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干湖盆地连续电磁剖面和微生物基因定量油气勘探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敏 何泽 +4 位作者 杜建军 张士安 初娜 郭彩娟 张宁宁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97-1207,共11页
降低勘探成本、提高勘探成功率,是油气行业发展之趋,其中物化探手段尤为关键。联合应用连续电磁剖面法和微生物基因定量技术,在研究程度较低的苏干湖盆地油气勘查得到积极发现:(1)盆地"四凹五凸"构造特征具备形成油气藏的储... 降低勘探成本、提高勘探成功率,是油气行业发展之趋,其中物化探手段尤为关键。联合应用连续电磁剖面法和微生物基因定量技术,在研究程度较低的苏干湖盆地油气勘查得到积极发现:(1)盆地"四凹五凸"构造特征具备形成油气藏的储盖条件及运移通道,东部山前二叠、石炭系凹陷,中、西部侏罗系凹陷可能为烃源区;(2)相对钻孔揭示有油气显示的盆地中部凹陷,东部山前凹陷周缘和西部凹陷周缘,油气指示菌基因含量增大,可达1数量级,预示该两区油气更富集;(3)综合判断:东部山前二叠、石炭系凹陷,西部侏罗系凹陷,可能存在可开采油气藏。物化探方法联用对隐蔽性油气藏勘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干湖盆地 微生物油气勘探 甲烷氧化菌 丙烷氧化菌 连续电磁剖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微生物勘探法 被引量:55
2
作者 梅博文 袁志华 王修垣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2年第3期42-43,共2页
本文叙述了油气微生物勘探(MPOG)的发展历史,系统总结了MPOG的理论基础,包括MPOG的原理、物理-化学基础、微生物学基础及其理论模型,简述了MPOG的方法流程。根据国内外MPOG实践经验,论述了MPOG不受地下复杂地质条件的影响,特别适合于非... 本文叙述了油气微生物勘探(MPOG)的发展历史,系统总结了MPOG的理论基础,包括MPOG的原理、物理-化学基础、微生物学基础及其理论模型,简述了MPOG的方法流程。根据国内外MPOG实践经验,论述了MPOG不受地下复杂地质条件的影响,特别适合于非构造油气藏等的主要特点,详细讨论了MPOG受油气藏性质、地层压力等影响因素,并列举了德国、美国及中国的成功实例,最后论述了MPOG的发展趋势。实践证明,采用国外研究机构—高校—油田三结合的方式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有效途径。同时,重视培养和造就一批地质学—微生物学或微生物学、地质学多学科专门人才,发展中国自己的成套地质生物技术,必将对我国大幅度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微生物勘探 MPOG 甲烷氧化菌 烃氧化菌 微生物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油气微生物勘探 被引量:14
3
作者 袁志华 梅博文 佘跃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4-65,共2页
在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哈日嘎构造进行油气微生物勘探 ,微生物勘探测网为 75 0m× 75 0m ,由德国MicroPro实验室进行微生物分析并界定异常范围。根据微生物识别出的石油异常分布可划分出 3个明显的含油前景区 ,试验区仅 2口探井 ,相... 在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哈日嘎构造进行油气微生物勘探 ,微生物勘探测网为 75 0m× 75 0m ,由德国MicroPro实验室进行微生物分析并界定异常范围。根据微生物识别出的石油异常分布可划分出 3个明显的含油前景区 ,试验区仅 2口探井 ,相对于现有的 2口井而言 ,微生物油气勘探的符合率为 10 0 % ,其效果是理想的。图 3表 1参 2 (袁志华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马尼特坳陷 油气微生物勘探 烃氧化菌 油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部杜75块油气微生物勘探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袁志华 许晨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0,137,共4页
在松辽盆地西部杜75块应用油气微生物勘探,结合区域沉积相分析,对研究区进行了分流河道砂体、河口砂坝以及远砂坝等有利储集砂体的预测。根据油气微生物异常分布特征,明确了研究区的油气富集规律,即油气基本上分布于构造较宽缓的平台区... 在松辽盆地西部杜75块应用油气微生物勘探,结合区域沉积相分析,对研究区进行了分流河道砂体、河口砂坝以及远砂坝等有利储集砂体的预测。根据油气微生物异常分布特征,明确了研究区的油气富集规律,即油气基本上分布于构造较宽缓的平台区域,或是具有微幅鼻状构造处,或是在水下分流河道分流处,为现场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同时,对研究区乃至整个松辽盆地西斜坡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异常 油气微生物勘探 油气富集区 杜75块 松辽盆地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微生物勘探法概述 被引量:2
