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含水油田微生物调剖技术 被引量:19
1
作者 段景杰 赵亚杰 吕振山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5-179,共5页
报道了吉林油田分公司与日本国石油公团石油开发技术中心在吉林扶余油田东十八九站联合开展的微生物调剖堵水研究和矿场先导性试验情况。所用菌种筛选自某油井采出水,为大肠杆菌Enterobactersp近缘种,兼性厌氧、嗜温,利用糖类代谢产出... 报道了吉林油田分公司与日本国石油公团石油开发技术中心在吉林扶余油田东十八九站联合开展的微生物调剖堵水研究和矿场先导性试验情况。所用菌种筛选自某油井采出水,为大肠杆菌Enterobactersp近缘种,兼性厌氧、嗜温,利用糖类代谢产出一种长链生物聚合物,生物聚合物在水中形成凝胶,凝胶被水流压缩生成生物膜。在室内实验中将菌液和糖蜜共3PV注入长10m的10段串连填砂岩心,岩心渗透率由2.5μm2下降到2.2μm2,关闭5d后注水45PV使渗透率从0.8μm2下降到0.05μm2,注入纤维素酶使渗透率恢复到1.6μm2;由渗透率2~20μm2的20段岩心组成的三入口三出口填砂岩心网,注入菌种和糖蜜并产出生物聚合物后,高渗段渗透率下降40%~85%,低渗段渗透率下降5%~25%;在天然岩心上,依次注入菌液1.5PV、2%糖蜜3.0PV后关闭5d,继续注水,采收率在水驱残余油基础上提高9%。在包括2口注水井和10口采油井、地温28℃、综合含水88.3%的调剖试验区,第一阶段随注水连续注入菌液28m3和糖蜜300m3,在11个月内综合含水下降10.6%,平均日增产原油9.1t;在第二阶段每日以小段塞注入菌液,共注入25m3菌液和225m3糖蜜,在10个月内综合含水下降5.6%,平均日增产原油4.8t。在4口采油井实施微生物堵水,菌液以小段塞式或连续式随糖蜜注入,关井1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田 微生物调剖 堵水 生物聚合物菌 低温油藏 高含水油藏 先导性矿场试验 吉林扶余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二西聚驱后微生物调剖矿场试验初步认识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文军 黄金凤 +1 位作者 姜振海 王宏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8期79-80,共2页
在油田采出液中筛选的菌种,通过菌种生长、繁殖和代谢规律的研究,确定了菌种适宜的生长条件,并对菌种的调剖性能进行了室内研究。在此基础上,2004年在北二西开展了2口井聚驱后微生物调剖矿场试验,试验后取得了较好效果,菌种与油层环境... 在油田采出液中筛选的菌种,通过菌种生长、繁殖和代谢规律的研究,确定了菌种适宜的生长条件,并对菌种的调剖性能进行了室内研究。在此基础上,2004年在北二西开展了2口井聚驱后微生物调剖矿场试验,试验后取得了较好效果,菌种与油层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注水井吸水剖面得到较好改善,剖面有效期超过10个月;周围采油井见到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为探索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新技术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微生物调剖 矿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源微生物激活/调驱复合体系先导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柳敏 程海鹰 +4 位作者 冯庆贤 闫云贵 汪娟娟 梁建春 李晓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6-99,54,共5页
所报道的复合体系中,本源菌激活/调驱剂由好氧、厌氧菌激活物和吸水膨胀颗粒按3∶1∶1质量比组成,含有淀粉56.0%、蛋白质13.0%、纤维素10.5%、矿物质5.3%、脂肪4.2%,另外加有聚合物作为固体颗粒悬浮剂。注入复合体系后随即注入空气激活... 所报道的复合体系中,本源菌激活/调驱剂由好氧、厌氧菌激活物和吸水膨胀颗粒按3∶1∶1质量比组成,含有淀粉56.0%、蛋白质13.0%、纤维素10.5%、矿物质5.3%、脂肪4.2%,另外加有聚合物作为固体颗粒悬浮剂。注入复合体系后随即注入空气激活好氧菌。先导试验在有5口油井、含水平均94.1%的羊丛14井组实施两轮,在有6口油井、含水40.7%~95.0%的港西42-6-1井组实施一轮。通过羊丛14井组第一轮试验,根据注入压力将激活/调驱剂浓度由30g/L提高至50g/L,将聚合物浓度由0.4g/L提高至1.0g/L;根据3口油井菌数变化并考虑化学需氧量,将按激活半径1.5m、孔隙中气液比3∶1计算的注入空气量920m3大幅提高至7000m3;注空气工艺由双段塞式改为五段塞式,每月注一次,每次1400m3,共注5次。激活/调驱施工后注水压力上升,油井产出水中FMB、HDB菌数增加,SRB菌数减少,一些油井产油量增加,港西42-6-1井组试验有经济效益。一部分油井未见效果的原因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源微生物驱油 深部 微生物激活剂/ 复合体系 组成与配方 注空气 注入工艺 先导试验 大港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驱后油藏产多糖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分析
4
作者 董浩 佘跃惠 +3 位作者 王正良 舒福昌 张凡 柴陆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5期112-115,6,共4页
通过16SrDNA克隆建库方法对大庆北二西油藏微生物调剖过程中和调剖后4个不同油井(B2-D4-P45井、B2-4-P47井、B2-4-P49井和B2-5-51井)3个不同时间段的样品经选择富集后的产多糖微生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的产多糖菌为爱媛类芽孢... 通过16SrDNA克隆建库方法对大庆北二西油藏微生物调剖过程中和调剖后4个不同油井(B2-D4-P45井、B2-4-P47井、B2-4-P49井和B2-5-51井)3个不同时间段的样品经选择富集后的产多糖微生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的产多糖菌为爱媛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ehimensis)和爱媛芽孢杆菌(Bacillus ehimensis),经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纯菌DT-1,与爱媛类芽孢杆菌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达到99%。调剖过程中主要激活了3类产多糖菌,调剖1年后微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产生物表活剂菌和降解石油烃菌都被共同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驱后油藏 产多糖菌 16S rDNA克隆文库 爱媛类芽孢杆菌 微生物调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融合菌的构建及其调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庆红 张忠智 +2 位作者 俞理 黄立信 杨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41-44,共4页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构建了微生物采油菌株,并通过其耐温、产糖量等指标筛选了一株优秀的融合子RH18.适应性实验表明,RH18在40℃下能代谢不溶于水的生物多糖,在有杂菌的地层水中也能生长代谢;岩心驱替实验表明,RH18在多孔介质中流动...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构建了微生物采油菌株,并通过其耐温、产糖量等指标筛选了一株优秀的融合子RH18.适应性实验表明,RH18在40℃下能代谢不溶于水的生物多糖,在有杂菌的地层水中也能生长代谢;岩心驱替实验表明,RH18在多孔介质中流动会优先进入大孔道,发酵产糖后能较好地封堵大孔道、调整吸水剖面和提高非均质油层的采收率;从岩心剖面电镜照片上观察到了生物多糖的形状及其分布,分析了融合菌调剖堵水的微观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融合菌 生物多糖 微生物调剖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