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绿地空气微生物浓度的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任启文 王成 郄光发 《中国城市林业》 2006年第4期34-37,共4页
文章通过对北京市元大都遗址公园内不同类型绿地空气微生物浓度变化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类型绿地,各林地内的细菌浓度、霉菌浓度和放线菌浓度变化幅度较大,且差异显著。
关键词 微生物浓度 空气微生物 城市绿地 特征研究 浓度变化 遗址公园 细菌浓度 差异显著 北京市 时间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聚磷菌的SBR反应器中微生物种群与浓度变化 被引量:19
2
作者 周康群 刘晖 +2 位作者 孙彦富 王宝娥 周遗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5-711,共7页
依据DPB原理,以SBR反应器富集反硝化聚磷菌,进行各阶段的泥水混合液中微生物浓度与种群变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聚磷菌\反硝化聚磷菌的浓度分别增加为原来的94和75倍。第2段运行后,常规聚磷菌和部分放线菌被淘汰,污泥沉降比(SV)的变... 依据DPB原理,以SBR反应器富集反硝化聚磷菌,进行各阶段的泥水混合液中微生物浓度与种群变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聚磷菌\反硝化聚磷菌的浓度分别增加为原来的94和75倍。第2段运行后,常规聚磷菌和部分放线菌被淘汰,污泥沉降比(SV)的变化为反应器细菌变化提供了指示作用。好氧段中硝化菌、亚硝化菌浓度明显比厌氧段的高。好氧段中亚硝化菌下降为原来的0.63倍,但硝化菌的浓度增加为最初的19.3倍。反硝化菌、聚磷菌的浓度比反硝化聚磷菌多。反硝化菌的浓度先上升后下降,第2段淘汰了常规的反硝化菌。反应器中有一定量的发酵菌和产乙酸菌,但无产甲烷菌。富集后聚磷菌的种类减少且集中,反硝化聚磷菌以假单胞菌属、棒状杆菌属为主,肠杆菌科和葡萄球菌属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 反硝化聚磷菌 微生物浓度 微生物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养肉鸡舍内气载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检测 被引量:3
3
作者 孙秋艳 袁东芳 +1 位作者 沈美艳 李舫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4-127,共4页
为了解不同笼养肉鸡舍内气载微生物浓度的变化规律,采用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分别对3个笼养肉鸡场鸡舍环境中气载需氧菌、气载大肠埃希菌、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气载真菌气溶胶的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整个养殖周... 为了解不同笼养肉鸡舍内气载微生物浓度的变化规律,采用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分别对3个笼养肉鸡场鸡舍环境中气载需氧菌、气载大肠埃希菌、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气载真菌气溶胶的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整个养殖周期中鸡舍内气载需氧菌、气载大肠埃希菌和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在鸡14日龄时最高,然后开始下降;气载需氧菌、气载大肠埃希菌和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与通风条件、空舍期消毒模式、粪便清理方式等因素有关;3个鸡舍舍内气载真菌在空舍期消毒后均未检出,随着鸡日龄增长开始递增。论文为笼养鸡舍生物安全技术规程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养肉鸡舍 气载微生物浓度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军令 杨蕾 张雪华 《河南科技》 2009年第2期46-47,共2页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将膜技术与处理污水的生物反应器相结合,用于固体的分离与截留、用于在反应器中进行无泡曝气和从工业污水中萃取优先污染物。它把膜分离工程与生物工程结合起来,用高效膜分离技术代替传统生物处理中的二沉池,...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将膜技术与处理污水的生物反应器相结合,用于固体的分离与截留、用于在反应器中进行无泡曝气和从工业污水中萃取优先污染物。它把膜分离工程与生物工程结合起来,用高效膜分离技术代替传统生物处理中的二沉池,可排除单独灭菌过程的必要性,具有污染物去除效率高、出水水质好、生物反应器内的微生物浓度高的优点。典型的组件排列是生物反应器加膜过滤组件,通过该系统循环活性污泥,渗透液可通过膜被抽出。此外,膜也可以放在生物反应器内,吹入反应器的空气可减少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优先污染物 应用 工业污水 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 微生物浓度 无泡曝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强光动态空气杀菌装置的杀菌效果
5
作者 邢金城 王玉杰 +2 位作者 凌继红 张银苹 赵阿萌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6-100,共5页
采用实验方法对脉冲强光动态空气杀菌装置在标准实验舱内及风管内的杀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标准实验舱内,脉冲强光杀菌装置运行20min对白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率达99.52%;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杀菌装置对风管内... 采用实验方法对脉冲强光动态空气杀菌装置在标准实验舱内及风管内的杀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标准实验舱内,脉冲强光杀菌装置运行20min对白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率达99.52%;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杀菌装置对风管内空气的杀菌效率随风速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大而降低,且微生物粒径越小杀菌效率越高。对脉冲强光杀菌装置在某办公室内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换气次数为10h-1时,该杀菌装置作用50min后室内微生物浓度趋于稳定,杀菌效率达8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强光动态空气杀菌装置 杀菌效率 影响因素 微生物浓度 标准实验舱 风管 办公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蓝耳病病毒
