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微生物食品包装
1
作者 莫文敏 《食品与机械》 CSCD 2001年第6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食品包装材料 微生物食品 包装体系 设计 微生物活性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目驱动下的混合式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食品微生物实验”课程为例
2
作者 姚笛 王欣 +4 位作者 王坤 韩齐 汪晓纯 王长远 黄玉兰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9期122-125,共4页
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产出式的教学目标,根据“食品微生物实验”的课程特色,围绕课程目标和任务,基于项目驱动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实践。采用加强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课上和课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 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产出式的教学目标,根据“食品微生物实验”的课程特色,围绕课程目标和任务,基于项目驱动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实践。采用加强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课上和课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系统等方面优化了“食品微生物实验”课程的结构体系。结果表明,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食品微生物实验”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驱动 混合式教学 线上线下 食品微生物实验 课程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硕博一体化的食品专业课程建设探索——以“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为例
3
作者 林雪 王露 +2 位作者 张琳 张家超 李从发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期120-122,共3页
课程建设是践行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人才的重要工作。综述食品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建设情况,提出从优化教学目标、创新设计课程内容、匹配教学方式方法和建立形成性评价反馈体系4个方面探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建设,并... 课程建设是践行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人才的重要工作。综述食品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建设情况,提出从优化教学目标、创新设计课程内容、匹配教学方式方法和建立形成性评价反馈体系4个方面探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建设,并对现阶段实践效果进行总结,旨在切实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服务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建设 本硕博一体化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探索“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2
4
作者 曾霖 王永红 张斌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7期132-136,共5页
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蚌埠学院“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OBE教育理念,以更好地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为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模式等方面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实践表明,该教学体系有助力学... 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蚌埠学院“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OBE教育理念,以更好地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为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模式等方面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实践表明,该教学体系有助力学生的操作技能、创新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政治情操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国内高校“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教育 OBE理念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VBNC状态诱导及检测实验教学设计
5
作者 刘丽艳 徐振波 《农业工程》 2025年第3期144-148,共5页
依托食源性微生物污染控制领域科研成果,结合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需求,围绕啤酒腐败菌因形成活的非可培养状态而易被漏检的行业问题,设计探索性产教融合实验项目。以典型啤酒腐败菌(干酪乳杆菌)为实验对象,模拟啤酒酿造工艺环境,采... 依托食源性微生物污染控制领域科研成果,结合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需求,围绕啤酒腐败菌因形成活的非可培养状态而易被漏检的行业问题,设计探索性产教融合实验项目。以典型啤酒腐败菌(干酪乳杆菌)为实验对象,模拟啤酒酿造工艺环境,采用啤酒连续传代法和低温储藏法还原啤酒腐败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过程,并采用分子方法对其进行检测。该项目对培养本科生学以致用与科研素养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 啤酒腐败 VBNC状态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毛丙永 夏雨 +2 位作者 张秋香 李海涛 田丰伟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是食品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针对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考核方式不够科学等问题,教学团队开展了教学改革研究。将食品微生物时事热点案...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是食品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针对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考核方式不够科学等问题,教学团队开展了教学改革研究。将食品微生物时事热点案例引入课堂以更新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微生物专题研讨展示,在“作业提交-评阅打分”后增加反馈、互动环节,实现教学闭环。经过3轮教学改革实践,学生的教学反馈良好,现代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食品微生物 教学改革 创新 实践 闭环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教育背景下《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革新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华江 韩思瑶 +7 位作者 杨晓雪 李翰宇 夏宁 陈倩 高鑫 王辉 任静 谢凤英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63-66,共4页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受关注度提升,微生物指标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食品包装则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性及货架期。《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相关食品专业的主干课程,涉及基础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在当前新...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受关注度提升,微生物指标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食品包装则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性及货架期。《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相关食品专业的主干课程,涉及基础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在当前新工科教育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实验教学易受多种现实条件限制、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融合不紧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了“三新、三提升”的混合教学模式,以期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培养现代食品加工领域应用型复合工程技术人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食品微生物 课程思政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E理念下“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设计的探索
