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4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拟氮沉降对中亚热带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英杰 张德楠 +8 位作者 沈育伊 徐广平 曹杨 黄科朝 陈运霜 毛馨月 滕秋梅 吕仕洪 褚俊智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60,共15页
【目的】探究中亚热带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特征,为深入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氮沉降对桉树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建立桉树人工林模拟氮沉降定位试验,设置对照CK(0 kg·hm^(-2)a... 【目的】探究中亚热带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特征,为深入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氮沉降对桉树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建立桉树人工林模拟氮沉降定位试验,设置对照CK(0 kg·hm^(-2)a^(-1))、低氮LN(50 kg·hm^(-2)a^(-1))、中氮MN(100 kg·hm^(-2)a^(-1))和高氮HN(150 kg·hm^(-2)a^(-1))4个处理,模拟氮沉降5年后,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结果】1)与对照相比,氮沉降显著增加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黏粒、有机碳、全氮、硝态氮、溶解有机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含量。随着氮沉降水平的增加,全磷、微生物生物量磷、铵态氮和砂粒含量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粉粒含量呈现先减小后略增加的趋势,小于对照。2)氮沉降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总磷脂脂肪酸含量。低氮和中氮沉降提高了土壤细菌、真菌、革兰氏阳性菌含量、放线菌、丛枝菌根真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量,促进了土壤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但在高氮沉降下则趋于减小。3)相关性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微生物生物量氮、粉粒、全氮、溶解有机氮和全磷含量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结论】5年短期模拟氮沉降改善了桉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其中低氮和中氮沉降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表现出促进作用,高氮沉降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微生物群落结构 磷脂脂肪酸 酶活性 桉树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轮作对半夏连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2
作者 周丹 韦雪娇 +3 位作者 李开阳 兰世超 程搏幸 罗倩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35-249,共15页
揭示紫苏轮作对半夏连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旨在探讨有助于缓解半夏连作障碍的种植模式。从紫苏轮作和半夏连作中采集半夏根际土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轮作1YBX、连作2YBX和轮作3YZSBX生境中半夏根... 揭示紫苏轮作对半夏连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旨在探讨有助于缓解半夏连作障碍的种植模式。从紫苏轮作和半夏连作中采集半夏根际土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轮作1YBX、连作2YBX和轮作3YZSBX生境中半夏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群落结构、功能差异,挖掘连作和紫苏轮作生境中优势微生物,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轮作1YBX、连作2YBX和轮作3YZSBX的9个半夏根际土壤样品共获得细菌、真菌的OTU数量分别为1 398、1 779个,其中连作2YBX的细菌OTU数量明显低于轮作1YBX,轮作3YZSBX真菌OTU数量高于连作2YBX。细菌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是优势细菌门;轮作3YZSBX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9.85%)、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8.76%)、厚壁菌门(Firmicutes)(9.01%)相对丰度高于轮作1YBX(34.93%、3.67%和2.88%)和连作2YBX(29.86%、1.15%和1.54%);在属水平上,轮作3YZSBX半夏根际土壤中的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雷尔氏菌属(Ralstonia)、土生单胞菌属(Terrimonas)和鞘氨醇盒菌属(Sphingopyxis)相对丰度均高于连作根际土。真菌在门水平上,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是优势真菌门,但轮作3YZSBX的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丰度相对较低;在属水平上,轮作3YZSBX的指示菌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小葚核属(Minimedusa)、Capnodiales属、青霉菌属(Penicillium)和曲霉属(Aspergillus)等。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在紫苏轮作和半夏连作根际土壤中占主导地位,连作阻断了细菌的氧化呼吸链作用,造成细菌多样性随着年限的增加而降低;连作1YBX和轮作3YZSBX中病理-腐生-共生型(pathotroph-saprotroph-symbiotroph)占比(23.43%和15.95%)较高,连作2YBX中腐生型(saprotroph)(39.31%)与共生型(symbiotroph)(25.71%)占绝对优势。pH值与TP含量是影响紫苏轮作和半夏连作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碱解氮对细菌群落结构丰度的影响较大。连作是半夏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紫苏轮作不仅能有效地缓解此问题,还能有效地富集具有抑制病原真菌、抵抗半夏病虫害和降解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等功能的有益菌,有望成为缓解半夏连作障碍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连作 紫苏 轮作 根际土壤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复种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酶活性的影响
