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微生物絮凝剂菌株的分离及絮凝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覃思绮 冯惠芳 +3 位作者 刘一凤 艾国正 姜明国 刘国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4-688,共5页
从某环保公司的污水处理设备好氧活性污泥和广西民族大学思源湖周边土壤中共分离出64个株菌,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14个絮凝率大于50%的株菌,最后对其中3个絮凝率最高的菌株进行了鉴定,分别属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阿氏芽孢杆... 从某环保公司的污水处理设备好氧活性污泥和广西民族大学思源湖周边土壤中共分离出64个株菌,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14个絮凝率大于50%的株菌,最后对其中3个絮凝率最高的菌株进行了鉴定,分别属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阿氏芽孢杆菌(Priestia aryabhattai)、拉尔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alkuanensis)。每50 mL 2.5 g/L高岭土悬液只需投加1.0 mL发酵液,蜡状芽孢杆菌在发酵时间为36 h、发酵pH为7.0时,絮凝率最高可达87.7%;阿氏芽孢杆菌在发酵时间为48 h、发酵pH为7.0时,絮凝率最高可达91.1%;拉尔宽假单胞菌在发酵时间为84 h、发酵pH为8.0时,絮凝率最高可达91.0%。3个产微生物絮凝剂菌株发酵条件比较温和,所需发酵液投加量少,表现出较高的絮凝率。因此,3个产微生物絮凝剂菌株具有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分离 菌株鉴定 微生物絮凝 絮凝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在畜禽养殖污水净化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昊 《浙江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48-48,50,共2页
畜禽养殖污水主要由畜禽的排泄物、饲料残渣和畜禽舍冲洗水等组成,是导致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当前畜禽养殖污水的处理技术主要为厌氧处理技术、好氧处理技术、厌氧-好氧组合处理技术和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但... 畜禽养殖污水主要由畜禽的排泄物、饲料残渣和畜禽舍冲洗水等组成,是导致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当前畜禽养殖污水的处理技术主要为厌氧处理技术、好氧处理技术、厌氧-好氧组合处理技术和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但这些畜禽养殖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的同时也存在二次污染、资金投入较大等缺点。微生物絮凝剂作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剂,由于绿色、高效、安全、成本低、可生物降解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备受行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物理化学处理 环境空气污染 污水处理剂 无二次污染 排泄物 冲洗水 畜禽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悦周 吴耀国 +1 位作者 胡思海 冯文璐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0-347,共8页
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可能的絮凝机理、影响微生物絮凝剂形成的因素、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以及复合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就今后的研究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絮凝机理 影响因素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及絮凝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徐长绘 张大明 周洪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8期330-331,共2页
系统的阐述了微生物絮凝剂培养基的组成、pH值、温度、通气量、接种量、培养时间等因素对微生物絮凝剂产生的影响,以及絮凝剂的分子质量、投加剂量、pH值、温度、金属离子等对微生物絮凝剂絮凝特性的影响。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影响因素 絮凝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MBFA9的絮凝机理研究 被引量:47
5
作者 邓述波 余刚 +5 位作者 蒋展鹏 陈忠喜 周抚生 杨殿民 胡筱敏 罗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2-25,共4页
筛选得到的硅酸盐芽孢杆菌产生的絮凝剂 MBFA9具有用量少、絮凝效果好等特点。絮凝剂 MBFA9为阴离子多糖类絮凝剂 ,其絮凝机理为吸附架桥。该絮凝剂絮凝效果好的主要原因是分子量较大 ,含有适宜的羧基 ,使絮凝剂分子能够充分伸展 ,较好... 筛选得到的硅酸盐芽孢杆菌产生的絮凝剂 MBFA9具有用量少、絮凝效果好等特点。絮凝剂 MBFA9为阴离子多糖类絮凝剂 ,其絮凝机理为吸附架桥。该絮凝剂絮凝效果好的主要原因是分子量较大 ,含有适宜的羧基 ,使絮凝剂分子能够充分伸展 ,较好地发挥吸附架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 多糖 絮凝机理 微生物絮凝 MBFA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SC06的化学组成和特性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欢 张建法 +3 位作者 蒋鹏举 郭积卿 杨树林 刘志礼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0-364,共5页
