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电解池对厌氧消化影响的研究概述
1
作者 杜若青 岳欣 +5 位作者 叶炳南 李再兴 李佩琪 徐晗 芦悦 赵茜雅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49,共6页
系统阐述了微生物电解池施加电压激活产甲烷菌系、电极促进直接电子传递强化厌氧消化的作用机理,探讨了优化微生物电解池强化厌氧消化的关键技术,包括最适电压选择、电极间距最小化、单室构造的设计以及改性电极材料的开发;分析了微生... 系统阐述了微生物电解池施加电压激活产甲烷菌系、电极促进直接电子传递强化厌氧消化的作用机理,探讨了优化微生物电解池强化厌氧消化的关键技术,包括最适电压选择、电极间距最小化、单室构造的设计以及改性电极材料的开发;分析了微生物电解池提升厌氧消化稳定性的积极作用,为实现其工程化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电解池 厌氧消化 厌氧微生物 电子传递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电解池催化CO_(2)电转化为甲烷:影响因素、电子传递和展望
2
作者 王佳懿 陆雪琴 甄广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3-404,共12页
化石燃料作为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燃烧导致大量CO_(2)的释放和温室效应,CO_(2)的捕获和再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微生物电解池(MEC)作为一种新的CO_(2)再利用技术,可通过将电活性微生物与电化学刺激相结合,将CO_(2)通过生物电化学作... 化石燃料作为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燃烧导致大量CO_(2)的释放和温室效应,CO_(2)的捕获和再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微生物电解池(MEC)作为一种新的CO_(2)再利用技术,可通过将电活性微生物与电化学刺激相结合,将CO_(2)通过生物电化学作用回收为低碳燃料(如CH_(4)),从而实现CO_(2)固定和能量回收.尽管近年来MEC领域有较多研究,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该技术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本文梳理了CO_(2)电化学产甲烷的工作原理、性能影响的关键因素、生物阴极电活性功能微生物及其胞外电子传递机制、电催化耦合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MEC辅助CO_(2)电甲烷化技术的未来研究需求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电解池(MEC) CO_(2)电甲烷化 阴极材料 电活性功能菌 胞外电子传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_2/石墨烯复合阴极材料的制备及微生物电解池催化产氢性能 被引量:13
3
作者 代红艳 杨慧敏 +4 位作者 刘宪 简选 郭敏敏 曹乐乐 梁镇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1-358,共8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MoS_2/石墨烯(Gr)复合物,并制成碳基复合电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线性扫描伏安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研究了MoS_2/Gr电极作为微生物电解池(MEC)阴极的产氢性能.结果表明,MoS_2/Gr复合材料呈...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MoS_2/石墨烯(Gr)复合物,并制成碳基复合电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线性扫描伏安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研究了MoS_2/Gr电极作为微生物电解池(MEC)阴极的产氢性能.结果表明,MoS_2/Gr复合材料呈现三维层状结构,且负载在石墨烯上的MoS_2为无定形MoS_2.(NH_4)_2MoS_4和氧化石墨烯的最佳原料配比为1∶1,当滴涂量为1.5mg/cm^2时,电极的析氢催化能力最强.在MEC产氢实验中,MoS_2/Gr阴极MEC的平均产氢电流密度、产氢率、库仑效率、氢气回收率和阴极氢气回收率分别为(9.96±0.65)A/m^2,(0.424±0.041)m^3H_2/(m^3·d),(89.11±5.87)%,(70.47±6.78)%和(78.86±2.49)%,均高于Pt/C阴极MEC;其能量回收率也与后者相媲美.另外,MoS_2/Gr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且价格便宜,适于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石墨烯 碳基电极 微生物电解池 产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废水处理及产氢的微生物电解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利勇 叶晔捷 +2 位作者 徐源 陈英文 沈树宝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0-33,共4页
利用微生物电解池产氢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新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综述了用于微生物电解池的产氢微生物、阴极催化剂、阳极、反应器及操作参数优化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展望了发展前景。
关键词 生物制氢 微生物电解池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电解池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蒋阳月 徐源 +2 位作者 陈英文 祝社民 沈树宝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4-38,共5页
