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馆藏清代《牧牛图》轴的微生物病害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诺 徐森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7-83,共7页
馆藏书画文物易受到微生物的侵害,全面调查馆藏书画文物的微生物病害信息有助于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楚州博物馆旧藏《牧牛图》轴上黑色污斑和红色污斑处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培养和鉴定,并对微生物的酶活进... 馆藏书画文物易受到微生物的侵害,全面调查馆藏书画文物的微生物病害信息有助于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楚州博物馆旧藏《牧牛图》轴上黑色污斑和红色污斑处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培养和鉴定,并对微生物的酶活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书画文物表面污染物中分离得到13个序列,它们主要隶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和根霉属(Rhizopus)。酶活测定结果提示:酯酶、类脂酯酶以及N-乙酰-β-氨基葡糖苷酶等胞外酶与微生物腐蚀相关。本研究结果为微生物对馆藏书画文物的损伤机理提供了相关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 微生物病害 鉴定 文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葡萄采后微生物病害及防治 被引量:2
2
作者 薛萍 付宏岐 +2 位作者 王录军 侯清娥 段强德 《陕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11期75-77,共3页
中国是世界上鲜食葡萄生产量最大的国家,鲜食葡萄作为国民日常主要水果之一,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2014年,世界鲜食葡萄年总产量为2 055万t,而中国的鲜食葡萄年产量就已达到900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43%;同时,中国也是鲜食葡萄的消费大国,... 中国是世界上鲜食葡萄生产量最大的国家,鲜食葡萄作为国民日常主要水果之一,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2014年,世界鲜食葡萄年总产量为2 055万t,而中国的鲜食葡萄年产量就已达到900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43%;同时,中国也是鲜食葡萄的消费大国,葡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市场,还有20万t左右的进口[1]。鲜食葡萄是我国葡萄产业的主体,但由于葡萄果肉柔软多汁,含糖量和含水分量高,在采摘、贮藏、运输中极易受到机械损伤和病原菌的侵染,每年因此而造成鲜食葡萄的损耗约占销售总量的20%以上[2],浪费相当巨大。文章对葡萄采后的几种主要微生物病害和常用的防治方法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葡萄 微生物病害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酒的微生物病害 被引量:4
3
作者 薛洁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4年第4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葡萄酒 微生物病害 酵母 细菌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寡糖作为生物农药在微生物病害防治中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3
4
作者 沈小洁 陈晓艺 +1 位作者 陈放 李宪臻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159-5162,共4页
植物在与病原菌的长期相互作用中,逐渐发育出自我防御响应体系,当受到微生物病原菌侵染时,会启动防御相关基因表达,产生的防御反应使植物免受微生物病害感染。这种防御响应是通过植物细胞表面上的受体蛋白与病原菌激发子相互结合,使寄... 植物在与病原菌的长期相互作用中,逐渐发育出自我防御响应体系,当受到微生物病原菌侵染时,会启动防御相关基因表达,产生的防御反应使植物免受微生物病害感染。这种防御响应是通过植物细胞表面上的受体蛋白与病原菌激发子相互结合,使寄主植物识别侵染微生物,并通过信号传导网络在细胞内传递感染信息,启动抗性基因表达,产生防御反应。研究证明,寡糖能够作为外源性激发子诱导植物产生防御响应,因此,寡糖作为生物农药在微生物病害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御响应 寡糖 激发子 微生物病害 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东钱湖石刻群微生物病害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傅亦民 金涛 +1 位作者 周双林 王进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9年第4期31-37,共7页
宁波东钱湖石刻群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代表了南宋石刻和石雕的艺术成就。由于所处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石刻群微生物病害情况较严重。为了尝试筛选适宜的微生物去除方法和防止石刻表面生长微生物的材料,通过微生物种属鉴定... 宁波东钱湖石刻群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代表了南宋石刻和石雕的艺术成就。由于所处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石刻群微生物病害情况较严重。为了尝试筛选适宜的微生物去除方法和防止石刻表面生长微生物的材料,通过微生物种属鉴定、清除方法试验以及防止石刻表面生长微生物的材料筛选,确定了石刻上所生长的微生物种类,初步得出了东钱湖石刻群生物病害治理措施,为南方地区潮湿环境下石刻微生物防治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钱湖石刻群 微生物病害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水产微生物病害的预防措施
6
作者 卢卫基 林创 《内陆水产》 2005年第9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微生物病害 水产病害 预防 夏季 流行季节 水产养殖 病害发生 细菌病 鱼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酒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监控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凤梅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2年第5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葡萄酒 生产过程 微生物监控 微生物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馆藏纸质文物上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以贵州地区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诺 陈潇俐 +1 位作者 丁丽平 胡南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0-457,共8页