3
作者 甘雅文 唐亚伟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102,共10页
为了分析复种饲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酶活性的影响,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对复种饲草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以及土壤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复种饲草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不同,复种豌豆的过程中,土壤内生菌存在协同共进,... 为了分析复种饲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酶活性的影响,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对复种饲草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以及土壤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复种饲草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不同,复种豌豆的过程中,土壤内生菌存在协同共进,其微生物多样性会增加,Alpha多样性指数表明,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Observed species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高于复种燕麦和休闲地的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相应指数;(2)复种饲草土壤中的优势细菌和真菌存在差异,运用热图对复种不同饲草的土壤样本属水平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种豌豆后土壤中的细菌Acidibacter、Subgroup_6、Gitt-GS-136等丰度显著提高,土壤中的真菌Fusarium、Cylindrocarpon、Microdochium、Ophiosphaerella、Rhizopus、Lophiostoma、Actinomucor等丰度同样显著提高;(3)复种饲草影响与土壤营养循环相关的酶活性,经过1个生长季节后,随着时间的推进,复种饲草土壤中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活性呈增加的趋势;多酚氧化酶活性呈降低的趋势,以藏青2000、藏青17、喜拉22和13-5171-7作为前茬作物复种豌豆,土壤中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提高13%、4%、9%和14%,同时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升4%、3%、6%和6%,综上所述,复种饲草对土微生物的多样性及酶活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种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贺莉莎 何霞红 +5 位作者 冯永钰 陆其伟 畅翔 谭豪 朱雪虎 脱云飞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162,共11页
[目的]探究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海拔梯度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为亚高山森林区小跨度海拔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在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设置4个不同海拔的样地(2 100 m、2 300 m、2 500 m、2 700... [目的]探究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海拔梯度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为亚高山森林区小跨度海拔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在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设置4个不同海拔的样地(2 100 m、2 300 m、2 500 m、2 700 m),采集表层土,测定其理化性质,采用Illumina测序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合相关性和冗余分析等探讨其多样性及影响因素。[结果]土壤理化性质受到海拔梯度影响,海拔与土壤全氮(TN)、全磷(TP)、有机碳(TOC)及其比值均显著相关。土壤细菌和真菌的α多样性随海拔的上升呈现单峰变化趋势,在海拔2 300 m处到达最大值,细菌和真菌丰富度在该海拔最高。土壤微生物群落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细菌群落的3大优势菌门,随着海拔的增高,变形菌门呈现单峰变化趋势,放线菌门呈现倒“N”字趋势,乳酸菌门呈现“N”字趋势;norank_f_norank_Elsterale,norank_f_norank_o_subgroup_(2)及Norank_f_Xanthobacteraceae是细菌群落3大优势菌属,随着海拔的升高均呈现“N”字趋势;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及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是真菌的3大优势菌门,随着海拔升高,担子菌门呈单峰变化趋势,子囊菌门呈单调下降趋势,被孢霉门丰度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Solicoccozyma属、丝盖伞属(Inocybe)及被孢霉属(Mortierella)是真菌3大优势菌属,随着海拔升高,被孢霉属丰度呈先减后增的趋势,丝盖伞属丰度呈现增加趋势,Solicoccozyma属丰度呈现先增加再减少趋势。海拔高度对细菌和真菌群落差异的解释度分别为19.16%和67.94%,是保护区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其中真菌受到影响最为显著,细菌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结论]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内海拔梯度的变化对森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都造成了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海拔梯度 森林生态系统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闸对筼筜湖水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谢丹丹 赵梅英 +4 位作者 胡杰华 余玲 张义许 张奇 何海斌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0-259,共10页