5
作者 茆震 梅博文 赵红静 《海相油气地质》 2000年第3期107-111,共5页
介绍了油气微生物勘探的理论基础。甲烷氧化菌和短链烃氧化菌是两类最基本的细菌。利用甲炕氧化菌可以进行天然气勘探;对短链烃氧化菌进行检测可以探明在所研究的土样中是否存在短链烃,从而表明地下是否有油的聚集;在那些同时探测到短... 介绍了油气微生物勘探的理论基础。甲烷氧化菌和短链烃氧化菌是两类最基本的细菌。利用甲炕氧化菌可以进行天然气勘探;对短链烃氧化菌进行检测可以探明在所研究的土样中是否存在短链烃,从而表明地下是否有油的聚集;在那些同时探测到短链烃和甲烷的地区,依据信号的强度,可以推断是否存在含大量短链烃的热成因气藏或具有气顶的油藏。微生物勘探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勘探技术,基本上不需依靠地质和地震数据,并具有廉价有效的优势。可以预计,该方法将作为一种辅助技术在我国今后的油气勘探中发挥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异常 烃类检测 甲烷氧化菌 油气微生物勘探 短链烃氧化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昌坳陷窖南凹陷窖南二号构造油气微生物勘探 被引量:1
6
作者 袁志华 李凡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7,5,共4页
在金昌坳陷窖南凹陷窖南二号构造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应用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综合分析了该区的地质特征和微生物异常值,明确了油气勘探前景和油气聚集规律,提出勘探开发方案。同时,对研究区乃至整个金昌坳陷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奠定了一定的... 在金昌坳陷窖南凹陷窖南二号构造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应用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综合分析了该区的地质特征和微生物异常值,明确了油气勘探前景和油气聚集规律,提出勘探开发方案。同时,对研究区乃至整个金昌坳陷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微生物勘探 岩性油气 金昌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复兴Ⅰ号断块近地表石油微生物勘探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袁志华 张杨 张玉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1-645,共5页
油气微生物勘探,作为一种新的油气勘探技术,因其快速而多解性小,日益受到勘探界的重视。通过对江汉复兴Ⅰ号断块的油气微生物勘探研究,不仅对研究区内的S4正钻井成功地进行了快速评价,而且圈定了最有利富集区,同时,指明了勘探方向可向... 油气微生物勘探,作为一种新的油气勘探技术,因其快速而多解性小,日益受到勘探界的重视。通过对江汉复兴Ⅰ号断块的油气微生物勘探研究,不仅对研究区内的S4正钻井成功地进行了快速评价,而且圈定了最有利富集区,同时,指明了勘探方向可向南部转移。最后,通过对研究区长期跟踪研究表明,在油气微生物勘探之后所完钻的12口井中,其含油情况均与微生物异常结果相符,充分展示了油气微生物勘探新技术的巨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微生物勘探 复兴Ⅰ号断块 微生物异常 有利富集区 快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微生物勘探的发展趋势
8
作者 周征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油气微生物勘探 地震资料 油气勘探 圈闭 资源量 储量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断溶体油气藏微生物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8
9
作者 闫亮 季苗 +2 位作者 贾宝迁 陈晓彤 高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6-585,共10页
油气微生物检测技术因廉价、直接、高效等特点而日益受到油气勘探界的重视。文章对油气勘探潜力较大的顺北地区顺8井北三维区开展了油气微生物异常特征的研究。采取改良平板培养计数法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法与高通量测序法对土壤样... 油气微生物检测技术因廉价、直接、高效等特点而日益受到油气勘探界的重视。文章对油气勘探潜力较大的顺北地区顺8井北三维区开展了油气微生物异常特征的研究。采取改良平板培养计数法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法与高通量测序法对土壤样品中的油气微生物进行定量检测,采用改良平板培养计数法了解了顺北地区的微生物数量特征,通过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法与高通量测序法查清了顺北地区油气微生物的种类异常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建立了顺北-跃参已知油气藏的微生物数量及种类异常模式,并以此为依据对顺8井北三维区划出了4个微生物数量异常区,推测出未知区存在4个潜在有利勘探目标区(异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培养法 甲烷氧化菌 丁烷氧化菌 油气微生物勘探 顺北断溶体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新和地区低幅度构造油气微生物特征及有利目标区预测 被引量:5
