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菌微生物组在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苏晓芳 董航明 蔡绍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65-1567,1570,共4页
呼吸道微生物组与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相关研究现为一个焦点,测序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全面地阐述微生物群落结构。现呼吸道微生物组学研究主要集中于细菌微生物组与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关系上,尤其是急性发作、用药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也有少数... 呼吸道微生物组与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相关研究现为一个焦点,测序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全面地阐述微生物群落结构。现呼吸道微生物组学研究主要集中于细菌微生物组与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关系上,尤其是急性发作、用药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也有少数研究呼吸道微生物组与肺癌的关系。而测序技术应用于呼吸道真菌微生物组学研究比较缺乏。但目前部分研究表明真菌在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真菌与喘息症状、耐药等相关,也参与了宿主黏膜免疫反应,并且阐述了真菌菌群失调与真菌感染两个观点,证实真菌菌群的动态变化在人体健康与疾病状态中作用重大。因此,从整体群落结构全面了解并阐述真菌微生物组与呼吸道疾病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疾病发病机制,辅助临床诊疗工作。我们将阐述真菌微生物组在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二代测序在真菌微生物组学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微生物 慢性呼吸道疾病 急性发作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区系季节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莫珍梅 《园艺与种苗》 CAS 2021年第5期25-26,29,共3页
[目的]以8年生荷木林下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乡土树种荷木土壤微生物不同季节上的变化。[结果]荷木在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总生物活性、共生功能固氮菌总量上占据优势。[结论]以土壤微生物的角度分析,可采用速生荷木代替现有南方速... [目的]以8年生荷木林下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乡土树种荷木土壤微生物不同季节上的变化。[结果]荷木在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总生物活性、共生功能固氮菌总量上占据优势。[结论]以土壤微生物的角度分析,可采用速生荷木代替现有南方速生树种进行人工林的生产、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木 土壤 真菌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酸对青贮玉米原料模拟压车条件发酵品质和真菌变化的研究
3
作者 张彩霞 王海荣 +3 位作者 李俊峰 张吉明 李俊良 韩吉雨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49-154,共6页
为抑制青贮玉米原料在运输压车过程中的异常发酵,探究不同有机酸盐对其抑制情况的影响,本试验以青贮玉米原料为材料,选用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为添加剂,模拟青贮拉运堆积状态,以不添加为对照分别在模拟青贮拉运压车0、6、12、18、24、36 ... 为抑制青贮玉米原料在运输压车过程中的异常发酵,探究不同有机酸盐对其抑制情况的影响,本试验以青贮玉米原料为材料,选用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为添加剂,模拟青贮拉运堆积状态,以不添加为对照分别在模拟青贮拉运压车0、6、12、18、24、36 h采样测定营养成分、霉菌毒素及36 h的真菌微群落结构,同时监控每隔2 h的温度变化,旨在筛选出可抑制青贮玉米原料异常发酵的有机酸添加剂。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能够显著抑制玉米青贮原料异常发酵的温度(P<0.05),其中山梨酸钾效果最为显著,在18~20 h降到了最低温度,温度为20.01℃;添加剂对营养成分的影响在各个发酵时间点的规律均不一致,在36 h时均会降低干物质、淀粉和粗灰分含量;与其他两组相比,苯甲酸钠组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分别降低了31.6%和21.2%。综上所述,苯甲酸钠可抑制玉米青贮原料异常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山梨酸钾 苯甲酸钠 温度 霉菌毒素 真菌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转化为茶园及其管理对土壤碳、氮库的影响和调控机制初探
4
作者 黄福印 张少博 +7 位作者 胡强 罗莹 董雅洁 张洁 李鑫 付建玉 王华森 颜鹏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4-252,共19页
