸浓度为1.5g/L时,微生物活性完全被抑制,此时Fe(Ⅲ)的还原量较低。化学对比试验表明,高岭土中Fe(Ⅲ)的还原随草酸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当草酸浓度达到13.0g/L时,化学处理1天后Fe(Ⅲ)的还原量与微生物处理4天相当。ESEM和EDS的测试结果表明,高岭土中微生物还原Fe(Ⅲ)的过程,并不改变高岭土的主要结构,铁元素被微生物选择性的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异化铁还原菌(DIRB) 草酸 fe() 还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铁硫还原耦合水体中As(V)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雨行 聂珍媛 +3 位作者 夏旭 夏金兰 刘李柱 王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5-40,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CV)、铁的L边和硫的K边X射线近边吸收光谱(XANES)和电感耦合离子光谱发生仪等,研究了碱性厌氧环境中S.oneidensis介导下的铁硫还原过程与水体中As(V)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核黄素能够促进S.oneidensis介导的铁硫还原,电... 采用循环伏安法(CV)、铁的L边和硫的K边X射线近边吸收光谱(XANES)和电感耦合离子光谱发生仪等,研究了碱性厌氧环境中S.oneidensis介导下的铁硫还原过程与水体中As(V)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核黄素能够促进S.oneidensis介导的铁硫还原,电子传递过程为乙酸盐→核黄素→底物;S.oneidensis作用24 h后,沉积物中铁硫形态逐渐被还原,Fe(Ⅱ)/Fe(Ⅲ)的比例不断增加,出现硫化矿物特征峰,表明有新的铁的硫化矿物(FeS)生成;FeS对As(V)的吸附量随着时间而增加,6 h后逐渐达到平衡,120 h时吸附量为8.35 mg,吸附效率为89%。微生物铁硫还原生成的Fe S对水体中As(V)有显著的吸附效果,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铁硫还原 feS As(V)吸附 希瓦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水稻土Fe(Ⅲ)还原过程中碳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米娜娜 贾蓉 +1 位作者 贾雪雪 曲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4-149,共6页
研究以采自吉林和江西的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采用恒温泥浆厌氧培养方法,探讨添加生物炭和不同有机碳源(葡萄糖、乙酸钠、丙酮酸钠和乳酸钠)条件下土壤泥浆中Fe(Ⅱ)浓度和pH值的变化,采用Logistic模型对Fe(Ⅲ)的还原特征进行了拟合分析。... 研究以采自吉林和江西的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采用恒温泥浆厌氧培养方法,探讨添加生物炭和不同有机碳源(葡萄糖、乙酸钠、丙酮酸钠和乳酸钠)条件下土壤泥浆中Fe(Ⅱ)浓度和pH值的变化,采用Logistic模型对Fe(Ⅲ)的还原特征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可以促进2种水稻土中的Fe(Ⅲ)还原能力。添加生物炭条件下,不同外源有机碳对水稻土中Fe(Ⅲ)还原特征的影响存在差异,在吉林水稻土中,对Fe(Ⅲ)还原的调控能力显著大于江西水稻土。2种水稻土均能较好地利用乳酸盐、丙酮酸盐和葡萄糖还原Fe(Ⅲ),而添加乙酸盐后的Fe(Ⅲ)还原则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添加乳酸盐处理最大Fe(Ⅲ)还原速率高于其他有机碳源,且达到最大Fe(Ⅲ)还原速率的时间最短,表明乳酸盐是2种水稻土中铁还原过程的优势碳源。添加发酵性的有机碳源可显著影响泥浆培养过程中的pH值,有机碳源对江西水稻土pH的影响明显大于吉林水稻土,表明吉林水稻土中有机碳源对发酵过程产生的氢的利用能力优于江西水稻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水稻土 fe()还原 碳源 厌氧泥浆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Fe(Ⅲ)对活性污泥异化铁还原及除磷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亚娥 冯娟娟 李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93-998,共6页
