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氮蓝藻添加量对低温秸秆腐解和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吴帆 樊聪聪 +3 位作者 赵丽霞 梁玉婷 赵远 王晓玥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7-484,共8页
为探究不同固氮蓝藻添加量对水稻秸秆的促腐效果及其机制,采用微宇宙试验和网袋法,设置秸秆还田(CK)、秸秆+低添加量蓝藻(LBA)、秸秆+中添加量蓝藻(MBA)、秸秆+高添加量蓝藻(HBA)4个处理,在10℃下培养90d,分别测定30、60和90 d后,不同... 为探究不同固氮蓝藻添加量对水稻秸秆的促腐效果及其机制,采用微宇宙试验和网袋法,设置秸秆还田(CK)、秸秆+低添加量蓝藻(LBA)、秸秆+中添加量蓝藻(MBA)、秸秆+高添加量蓝藻(HBA)4个处理,在10℃下培养90d,分别测定30、60和90 d后,不同处理下水稻秸秆的腐解速率,并利用Biolog方法分析秸秆腐解微生物的碳源代谢活性潜势(AWCD)及其α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蓝藻添加量下,秸秆腐解速率均呈现前期快、后期慢的特点;并且随腐解时间增加,微生物碳源代谢的活性潜势,特别是对碳水化合物等易分解碳源的代谢活性潜势显著降低。蓝藻添加量显著影响了秸秆的腐解速率和微生物的碳源代谢功能潜势及其多样性。在腐解30 d内,HBA处理中水稻秸秆腐解速率最高;在腐解30 d后,LBA处理中水稻秸秆的腐解速率最高,而MBA和HBA处理中水稻秸秆的腐解速率最低。随机森林模型结果表明,在90d的腐解期内,微生物对多聚物等复杂碳源的分解是促进低蓝藻添加量下秸秆腐解的主要原因,这可能与低氮条件下,微生物的氮挖掘机制有关。本文为促进寒温带稻田中的水稻秸秆腐解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固氮蓝藻 秸秆腐解 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用量对(土娄)土微生物量及碳源代谢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周凤 耿增超 +6 位作者 许晨阳 刘莉丽 张久成 李倩倩 陈树兰 王咪 王慧玲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77-1289,共13页
【目的】研究果树树干、枝条制成的生物炭添加4~5年后,其添加量对(土娄)土微生物量及碳源代谢活性的影响,为生物炭改良(土娄)土的合理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陕西关中(土娄)土的长期田间试验,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及Bi... 【目的】研究果树树干、枝条制成的生物炭添加4~5年后,其添加量对(土娄)土微生物量及碳源代谢活性的影响,为生物炭改良(土娄)土的合理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陕西关中(土娄)土的长期田间试验,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及Biolog-ECO检测法,研究了生物炭不同添加量(0、20、40、60、80 t/hm^2)下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C、N、P、C/N的动态变化及土壤微生物的碳源代谢活性。【结果】当生物炭添加量为40~60 t/hm^2时,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当生物炭添加量≥40 t/hm^2时,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C/N;添加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量N、P没有显著影响。当生物炭添加量为20 t/hm^2时,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季节波动;当生物炭添加量为40~60 t/hm^2时,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C/N的季节波动;当生物炭添加量为20~60 t/hm^2时,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P的季节波动;添加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量N的季节波动没有显著影响。添加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但高量生物炭的添加有降低土壤微生物整体代谢活性的趋势。当生物炭添加量为60 t/hm^2时,显著降低了土壤丰富度指数,显著提高了均匀度指数;当生物炭添加量≥60 t/hm^2时,显著降低了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添加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利用糖类、氨基酸类、多聚物类、多酚化合物类、多胺类碳源的利用率没有显著影响,但生物炭添加量为60t/hm^2时,土壤微生物显著降低了对羧酸类碳源的利用率;糖类、羧酸类、氨基酸类是(土娄)土中微生物比较偏好、利用率较高的碳源。【结论】生物炭添加4~5年后,在第7季作物冬小麦生育期内,其不同添加量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依然有显著的差异。生物炭添加量为40 t/hm^2时,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和C/N,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季节波动;生物炭添加量大于40 t/hm^2时,土壤微生物的整体代谢活性,表征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土壤微生物对糖类、氨基酸类、多胺类碳源的利用率均呈现降低趋势。因此,生物炭添加量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对土壤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土娄)土 微生物 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