【目的】探究短期关停补水工程对筼筜湖水质及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筼筜湖进一步综合治理提供新思路。【方法】以关闸和开闸期间的筼筜湖水为样本,测定其水质指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个时期水体样本中微生物多样性和群... 【目的】探究短期关停补水工程对筼筜湖水质及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筼筜湖进一步综合治理提供新思路。【方法】以关闸和开闸期间的筼筜湖水为样本,测定其水质指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个时期水体样本中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差异;同时,利用冗余分析(RDA)方法分析关键差异微生物与水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开闸期间比较,关闸期间水质指标的变化表现为:pH值、活性磷酸盐含量、氨氮含量、非离子氨含量明显升高,化学耗氧量(COD_(Mn))略微升高,无机氮含量下降。关闸期间水体中微生物多样性下降。经层层筛选,获得13个差异显著的操作分类单元(OTU),其中,关闸期间有12个对应的关键微生物在属水平的相对丰度高于开闸期间,且这些微生物与pH值、氨氮含量、COD_(Mn)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呈正相关。【结论】短期关闸停止了水体交换,水体运行动力不足,引起水体中活性磷积累明显、有机质转化不良、氨氮和非离子氨含量急剧上升等现象,提升了局部水质恶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筼筜湖 闸门 纳潮 水质 微生物 群落结构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隆熏蒸对十字花科根肿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
6
作者 荆卓琼 徐生军 +1 位作者 孙倩 郭致杰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572-578,共7页
明确棉隆熏蒸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棉隆熏蒸处理土壤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土传病害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棉隆土壤熏蒸处理后对十字花科根肿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棉隆土壤熏蒸处理显著降低... 明确棉隆熏蒸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棉隆熏蒸处理土壤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土传病害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棉隆土壤熏蒸处理后对十字花科根肿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棉隆土壤熏蒸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中微生物真菌的丰度和微生物细菌的多样性,β多样性分析细菌和真菌的OUT聚类结果显示,熏蒸处理显著改变了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使用两种不同浓度熏蒸处理的群落结构相似性高,与未做熏蒸处理、揭膜当天清水对照的土壤样品相似性较低;此外,使用375、400 kg/hm^(2)熏蒸处理可增加毛壳菌属(Chaetomium)、Tetracladium等有益真菌的丰度,降低链格孢属(Alternaria)、镰刀菌属(Fusarium)等致病真菌的丰度,对部分有益土壤真菌亦存在一定负面影响;毛壳菌属最高可增加6.69%,链格孢属最高可降低8.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隆 熏蒸 高通量测序技术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苔藓结皮对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寇伟良 杨文权 +6 位作者 李霄 刘家庆 蒋冰青 路昌涛 李佳静 李希来 寇建村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7,共11页
苔藓是高寒草甸中重要的植物群落组成部分。为探究苔藓结皮对高寒草甸土壤特性的影响,以高寒草甸不同坡度(平地、缓坡、陡坡)苔藓结皮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没有苔藓结皮的土壤为对照,研究苔藓结皮对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 苔藓是高寒草甸中重要的植物群落组成部分。为探究苔藓结皮对高寒草甸土壤特性的影响,以高寒草甸不同坡度(平地、缓坡、陡坡)苔藓结皮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没有苔藓结皮的土壤为对照,研究苔藓结皮对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苔藓结皮覆盖显著(P<0.05)提高了高寒草甸土壤中有机质(20.4%~100.7%)、硝态氮(64.9%~161.5%)、铵态氮(93.8%~236.1%)、速效钾(24.3%~50.7%)和全氮(47.0%~67.0%)等养分含量;提高了土壤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增加了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了土壤中鞭毛菌门(Mortierellomycota)和坡地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苔藓结皮覆盖后的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也受到坡度的影响,细菌多样性在平地中最高,缓坡地中多数土壤养分含量较高且真菌多样性也为最高。因此,苔藓结皮可以改善高寒草甸的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维持和演替中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和坡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苔藓结皮 土壤养分 微生物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口湿地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岳航宇 郭成久 +1 位作者 苏芳莉 魏超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232,共11页