综述了微生物电解池(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MEC)产氢与其他方式产氢的不同,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分析了制氢的影响因素,包括反应器的类型、底物的不同、电极材料以及阴极催化剂等,并展望了微生物电解池以难降解的工业废水为底物产... 综述了微生物电解池(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MEC)产氢与其他方式产氢的不同,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分析了制氢的影响因素,包括反应器的类型、底物的不同、电极材料以及阴极催化剂等,并展望了微生物电解池以难降解的工业废水为底物产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电解池 产氢 废水处理 阴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Y分子筛的合成及在微生物电解池阴极的析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胡丽 杨冬花 +3 位作者 赵煜 董志帅 王改 薄琼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7-614,共8页
在Na2O-Al2O3-Si O2-H2O体系中添加硝酸镍,采用导向剂法合成了Ni Y分子筛。利用XRD、SEM、TEM、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合成的Ni Y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镍添加量的增加,结晶度和zeta电位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Si/Ni(mol rat... 在Na2O-Al2O3-Si O2-H2O体系中添加硝酸镍,采用导向剂法合成了Ni Y分子筛。利用XRD、SEM、TEM、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合成的Ni Y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镍添加量的增加,结晶度和zeta电位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Si/Ni(mol ratio)大于5时,硝酸镍对分子筛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当Si/Ni(mol ratio)小于5时,则具有抑制作用。晶粒粒径为1.5-3μm,形貌为凹槽结构的六方或四方柱型,且具有微孔-介孔多级孔道结构特征。通过循环伏安曲线和极化曲线测试,在Si/Ni(mol ratio)=5时,样品的氧化还原性能最强,过电势最小,电催化活性最高。在12 h内,每4 mg的Si/Ni(mol ratio)=5样品,产气总量为10.1 m L,氢气纯度达81.69%,与Pt电极相比其氢气产量提高了28%。Ni Y分子筛表现出良好的析氢催化活性,有望取代Pt成为MEC新型阴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Y分子筛 形貌 微生物电解池 催化析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水同步生物处理与微生物电解池产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利勇 叶晔捷 +2 位作者 陈英文 祝社民 沈树宝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1-35,共5页
微生物电解池(MEC)制氢技术可以将有机废水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最清洁的氢能,同时又能处理污水,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较详细介绍了MEC的原理和组成,综述了MEC制氢的关键材料和核心技术,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生物制氢 微生物电解池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电解池处理PTA废水及同步产氢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源 王利勇 +3 位作者 蒋阳月 陈英文 祝社民 沈树宝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6-720,共5页
将微生物电解池应用于PTA废水的处理,系统研究PTA降解程度及同步产氢情况,并通过伏安曲线对电子传递机制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电解池可实现PTA废水的同步处理及产氢,当底物COD浓度为1000mg/L时,在外加电压0.900V的条件下,微生... 将微生物电解池应用于PTA废水的处理,系统研究PTA降解程度及同步产氢情况,并通过伏安曲线对电子传递机制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电解池可实现PTA废水的同步处理及产氢,当底物COD浓度为1000mg/L时,在外加电压0.900V的条件下,微生物电解池运行43h后,TA降解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2.0%和80.3%,氢气产率为0.04m3/(m3·d),库仑效率为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电解池 PTA废水 生物反应器 生物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Ni-W-P合金电极在微生物电解池产氢技术中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源 王利勇 +3 位作者 叶晔捷 陈英文 祝社民 沈树宝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8-263,共6页
通过电沉积方法制备了Ni-W-P合金,系统研究了硫酸镍浓度、钨酸钠浓度、次亚磷酸钠浓度、热处理温度等条件对Ni-W-P合金电极析氢活性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技术对样品的表面形貌和组成等物理性质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 通过电沉积方法制备了Ni-W-P合金,系统研究了硫酸镍浓度、钨酸钠浓度、次亚磷酸钠浓度、热处理温度等条件对Ni-W-P合金电极析氢活性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技术对样品的表面形貌和组成等物理性质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Ni-W-P合金电极是微生物电解池产氢技术的优良阴极材料,在外加电源0.9V条件下,其最大氢气产率为1.09m3/(m3.d),相应的电流密度和COD去除率分别为131A/m3与9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微生物电解池 废水处理 Ni—W—P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电压改善微生物电解池内稻秸同步酶解发酵产氢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永忠 董亮 +2 位作者 左勇 胥腾飞 茹志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34-239,共6页
