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检测技术在动物细菌性疫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志刚 刘静 +7 位作者 王奕凯 任晓敏 司晓慧 吕若一 张倩 董虹 孙英健 刘晓晔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8,共8页
动物细菌性疾病一直是困扰我国兽医临床和畜禽健康养殖的一大难题,细菌性疾病的传播能力及耐药性变异能力使临床用药举步维艰,而不合理用药导致的药物残留问题,不仅危害动物和人类健康,也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动物细菌性疫病的快... 动物细菌性疾病一直是困扰我国兽医临床和畜禽健康养殖的一大难题,细菌性疾病的传播能力及耐药性变异能力使临床用药举步维艰,而不合理用药导致的药物残留问题,不仅危害动物和人类健康,也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动物细菌性疫病的快速诊断是阻断细菌传播的先决条件之一,也是制定合理用药方案的基础。微生物检测方法是动物细菌性疫病快速诊断的主要技术手段。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技术仍是现阶段的主流方法。然而,随着细菌不断变异,生存环境不断变化,传统方法不足以应对细菌变异多样、抗菌药物匮乏的当下。不断革新的微生物检测技术也随科技发展产生了许多满足临床需求的新兴技术,不仅可以快速诊断动物细菌性疾病,区分活死细菌数量,也能直观的反应细菌与药物的相互作用。本文从传统的检测手段到基于核酸、蛋白质、细菌光谱特性等更加快速、精确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同时也拓展并提出了宿主导向用药方案的临床微生物检测需求,对于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综述为临床诊断动物细菌性疫病提供了方法,为兽医临床精准用药提供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检测技术 药物残留 动物细菌性疫病 临床诊断 精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学生评价改革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蒋慧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2期138-140,共3页
本文以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专业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从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和综合能力与素养3个方面对该课程学生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对学生评价改革进行实践,包括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强化周期性、过程性考核,探索学习过程... 本文以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专业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从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和综合能力与素养3个方面对该课程学生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对学生评价改革进行实践,包括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强化周期性、过程性考核,探索学习过程的增值性评价。实践教学成效表明,改革后,学生学习态度更加积极、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学习信心大幅增强,并实现了与工作岗位的有效对接。为教育评价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评价改革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 增值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动物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以辽宁职业学院为例
3
作者 赵萌萌 《畜禽业》 2024年第9期66-68,72,共4页
动物微生物检测技术作为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程,授课的方式主要由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组成,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所有授课老师的共同意愿。以辽宁职业学院动物科技... 动物微生物检测技术作为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程,授课的方式主要由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组成,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所有授课老师的共同意愿。以辽宁职业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为例,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动物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展开相关思考和建议,可为相关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动物微生物检测技术 翻转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培刚 王陆玲 +2 位作者 张雁凌 杨丽丽 金明晓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期51-53,共3页
通过对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改革、综合性实训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方法改革及推进校企合作等的探讨,结合教学改革的实践对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教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新教育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卫晓英 胡树凯 +1 位作者 张冬梅 杨倩倩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17期96-98,共3页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重要课程,在创新教育背景下,实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将创新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以好奇心为引领,序化教学内容,采用生态化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结合无领导小组讨论,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创新开...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重要课程,在创新教育背景下,实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将创新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以好奇心为引领,序化教学内容,采用生态化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结合无领导小组讨论,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创新开展实验教学,实行多维度考核评价,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创新 教学模式 项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课”背景下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娟 娄芳慧 +2 位作者 刘欣 孙瑞琳 李云 《河南农业》 2021年第33期19-20,23,共3页
针对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食品检测技术及质量控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设计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出发,探索适合食品专业自身特点的“金课”。教学实践证明,课程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 针对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食品检测技术及质量控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设计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出发,探索适合食品专业自身特点的“金课”。教学实践证明,课程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激发,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顶岗实习阶段能快速适应企业和检测机构微生物检测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课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 混合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周云帆 赵青 +1 位作者 王崇华 郑钊冰 《河南农业》 2018年第21期19-20,共2页