湿地是重要生态系统,微生物对维持其生态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辽河口湿地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对于揭示该区域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以辽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选取芦苇分布区-芦苇根际土... 湿地是重要生态系统,微生物对维持其生态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辽河口湿地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对于揭示该区域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以辽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选取芦苇分布区-芦苇根际土壤(D1)、芦苇-盐地碱蓬交错区-芦苇根际土壤(D2)、芦苇-盐地碱蓬交错区-盐地碱蓬根际土壤(D3)、盐地碱蓬分布区-盐地碱蓬根际土壤(D4)以及潮滩沉积物(D5),利用Illumina Miseq PE300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并探究土壤理化因子与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辽河口湿地根际微生物检测出40门,95纲,184目,311科,528属,888种。2)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是最优势菌群。3)湿地各采样区域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盐地碱蓬分布区-盐地碱蓬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4)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总氮、有机质、氯离子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可从微生态学角度为中国北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口湿地 植被类型 高通量测序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羊板粪对高寒矿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于中阳 胡生斌 +4 位作者 安晓婷 杨明春 姚喜喜 苏晓燕 李长慧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4-664,共11页
为探究施用羊板粪对高寒矿区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不同羊板粪施用量(0 m^(3)·m^(-2),CK;0.04 m^(3)·m^(-2),T1;0.05 m^(3)·m^(-2),T2;0.06 m^(3)·m^(-2),T3),对施用后第二年的... 为探究施用羊板粪对高寒矿区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不同羊板粪施用量(0 m^(3)·m^(-2),CK;0.04 m^(3)·m^(-2),T1;0.05 m^(3)·m^(-2),T2;0.06 m^(3)·m^(-2),T3),对施用后第二年的土壤相关参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发现施用羊板粪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全磷、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并显著改变了细菌和真菌群落的Beta多样性、部分优势微生物菌群及功能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是影响高寒矿区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分布的关键土壤理化因子。综合而言,施用羊板粪对高寒矿区的土壤质量和微生物环境具有促进作用,建议木里矿区土壤修复可将羊板粪用量设置为0.06 m^(3)·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矿区 羊板粪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群落结构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轮作模式对烟草团棵期根系代谢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0
作者 廖仁涛 耿少武 +5 位作者 刘正杰 董陈文华 周绍松 林春 李军营 毛自朝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4-468,共15页
[目的]为了解不同轮作模式对烟草团棵期根系代谢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探寻土壤—烟草—微生物三者间的互作关系并优化云南烟草的水旱轮作模式。[方法]分别采用烟草→藜麦—烟草(NCN)、烟草→大麦—烟草(NHN)、烟草→蚕豆—烟草(NVN)... [目的]为了解不同轮作模式对烟草团棵期根系代谢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探寻土壤—烟草—微生物三者间的互作关系并优化云南烟草的水旱轮作模式。[方法]分别采用烟草→藜麦—烟草(NCN)、烟草→大麦—烟草(NHN)、烟草→蚕豆—烟草(NVN)、水稻→藜麦—烟草(OCN)、水稻→大麦—烟草(OHN)、水稻→蚕豆—烟草(OVN)6种轮作模式,测量团棵期烟草土壤主要化学物质,并利用代谢组和宏基因组策略,初步揭示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烟草—微生物三者间的内在联系。[结果]水旱轮作模式能显著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提高拟杆菌门、广古菌门微生物的丰度,并通过拮抗或竞争机制抑制好氧微生物的生长。而旱旱轮作模式中好氧病原性微生物种群增加,显著激活了烟草抗逆相关通路,进而产生大量的苯酚类和萜类化合物。基于典型相关分析,发现速效钾和有效磷主要影响了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尤其是拟杆菌门的Kaistella daneshvariae和Nibribacter ruber,并且发现pH和水溶性氯可能是旱旱轮作中好氧病原性微生物种群生长的关键驱动因子。[结论]水旱轮作后的烟草主要通过和微生物的互作抑制根际好氧病原性微生物的生长进而维持/促进正常生长发育,所揭示的土壤—烟草—根际微生物存在的动态内部相关性,可为云南省核心烟区的绿色、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模式 水旱轮作 烟草 微生物群落结构 根系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大连刺参原种场核心区生态环境质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周年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朱晓彤 荣小军 +7 位作者 李彬 王印庚 葛建龙 廖梅杰 王锦锦 吴岩强 赵欣涛 施国军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水产原种是良种培育的种质基础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核心,为全面掌握我国首家国家级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原种场核心保种区状况,本研究于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对该核心保种区的水环境、沉积物环境进行了周年检测,同时利用高通量... 