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期性变动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内蒙古白绒山羊内源尿素氮循环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樊艳华 孙海洲 +3 位作者 桑丹 李胜利 张春华 珊丹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666-3675,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周期性变动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内蒙古白绒山羊内源尿素氮循环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饲粮分为低(7.5%)、中(10.5%)和高(13.5%)3个蛋白质水平。选用9只体况良好,体重为(45.63±3.15)kg,装有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 本试验旨在探讨周期性变动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内蒙古白绒山羊内源尿素氮循环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饲粮分为低(7.5%)、中(10.5%)和高(13.5%)3个蛋白质水平。选用9只体况良好,体重为(45.63±3.15)kg,装有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3组,即中蛋白质饲粮组(对照组)、变动低蛋白质饲粮组(2 d低蛋白质饲粮—2 d高蛋白质饲粮,循环饲喂)、变动高蛋白质饲粮组(2 d高蛋白质饲粮—2 d低蛋白质饲粮,循环饲喂)。预试期16 d,正试期12 d。通过全收粪尿法、嘌呤衍生物法和同位素灌注法测定山羊氮代谢、内源尿素氮循环以及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中蛋白质饲粮组与变动蛋白质饲粮组比较,瘤胃液氨氮(NH3-N)浓度显著增加(P<0.05),粪氮、尿氮排出量显著增加(P<0.05),沉积氮/摄入氮显著降低(P<0.05),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量显著降低(P<0.05);2)变动低蛋白质饲粮组与变动高蛋白质饲粮组比较,瘤胃液NH3-N浓度显著降低(P<0.05);3)周期性变动饲粮蛋白质水平后,进入胃肠道的尿素氮/肝脏合成的内源尿素氮显著增加(P<0.05),进入尿中的尿素氮/肝脏合成的内源尿素氮显著减少(P<0.05),返回鸟氨酸循环的尿素氮/进入胃肠道的尿素氮显著减少(P<0.05),用于再合成的尿素氮/进入胃肠道的尿素氮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周期性变动饲粮蛋白质水平有利于提高内蒙古白绒山羊氮利用率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利用率 饲粮蛋白质水平 尿素氮循环 微生物蛋白质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NCPS-S模型预测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量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程曾 张晓娟 +2 位作者 唐福 贺刚刚 高巍 《现代畜牧兽医》 2020年第5期1-8,共8页
研究旨在应用康奈尔绵羊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Cornell sheep net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 system,CNCPS-S)的预测模型预测日粮瘤胃pH值与微生物蛋白质(MCP)合成量,并通过实测验证模型预测值的准确性。选取3只安装瘤胃和十二指肠... 研究旨在应用康奈尔绵羊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Cornell sheep net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 system,CNCPS-S)的预测模型预测日粮瘤胃pH值与微生物蛋白质(MCP)合成量,并通过实测验证模型预测值的准确性。选取3只安装瘤胃和十二指肠瘘管的哈萨克公羊为试验动物,配制3种精粗比为30:70、35:65、40:60的全混合日粮(TMR)。采用3×3拉丁方设计,共3期试验,每期18 d,其中10 d为预试期,8 d为样品采集,测定瘤胃液pH和MCP合成量。同时利用CNCPS-S模型预测3种日粮的MCP合成量,评价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①3种TMR的瘤胃液pH的实测值分别在6.38~6.71、6.01~6.59、5.81~6.41之间,模型预测pH为固定值6.46;②随着精料水平增加,3种TMR均为瘤胃能氮负平衡型,瘤胃能氮平衡(RENB)值均呈下降趋势(P<0.05),3种TMR的MCP的模型预测值依次升高,分别为210.29、215.31、246.94 g/d(P>0.05),实测值也依次升高,分别为93.83、97.33、100.27 g/d(P<0.05);③经线性回归分析,3种日粮MCP的预测值与十二指肠MCP实测值之间的平均偏差比较大(平均偏差≥116 g/d),相关性低(R^2≤0.75),误差均方根(RMSE)都较高。以上结果说明,CNCPS-S对我国绵羊瘤胃pH值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但对MCP合成量具有较低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CPS-S 微生物蛋白质合成 瘤胃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料与稀释率对瘤胃发酵与微生物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鲁琳 夏兆刚 孟庆翔 《饲料研究》 CAS 2007年第4期52-55,共4页