10
作者 闫亮 贾宝迁 +2 位作者 季苗 陈晓彤 高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01-1008,共8页
对塔里木盆地新和地区油气微生物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为该地区油气预测和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主要采用平板培养计数法、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法与高通量测序法对土壤样品中的油气微生物进行定量检测,利用这些方法... 对塔里木盆地新和地区油气微生物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为该地区油气预测和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主要采用平板培养计数法、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法与高通量测序法对土壤样品中的油气微生物进行定量检测,利用这些方法研究了新和地区油气微生物种群构成及数量异常情况,构建出研究区油气区的油气微生物异常模式。以此为依据,对新和及三道桥地区低幅度圈闭线索区域的油气微生物进行检测,根据油气微生物异常特征预测油气有利区。最终识别出5个微生物异常区,并结合构造圈闭认识结果及油气微生物数量异常,优选出5个潜在的有利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 丁烷氧化菌 平板培养法 高通量测序 油气微生物勘探 新和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马海构造马10井区天然气微生物勘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志华 佘家朝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6期10893-10898,共6页
柴北缘构造较为复杂,研究工区各断块含油、含气前景区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在柴北缘马海构造马10井区进行的油气微生物勘探,采取550组样品进行天然气微生物数量及活性分析,得出该区的油气分布规律和分布范围,通过微生物异常值的分析得出... 柴北缘构造较为复杂,研究工区各断块含油、含气前景区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在柴北缘马海构造马10井区进行的油气微生物勘探,采取550组样品进行天然气微生物数量及活性分析,得出该区的油气分布规律和分布范围,通过微生物异常值的分析得出马10井区微生物异常基本上为气异常,但没有大范围连成片,而油异常区几乎为背景区值。通过较成熟开发区的异常区与研究区内其他异常区微生物异常值进行对比,研究区内异常区的微生物异常值的平均值均没有前者高,合理直观地了解了马10井区的含油气远景。结合该区的区域地质资料,对马10井区进行含气预测,并部署了一口评价建议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微生物勘探 马海构造 微生物异常 气异常区 油异常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宋芳屯油田石油微生物勘探 被引量:5
12
作者 苗成浩 袁志华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2-725,共4页
叙述了油气微生物勘探(MPOG)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较系统地论述了油气微生物勘探法的理论基础,包括物理(化学基础)和微生物学基础两方面。并详细地叙述了MPOG的原理,特别是轻烃"微泡上浮"的垂直运移机理。全面阐述了MPOG方... 叙述了油气微生物勘探(MPOG)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较系统地论述了油气微生物勘探法的理论基础,包括物理(化学基础)和微生物学基础两方面。并详细地叙述了MPOG的原理,特别是轻烃"微泡上浮"的垂直运移机理。全面阐述了MPOG方法的实用运作过程,包括地质调查与样品采集、微生物实验技术、数据处理与指标系统、综合评价与远景预测等。论述了宋芳屯油田的MPOG结果,研究微生物异常区与地质构造位置、油井位置的吻合程度,检查微生物异常与现有勘探开发成果的符合率。剖析最有利勘探区重点油藏剖面上的微生物异常与下伏潜在的含油气地质构造的相互关系,对该区块的微生物异常及其勘探前景作了评价,进而提出了井位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微生物勘探 烃氧化菌 油显示 微生物异常 宋芳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信洼陷石油微生物勘探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勇梅 袁志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5期44-47,共4页