以SBBR反应器活性污泥作为铁还原菌菌种来源,采用兼性厌氧/严格厌氧恒温培养试验,投加不同Fe(Ⅲ)考察各条件下的异化铁还原能力,同时比较对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2种条件下Fe(Ⅲ)还原能力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依次为:Fe(OH)3>氧化铁皮&... 以SBBR反应器活性污泥作为铁还原菌菌种来源,采用兼性厌氧/严格厌氧恒温培养试验,投加不同Fe(Ⅲ)考察各条件下的异化铁还原能力,同时比较对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2种条件下Fe(Ⅲ)还原能力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依次为:Fe(OH)3>氧化铁皮>青矿>红矿,其中严格厌氧条件下较好.同时,除磷效果与其呈正相关,富集培养至7d,Fe(OH)3及氧化铁皮体系出水磷浓度均达到2mg/L以下,之后继续降低,最终达到0.5mg/L以下.结合异化铁还原除磷机理,可以证明,不同Fe(Ⅲ)表面吸附作用对TP的去除贡献较小,其主要作用为铁还原菌驱动下的化学沉淀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异化fe()还原 还原 富集培养 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还原Fe(Ⅲ)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俊 栾富波 +1 位作者 谢丽 周琪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26,30,共5页
研究了腐殖酸还原溶解性Fe(Ⅲ)反应的影响因素,以及腐殖酸对赤铁矿、磁铁矿、针铁矿和钢渣4种含Fe(Ⅲ)矿物的还原作用,探讨了腐殖酸还原溶解性Fe(Ⅲ)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腐殖酸还原溶解性Fe(Ⅲ)的反应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增加腐殖酸... 研究了腐殖酸还原溶解性Fe(Ⅲ)反应的影响因素,以及腐殖酸对赤铁矿、磁铁矿、针铁矿和钢渣4种含Fe(Ⅲ)矿物的还原作用,探讨了腐殖酸还原溶解性Fe(Ⅲ)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腐殖酸还原溶解性Fe(Ⅲ)的反应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增加腐殖酸或溶解性Fe(Ⅲ)浓度、降低pH或使用可见光照射均能促进反应进行。腐殖酸能直接还原含Fe(Ⅲ)矿物生成溶解性Fe(Ⅱ),对不同含Fe(Ⅲ)矿物的还原效果依次为针铁矿>赤铁矿>磁铁矿>钢渣。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腐殖酸含有的还原性官能团酚羟基和羧基与溶解性Fe(Ⅲ)络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螯合结构,传递电子给溶解性Fe(Ⅲ),溶解性Fe(Ⅲ)得到电子,生成溶解性Fe(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fe() 铁矿物 还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Fe(Ⅲ)异化还原的环境效益 被引量:8
17
作者 迟光宇 陈欣 +1 位作者 史奕 郑太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3期273-277,共5页
异化Fe(Ⅲ)还原微生物是厌氧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主要微生物类群,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可以利用Fe(Ⅲ)作为末端电子受体而获得能量。鉴于土壤Fe(Ⅲ)异化还原是厌氧环境中影响碳、氮、磷及金属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因素,对Fe(Ⅲ)异化... 异化Fe(Ⅲ)还原微生物是厌氧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主要微生物类群,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可以利用Fe(Ⅲ)作为末端电子受体而获得能量。鉴于土壤Fe(Ⅲ)异化还原是厌氧环境中影响碳、氮、磷及金属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因素,对Fe(Ⅲ)异化还原在环境中的作用进行评述,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有关Fe(Ⅲ)还原环境效益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fe()还原 环境效益 电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中一株铁还原细菌分离及Fe(Ⅲ)还原性质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洪艳 王红玉 +1 位作者 谢丽霞 王广策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70,共6页
