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间伐强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胞外酶化学计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曹芹 邱新彩 +2 位作者 刘欣 彭道黎 程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3-92,共10页
【目的】探究间伐强度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间伐强度(对照、轻度间伐、中度间伐和重度间伐)标准地,采集0~10、10~20和20~30 cm土壤样... 【目的】探究间伐强度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间伐强度(对照、轻度间伐、中度间伐和重度间伐)标准地,采集0~10、10~20和20~3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含量和胞外酶活性,分析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胞外酶化学计量比。【结果】1)随间伐强度增大,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先增后降,在中度间伐中观测到最大值;间伐降低了土壤C∶N、C∶P和N∶P。2)间伐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磷(MBC,MBN和MBP)含量,尤其是中度间伐;间伐提高了土壤MBC∶MBN而降低了MBN∶MBP,土壤MBC∶MBP在不同间伐强度间无显著差异(P>0.05)。3)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BG)活性在不同间伐强度间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土壤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肽酶(NAG+LAP)活性、酸性磷酸酶(AP)活性和(NAG+LAP)∶AP在中度间伐和重度间伐中显著高于对照和轻度间伐(P<0.05),中度间伐和重度间伐的BG∶(NAG+LAP)显著低于对照和轻度间伐(P<0.05),中度间伐的土壤BG∶AP显著低于对照(P<0.05)。【结论】间伐能够促进养分循环,尤其是中度间伐。研究结果可为不同间伐强度人工林中养分循环、资源限制和生态过程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为该区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强度 华北落叶松 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胞外酶化学计量 相对资源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质地和有机碳分子组成对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和微生物碳积累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石碧婉 高文静 +1 位作者 杨志颖 马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5-377,共13页
土壤有机碳(SOC)的矿化和积累是土壤碳循环中的关键环节,两者的相对变化会对土壤碳平衡造成直接影响。明确SOC矿化和积累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为土壤碳循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土壤质地不同的森林和草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 土壤有机碳(SOC)的矿化和积累是土壤碳循环中的关键环节,两者的相对变化会对土壤碳平衡造成直接影响。明确SOC矿化和积累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为土壤碳循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土壤质地不同的森林和草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培养试验,借助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胞外酶活性、木质素酚类、氨基糖及氨基糖的δ^(13)C值等分析,探讨影响SOC矿化潜力和微生物碳积累效率(CAE)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微生物来源碳的相对比例越高,SOC矿化潜力越低;土壤粘粒含量较高会通过直接抑制微生物活性和形成稳定的有机-矿物态结合物降低SOC的矿化潜力;此外,较高的粘粒含量还会降低微生物周转,抑制微生物残体的连续累积,进而降低CAE。本研究结果证明了土壤质地和SOC组成对SOC矿化和CAE的重要影响,为厘清土壤碳动态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对理解土壤碳库收支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葡萄糖添加 黏粒含量 微生物胞外酶 微生物残体 矿化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种混交对侵蚀退化地马尾松林土壤酶活性和碳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曼 姜永孟 +5 位作者 张世良 张锦秀 郑琳敏 曾志伟 吕茂奎 谢锦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4-272,共9页
[目的]土壤微生物代谢效率深刻地影响侵蚀退化地恢复过程土壤养分循环和土壤碳固存,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树种混交如何影响侵蚀红壤区马尾松林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和微生物碳利用效率。[方法]以侵蚀退化地不同恢复年限的马尾松纯林和马... [目的]土壤微生物代谢效率深刻地影响侵蚀退化地恢复过程土壤养分循环和土壤碳固存,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树种混交如何影响侵蚀红壤区马尾松林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和微生物碳利用效率。[方法]以侵蚀退化地不同恢复年限的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林分的土壤理化性质、胞外酶活性及磷脂脂肪酸标志物,计算土壤酶化学计量比及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结果](1)随恢复年限的增加,混交林土壤酸性磷酸酶(AP)和β-葡萄糖苷酶(βG)活性显著降低,同时混交林C∶N_(EEA)(βG∶NAG)、向量长度(VL)和向量角度(VA)低于纯林,而C∶P_(EEA)(βG∶AP)和N∶P_(EEA)(NAG∶AP)则相反,表明长期混交有利于缓解微生物的碳限制和磷限制。(2)混交有利于提高CUE并随着林龄增加而显著增加。具体而言,与Y39-CF和Y19-MF相比,Y39-MF分别显著增加200.00%和136.84%。(3)分析土壤酶活性特征及CUE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发现,土壤碳氮磷有效性是重要影响因子,主要影响AP活性、C∶P_(EEA)、N∶P_(EEA)、VL、VA和CUE,而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则主要影响βG活性和C∶N_(EEA)。(4)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真菌与细菌的比值主要影响混交林中的土壤酶活性特征及CUE,而纯林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则是放线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结论]混交显著提高森林土壤养分,影响土壤胞外酶的释放,并提高CUE,有利于土壤碳固存。因此,在未来马尾松林的治理与研究中要考虑纯林和次生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混交 恢复年限 微生物胞外酶 酶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