8
作者 谭沙 朱仁威 +1 位作者 郑燕飞 闫杨娟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7期115-118,共4页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是以微生物学为理论基础,培养学生运用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和相关知识,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分析及运用的能力。为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理念的指导下对“食...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是以微生物学为理论基础,培养学生运用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和相关知识,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分析及运用的能力。为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理念的指导下对“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进行重构的探索。遵循成果导向教育教学反向设计的原则,通过用人单位、学生、同行等调研,根据毕业要求、调研结果及学生培养过程中实际存在问题,修订“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目标,重构“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实验项目,根据教学的实验项目,更新教学组织方式,并探索适合“食品微生物学实验”的学习效果考核方式。通过教学实验项目、教学组织方式及学习考核方式的重构,以期最大化达到课程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素养和能力的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成果导向教育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学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探究——评《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版)》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帅 高源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08-I0008,共1页
微生物污染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会引发轻微不适或严重疾病甚至带来死亡的风险,因此对食品进行微生物监测尤为关键。基于免疫学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能够准确检测出食品中微生物的存在,保障公众食品安全。由桑亚新和... 微生物污染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会引发轻微不适或严重疾病甚至带来死亡的风险,因此对食品进行微生物监测尤为关键。基于免疫学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能够准确检测出食品中微生物的存在,保障公众食品安全。由桑亚新和李秀婷共同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版)》一书,通过总结相关院校的开课情况,新增实验内容及补充习题,并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之处,为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学生提供了更全面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微生物污染 食品安全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微生物监测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微生物学”专创融合协同柔性分课堂教学中强化本科生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少颖 于有伟 +2 位作者 张秀红 崔美林 李艳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在“食品微生物学”教学中,为了使本科生有效掌握课程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实施了专创融合协同柔性分课堂的教学方法。采取点面结合构建13343知识体系,与实践应用融汇贯通,多次重复回顾知识点,学生带着生产实践问题学习,引入... 在“食品微生物学”教学中,为了使本科生有效掌握课程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实施了专创融合协同柔性分课堂的教学方法。采取点面结合构建13343知识体系,与实践应用融汇贯通,多次重复回顾知识点,学生带着生产实践问题学习,引入科技类时政要闻和充分使用课程网络平台等6项措施。这些措施有效地强化学生高效掌握“食品微生物学”的知识,提升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学生的价值素养也得到有效提高,从而达成了立德树人所要求的课程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 专创融合 柔性分课堂 知识掌握 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学生评价改革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慧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2期138-140,共3页
本文以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专业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从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和综合能力与素养3个方面对该课程学生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对学生评价改革进行实践,包括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强化周期性、过程性考核,探索学习过程... 本文以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专业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从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和综合能力与素养3个方面对该课程学生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对学生评价改革进行实践,包括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强化周期性、过程性考核,探索学习过程的增值性评价。实践教学成效表明,改革后,学生学习态度更加积极、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学习信心大幅增强,并实现了与工作岗位的有效对接。为教育评价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评价改革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 增值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食品微生物检验”“一课三融”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12
作者 崔胜文 罗双群 唐艳红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8期142-145,共4页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课程对接行业企业需求、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思政元素和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具体体现和政策举措。针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形成紧密对接产业、融入思政元素和双创意识的...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课程对接行业企业需求、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思政元素和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具体体现和政策举措。针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形成紧密对接产业、融入思政元素和双创意识的“一课三融”教学模式,培养食品检测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检验 一课三融 教学模式 课程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豆渣食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夫杰 鲁绯 +1 位作者 张建 薛文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12-215,共4页