纤维堆囊菌 (SorangiumcellulosumNUST 0 6 )产生一种胞外多糖絮凝剂 .用乙醇沉淀和Sepharose 4B凝胶层析纯化得到纯品SC 0 6 ,通过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 ,SC0 6由葡萄糖、甘露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 ,其比例约为 5∶3∶1 .SC 0 6的絮凝... 纤维堆囊菌 (SorangiumcellulosumNUST 0 6 )产生一种胞外多糖絮凝剂 .用乙醇沉淀和Sepharose 4B凝胶层析纯化得到纯品SC 0 6 ,通过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 ,SC0 6由葡萄糖、甘露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 ,其比例约为 5∶3∶1 .SC 0 6的絮凝活性依赖于阳离子的存在 ,在pH2— 9范围内絮凝活性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SC06 化学组成 特性 絮凝 多糖 絮凝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絮凝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宫小燕 栾兆坤 +1 位作者 王曙光 黎泽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0-556,共7页
考察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acillussp.B-2发酵生产絮凝剂的絮凝特性.研究表明,该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絮凝剂并将其分泌到细胞外,每升发酵液可制得絮凝剂粗品1.7g,絮凝活性最高达97%以上,絮凝效能优于目前市售化学... 考察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acillussp.B-2发酵生产絮凝剂的絮凝特性.研究表明,该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絮凝剂并将其分泌到细胞外,每升发酵液可制得絮凝剂粗品1.7g,絮凝活性最高达97%以上,絮凝效能优于目前市售化学絮凝剂.该絮凝剂凝聚絮凝高岭土悬浊液最适宜的pH值在大于7的偏碱性条件,Ca2+,Mg2+,Mn2+,Al3+等二价。三价金属离子对其絮凝具有促进作用,且随着Ca2+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凝聚 絮凝 絮凝特性 作用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MBFGA1的结构鉴定及絮凝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媛媛 杨朝晖 +4 位作者 曾光明 汪理科 黄兢 魏淑梅 冯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8-285,共8页
以对高岭土的絮凝率为指标对GA1发酵液中各组分的絮凝活性进行预分析,确定MBFGA1精产品为该絮凝剂的核心有效成分.通过丙酮沉淀法提取MBFGA1粗产品,经Sevage试剂纯化后得到MBFGA1精产品,采用全波长扫描、苯酚-硫酸法及考马斯亮蓝法鉴定... 以对高岭土的絮凝率为指标对GA1发酵液中各组分的絮凝活性进行预分析,确定MBFGA1精产品为该絮凝剂的核心有效成分.通过丙酮沉淀法提取MBFGA1粗产品,经Sevage试剂纯化后得到MBFGA1精产品,采用全波长扫描、苯酚-硫酸法及考马斯亮蓝法鉴定精产品为多糖类物质,并经2次凝胶过滤层析分离获得MBFGA1-1和MBFGA1-2两组分;分别使用电镜(ESEM)、红外光谱(FTIR)、高效液相色谱(HPLC)以及气相色谱(GC)对MBFGA1、MBFGA1-1和MBFGA1-2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MBFGA1为线性长链状分子结构,多糖主链上单糖间的连接主要为α-型糖苷键,含有羟基,羧基,甲氧基等有利于絮凝的基团;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测定MBFGA1-1分子量为1.18 106D,单糖组成为0.3木糖:1甘露糖:1.09葡萄糖,另含有少量鼠李糖;MBFGA1-2分子量为3.08 103D,单糖组成为0.68鼠李糖:0.28木糖:1.82甘露糖:1半乳糖:3.73葡萄糖.根据分析结果推测絮凝机理主要为吸附架桥,其中MBFGA1的大分子量以及所含的极性基团使得絮凝剂长链结构分子能够充分伸展,较好地发挥吸附架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多糖 分子结构 絮凝 絮凝活性 絮凝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及其化学特征初探 被引量:21
9
作者 彭辉 尹华 +2 位作者 梁郁强 汤心虎 刘慧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7,共2页
采用某化工厂污水处理车间回流活性污泥富集的菌种 ,通过筛选获得一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TH6 ,经鉴定为黑曲霉 (As pergillusniger)群。条件实验结果表明TH6的最适生长条件为 :蔗糖作碳源 ,NaNO3或脲作氮源 ,pH6 .0 ,温度 30℃ ,摇床转... 采用某化工厂污水处理车间回流活性污泥富集的菌种 ,通过筛选获得一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TH6 ,经鉴定为黑曲霉 (As pergillusniger)群。条件实验结果表明TH6的最适生长条件为 :蔗糖作碳源 ,NaNO3或脲作氮源 ,pH6 .0 ,温度 30℃ ,摇床转速 1 50r/min ,培养时间 64h可达最高絮凝活性。经测定 ,TH6所产絮凝剂的主要成分是多糖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培养条件 化学特征 化工厂 菌种 TH6 水处理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0
作者 岳艳利 周林成 +3 位作者 王耀龙 郑伟 谢刚 李彦锋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16,共5页
对近年来微生物絮凝剂制备和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在阐述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原理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微生物絮凝剂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的影响因素,列举了微生物絮凝剂在水体处理中的应用,并对微生物絮凝剂制备和应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 对近年来微生物絮凝剂制备和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在阐述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原理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微生物絮凝剂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的影响因素,列举了微生物絮凝剂在水体处理中的应用,并对微生物絮凝剂制备和应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絮凝理论 影响因素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与化学絮凝剂的复配及其应用 被引量:33