6
作者 闫明 《养殖技术顾问》 2013年第9期221-221,共1页
猪蓝耳病本病曾称为“神秘猪病”、“新猪病”、“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症”、“猪生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蓝耳病”、“猪瘟疫”等,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猪蓝耳病舍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而... 猪蓝耳病本病曾称为“神秘猪病”、“新猪病”、“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症”、“猪生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蓝耳病”、“猪瘟疫”等,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猪蓝耳病舍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而舍外病原的侵袭多为空气传播,因此切断空气传播渠道以及在舍内采取降低空气微生物浓度以及物理灭活空气微生物等预防措施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实现以上防疫目标可采用空间电场自动防疫方法或建立环境安全型畜禽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耳病病毒 猪病 环境安全型畜禽舍 呼吸综合症 空气传播 猪蓝耳病 空气微生物 微生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过程的自动监测与控制
7
作者 郭奕发 蔡颖 《发酵科技通讯》 CAS 1991年第4期66-67,共2页
绪论微生物的培养过程就是使细胞机能增殖的过程,以大量获得目的生产物为目的的生物工业中的中心过程。进行此培养过程的场所是生物反应器。因此人们通常也把生物工业叫做生物反应器系统。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自动监测 微生物浓度 基质浓度 物质浓度 仪器测量 消费速度 增殖速度 细胞内酶 采样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粉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的性能
8
《中国动物保健》 2014年第2期82-83,共2页
大蒜(AlliumsativumL.)已被广泛用作预防各种心脏和代谢疾病的一种草药。许多试验报告称,大蒜的鳞茎、酱、油、粉、皮和叶对动物生产性能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发酵大蒜粉(FGP)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 大蒜(AlliumsativumL.)已被广泛用作预防各种心脏和代谢疾病的一种草药。许多试验报告称,大蒜的鳞茎、酱、油、粉、皮和叶对动物生产性能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发酵大蒜粉(FGP)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液性状及粪便微生物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生产性能 断奶仔猪 大蒜粉 养分消化率 微生物浓度 代谢疾病 试验报告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um conditions to treat high-concentration microparticle slime water with bioflocculants 被引量:25
9
作者 LIANG Zhi HAN Baoping LIU Hong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0年第3期478-484,共7页
We studied how bioflocculants,produced by white-rot fungi,affect flocculation in slime water.Based on a test in an orthogonal design,flocculation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flocculation activity i... We studied how bioflocculants,produced by white-rot fungi,affect flocculation in slime water.Based on a test in an orthogonal design,flocculation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flocculation activity is at its highest when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are met:slime water concentration 27.42 g/L;coagulant aid(CaCl_2) mass concentration 5.0 g/L;two-segment stirrings:the first at a stirring speed of 60 r/min for 180 s and the second 180 r/min for 60 s;a pH of 11 and a flocculant concentration of 15 mL/L.The flocculation activity can be up to 98.71%of bioflocculants at the time.Further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most of the flocculation active material is found outside the mycelium cells.This is the extracellular secretion produced by mycelium cells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This flocculant has strong thermal stability.Many kinds of cations have a flocculation function to assist bioflocculants.This aid-flocculation effect of the divalent cation Ca^(2+) is obvious in the bioflocculant produced by the white-rot fungus.Therefore,this is of great value when applied to control engineering in the battle against water pol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ite-rot fungus BIOFLOCCULANT flocculation condition optimization slime water orthogonal des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