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金属Cu对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代谢和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郭星亮 谷洁 +8 位作者 高华 秦清军 张卫娟 李海龙 陈胜男 刘江 张洪宾 陈琳 邵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5-382,共8页
为了探讨重金属Cu对堆肥过程的影响,以猪粪、麦秸、废菌糠为原料并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在静态堆肥条件下,研究了Cu对堆肥过程中温度、微生物群落代谢能力和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CK处理(不添加Cu)高温期维持5d(其中55℃以上维持4d... 为了探讨重金属Cu对堆肥过程的影响,以猪粪、麦秸、废菌糠为原料并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在静态堆肥条件下,研究了Cu对堆肥过程中温度、微生物群落代谢能力和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CK处理(不添加Cu)高温期维持5d(其中55℃以上维持4d)达到无害化的温度要求;添加Cu处理后,L处理(Cu浓度为100mg.kg-1)高温期(>50℃)只持续4d;H处理(Cu浓度为500mg.kg-1)在整个堆肥过程中只有1d超过55℃,高温期只维持2d,L、H处理均未达到无害化的温度要求。以Biolog方法为主要检测手段并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重金属Cu对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代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Cu能提高微生物群落对聚合物类碳源的转化与利用的能力,高剂量Cu对微生物群落利用中间代谢物和复杂大分子类碳源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水解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低剂量Cu对水解酶有一定的激活效应,高剂量Cu对水解酶有一定的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高温堆肥 微生物群落代谢 Biolog方法 聚类分析 PCA分析 水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菌剂对堆肥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代谢影响的Biolog解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杰 许修宏 +1 位作者 刘月 李洪涛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1-186,共6页
为了促进堆肥中木质纤维素降解并了解其中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该文主要采用Biolog微平板法,考察了添加菌剂对牛粪堆肥中木质纤维素降解及微生物群落代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结束时,菌剂处理的堆肥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 为了促进堆肥中木质纤维素降解并了解其中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该文主要采用Biolog微平板法,考察了添加菌剂对牛粪堆肥中木质纤维素降解及微生物群落代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结束时,菌剂处理的堆肥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1.31%、19.57%和14.33%;对平均色度变化分析表明接种菌剂增加了堆肥高温期微生物的细胞代谢能力;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分析均显示添加菌剂可以显著提高堆肥前期的微生物多样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添加菌剂提高了堆体中微生物对双亲化合物、聚合物、氨基酸和氨基化合物等碳源的代谢能力,从而可促使有机质被更高效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微生物群落代谢 Biolog方法 多样性指数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olog-ECO技术分析杂交鳢和大口黑鲈高产池塘水体微生物碳代谢特征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志斐 谢骏 +6 位作者 郁二蒙 王广军 余德光 夏耘 王海英 龚望宝 魏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5-192,共8页
为了研究华南地区高产池塘高峰养殖季节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运用Biolog-ECO技术,分析了华南地区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hanna arguss♂)和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两种养殖池塘的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华南地区高产池塘高峰养殖季节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运用Biolog-ECO技术,分析了华南地区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hanna arguss♂)和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两种养殖池塘的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杂交鳢和大口黑鲈两种池塘不同水层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在使用增氧机条件下,每种池塘的上、中、底3水层间水体微生物活性(AWCD)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种池塘间的AWCD为杂交鳢池塘强于大口黑鲈池塘;两种池塘水体微生物对6类碳源利用率规律相似,碳源的代谢利用率由强到弱为碳水化合物类>聚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胺类>酚类。水体微生物代谢特征PCA分析表明,两种池塘间的样方分布在不同区域,但池塘间样点间离散程度较大,表明两种池塘水体微生物存在一定的代谢差异性。决定两种池塘间代谢差异的碳源有:D-半乳糖酸内脂(D-Galactonic Acid Lactone)>D-纤维二糖(D-Cellobiose)>肝糖(Glycogen)>D-木糖(D-Xylose)>L-丝氨酸(L-Serine)。Biolog-ECO技术可用于分析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差异,以及造成代谢差异的决定因素,同时可有效识别容易被养殖水体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ECO 碳源利用 池塘养殖 微生物群落代谢 杂交鳢 大口黑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植物对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赵良元 陶晶祥 刘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86,共6页
为研究水生植物对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非根际沉积物及菖蒲根际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水生植物菖蒲的生长可大大提高沉积物中微生物的活性及多样性,菖蒲根际微生物总活性(A... 为研究水生植物对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非根际沉积物及菖蒲根际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水生植物菖蒲的生长可大大提高沉积物中微生物的活性及多样性,菖蒲根际微生物总活性(AWCD)、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Wiener指数、丰富度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非根际沉积物;菖蒲根际沉积物微生物主要是一些利用酯类及糖类作为碳源的微生物类群,而非根际沉积物微生物主要利用酯类及胺类碳源;菖蒲根际沉积物及非根际沉积物之间的代谢差异的碳源主要有D-纤维二糖、β-甲基D-葡萄糖苷、葡萄糖-1-磷酸、D-半乳糖醛酸及D-葡萄胺酸、苯乙基胺、N-乙酰基-D-葡萄胺、D-半乳糖内酯、D-甘露醇及D,L-a-甘油。根际及非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可为揭示水生植物对水环境沉积物的根际效应机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Biolog-Eco 碳源利用 微生物群落代谢 菖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roResp^(TM)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王飞 秦方锦 +2 位作者 王先挺 翁颖 林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22-629,共8页