水产原种是良种培育的种质基础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核心,为全面掌握我国首家国家级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原种场核心保种区状况,本研究于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对该核心保种区的水环境、沉积物环境进行了周年检测,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海水和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周年变化,进一步完成生态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海水水质良好,除春季活性磷酸盐,夏、秋、冬季铅元素和秋季镍元素含量符合Ⅱ类水质标准外,其他水质指标均符合Ⅰ类水质标准,保种区水体属于贫营养级;沉积物中除了秋季铬元素含量未达到Ⅰ类沉积物标准外,其他全部指标均符合Ⅰ类沉积物标准,表明保种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对海水和沉积物四季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核心区水体共获得3796个OTUs,4个季节水体中的Shannon指数在5.90±0.04~6.84±0.01之间,秋季最高,夏季最低;沉积物中共获得4151个OTUs,四个季节沉积物的Shannon指数在6.06±1.44~7.88±0.22之间,夏季最高,春季最低。PcoA分析显示,水体和沉积物在四季的菌群结构存在差异,且水体的菌群结构受季节影响变化相对于沉积物而言更为显著。对不同季节的水体和沉积物菌群LEfSe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季节的水体和沉积物样品中分别筛选到73和66个显著差异菌群(P<0.05),其中冬季沉积物中的代表性差异菌群包含弧菌科(Vibrionaceae)、冷单胞菌科(Psychromonadaceae),需要警惕冬季弧菌对刺参健康的潜在威胁。环境因子与菌群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pH、盐度是影响水体菌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机碳、硫化物、重金属(铜、铅)是影响沉积物菌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上述研究结果为评估保种核心区生态环境、解析其风险因子和影响因素提供支撑,为我国刺参原种的高效保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原种场核心区 生态环境质量 微生物群落结构周年变化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与栽培五味子叶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差异及功能预测分析
12
作者 吴宇彤 王若琳 +1 位作者 颜霞 黄丽丽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91-1505,共15页
基于高通量测序明确野生五味子与栽培五味子叶际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多样性、群落组成及结构差异,旨在对不同微生物群落进行功能预测,为后续探究野生品种与栽培品种五味子叶际微生物如何影响植物次生代谢提供参考。采用Illumina Novaseq... 基于高通量测序明确野生五味子与栽培五味子叶际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多样性、群落组成及结构差异,旨在对不同微生物群落进行功能预测,为后续探究野生品种与栽培品种五味子叶际微生物如何影响植物次生代谢提供参考。采用Illumina Novaseq平台对野生与栽培五味子叶际微生物群落DNA片段进行测序,对获取的有效数据进行物种注释和丰度计算,揭示样本物种构成;进一步进行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分类分析,挖掘样本间群落结构差异。扩增子的注释结果关联相应的功能数据库,采用PICRUSt2软件开展相关分析,并对样本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1)野生品种与栽培品种叶际细菌扩增子序列变体(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s, ASVs)分别为2 525和1 516个,其中408个ASV为共有;叶际真菌ASVs分别为883和368个,其中105个ASV为共有。(2)叶际细菌野生品种中占比较高的菌属为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Methylorubrum)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栽培品种中占比较高的菌属为甲基杆菌属;叶际真菌野生品种中占比较高的菌属为枝孢属(Cladosporium),栽培品种中占比较高的菌属为外囊菌属(Taphrina)和枝孢属。(3)叶际微生物群落通过PICRUSt2分析及KEGG通路预测显示,野生品种在脂类运输与代谢、萜类化合物和聚酮类化合物代谢及能量产生类功能方面相对丰度占比显著高于栽培品种。可见:五味子野生品种叶际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栽培品种,与植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及能量产生有关的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占比野生品种高于栽培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叶际微生物 次生代谢 群落多样性 结构分析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贻贝肽对厚壳贻贝稚贝生长发育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3