该文以稻草秸秆等为原料研究了微生物电解池(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MEC)内外加电压(0、0.4、0.6、0.8、1.0 V)对木质纤维素同步酶解发酵产氢特性的影响,得到MEC利用木质纤维素产氢的最优电压,实现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能源... 该文以稻草秸秆等为原料研究了微生物电解池(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MEC)内外加电压(0、0.4、0.6、0.8、1.0 V)对木质纤维素同步酶解发酵产氢特性的影响,得到MEC利用木质纤维素产氢的最优电压,实现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能源开发的双重目的。试验结果表明,MEC的产氢速率、产氢得率、基质消减量及总能量得率皆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相对电能消耗的能量得率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当外加电压为0.4 V时,得到试验条件下最大的相对电能消耗的能量得率(377.59%),当外加电压为1 V时获得最大的氢气产量为44.8 m L和总能量得率2.84%;在发酵产氢过程中,阳极室p H值呈先逐渐下降后略上升的趋势,有机酸分析测试表明,在MEC内的发酵产氢为丁酸发酵型。本研究对探索MEC内木质纤维素原料的同步酶解发酵产氢,提高纤维素基质酶解糖化和发酵产氢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电压 发酵 微生物电解池 同步酶解发酵 生物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电解池在氢气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薄涛 翟洪艳 季民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0-54,共5页
对生物电化学系统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从电极、催化剂、外加电压和电解液体系4个方面对MEC产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展望了利用MEC产氢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 生物电化学 微生物燃料电池 微生物电解池 生物氢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生物阴极微生物电解池产氢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源 陈柳柳 +3 位作者 范梦婕 陈英文 祝社民 沈树宝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30,共6页
采用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了聚苯胺-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成功构建了修饰生物阴极型微生物电解池,通过聚苯胺-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耦合作用,提高体系产氢性能,并通过对外加电压、电极间距、电解质浓度等外部操作参数的优化,进一... 采用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了聚苯胺-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成功构建了修饰生物阴极型微生物电解池,通过聚苯胺-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耦合作用,提高体系产氢性能,并通过对外加电压、电极间距、电解质浓度等外部操作参数的优化,进一步提高体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修饰生物阴极实现同步处理废水产氢,表现出优于未修饰生物阴极(MEC)的性能。在外加电压0.9 V、电极间距3 cm、电解质浓度100 mmol/L操作条件下,体系性能最佳。此时聚苯胺-碳纳米管修饰生物阴极微生物电解池H2产率可达0.83 m3/(m3·d),COD去除率为89.3%,阴极H2回收率为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多壁碳纳米管 修饰 生物阴极 微生物电解池 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电解池阴极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代红艳 宋秀丽 +1 位作者 梁镇海 赵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44,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电解池阴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贵金属Pt、不锈钢、镍合金、纳米粒子修饰阴极、二硫化钼、生物阴极的析氢催化活性,其中不锈钢和镍合金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性能,且价格低廉,有望成为替代Pt的微生物电解池阴极... 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电解池阴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贵金属Pt、不锈钢、镍合金、纳米粒子修饰阴极、二硫化钼、生物阴极的析氢催化活性,其中不锈钢和镍合金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性能,且价格低廉,有望成为替代Pt的微生物电解池阴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电解池 阴极催化剂 不锈钢 镍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_(2)/GQDs催化剂的制备及微生物电解池的产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代红艳 杨慧敏 +2 位作者 刘宪 宋秀丽 梁镇海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9-438,共10页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MoS_(2)/GQDs复合材料,并制成碳基复合电极。利用电化学测试手段挑选出最佳电极后用于微生物电解池(MEC)阴极的产氢性能研究。实验结果显示:Na_(2)MoO_(4)、半胱氨酸和GQDs的最佳原料配比为375:600:1,制备出的MoS...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MoS_(2)/GQDs复合材料,并制成碳基复合电极。利用电化学测试手段挑选出最佳电极后用于微生物电解池(MEC)阴极的产氢性能研究。