11
作者 靳慧霞 马放 +1 位作者 孟路 杨基先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5-109,共5页
通过实验考察F2–F6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分别与无机絮凝剂氯化铝、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有机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复配使用处理泥浆废水絮凝条件和絮凝效果,并对水源水和工业废水中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F2–F6微生物... 通过实验考察F2–F6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分别与无机絮凝剂氯化铝、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有机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复配使用处理泥浆废水絮凝条件和絮凝效果,并对水源水和工业废水中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F2–F6微生物絮凝剂与化学絮凝剂配合使用不仅获得了更好的净化效果,而且可大大降低絮凝剂的总投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 复配 絮凝 泥浆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微生物絮凝剂产生的因素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程金平 郑敏 +1 位作者 张兰英 安胜姬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8-31,共4页
本文通过改变培养基的种类、培养基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离子来选择絮凝剂产生菌“Dfjm-1”高效低廉的培养基 ;通过改变培养基初始 p H值、培养温度、培养过程中的通气量等因素 ,得出“Dfjm-1”菌株产生絮凝剂的最佳条件。Dfjm-1产生絮... 本文通过改变培养基的种类、培养基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离子来选择絮凝剂产生菌“Dfjm-1”高效低廉的培养基 ;通过改变培养基初始 p H值、培养温度、培养过程中的通气量等因素 ,得出“Dfjm-1”菌株产生絮凝剂的最佳条件。Dfjm-1产生絮凝剂的最佳因素为 :培养基初始 p H值为 6.5~ 7.0 ,培养温度为 3 0℃ ,培养时间为 60小时左右 ,通气量为 :早期 :2 50 r/ min;中期 1 50 r/ min;后期 1 0 0~ 1 50 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絮凝剂产生菌 最佳条件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黄凯 李小明 +2 位作者 曾光明 刘精今 杨麒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3,23,共3页
用常规的分离、纯化方法,从长沙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5株产絮凝剂的菌株,复筛得到1株絮凝活性较高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编号为N11。以菌株N11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得到该菌产絮凝剂的适宜... 用常规的分离、纯化方法,从长沙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5株产絮凝剂的菌株,复筛得到1株絮凝活性较高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编号为N11。以菌株N11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得到该菌产絮凝剂的适宜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如下:蔗糖20g、酵母膏0.5g、脲0.5g、硫酸胺0.2g、NaCl 5g、水1000mL、pH值7,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70r/min,培养时间72h。在最适培养条件下其对高岭土悬浊液、土壤悬浊液的絮凝实验取得良好效果,絮凝率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筛选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的提纯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柴晓利 陈洁 +1 位作者 王猛 沈志松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0年第6期23-25,共3页
主要论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提纯及应用研究。絮凝剂产生菌Azomonassp .的发酵液经离心沉淀后 ,其上清液经丙酮萃取、乙醚洗涤和冷冻干燥得到了絮凝剂产品。废水絮凝实验表明 ,该菌种所产絮凝剂不仅絮凝效果明显 ,而且具有良好的脱色性能。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絮凝活性 脱色 提纯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成文 黄晓武 +2 位作者 胡勇有 周康群 刘晖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127-134,共8页
综述微生物絮凝剂的种类、化学组成和结构以及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和培养条件,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列举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实例,并探讨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种类 化学组成 结构 絮凝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及其絮凝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6