过去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存在教学模式固化、考核方式单一等一些实际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对农产品检测人才的需求。为了使教学适应当前就业形势,对教学手段、综合性实训、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提出... 过去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存在教学模式固化、考核方式单一等一些实际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对农产品检测人才的需求。为了使教学适应当前就业形势,对教学手段、综合性实训、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检测技术 教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式学习的活动设计与实践--以“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秦微微 冯晓阳 张娣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26-129,142,共5页
混合式学习活动是连接传统课堂与网络化学习的媒介,学习活动设计直接影响混合式学习的效果。以“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的混合式学习为例,从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和学情分析三个方面分析开展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背景,总结课程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活动是连接传统课堂与网络化学习的媒介,学习活动设计直接影响混合式学习的效果。以“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的混合式学习为例,从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和学情分析三个方面分析开展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背景,总结课程混合式学习的开篇、初期、中期和后期的典型学习活动设计形式和内容,并概括学习活动的评价方法。反思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效果,得出结论:灵活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混合式学习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混合式学习 学习活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秀芹 张敏 颜萍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6期77-79,共3页
食品安全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公共安全问题,而微生物污染又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因素。对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 微生物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微生物检测技术在水质环境监测中应用与质量控制措施 被引量:14
10
作者 何思琦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16期94-96,共3页
随着水资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峻,水质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显得十分必要,该项工作在水污染控制和维持水环境健康、保护水资源环境等方面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生物检测属于水质环境监测的关键部分,需严格把好该项工作的质量关。本文... 随着水资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峻,水质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显得十分必要,该项工作在水污染控制和维持水环境健康、保护水资源环境等方面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生物检测属于水质环境监测的关键部分,需严格把好该项工作的质量关。本文简单介绍了微生物检测技术在水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阐述微生物检测水质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重点探究微生物检测水质环境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检测技术 水质 环境监测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检测技术在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吕振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0期286-287,共2页
为了应对进出口食品微生物安全检测方法的需求,该文主要介绍了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的新方法和技术,以及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的主要内容以及应用方向,并对今后进出口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进出口食品 安全检测 微生物检测技术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实验地质技术之油气微生物检测技术
12
作者 杨帆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油气微生物检测技术是在油气化探轻烃微渗漏理论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以检测地表土壤中油气指示微生物的异常来判断下伏油气藏的分布情况。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以其直接、快速及多解性小等优势,日趋受到全球油气勘探界的重视,已... 油气微生物检测技术是在油气化探轻烃微渗漏理论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以检测地表土壤中油气指示微生物的异常来判断下伏油气藏的分布情况。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以其直接、快速及多解性小等优势,日趋受到全球油气勘探界的重视,已成为一种经济有效的勘探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检测技术 油气化探 地质研究所 地质技术 实验 石油 无锡 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动物微生物检测技术培训班在北京举办
13
作者 贺争鸣 魏强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实验动物 微生物检测技术 培训班 北京 管理 病毒抗体检测技术 质量监测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检测新技术在肉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熊颖涵 李重言 +4 位作者 李若林 吴饶 周智威 孙宏虎 孙群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4,I0018,共10页