实验结果显示:Na_(2)MoO_(4)、半胱氨酸和GQDs的最佳原料配比为375:600:1,制备出的MoS_(2)/GQDs呈现明显的爆米花样纳米片结构,片层厚度在10 nm左右,当碳纸负载量为1.5 mg·cm^(-2)时,MoS_(2)/GQDs碳纸电极的析氢催化能力最佳。在MEC产氢实验中,MoS_(2)/GQDs阴极MEC的产气量、氢气产率、库仑效率、整体氢气回收率、阴极氢气回收率、电能回收率和整体能量回收率分别为51.15±3.15 mL·cycle^(-1)、0.401±0.032 m^(3)H_(2)·m^(3)d^(-1)、91.16±0.054%、66.64±5.39%、72.44±2.60%、217.26±7.42%和77.37±1.50%,均略高于Pt/C阴极MEC或与之媲美。另外,MoS_(2)/GQDs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且价格便宜,有利于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GQDs 碳基电极 微生物电解池 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电解池降解乙酸钠的运行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卫 贾硕秋 +3 位作者 胡凯 王威 张佩 魏磊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1期62-66,共5页
采用微生物电解池(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MEC)技术,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Na Ac浓度、缓冲液浓度、外加电压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MEC降解水中乙酸钠效果以及反应器产气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表明,各因素对乙酸钠降解效果和... 采用微生物电解池(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MEC)技术,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Na Ac浓度、缓冲液浓度、外加电压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MEC降解水中乙酸钠效果以及反应器产气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表明,各因素对乙酸钠降解效果和产气效果均呈正相关;通过方差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对乙酸钠降解性能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Na Ac浓度、搅拌速度、外加电压和缓冲液浓度;对产气性能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外加电压、缓冲液浓度、Na Ac浓度和搅拌速度。在Na Ac浓度1.5 g/L、缓冲液浓度50 mmol/L、外加电压0.9 V和搅拌速度1 000 r/min的最优条件下,MEC反应器对水中乙酸钠的去除率为98.2%、产气速率为0.148 m3/(m3·d)。研究表明,可以从处理效果或经济性角度优化MEC反应器运行条件,如适当增加搅拌速度、外加电压和缓冲液浓度,提升Na Ac去除率;适当减小搅拌速度可以获得相似的产气速率,且降低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电解池 正交试验 乙酸钠 氢气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_(2)/Y分子筛微生物电解池阴极材料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煜 李佳 +3 位作者 杨冬花 王改 张杰 王玉雪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95-2702,共8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比例的MoS_(2)/Y分子筛复合物,并将其制成碳基复合电解池阴极。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测试表明,当MoS_(2)和Y分子筛质量比为5∶2、碳纸负载量为1.5mg/cm~2时,阴极催化析氢性能最佳。通过SEM、TEM、XRD、XPS和BE...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比例的MoS_(2)/Y分子筛复合物,并将其制成碳基复合电解池阴极。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测试表明,当MoS_(2)和Y分子筛质量比为5∶2、碳纸负载量为1.5mg/cm~2时,阴极催化析氢性能最佳。通过SEM、TEM、XRD、XPS和BET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SEM测试表明MoS_(2)/Y分子筛为片状和八面体相互交织叠加的云状形貌。BET测试表明其具有排列规整的微孔-介孔多级孔道结构,利于加速H~+还原和H_(2)扩散。本文还考察了以MoS_(2)/Y分子筛作为微生物电解池(MEC)阴极的析氢性能。在MEC运行5个周期的产氢实验中,MoS_(2)/Y分子筛所产生的平均最大电流密度、氢气产率和产氢量等都高于Pt电极,且具有长期稳定性。因此,MoS_(2)/Y分子筛是一种适于实际应用的析氢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Y分子筛 析氢性能 微生物电解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电解池效能及其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联合运行探索
17
作者 谢倍珍 米静 +1 位作者 杜新品 刘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9-64,共6页
微生物电解池(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MEC)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利用电化学技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化学能转化为氢能。由于其属于低能耗设备,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所产生的电能就可以为其运行提供电源。因此,为探... 微生物电解池(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MEC)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利用电化学技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化学能转化为氢能。由于其属于低能耗设备,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所产生的电能就可以为其运行提供电源。