为明确森林转化为茶园及其茶园管理对茶园土壤剖面的碳(C)、氮(N)组分的影响,并从土壤真菌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探索其调控机制,以森林土壤以及低、中、高3个不同施肥水平的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10、10~20、20~40 cm和40~60 cm... 为明确森林转化为茶园及其茶园管理对茶园土壤剖面的碳(C)、氮(N)组分的影响,并从土壤真菌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探索其调控机制,以森林土壤以及低、中、高3个不同施肥水平的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10、10~20、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测定土壤碳、氮组分和其他养分含量以及真菌群落结构与组成。结果表明,与森林土壤相比,茶园管理显著提高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含量。高投入水平下茶园土壤全碳、总氮分别达到46.57 g·kg^(-1)和5.13 g·kg^(-1),与低投入水平茶园相比,分别提高68.12%和88.60%。土地利用变化和茶园不同施肥水平则会显著改变真菌群落结构和组成,改变主要受到有效钾、有效磷、总氮等的调控。同时,随着土层深度加深,真菌丰富度不断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和深黄伞形霉纲(Umbelopsidomycetes)与碳、氮组分呈显著正相关,被孢霉菌纲(Mortierellomycetes)、双担子菌纲(Geminibasidiomycetes)和毛霉菌亚门未定纲(Mucoromycotina_cls_Incertae_sedis)与土壤碳、氮组分呈显著负相关,这些种群相对丰度的变化对茶园土壤的碳、氮循环可能具有较强影响。因此,森林转化为茶园以及茶园不同施肥管理通过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群丰度,从而影响土壤碳、氮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库 氮库 茶园 肥料管理 真菌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华南地区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谱变化 被引量:20
5
作者 龚桦 谭奕炜 +2 位作者 龚向明 梁嘉晖 蔡志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1-164,共4页
背景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率高,临床治疗比较困难,其病原学诊断和鉴定是改善疾病预后的前提。近年来随着地区环境和气候的不断变化,真菌性致病菌的菌属分布是否发生改变值得关注。 目的分析近年来华南地区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的分布状况... 背景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率高,临床治疗比较困难,其病原学诊断和鉴定是改善疾病预后的前提。近年来随着地区环境和气候的不断变化,真菌性致病菌的菌属分布是否发生改变值得关注。 目的分析近年来华南地区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的分布状况。 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收集和培养的化脓性角膜溃疡刮取标本3 350份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真菌培养阳性率及致病真菌株的种属分布进行鉴定,并评估不同年段和不同季节的变化。 结果培养的3 350份标本中真菌培养阳性者1 050株(1 050例),每年平均175株,阳性率为31.34%,其中镰刀菌属337株,占32.10%;曲霉菌属270株,占25.71%;禾草蠕孢霉菌属150株,占14.29%;毛霉菌属96株,占9.14%;弯孢霉属与青霉菌属各65株,各占6.19%。2009—2010年培养的阳性菌株367株,占36.05%;2011—2012年阳性菌株329株,占32.45%;2013—2014年阳性菌株354株,占26.86%。各年段真菌检出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7,P〈0.01)。1~3月培养的阳性菌株261株,占31.15%;4~6月阳性菌株182株,占25.53%;7~9月阳性菌株237株,占30.00%;10~12月阳性菌株370株,占36.67%;各季度间阳性菌株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9,P〈0.01),各种致病真菌的检出率以10~12月最高,4~6月最低。 结论中国华南地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致病菌以镰刀菌属居首位,其次依次为曲霉菌属、禾草蠕孢霉菌属、毛霉菌属、膝曲弯孢霉菌属和青霉菌属。真菌感染率最高的季节是10~12月。2009—2014年真菌性角膜溃疡仍处于高发期,但在华南地区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微生物 角膜溃疡/微生物 真菌感染性眼病/微生物 真菌病/微生物 华南 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热带地区真菌性角膜溃疡致病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晓莲 刘红山 +3 位作者 何宏 吴娇婵 胡献铝 钟兴武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6-160,共5页
背景海南省处于中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全年的气候特点适宜真菌生长繁殖,该地区真菌感染性眼病发病率较高,分析致病菌并了解其敏感药物对感染性眼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中国海南省及其南海诸岛屿热带地区真菌性角膜溃疡... 背景海南省处于中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全年的气候特点适宜真菌生长繁殖,该地区真菌感染性眼病发病率较高,分析致病菌并了解其敏感药物对感染性眼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中国海南省及其南海诸岛屿热带地区真菌性角膜溃疡致病菌种类及其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诊断为真菌性角膜溃疡者174例174眼,所有患者均来自海南省及其南海诸岛屿热带地区,诊断方法参照《眼科学》(第五版)中的标准。无菌条件下刮取角膜溃疡的进展缘或基底部的菌丝苔被,采用KOH湿片法直接涂片行真菌检查;将采集的标本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沙氏培养基进行真菌培养,对培养出的82株致病性真菌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和《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进行菌种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的菌株行10种抗真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结果涂片镜检的126例中可见菌丝和孢子者34例,阳性率为27.0%;真菌培养的174例标本中培养出致病性真菌82株,阳性率为47.1%,主要致病性真菌依次为镰刀菌属、不产孢子菌、曲霉属和茎点霉属,分别占47.5%、12.2%、9.8%和9.8%。