作者 林倩 李政 +2 位作者 杨金龙 马蕃 梁箫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为探究海洋生物活性肽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厚壳贻贝稚贝为实验对象,通过投喂不同浓度的贻贝肽(0、7、9、10、70和90 mg/L),测定壳长、壳高、湿重等指标,以确定最适贻贝肽浓度,并对投喂前后的稚贝微生... 为探究海洋生物活性肽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厚壳贻贝稚贝为实验对象,通过投喂不同浓度的贻贝肽(0、7、9、10、70和90 mg/L),测定壳长、壳高、湿重等指标,以确定最适贻贝肽浓度,并对投喂前后的稚贝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实验周期为56 d。结果显示,相较于未投喂贻贝肽的对照组,投喂9 mg/L的贻贝肽显著促进稚贝生长,且壳长、壳高和湿重分别提升了27.37%、32.35%和115.49%;同时发现,高浓度贻贝肽(70 mg/L和90 mg/L)对厚壳贻贝稚贝产生了致死效应。通过16S rRNA基因扩增和测序对比分析了28 d和56 d贻贝肽投喂组与未投喂组的厚壳贻贝稚贝微生物组群落结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投喂9 mg/L贻贝肽改变了稚贝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提高了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降低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的丰度;同时,属水平分析发现,贻贝肽投喂组有效增加了鲁杰氏菌属(Ruegeria)、黏着杆菌属(Tenacibaculum)、居海杆菌属(Maribacter)、栖砂杆菌属(Arenibacter)、十八碳杆菌属(Octadecabacter)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等有益菌的物种丰度,显著减少了红球菌属(Rhodococcu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等潜在致病菌的丰度。综上,贻贝肽能有效促进厚壳贻贝的稚贝生长发育,并且可以优化厚壳贻贝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成果将为后续开展贻贝肽等海洋生物活性肽对贝类稚贝中间培育以及海水贝类养殖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壳贻贝 生长 微生物 群落结构 贻贝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真菌秸秆堆肥对土壤肥力、小麦生物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4
作者 周蓉 王慧 +6 位作者 张静如 陈哲 卞清 靳鹏辉 蔺兴武 赵学强 谢祖彬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596,共11页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4个处理:无外源秸秆添加(CK)、添加玉米秸秆(S)、添加未接种真菌玉米秸秆堆肥(SC)和添加接种真菌Phanerodontia chrysosporium和Aspergillus niger玉米秸秆堆肥(SCPA),研究了不同预处理秸秆施用对小麦产量、土壤理化...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4个处理:无外源秸秆添加(CK)、添加玉米秸秆(S)、添加未接种真菌玉米秸秆堆肥(SC)和添加接种真菌Phanerodontia chrysosporium和Aspergillus niger玉米秸秆堆肥(SCPA),研究了不同预处理秸秆施用对小麦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S、SC和SCPA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有机碳含量。其中,SCPA处理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最高,与CK处理相比,相当于提高了39.6 kg/hm^(2)土壤氮同化量。与CK处理相比,SCPA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小麦穗质量12.7%。添加有机物料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其中SCPA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中肉座菌目(Hypocreales)的绝对丰度。Mantel检验表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硝态氮是调控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子,土壤有机碳和pH是调控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子。综合可见,接种真菌Phanerodontia chrysosporium和Aspergillus niger的秸秆堆肥显著增加了小麦穗质量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提高了土壤的保氮效果,并且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生境,对促进土壤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堆肥 真菌接种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群落结构 生物 小麦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剂对连作辣椒根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5
作者 赵沛 邢敏 +1 位作者 陆叶 康萍芝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4-1021,共8页
【目的】探究3种不同复合生防菌剂对连作辣椒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L_(21)、L_(33)、L_(3)复合生防菌剂分别对连作辣椒根际土壤进行处理,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围微生物群... 【目的】探究3种不同复合生防菌剂对连作辣椒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L_(21)、L_(33)、L_(3)复合生防菌剂分别对连作辣椒根际土壤进行处理,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围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变化。【结果】L_(3)和L_(33)生防菌剂处理后显著增加速效磷、速效钾、速效氮含量。Alpha多样性指数表明,各处理土壤与对照土壤相比,真菌Shannon指数均显著降低,Simpson指数显著上升,表明施加菌剂降低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各处理辣椒根围土壤优势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基本相似,但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木霉菌属(Trichoderma)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在对应微生物菌剂处理组中增加;同时,所有微生物菌剂处理组中镰孢菌属(Fusarium)、赤霉菌属(Gibberella)、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等病原菌的相对丰度均降低。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全钾、pH、速效氮、速效磷与细菌群落结构的相关性较大,而土壤全钾、pH、全磷、速效氮与真菌群落结构的相关性较大。【结论】施用3种复合生防菌剂均能够改善土壤养分及菌群结构,L_(33)和L_(3)菌剂应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生防菌剂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银杉种群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差异