以渤海(塘沽海域)沉积物为材料,富集异化铁还原混合菌群。采用三层平板方法,从混合菌群中纯化出一株异化铁还原细菌KB52。通过形态观察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命名为Klebsiella sp.KB52(Gene Bank号KM233642)。在葡萄糖为电子供体... 以渤海(塘沽海域)沉积物为材料,富集异化铁还原混合菌群。采用三层平板方法,从混合菌群中纯化出一株异化铁还原细菌KB52。通过形态观察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命名为Klebsiella sp.KB52(Gene Bank号KM233642)。在葡萄糖为电子供体,Fe(OH)_3为电子受体条件下厌氧培养菌株KB52,其细胞生长和Fe(Ⅲ)还原具有明显耦合关系。碳源分别设置为葡萄糖、乳酸钠、丙酮酸钠、乙酸钠、甲酸钠和丙酸钠,在海水培养条件下菌株KB52以丙酮酸钠为碳源时,菌株培养液累积Fe(Ⅱ)浓度最高,为4.41 mmol/L±0.59 mmol/L。菌株KB52在设定NaCl浓度范围内,都能够生长并具有铁还原性质,菌株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NaCl质量浓度为4 g/L时,菌株KB52还原Fe(Ⅲ)效率最高,Fe(Ⅱ)达到4.95 mmol/L±0.72 mmol/L。铁还原细菌KB52在淡水和海水条件下能够生长并具有铁还原性质,可用于近海沉积物中微生物介导异化Fe(Ⅲ)还原过程,进一步应用于治理海洋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还原细菌 KLEBSIELLA sp.KB52 fe()还原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糖对水稻土中异化Fe(Ⅲ)还原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丽蓉 曲东 易维洁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66,共5页
本研究通过土壤泥浆厌氧培养的方法,在水稻土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淀粉和纤维素,探讨多糖作为电子供体对异化Fe(Ⅲ)还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水稻土泥浆的厌氧培养过程中,淀粉、纤维素可以促进水稻土中的异化Fe(Ⅲ)还原,其质量浓度... 本研究通过土壤泥浆厌氧培养的方法,在水稻土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淀粉和纤维素,探讨多糖作为电子供体对异化Fe(Ⅲ)还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水稻土泥浆的厌氧培养过程中,淀粉、纤维素可以促进水稻土中的异化Fe(Ⅲ)还原,其质量浓度在0~20 g/L时,Fe(Ⅱ)最大累积量和速率常数随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大,其对土壤中Fe(Ⅲ)氧化物异化还原的促进作用与土壤pH、有机质和无定形铁含量有关。对培养过程中pH与异化铁还原动力学数据的比较发现,在微生物正常生长的pH范围内,较低的pH利于Fe(Ⅲ)的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异化fe()还原 淀粉 纤维素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Ⅲ)-OH配合物同时引发水中Cr(Ⅵ)光还原和甲基橙光氧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封享华 丁世敏 +2 位作者 吴峰 邓南圣 Nikolai Bazhin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78,共4页
在250W照明金属卤化物灯(λ≥313nm)照射下,Fe(Ⅲ)-OH配合物能同时引发水中Cr(Ⅵ)的光还原和偶氮染料甲基橙的光氧化,并且同时Cr(Ⅵ)光还原和甲基橙光氧化效率都较Fe(Ⅲ)-OH配合物单独作用下的效率有明显提高。在c(Fe(Ⅲ)),c(Cr(Ⅵ))和c... 在250W照明金属卤化物灯(λ≥313nm)照射下,Fe(Ⅲ)-OH配合物能同时引发水中Cr(Ⅵ)的光还原和偶氮染料甲基橙的光氧化,并且同时Cr(Ⅵ)光还原和甲基橙光氧化效率都较Fe(Ⅲ)-OH配合物单独作用下的效率有明显提高。在c(Fe(Ⅲ)),c(Cr(Ⅵ))和c(甲基橙)为25~200μmolL时,pH=3.0是最佳值;c(Fe(Ⅲ))的增加同时有利于Cr(Ⅵ)光还原和甲基橙光氧化;c(Cr(Ⅵ))为25μmolL时,其自身光还原的初始速率最大,甲基橙光氧化反应初始速率则随c(Cr(Ⅵ))和c(甲基橙)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OH配合物 光氧化 还原 Cr(Ⅵ)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