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变化被认为是反映土壤质量和健康状况的敏感指标。通过5 a定位试验,采用MicroResp^(TM)方法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其代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用有机肥和沼液肥有利于提高土壤微... 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变化被认为是反映土壤质量和健康状况的敏感指标。通过5 a定位试验,采用MicroResp^(TM)方法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其代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用有机肥和沼液肥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结构产生明显影响,但长期高量施用沼液肥不利于维持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群落多样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值、全磷含量和Cu含量与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及其群落结构关系最密切,其中土壤Cu含量为主要影响因子。能明显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及导致土壤重金属Cu、Zn累积是有机肥较其他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产生显著影响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微生物群落代谢结构 MicroResp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EMBA和ASCA方法在玉米/马铃薯生长期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动态数据分析中的运用
6
作者 毛如志 王文鹏 何霞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8期1-4,7,共5页
在农作系统中,深入分析环境、栽培模式对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数据结构及其规律的影响,对解释间作效应有科学意义。研究中,运用时间序列模型MB-EMBA和ASCA可以解析玉米/马铃薯生长期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动态数据。结果表明,MB-EMBA、ASCA可... 在农作系统中,深入分析环境、栽培模式对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数据结构及其规律的影响,对解释间作效应有科学意义。研究中,运用时间序列模型MB-EMBA和ASCA可以解析玉米/马铃薯生长期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动态数据。结果表明,MB-EMBA、ASCA可以很好地解释环境与间作对根际微生物代谢群落及细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MB-EMBA方法分析表明,对Biolog动态数据,玉米单间作根际微生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对碳源利用的差异明显,可在不同的试验点筛选出碳源标记,马铃薯间作根际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种类多于玉米间作根际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种类。ASCA结果表明,高杆作物玉米单间作每个时期差异都在0.05水平显著,在玉米生长期1、2、3时间节点间作玉米根际微生物的活力、物种多样性高于单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单作与间作根际微生物代谢活力大于细菌群落多样性;马铃薯单间作根际微生物代谢群落及细菌多样性比较复杂,矮杆作物马铃薯更易受玉米、环境的影响。因此,MB-EMBA和ASCA分析可为解析生物动态数据分析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数据 MB-EMBA ASCA 根际微生物代谢群落 细菌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riation in energy metabolism structure of microbial community during bioleaching chalcopyrites with different iron-sulfur ratios 被引量:1
7
作者 YANG Yu ZHU Zhen-yu +2 位作者 HU Ting-ting ZHANG Meng-jun QIU Guan-zho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7期2022-2036,共15页
The energy metabolism structure of microbial commun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biohydrometallurgy.In this article,an artificial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ed of three strains(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 The energy metabolism structure of microbial commun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biohydrometallurgy.In this article,an artificial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ed of three strains(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 and 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was used to leach three kinds of chalcopyrites with different iron-sulfur ratios.After 36 d of leaching,the chalcopyrite with iron-sulfur ratio of about 1:1 achieved the highest copper extraction(69.62%).In the early stage,iron oxidizing bacteria predominated,and the expression of rus and rio was 8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late stage.In the late stage,sulfur oxidizing bacteria predominated,and the expression of tetH and HdrAB was 4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early stage.Furthermore,the three bioleaching systems above were added with elemental sulfur(3 g/L);the chalcopyrite with iron-sulfur ratio of about 2:1 achieved the highest copper extraction(80.63%).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nergy metabolism structure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could be changed by changing the iron-sulfur ratio during the leaching process for improving the leaching efficiency of chalcopyr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 metabolism structure microbial community BIOLEACHING chalcopyrite iron-sulfur ra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