豆渣是豆腐、腐竹、豆奶等大豆制品加工中的主要副产物,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钙等营养元素,是一种新型保健食品资源。本文主要介绍了豆渣的资源状况、营养保健价值及微生物发酵豆渣食品方面的研究开发现状。
关键词 豆渣 营养价值 保健功能 微生物发酵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发酵食品用微生物菌种名单研究(第二版) 被引量:23
14
作者 姚粟 王鹏辉 +9 位作者 白飞荣 于学健 曹艳花 程坤 葛媛媛 辛迪 张天赐 刘艺茹 蔡程山 程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2-285,I0001-I0022,共36页
食品用微生物菌种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产业的重要种质资源。该文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分离自我国酒类、乳制品类、调味品类和发酵茶等传统发酵食品的微生物菌种进行了收集、补充和整理,形成了第二版中国传统发酵食品用微生物菌种名单。该... 食品用微生物菌种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产业的重要种质资源。该文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分离自我国酒类、乳制品类、调味品类和发酵茶等传统发酵食品的微生物菌种进行了收集、补充和整理,形成了第二版中国传统发酵食品用微生物菌种名单。该名单共涵盖56个属124种,包括细菌74种,酵母22种和丝状真菌28种;较第一版新增菌种49种,主要涵盖醋杆菌属(Acetobacter spp.)、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p.)、伴生乳杆菌属(Companilactobacillus spp.)、乳球菌属(Lactococcus spp.)、魏斯氏菌属(Weissella spp.)、梭菌属(Clostridium spp.)、假丝酵母属(Candida spp.)、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spp.)、毕赤酵母属(Pichiaspp.)、曲霉属(Aspergillusspp.)、散囊菌属(Eurotiumspp.)和根霉属(Rhizopusspp.)等。更新了第一版名单中41个菌种的分类学信息。该研究为补充和完善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用微生物菌种的应用及管理,促进我国发酵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酵食品 食品微生物菌种 菌种名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食品微生物降解黄曲霉毒素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6
15
作者 朱新贵 林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5-68,共4页
通过固体表面培养测定黄曲霉毒素(以下简写为Afl)b1荧光反应降解圈大小和液体摇瓶培养后测定培养基中残余黄曲霉毒素b1(以下简写为Aflb1)含量,研究了食品上常用的几种微生物,乳酸菌、醋酸菌、面包酵母、酿酒酵母、米曲霉和枯草杆菌的Af... 通过固体表面培养测定黄曲霉毒素(以下简写为Afl)b1荧光反应降解圈大小和液体摇瓶培养后测定培养基中残余黄曲霉毒素b1(以下简写为Aflb1)含量,研究了食品上常用的几种微生物,乳酸菌、醋酸菌、面包酵母、酿酒酵母、米曲霉和枯草杆菌的Afl的降解能力。这几种微生物中,枯草杆菌、乳酸菌和醋酸菌的Afl降解能力最强,在液体培养60h后,Aflb1可分别被去除89%、88%和81%。枯草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pH也是其降解Afl的最适作用pH。培*养基中添加钙或镁离子可以促进枯草杆菌对Afl的去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 黄曲霉毒素 降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熊强 史纯珍 刘钊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3-136,184,共5页
综述包括免疫传感器、蛋白质芯片、酶联免疫法、PCR、基因芯片、阻抗法等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进展,这些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将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 检测技术 进展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微生物实验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1
17
作者 范建奇 孟祥云 郑斌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6-190,共5页
分析了食品微生物实验实训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弊端。结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该校学生实际和实验实训条件,从实验实训教学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方法、考核的方式等几方面入手进行改革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实验实训 教学改革 食品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DGGE指纹分析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佐毅 李理 +1 位作者 杨晓泉 梁世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1-203,共3页
多聚酶链式反应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指纹分析技术(PCR-DGGE)常用于分析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具有可重复和容易操作且不需要进行微生物培养等特点,近年来该技术开始作为食品微生物的研究手段。本文概述了PCR-DGGE指纹分析... 多聚酶链式反应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指纹分析技术(PCR-DGGE)常用于分析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具有可重复和容易操作且不需要进行微生物培养等特点,近年来该技术开始作为食品微生物的研究手段。本文概述了PCR-DGGE指纹分析技术在国外发酵食品及相关生态环境的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DGGE 微生物多样性 食品发酵 食品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食品用微生物菌种管理现状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文丽 程池 +1 位作者 姚粟 殷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37-242,共6页
韩国《食品卫生法》及相关《食品法典》将食品原料分为3类,即食品中可使用的原料、食品中限制性使用的原料及食品中禁止使用的原料。通过《食品公典》中相关目录及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处建立的食品原材料数据库检索,截止到2015年7月,韩... 韩国《食品卫生法》及相关《食品法典》将食品原料分为3类,即食品中可使用的原料、食品中限制性使用的原料及食品中禁止使用的原料。通过《食品公典》中相关目录及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处建立的食品原材料数据库检索,截止到2015年7月,韩国在食品中可作为原料使用的微生物有69种(亚种/株),限制性使用的微生物有37种,禁止使用的微生物有17种,共计123种(亚种/株)。该文通过对韩国食品用微生物名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收集、整理和解析,以期为我国微生物菌种的管理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处 食品微生物名单 菌种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工程类专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1
20
作者 胡元森 李翠香 +4 位作者 刘娜 黄亮 陈亮 蔡静平 李瑞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98-100,共3页
《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组结合学校粮油食品学科传统特色专业,对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运用及实验教学等进行了改革。结果显示,改革后的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组结合学校粮油食品学科传统特色专业,对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运用及实验教学等进行了改革。结果显示,改革后的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程 食品微生物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