采用单外流连续培养系统研究低和高2种精料水平(20%,80%)与不同稀释率(稀释率为(D)),0.06、0.12和0.18h)对瘤胃发酵和微生物生长效率的影响。每种精料水平设3个稀释率(0.06、0.12和0.18h),每个处理设2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D的增加... 采用单外流连续培养系统研究低和高2种精料水平(20%,80%)与不同稀释率(稀释率为(D)),0.06、0.12和0.18h)对瘤胃发酵和微生物生长效率的影响。每种精料水平设3个稀释率(0.06、0.12和0.18h),每个处理设2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D的增加,日粮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呈二次曲线趋势(P=0.001~0.006)增加;提高精料水平导致日粮干物质(DM)和有机物质(OM)消化率增加(P=0.001),而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下降(P=0.001)。提高D导致发酵液pH显著升高(P=0.001),NH3浓度显著降低(P=0.001)。总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随D的增加显著下降(P=0.001),但VFA日产生量随D的增加没有显著变化(P>0.05)。在各种VFA摩尔比例中,乙酸和丁酸的摩尔比例呈二次曲线趋势增加(P=0.001),丙酸的摩尔比例呈二次曲线趋势下降(P=0.001)。随着日粮精料水平的提高,发酵液pH和NH3浓度下降,总VFA浓度及VFA日产生量增加。在各种VFA摩尔比例中,乙酸摩尔比例随精料水平的提高而(P=0.001)下降,但丙酸与丁酸的摩尔比例下降(P=0.001)。随着日粮精料水平的提高,每日微生物氮(N)产量(DMNP)与微生物生长效率(MOEFF)增加;DMNP与MOEFF在D提高时也增加(P=0.001),在D为0.18h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88g日微生物氮和31.01g微生物氮(g/kg)真可消化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料水平 稀释率 连续培养 瘤胃发酵 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日粮氮水平与驱原虫对山羊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樊艳华 孙海洲 +3 位作者 桑丹 李胜利 凌树礼 任晓萍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4年第S1期217-221,共5页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日粮氮水平和部分驱原虫对山羊氮代谢的影响,以达到提高氮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和饲料资源的浪费。试验选用12只体况良好、体重43.83 kg±2.95k 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半同胞羯羊,按体重随机分为低氮...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日粮氮水平和部分驱原虫对山羊氮代谢的影响,以达到提高氮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和饲料资源的浪费。试验选用12只体况良好、体重43.83 kg±2.95k 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半同胞羯羊,按体重随机分为低氮(7.5%)、中氮(10.5%)、高氮(13.5%)和高氮驱原虫4组。用丝兰皂甙作为驱原虫剂。通过常规试验方法分析测定粪尿血液等生化指标,并通过全收尿法和尿嘌呤衍生物法估测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量。结果表明:1添加丝兰皂甙后,瘤胃驱除原达80%;2中氮和低氮组与高氮组相比,氨氮(NH3-N)、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摄入氮、尿氮和尿中尿素氮(UUN)显著降低(P<0.05);3低氮组与中氮组相比,丁酸显著降低(P<0.05),干物质采食量(DMI)、摄入氮、总排泄氮、沉积氮、UUN、血浆尿素氮(PUN)均显著降低(P<0.05);4高氮驱原虫组的NH3-N显著高于低氮和中氮组,但显著低于高氮组,乙酸和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尿氮和摄入氮显著低于高氮组,沉积氮显著高于低氮组,但与其他组无显著差异,UUN显著低于中氮和高氮组;5中氮组和高氮驱原虫组与其他组相比,沉积氮占总摄入氮的比例显著增加(P<0.05);6随着日粮氮水平的增加,尿囊素、总嘌呤衍生物(PD)和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量显著增加(P<0.05),高氮驱原虫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氮水平 微生物蛋白质合成 氮利用率 尿嘌呤衍生物 部分驱原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