16
作者 王玉凤 李双林 +3 位作者 刘宏 邓涛 叶家桐 胡兴华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5,共13页
[目的]通过探究不同银杉种群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功能差异,旨在探讨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银杉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广西桂林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滩、谢塘湾和野猪塘3个银杉种群为研究对象,提取其根际土壤微生物总DNA,... [目的]通过探究不同银杉种群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功能差异,旨在探讨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银杉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广西桂林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滩、谢塘湾和野猪塘3个银杉种群为研究对象,提取其根际土壤微生物总DNA,进行宏基因组测序,比较分析银杉人工种群(红滩)与自然种群(谢塘湾、野猪塘)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差异,并探索造成该差异的主导土壤环境因子。[结果](1)银杉人工种群和自然种群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相对丰度占比最大的3个菌门,即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2)土壤p H值和TK含量是造成银杉人工种群和自然种群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导因子;(3)银杉人工种群和自然种群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甘氨酸的生物合成和代谢(Glycan biosynthesis and metabolism)、寄生虫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parasitic)、其他氨基酸代谢(Metabolism of other amino acids)等方面;(4)土壤p H值和TK含量是造成银杉人工种群和自然种群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差异的主导因子。影响银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土壤环境因子具有一致性。[结论]银杉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在自然种群中表现得比人工种群的更复杂,但两类种群中影响其结构与功能的主导土壤环境因子是一致的,在实施银杉种苗野外回归种植时,应充分考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银杉种苗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 根际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 功能差异 银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江浮桥遗址木桩表层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17
作者 韩旭 李辉 +2 位作者 王雨晨 周海宾 邓昊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鸭绿江浮桥遗址是我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遗址作为在江面保存的木质不可移动文物,系统分析微生物群落是科学保护文物的基础。研究选择江中桥墩木桩不浸水区域I、感潮区域Ⅱ、长期浸水区域Ⅲ等三个区域,观察各区域不同部位样品的劣化情... 鸭绿江浮桥遗址是我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遗址作为在江面保存的木质不可移动文物,系统分析微生物群落是科学保护文物的基础。研究选择江中桥墩木桩不浸水区域I、感潮区域Ⅱ、长期浸水区域Ⅲ等三个区域,观察各区域不同部位样品的劣化情况,并采集表层微生物样品,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显示,木桩不同部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材质老化、微生物降解现象,不浸水区域I木材存在老化变色、材质疏松、表层剥落等严重劣化现象,其主要成分降解严重;感潮区域Ⅱ中也可见木材老化变色、剥落现象,但劣化程度较轻;长期浸水区域Ⅲ中木材保存状况较好。木桩细菌群落在门、目、属水平上丰度较高的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鞘脂单胞菌目(Sphingomonadale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真菌群落在门、目、属水平上丰度较高的主要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伞菌目(Agaricales)、鬼伞属(Coprinus)。木桩不浸水区域I中主要真菌为伞菌目真菌,而长期浸水区域Ⅲ主要真菌为刺盾炱目(Chaetothyriales)真菌,木桩不同区域主要细菌均为鞘脂单胞菌目细菌与根瘤菌目(Rhizobiales)细菌。研究结果对鸭绿江浮桥遗址桥墩木桩预防性和适宜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文 鸭绿江浮桥木桩 材质劣化 微生物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国家公园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
18
作者 李劲 程铭昊 +5 位作者 张溢 刘峰 姜庆虎 叶基荣 陈展 张于光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842-4854,共13页
探究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的群落与功能差异对于理解土壤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有助于揭示植被与土壤微生物群落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在神农架国家公园选择海拔相近、分布广泛且受到人类活动干扰较少华山松(Pinus armandii)为... 探究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的群落与功能差异对于理解土壤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有助于揭示植被与土壤微生物群落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在神农架国家公园选择海拔相近、分布广泛且受到人类活动干扰较少华山松(Pinus armandii)为优势树种的针叶林和以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为优势树种的落叶阔叶林,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细菌优势门类中芽孢杆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以及土壤真菌优势门类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华山松林的土壤真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锐齿槲栎林(P<0.05)。