运用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中的石油微生物勘探技术,在阳信地区进行了采样和烃氧化菌的培养,通过该区的微生物异常分析,结合区内现有的区域地质资料,对研究工区的微生物异常区域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分级排队,完成了工区内微生物异... 运用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中的石油微生物勘探技术,在阳信地区进行了采样和烃氧化菌的培养,通过该区的微生物异常分析,结合区内现有的区域地质资料,对研究工区的微生物异常区域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分级排队,完成了工区内微生物异常辅助识别石油。在此基础上,建议加强对工区内沉积微相研究,以断层遮挡圈闭和鼻状构造为导向,再考虑评价部署的问题,这将大幅度提高勘探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 烃氧化菌 微生物异常 油气富集区 阳信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库上方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凡 佘跃惠 +3 位作者 孔淑琼 舒福昌 喻高明 侯读杰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6期54-58,共5页
通过基于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方法研究了天然气库上方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针对大港油田板876气库上方同一取样点1.0 m和2.0 m的土壤样品构建了16S rDNA克隆文库DGS1和DGS2,并对其150个阳性克隆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样性分析(A... 通过基于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方法研究了天然气库上方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针对大港油田板876气库上方同一取样点1.0 m和2.0 m的土壤样品构建了16S rDNA克隆文库DGS1和DGS2,并对其150个阳性克隆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样性分析(ARDRA)。结果表明,克隆文库DGS1有40个操作分类单元(OTU),克隆文库DGS2有39个OTU,该天然气库上方土壤中微生物较丰富;但由于土壤深度的不同两个土壤样品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着差异。每个OTU的代表克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文库DGS1中优势菌群为芽单胞菌(Gemmatimonadetes)28%、绿弯菌(Chloroflexi)23%和放线菌(Actinobacterium)21%;克隆文库DGS2菌群分布较平均,其中Chloroflexi19%、硫氧化菌(Sulfur-oxidizing)12%、酸酐菌(Acidobacteria)10%、Gemmatimonadetes10%。天然气库上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子分析可为开展微生物油气勘探(MPOG)技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库 16SRRNA基因 克隆文库 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油气勘探(MPO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页岩气区上方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顾磊 许科伟 +5 位作者 汤玉平 杨帆 王国建 杜伟 高波 腾格尔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3-450,458,共9页
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近年来已成为油气地表勘探技术中新兴的勘探检测技术。为进一步了解油气田上方的微生物信息,对页岩气区上方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川东南丁山地区油气微生物物种丰度、群落多样性等特征... 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近年来已成为油气地表勘探技术中新兴的勘探检测技术。为进一步了解油气田上方的微生物信息,对页岩气区上方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川东南丁山地区油气微生物物种丰度、群落多样性等特征。鉴定出了3种主要油气微生物:甲基嗜氧反硝化菌(Methylophilales)、甲基孢囊菌(Methylocystis)、甲基球菌(Methylococcus),值得进一步做生化研究,可以作为潜在油气微生物指示菌。3种微生物发育丰度与丁山地区逸散区域分布具有较好的匹配关系。高通量解析技术能够在丁山地区油气微生物研究中有很好的应用,得出了基岩样品中微生物分布的特征,并与焦石坝地区油气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的差异性分析,鉴定出的潜在油气指示菌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微生物勘探 高通量测序 群落结构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昌油子洼地区微生物评价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志华 冯永杰 佘家朝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141,共4页
