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颊黏膜微生物群落年龄相关性演替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洋洋 何金枝 +4 位作者 周学东 曹森 吴腾 曹阳佩 徐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健康人群颊黏膜菌群组成在不同年龄及牙列阶段的动态演替过程。方法 25例健康受试者根据年龄及牙列情况分为5组:乳牙列组、混合牙列组、青少年组、青年组及老年组;分别提取各样本的细菌总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采用Quantit... 目的初步探讨健康人群颊黏膜菌群组成在不同年龄及牙列阶段的动态演替过程。方法 25例健康受试者根据年龄及牙列情况分为5组:乳牙列组、混合牙列组、青少年组、青年组及老年组;分别提取各样本的细菌总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采用Quantity One软件对扩增产物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图谱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1)颊黏膜菌群的组成具有个体差异性。2)乳牙列组、混合牙列组、青少年组、青年组及老年组DGGE指纹图谱的平均条带数分别为21.2±4.0、17.8±3.9、15.8±4.3、16.8±3.7、22.2±6.5,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颊黏膜优势菌群的数量在各个年龄阶段保持相对稳定。3)5组的Shannon指数分别为1.73±0.2、1.43±0.1、1.05±0.2、1.45±0.2和1.63±0.3,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提示颊黏膜微生物的多样性在儿童至青少年阶段呈下降趋势,在青年至老年阶段呈上升趋势。4)群落结构相似性聚类分析发现:同组内大部分样本聚类位置相近,群落结构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不同组的大部分样本未聚类在一起,群落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结论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的颊黏膜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差异,青少年期可能是颊黏膜微生物多样性改变的重要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年龄 演替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技术检测微生物吸附 被引量:1
2
作者 曹生现 欧佳 +2 位作者 张艳辉 杨善让 徐志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51-156,共6页
为研究微生物在固体表面吸附的过程,探索微生物黏膜的形成机理,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对铜电极表面黏液形成菌吸附形成的生物黏膜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由实验数据拟合出的等效电路与根据理论分析而设计出的等效电路基本吻合,通过测量... 为研究微生物在固体表面吸附的过程,探索微生物黏膜的形成机理,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对铜电极表面黏液形成菌吸附形成的生物黏膜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由实验数据拟合出的等效电路与根据理论分析而设计出的等效电路基本吻合,通过测量生物膜电容计算出的生物黏膜厚度为1.8μm,与用SEM观测显示的黏膜厚度基本一致,由此说明了用交流阻抗表征生物膜的可行性和微生物在固体表面吸附传质成膜过程分析的正确性,该方法为探索微生物黏膜的形成机理提供了有力的检测手段,并对静态下实时监测生物黏膜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黏膜 交流阻抗 吸附 黏液形成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胃肠道黏膜微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海丹 温小鹿 陈庄 《广东饲料》 2012年第7期37-40,共4页
胃肠道微生物丛(microbiota)组成及其与宿主营养(生长)和免疫(抗病)关系息息相关。本文总结近年来猪胃肠道黏膜微生物丛组成以及宿主-黏膜微生物丛互作研究的新进展,简要总结分析益生素在养猪生产上应用现状与不足。
关键词 胃肠道 黏膜微生物 益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仔猪肠道微生物群的特点及早期发育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怀宝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20-125,共6页
猪的肠道存在密集、动态和高度复杂的微生物群落。肠道微生物群具有促进肠道成熟、调节免疫系统、增强宿主健康、提高生长性能的作用。黏膜相关微生物群能够直接与肠道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具有更强的调节免疫系统能力。此外,仔猪阶段建立... 猪的肠道存在密集、动态和高度复杂的微生物群落。肠道微生物群具有促进肠道成熟、调节免疫系统、增强宿主健康、提高生长性能的作用。黏膜相关微生物群能够直接与肠道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具有更强的调节免疫系统能力。此外,仔猪阶段建立良好的微生物群有助于肠道功能和免疫系统的健康发育,对猪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饲料及其相关营养成分是影响猪肠道微生物群建立和分布的主要因素。文章主要综述仔猪肠道微生物群的特点,黏膜相关微生物群与肠道健康的关系以及早期发育的特征,为仔猪肠道微生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肠道微生物 黏膜相关微生物 早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微生物区系与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兆立 徐正中 +1 位作者 陈祥 焦新安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3-118,共6页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是养牛业中重要的健康问题和经济问题,特别是在刚断奶并新运输到饲养场的犊牛中发生。数十年的研究未能有效减轻其危害,至今BRDC仍然是导致牛发病、死亡、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研究表明呼吸道微生物区系在...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是养牛业中重要的健康问题和经济问题,特别是在刚断奶并新运输到饲养场的犊牛中发生。