作者 陶然 杨朝晖 +1 位作者 曾光明 邓恩建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82-88,共7页
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微生物絮凝剂和絮凝微生物的一些发展概况,列举了近几年发现的一些微生物絮凝剂的物质属性和组成,重点讨论了胞外絮凝剂和絮凝酵母的絮凝机理,详细综述了絮凝微生物的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讨论微生物絮凝剂的... 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微生物絮凝剂和絮凝微生物的一些发展概况,列举了近几年发现的一些微生物絮凝剂的物质属性和组成,重点讨论了胞外絮凝剂和絮凝酵母的絮凝机理,详细综述了絮凝微生物的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讨论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概况,提出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絮凝机理 絮凝微生物 絮凝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陆茂林 施大林 +1 位作者 王蕾 陈金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28,共3页
报道微生物絮凝剂制备工艺,初步分析微生物絮凝剂的组分。研究了3株絮凝剂产生菌JIM-15、JIM-89和JIM-127产生的絮凝剂的絮凝条件。分别考察了PH、Ca2+、温度、样品加量等理化因素对絮凝的影响,以及絮凝剂对不同微生物菌悬液的絮凝作用。
关键词 诺卡氏菌 微生物絮凝 絮凝条件 发酵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微生物絮凝剂生成的条件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湛雪辉 湛含辉 +2 位作者 姜涛 胡岳华 张晓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5,14,共2页
从污水中筛选到了一株絮凝活性较好的絮凝剂产生菌 ,分别研究了碳源、氮源、供氧量、培养温度等条件对其产絮凝剂的影响。结果表明 ,葡萄糖、淀粉是较好的碳源 ,蛋白胨等有机氮作氮源较好 ,供氧量较大有利于产絮凝剂 ,最适宜培养温度为... 从污水中筛选到了一株絮凝活性较好的絮凝剂产生菌 ,分别研究了碳源、氮源、供氧量、培养温度等条件对其产絮凝剂的影响。结果表明 ,葡萄糖、淀粉是较好的碳源 ,蛋白胨等有机氮作氮源较好 ,供氧量较大有利于产絮凝剂 ,最适宜培养温度为 30℃ ,最佳pH为 6 .5~ 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絮凝活性 废水处理 菌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制备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7
19
作者 周云 刘英 +1 位作者 张志强 夏四清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0-85,91,共7页
微生物絮凝剂具有高效、无毒、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然而,微生物絮凝剂的高制备成本限制了其推广应用。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微生物絮凝剂工业化制备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分析微生物絮凝... 微生物絮凝剂具有高效、无毒、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然而,微生物絮凝剂的高制备成本限制了其推广应用。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微生物絮凝剂工业化制备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分析微生物絮凝剂制备成本偏高原因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微生物絮凝剂制备的最新进展,包括利用复合菌群产微生物絮凝剂、利用廉价替代培养基制备微生物絮凝剂和利用剩余污泥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等;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展望了微生物絮凝剂制备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廉价制备 复合菌群 替代培养基 剩余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与聚合氯化铝复配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19
20
作者 黄兢 杨朝晖 +3 位作者 孙珮石 曾光明 周长胜 阮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14-1019,共6页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多粘类芽孢杆菌(GA1)所产絮凝剂(MBFGA1)与聚合氯化铝(PAC)配合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的过程进行了优化.设定的5个影响因子分别为MBFGA1投加量、PAC投加量、pH值、CaCl2投加量、快搅速度.2个响应值为絮凝率和絮体粒径...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多粘类芽孢杆菌(GA1)所产絮凝剂(MBFGA1)与聚合氯化铝(PAC)配合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的过程进行了优化.设定的5个影响因子分别为MBFGA1投加量、PAC投加量、pH值、CaCl2投加量、快搅速度.2个响应值为絮凝率和絮体粒径.响应面实验分别拟合出了关于絮凝率和絮体粒径的二次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449和0.8029,表明拟合情况良好.根据2个响应值的分布情况,推算出最适粒径为0.7mm.同时,以絮凝率100%、絮体粒径0.7mm为目标值,确定了最佳复配絮凝条件:MBFGA1 99.75mg/L,PAC 121mg/L,pH 7.3,CaCl2 27mg/L,快搅速度163r/min.通过分析比较,发现PAC在改变胶体表面电位使其脱稳聚沉方面有较强的能力,有利于MBFGA1在絮凝后期吸附架桥作用的发挥.对提高絮凝效果、降低MBFGA1运行成本具有很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聚合氯化铝(PAC) 复配 响应面分析(R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