(2)功能预测显示微生物功能群相对丰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华山松林土壤中化能异养型等功能群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锐齿槲栎林(P<0.001),而固氮功能群相对丰度显著低于锐齿槲栎林(P<0.05);华山松林土壤的植物腐生菌和木材腐生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锐齿槲栎林(P<0.001),而外生菌根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锐齿槲栎林(P<0.001)。(3)分子生态网络分析表明,锐齿槲栎林的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在网络节点、连接数、平均度数和模块度方面均高于华山松林。(4)Partial Mantel分析表明,土壤速效磷和植物Shannon指数对土壤细菌群落影响最大(P<0.01),而植物Shannon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对土壤真菌群落影响最大(P<0.01),细菌和真菌的功能群最大影响因子是土壤pH(P<0.001);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结果表明,土壤pH可能通过影响速效磷、全氮、有机碳等土壤养分,进而影响植物Shannon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因此,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存在显著影响,主要受土壤pH、速效磷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土壤-微生物的互作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树种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功能预测 分子生态网络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凋落物堆肥进程中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
19
作者 解雨欣 吴彭冰 +2 位作者 邢誉鹤 郑俊言 刘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146,共16页
为探究北方绿化凋落物在堆肥进程中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以杨树(Populus)凋落物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碳氮比的凋落物堆体,即m(C)∶m(N)分别为20∶1(YA)、30∶1(YB)、40∶1(YC),分析堆肥进程中堆体养分质量分数变化特征及... 为探究北方绿化凋落物在堆肥进程中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以杨树(Populus)凋落物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碳氮比的凋落物堆体,即m(C)∶m(N)分别为20∶1(YA)、30∶1(YB)、40∶1(YC),分析堆肥进程中堆体养分质量分数变化特征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处理的堆体温度均达到50℃以上,其中,YB处理下高温持续时间最长,种子发芽指数达88.56%。堆肥49 d后,YB处理对有机碳(OC)降解率高达38.4%,且该处理时全氮(TN)、全钾(TK)、有效磷(AP)质量分数的增加量最多,分别增加了25.7%、60.9%、38.9%。堆肥进程中,全磷(TP)质量分数增加量由高到低依次为YC、YA、YB处理,碱解氮(AN)、速效钾(AK)质量分数增加量由高到低依次为YA、YB、YC处理。腐熟期时,YB处理下的细菌群落优势菌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较初始期显著增加;YB处理下的真菌群落优势菌门(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YA、YC处理,优势菌属(曲霉菌属(Aspergillus))较初始期增长了90.7%。高温期时,YA、YC处理下的细菌群落结构丰度及多样性均增高,YB处理的均降低,各堆体真菌群落结构的丰度及多样性均有所下降。YB处理时,腐熟期的细菌群落结构与初始期的差距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凋落 堆肥 微生物群落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和蒙脱石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20
作者 解潇 闫美芳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0-17,共8页
为研究半干旱地区矿区复垦土壤碳库的稳定机制,文章采用16S高通量测序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对生物炭和蒙脱石添加下的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有机碳化学组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和蒙脱石后二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为研究半干旱地区矿区复垦土壤碳库的稳定机制,文章采用16S高通量测序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对生物炭和蒙脱石添加下的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有机碳化学组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和蒙脱石后二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短期培养后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γ-变形菌纲、粪壳菌纲、被孢霉菌纲的相对丰度增加,且与土壤碳库中的顽固性碳组分芳香族-C、脂肪族-C呈正相关,是改善土壤碳库稳定性的关键微生物群落。其中,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γ-变形菌纲促进土壤不稳定的多糖-C转化为芳香族-C,降低土壤有机碳的微生物可利用性,蒙脱石通过吸附作用促进其表面芳香族-C的积累,增强土壤碳库稳定性。生物炭和蒙脱石的协同作用加快矿区土壤的修复进程,有助于土壤的碳固持,可为黄河流域的“固碳增汇”目标提供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蒙脱石 矿区复垦土壤 微生物群落结构 有机碳化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