为揭示馆藏纸质文物生物退化的关键因子,以贵州地区馆藏纸质文物为例,采用无损采样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侵染微生物的种属进行了鉴定,以纤维素酶酶活、木聚糖酶酶活和蛋白酶酶活表征了微生物的降解活性。结果表明:实验共实际鉴定得... 为揭示馆藏纸质文物生物退化的关键因子,以贵州地区馆藏纸质文物为例,采用无损采样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侵染微生物的种属进行了鉴定,以纤维素酶酶活、木聚糖酶酶活和蛋白酶酶活表征了微生物的降解活性。结果表明:实验共实际鉴定得到16种细菌和8种真菌,它们主要属于芽孢杆菌属、曲霉属、青霉属和双聚散霉属;馆藏环境条件和当地的气候条件是导致微生物病害的关键因素;细菌和真菌对纸质文物都有降解活性,但以曲霉属和青霉属的真菌为主,其中曲霉属的纤维素酶酶活和木聚糖酶酶活分别可达18.70和38.02 U/mL。实验结果可为后续馆藏纸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质文物 微生物病害 酶活 预防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水木质文物的细菌病害及其诊断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徐润林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4-110,共7页
为了促进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在我国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应用,使我国的文物保护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物保护微生物学研究进展的综述,阐述了饱水木质文物细菌性病害的成因和机理。侵蚀细菌、钻管细菌和空化细菌是饱水... 为了促进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在我国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应用,使我国的文物保护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物保护微生物学研究进展的综述,阐述了饱水木质文物细菌性病害的成因和机理。侵蚀细菌、钻管细菌和空化细菌是饱水木质文物细菌性病害的病原体,但它们的作用方式有一定的区别。在饱水木质文物细菌性病害诊断上,国外已较为普遍地使用了光镜技术、电镜技术、细菌培养技术以及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根据众多样本分析的结果,国外学者已建立评价饱水木质文物腐蚀状态的定性指标体系。文中还结合目前我国有关饱水木质文物保护的现状,阐述了文物保护微生物学在我国饱水木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前景,并建议尽快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木质文物 微生物病害 细菌腐蚀 分子生物学技术 腐蚀状况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古城遗址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分析及防治研究
10
作者 张楚帆 秦芳楠 +8 位作者 杨盛 周智威 吕杉 劳光杰 吴饶 文孝梅 贾庆楠 孙群 谭雪梅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2-138,共7页
成都古城东华门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城市遗址中心,现场调查发现遗址表面发生了严重的真菌腐蚀,因此对遗址真菌防治研究迫在眉睫。该研究采集东华门遗址典型病害的土壤样本,培养分离出16株真菌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7个属,包... 成都古城东华门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城市遗址中心,现场调查发现遗址表面发生了严重的真菌腐蚀,因此对遗址真菌防治研究迫在眉睫。该研究采集东华门遗址典型病害的土壤样本,培养分离出16株真菌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7个属,包括Alternaria、Fusarium、Mortierella、Mucor、Penicillium、Talaromyces和Phoma属,筛选出6株产酸产酶能力较强的Alternaria、Fusarium、Mucor、Penicillium菌株为关键腐蚀菌;以此6株菌为靶标菌株筛选抑菌剂,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发现,氯己定、DCOIT、制霉菌素及苯扎氯铵能够抑制真菌生长,其中氯己定、制霉菌素高效抑制关键腐蚀真菌Penicillium属和Mucor属生长(MIC≤15.625 mg/L),DCOIT对Mucor属真菌抑制效果较弱(MIC≥62.5 mg/L)。该结果可为东华门遗址真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华门遗址 真菌 微生物病害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与果蔬贮藏
11
作者 石建新 闫晓芳 《中国果品研究》 1995年第2期19-21,共3页
热处理是利用热力杀死或钝化果蔬附着害虫及导致果蔬腐烂的致病微生物,同时改变果蔬采后某些代谢过程以达到果蔬贮藏保鲜目的的一种物理贮藏保鲜方法。用于果蔬贮藏的热处理形式很多,包括热水浸泡、饱和水蒸汽、干热处理及微波和红外线... 热处理是利用热力杀死或钝化果蔬附着害虫及导致果蔬腐烂的致病微生物,同时改变果蔬采后某些代谢过程以达到果蔬贮藏保鲜目的的一种物理贮藏保鲜方法。用于果蔬贮藏的热处理形式很多,包括热水浸泡、饱和水蒸汽、干热处理及微波和红外线的辐照处理。在生产中应用并被证明有效的是蒸汽热处理和热水浸泡处理。前者在密闭室中进行,后者在热水中进行。由于蒸汽热处理费时费钱,且易烫伤果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前热处理 果蔬贮藏保鲜 果蔬腐烂 采后生理 番木瓜 热蒸汽 微生物病害 致病微生物 虎皮病 辐照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看大汪村如何建设饮用水安全工程
12
作者 汪恭礼 《村委主任》 2011年第3期14-15,共2页
饮水安全工程事关农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等切身利益。高氟、高砷、苦咸、污染及微生物病害等水质让不少人因水而贫、因水而病,饮水安全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饮水安全工程 饮用水 微生物病害 农村居民 安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