因此,为探索以氢气的形式储存MFC所产生电能的可能性,该试验首先构建了双室MEC,研究其运行条件和效能的影响因素;随后将MFC和MEC联合运行,利用MFC为MEC供电,并讨论联合运行系统内MFC与MEC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MEC运行必须同时具有电化学功能菌、有机物和外加适宜电压3个必要条件;间歇运行试验发现阳极进水pH值为7.0时,MEC的氢气产量最高;而连续运行可使MEC阳极液的pH值维持在中性,阴极持续稳定产气,MEC高效稳定运行的最佳COD浓度约为600 mg/L。在MFC-MEC联合运行试验中,MFC输出电压高于280 mV时,电路中即有明显的电流出现,且随着阳极有机底物的消耗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表明采用MFC为MEC运行供电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电解池 微生物燃料电池 产氢效能 联合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生物电解池构建新型BOD快速测定生物传感器
18
作者 蒋海明 司万童 潘建刚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89-1495,共7页
基于微生物电解池构建了新型生化需氧量(BOD)快速测定生物传感器,以葡萄糖-谷氨酸溶液为模拟废水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当外加电压保持为0.7 V,传感器的最大电流与BOD浓度在10~400 mg×L^(-1)内符合Monod方程,且... 基于微生物电解池构建了新型生化需氧量(BOD)快速测定生物传感器,以葡萄糖-谷氨酸溶液为模拟废水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当外加电压保持为0.7 V,传感器的最大电流与BOD浓度在10~400 mg×L^(-1)内符合Monod方程,且传感器的最大电流和BOD浓度在10~100 mg×L^(-1)呈线性关系;(2)传感器的测量时间短,BOD浓度在10~400 mg×L^(-1)测量时间约为10 min;(3)传感器的重复性(±SD<±12.2%,n=6)和稳定性(±SD<±6%,12 d)好。结论:基于微生物电解池开发新型BOD生物传感器是可行的,且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检测时间短、重复性及稳定性好等优点,并能快速测定B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生化需氧量 微生物电解池 电活性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中阴极生物膜的电活性
19
作者 娄军芳 汤洁 宋扬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47-1254,共8页
降解有机质的电产甲烷(electromethanogenesis)技术在生物能(CH4)的生产、废水处理、地下水和土壤(及沉积物)生物修复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寻找简捷的方法获取高活性的生物阴极是该技术当前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以最有应用潜... 降解有机质的电产甲烷(electromethanogenesis)技术在生物能(CH4)的生产、废水处理、地下水和土壤(及沉积物)生物修复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寻找简捷的方法获取高活性的生物阴极是该技术当前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以最有应用潜力的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SCMMEC)为反应器,对以葡萄糖为可发酵物质代表的SCMMEC阴极上生物膜的评估表明,可利用SCMMEC处理含葡萄糖的废水来富集电活性生物阴极。当外压为0.8V时,富集的2个生物阴极的电流密度可分别达到0.59A/m^2和0.62A/m^2。但该法获得的生物阴极活性仍然比较低,是阴阳极中的电流限制电极。进一步的介体影响评估表明,生物阴极的电活性不受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电子介体的影响。在低剂量缓冲盐(6 mmol/L的磷酸盐)下的长期运行显示,0.8V外压下生物阴极的活性在62d和153d时持平,到275d时已有明显下降。长期直流通电单向极化导致的离子浓缩,甚至盐沉积,可能是生物阴极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甲烷生物阴极 电活性 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 电流限制电极 单向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电解池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博 高冠道 +4 位作者 李凤祥 周启星 宋晓静 翟欢欢 李亚宁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84-1092,共9页
微生物电解池(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s,MECs)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制氢,随着研究的深入,MECs发展出集产能与治污于一体以及多种应用形式,为解决当前国际面临的能源问题和水资源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受到各国科学家的广泛... 微生物电解池(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s,MECs)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制氢,随着研究的深入,MECs发展出集产能与治污于一体以及多种应用形式,为解决当前国际面临的能源问题和水资源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受到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整理了MECs的原理、性能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MECs在水处理、微生物电合成产品和与技术集成三方面的国内外应用研究。分析显示:随着新材料和新方法引入本领域,MECs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应用及与其相适应的反应系统构型,但仍需要在MECs应用潜力拓展、MECs产品低浓度条件下富集、功能菌对应目标污染物驯化、反应系统运行机制等方面作深入研究,以提高MECs的整体性能,推进MECs在水处理和生产化学品方面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电解池 脱盐 废水处理 微生物电合成 集成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