在金昌油子洼地区首次应用油气微生物勘探,对工区采集的样品进行了微生物数量及活性分析。通过对比地质资料和异常值结果,得出该区油气聚集规律和展布范围,明确了该区油异常值较大,气异常值较小。通过青土井浅油藏与工区内微生物异常值... 在金昌油子洼地区首次应用油气微生物勘探,对工区采集的样品进行了微生物数量及活性分析。通过对比地质资料和异常值结果,得出该区油气聚集规律和展布范围,明确了该区油异常值较大,气异常值较小。通过青土井浅油藏与工区内微生物异常值的对比发现,该区油异常值与重力异常值低值区分布范围比较吻合,表明工区内的油气与邻近生油凹陷关系密切,合理直观地分析了金昌油子洼地区的含油气远景。最后讨论了工区微生物异常结果和沉积相、油源等地质综合因素的关系,对潮水盆地侏罗系的勘探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微生物勘探 微生物异常 油气富集区 金昌油子洼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港西构造西端歧81断块微生物异常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志华 王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6-1111,共6页
油气微生物勘探(MPOG)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地表油气勘探方法,以其直接、有效、多解性小且经济等优势日益受到全球油气勘探界的重视。将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应用于港西地区,得出油气分布规律,其基本上为油异常区,且未连片分布,而气异常区基... 油气微生物勘探(MPOG)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地表油气勘探方法,以其直接、有效、多解性小且经济等优势日益受到全球油气勘探界的重视。将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应用于港西地区,得出油气分布规律,其基本上为油异常区,且未连片分布,而气异常区基本为背景值区。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油气井资料以及生物灰岩分布规律等信息,分析歧81断块的主控因素,揭示该断块的油气成藏规律。通过较成熟开发区的异常区与研究区内其它异常区的微生物异常值进行对比,研究区内异常区的微生物异常值的平均值均没有前者高,合理直观地了解了歧81断块的含油气远景。最后指出其主要储层,同时进行了含油性预测,应优先在异常值较强烈的区域进行勘探,并确定了有利的布井点位,从而大大降低勘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 微生物异常 油异常区 气异常区 含油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油气指示菌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其在油气田土壤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邵明瑞 许科伟 +3 位作者 汤玉平 赵克斌 符波 刘和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2-178,共7页
利用建立的pmoA、bmoX和alkB基因的定量PCR方法分别研究了油田和气田土壤中甲烷氧化菌、丁烷氧化茵和中链烷烃氧化茵的数量丰度,并以背景区土壤作为对照。pmoA和alkB的基因数量均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了1—2个数量级。手工法提取... 利用建立的pmoA、bmoX和alkB基因的定量PCR方法分别研究了油田和气田土壤中甲烷氧化菌、丁烷氧化茵和中链烷烃氧化茵的数量丰度,并以背景区土壤作为对照。pmoA和alkB的基因数量均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了1—2个数量级。手工法提取油气田土壤DNA进行油气指示茵基因定量的结果显示,油田区和气田区土壤中pmoA和alkB基因丰度略高于背景区样品。气田区样品的bmoX基因丰度为2.75×10^5拷贝数/g,高于背景区和油田区土壤样品0.5-1个数量级。试剂盒提取的土壤DNA的基因定量结果表明,油田区样品pmoA和口凇基因丰度分别为3.09×10^4和2.56×10^6拷贝数/g,高于气田区和背景区土壤样品,且气田区样品bmoX基因丰度分别高于背景区和油田区样品1个数量级和0.5个数量级。结果表明3种油气指示菌的定量PCR技术的建立可为油气微生物勘探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微生物勘探 实时荧光定量PCR 甲烷氧化菌 烃氧化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