数十年的研究未能有效减轻其危害,至今BRDC仍然是导致牛发病、死亡、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研究表明呼吸道微生物区系在牛呼吸道健康中占据重要地位,呼吸道微生物区系对BRDC的影响以及这些区系形成的因素是一个新颖且值得探究的领域。论文系统介绍了BRDC的发病机制,重点描述了牛呼吸道微生物区系的形成、变化、主要组成结构以及与BRDC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便更好地理解呼吸道微生物区系在家畜健康养殖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黏膜微生物区系 呼吸道健康 宏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纯系鸡胃肠道黏膜细菌l6S rDNA的PCR-DGGE分析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洁 容庭 +4 位作者 刘志昌 王刚 林海丹 贝锦龙 陈庄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4-210,共7页
以1日龄纯系的优质肉鸡A系(♂,A组)和惠阳胡须鸡(♂,B组)为实验动物,研究比较两纯系鸡1~28日龄胃肠道黏膜细菌微生物丛组成与动态变化特点。采用l6SrDNAV3PCR-DGGE的方法,分析第1、3、7、14、21、28日龄2组鸡胃肠道黏膜细菌基因组DNA。... 以1日龄纯系的优质肉鸡A系(♂,A组)和惠阳胡须鸡(♂,B组)为实验动物,研究比较两纯系鸡1~28日龄胃肠道黏膜细菌微生物丛组成与动态变化特点。采用l6SrDNAV3PCR-DGGE的方法,分析第1、3、7、14、21、28日龄2组鸡胃肠道黏膜细菌基因组DNA。DGGE图谱中显示,28日龄2组鸡回肠泳道的条带数差异明显,嗉囊、腺胃及盲肠黏膜菌群结构的相似性均大于70%,十二指肠与空肠的相似性分别为40%和44%,回肠仅18%;21~28日龄2组鸡回肠黏膜菌群结构发生变化的程度不同,A组的动态变化值(%change)为70%,而B组仅11%。优质肉鸡A系和惠阳胡须鸡28日龄回肠黏膜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宿主遗传的影响所致,同时也是影响肉鸡生产性能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黏膜微生物 纯系 PCR-DGGE 相似性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SrDNA克隆文库方法分析两纯系鸡回肠及盲肠黏膜细菌的组成 被引量:3
7
作者 容庭 张洁 +4 位作者 王刚 刘志昌 李书宏 林海丹 陈庄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18-1227,共10页
以1日龄纯系的优质肉鸡A系(♂,A组)和惠阳胡须鸡(♂,B组)为试验动物,研究比较两纯系鸡28日龄回肠与盲肠黏膜菌群的组成及多样性。于第28日龄分别从2组中采集鸡2个肠段并提取黏膜细菌基因组DNA,应用16S rDNA基因序列技术,建立2个肠段黏... 以1日龄纯系的优质肉鸡A系(♂,A组)和惠阳胡须鸡(♂,B组)为试验动物,研究比较两纯系鸡28日龄回肠与盲肠黏膜菌群的组成及多样性。于第28日龄分别从2组中采集鸡2个肠段并提取黏膜细菌基因组DNA,应用16S rDNA基因序列技术,建立2个肠段黏膜细菌16S rDNA V3区的随机克隆文库。回肠文库分析发现,A组文库有86个序列共产生6个OTUs()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其已知序列主要属于肠球菌属、乳杆菌属、粪球菌属及梭菌属类序列,而B组文库有97个序列共产生2个OTUs,主要属于梭菌类序列;盲肠文库分析发现,A组文库有93个序列共产生44个OTUs,其优势菌群是未分类瘤胃球菌属(18.28%)、粪球菌属(13.98%)、拟杆菌属(10.75%)、Blautia(10.75%)及未分类毛螺菌属(7.53%);B组文库有97个序列共产生42个OTUs,其优势菌群是普拉梭杆菌属(17.53%)、粪球菌属(11.34%)、拟杆菌属(9.28%)及未分类瘤胃球菌属(8.25%);2组盲肠文库中其他菌属的数量存在较大差异,且未发现与大肠杆菌相关的序列。优质肉鸡A系和惠阳胡须鸡28日龄回肠与盲肠黏膜细菌的组成差异明显,尤其是瘤胃球菌属与产丁酸菌的组成比例,这种差异可能是宿主遗传的影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肉鸡A系 惠阳胡须鸡 肠道黏膜微生物 16S rDNA克隆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直肠癌患者肠道黏膜区域的菌群分布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梅梅 陈开阳 +6 位作者 王宁宇 赵玙璠 魏程锦 孟令祥 唐勇 滕玉鸥 王海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3-271,共9页
目的比较健康人群与结肠直肠癌(CRC)患者粪便菌群及肿瘤/瘤旁黏膜菌群的差异性,尝试寻找CRC新的防治途径。方法收集了13例CRC患者粪便、6例患者肿瘤/瘤旁黏膜和20名健康对照人群粪便,利用16SrDNA测序技术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对粪便和... 目的比较健康人群与结肠直肠癌(CRC)患者粪便菌群及肿瘤/瘤旁黏膜菌群的差异性,尝试寻找CRC新的防治途径。方法收集了13例CRC患者粪便、6例患者肿瘤/瘤旁黏膜和20名健康对照人群粪便,利用16SrDNA测序技术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对粪便和黏膜的菌群组成差异进行了分析。在流式细胞仪检测粪便中的细菌总数后,采用几种较为常见的细菌培养基对粪便及黏膜中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并利用乳酸脱氢酶检测试剂盒测试了其中7株细菌对3株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健康人粪便和CRC患者瘤旁黏膜中的菌群α-多样性显著高于CRC患者粪便和肿瘤黏膜中菌群α-多样性(P<0.05)。从特异性微生物来看,与健康人群相比,CRC患者粪便中的特有菌为Lactobacillaceae,而其肿瘤黏膜上特有菌是Escherichia、Enterococcus、Fusobacterium等。通过体外实验发现,分离自CRC患者肿瘤黏膜处的Bacteroidesfragilis与Fusobacterium nucleatum分别对肠道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活性(P<0.0001)与促进作用(P<0.001)。结论CRC患者粪便、肿瘤黏膜及瘤旁黏膜菌群与健康人群粪便菌群差异较大,且CRC患者粪便菌群不能代表肿瘤黏膜特异性菌群。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抑制肿瘤黏膜中F.nucleatum定植与促进具有癌细胞毒性的B.fragilis定植可能是治疗CRC潜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癌 黏膜微生物 粪便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