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77株真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和特比萘芬敏感性较好,敏感率分别为88.3%、72.7%和71.4%。 结论中国海南省及南海诸岛屿热带地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主要致病菌为镰刀菌属、不产孢子菌、曲霉属和茎点霉属,这些致病真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和特比萘芬的敏感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剂/药物 眼部真菌感染/微生物 角膜炎/微生物 微生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最新进展 被引量:43
7
作者 陈学新 杜永均 +14 位作者 黄健华 李姝 姜道宏 莫明和 庞虹 孙修炼 王琦 王甦 夏玉先 徐学农 臧连生 张杰 张礼生 张文庆 尹恒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0-370,共31页
本文总结了近5年来我国在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作物害虫、病害(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和线虫的生物防治、植物免疫和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和应用,以及新方法和新技术在作物病虫控制中的应用。同时,与国外的研究... 本文总结了近5年来我国在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作物害虫、病害(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和线虫的生物防治、植物免疫和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和应用,以及新方法和新技术在作物病虫控制中的应用。同时,与国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害虫生物防治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植物线虫生物防治 植物免疫 昆虫性信息素 CRISPR/Cas9基因编辑 RNAi干扰 天敌昆虫 寄生性天敌 捕食性天敌 捕食螨 昆虫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线虫) 有益微生物 拮抗微生物 生物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净化强化技术治理VOC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侯晓松 付培文 +4 位作者 钟焕 郭斌 任爱玲 王欣 李沅宁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45-1449,1455,共6页
综述了利用表面活性剂、真菌微生物和优化生物反应器的生物净化强化技术,该技术在治理疏水性、难降解VOCs中具有独特优势,重点阐述了生物净化强化技术在治理大气VOCs中的研究进展,指出表面活性剂因其具有良好的增溶性、低能耗、无二次... 综述了利用表面活性剂、真菌微生物和优化生物反应器的生物净化强化技术,该技术在治理疏水性、难降解VOCs中具有独特优势,重点阐述了生物净化强化技术在治理大气VOCs中的研究进展,指出表面活性剂因其具有良好的增溶性、低能耗、无二次污染等特性,在强化生物技术方面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提出了生物净化强化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将该技术逐渐推向工业化,并与其他治理技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联合使用,以产生最大的经济、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表面活性剂 真菌微生物 优化生物反应器 生物净化强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采用马铃薯全基质培养真菌在实验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易筑刚 陈春旭 +2 位作者 易金 蔡静云 王遵 《贵州林业科技》 2022年第1期31-34,共4页
不同微生物特别是真菌类微生物所需养分大部分有所差异。目前,作为实验室基础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Medium)(PDA)的应用,其熬制工作繁琐给实验室工作带来极大不便。本文进行了马铃薯全营养基质培养真菌的实验,结果表明:(1)比传统... 不同微生物特别是真菌类微生物所需养分大部分有所差异。目前,作为实验室基础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Medium)(PDA)的应用,其熬制工作繁琐给实验室工作带来极大不便。本文进行了马铃薯全营养基质培养真菌的实验,结果表明:(1)比传统PDA培养出的菌丝体健壮、浓密、旺盛;(2)对不同条件下培养菌丝生物量的测定提供便捷方法;(3)极大降低了实验室工作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全营养基质 基础培养基PDA 真菌微生物 实验室工作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纤维素分解菌群
10
作者 罗友义 《农村百事通》 1995年第5期15-15,共1页
四川省青神县翠微酿造厂菌种研究室经多年的反复试验实践,终于对微生物真菌应用于节粮饲料这一老课题有了新的突破,培育出“活性纤维素分解菌群”。在经特定处理的玉米秸、稻草、高粱秆、油菜秆、杂草中接种纤维素分解菌群能将粗纤维分... 四川省青神县翠微酿造厂菌种研究室经多年的反复试验实践,终于对微生物真菌应用于节粮饲料这一老课题有了新的突破,培育出“活性纤维素分解菌群”。在经特定处理的玉米秸、稻草、高粱秆、油菜秆、杂草中接种纤维素分解菌群能将粗纤维分解转化为富含菌体细胞蛋白的生物活性饲料,采用这种饲料喂养畜禽、鱼能降低饲料成本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纤维 素分解 菌群 油菜秆 青神县 酿造厂 饲料喂养 细胞蛋白 饲料成本 微生物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