肉类食品是全球消费者的重要蛋白质来源,但微生物引起的腐败不仅会导致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经典的微生物检测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存在检测时间长、灵敏度低等不足,难以满足现代食品安全保障的需求。近年来,随着肉品微生物... 肉类食品是全球消费者的重要蛋白质来源,但微生物引起的腐败不仅会导致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经典的微生物检测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存在检测时间长、灵敏度低等不足,难以满足现代食品安全保障的需求。近年来,随着肉品微生物检测新技术的应用,微生物检测在速度、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得到显著提升。本文综述培养法、免疫学方法、生化反应、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及荧光检测等经典检测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介绍高通量测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高光谱等新技术的检测原理和技术优势,探讨其在未来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提高肉品安全的监测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品微生物 食品安全 经典检测技术 微生物检测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学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探究——评《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版)》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帅 高源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08-I0008,共1页
微生物污染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会引发轻微不适或严重疾病甚至带来死亡的风险,因此对食品进行微生物监测尤为关键。基于免疫学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能够准确检测出食品中微生物的存在,保障公众食品安全。由桑亚新和... 微生物污染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会引发轻微不适或严重疾病甚至带来死亡的风险,因此对食品进行微生物监测尤为关键。基于免疫学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能够准确检测出食品中微生物的存在,保障公众食品安全。由桑亚新和李秀婷共同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版)》一书,通过总结相关院校的开课情况,新增实验内容及补充习题,并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之处,为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学生提供了更全面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微生物污染 食品安全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微生物监测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油气检测技术在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中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丁力 郝纯 +1 位作者 吴宇兵 梅海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6-146,共11页
微生物油气检测技术通过采集地表土壤或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使用微生物学方法和地球化学方法检测样品中专属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预测地下油气藏的存在、分布,具有多解性小、快捷、经济等特点。近年来通过持续研发,微生物现场快速检... 微生物油气检测技术通过采集地表土壤或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使用微生物学方法和地球化学方法检测样品中专属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预测地下油气藏的存在、分布,具有多解性小、快捷、经济等特点。近年来通过持续研发,微生物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环境校正技术等关键技术取得重要进展,提高了技术的预测精度、可靠性和工作效率。新技术在准噶尔盆地深层构造、火山岩、岩性油气藏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成功预测了GT1井、CT1井等多口风险探井的含油气性,为复杂地质和地表条件下的新区含油气性快速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模式,在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构造、西北缘石炭系火山岩、东部侏罗系和二叠系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技术的运用应避开基岩出露区、流沙区、轻烃缺失的稠油油藏等区域,在判断油气藏深度和层位方面也存在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油气检测技术 现场快速检测 环境校正 深层构造 火山岩 GT1井 CT1井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木里三露天水合物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查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郝纯 孟庆芬 梅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57-1163,共7页
以青海省天峻县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发现区为研究对象,以天然气水合物发现井作为正演模型,采用250 m×500 m、100 m×100 m两种调查尺度,对陆地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微生物地球化学烃检测技术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 以青海省天峻县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发现区为研究对象,以天然气水合物发现井作为正演模型,采用250 m×500 m、100 m×100 m两种调查尺度,对陆地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微生物地球化学烃检测技术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有显著的微生物异常,指示下伏地层存在烃类富集;稀网格微生物调查查明烃类富集的有利区,而密网格调查很好地识别了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的非均质性,与水合物钻探井所揭示的横向上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不连续的特征一致。土壤吸附气的地球化学检测和分析,揭示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十分复杂,主要为热成因的煤层气和油型气。研究结果为探索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和勘探方向提供依据和参考。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查结果精细地刻画了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分布规律及气源特征,结合地质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进行综合分析,为陆地天然气水合物的识别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同时降低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风险,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微生物地球化学烃检测技术 冻土带 天峻木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及乳制品危害因素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苏群超 宋丹靓敏 +6 位作者 霍嘉成 庞立冬 祁雪鹤 满朝新 赵倩玉 杨鑫焱 姜毓君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43,共8页
乳及乳制品中各种化学、生物及物理性危害因素一直影响乳品行业的稳定发展。针对乳及乳制品中各种危害因素,目前已开发了包括微生物检测技术、仪器分析技术、免疫分析技术和生物传感技术在内的各种检测技术。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乳及... 乳及乳制品中各种化学、生物及物理性危害因素一直影响乳品行业的稳定发展。针对乳及乳制品中各种危害因素,目前已开发了包括微生物检测技术、仪器分析技术、免疫分析技术和生物传感技术在内的各种检测技术。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乳及乳制品中的各类危害因素及其对人体健康安全所造成的影响,结合对应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进行分析与对比,深度解析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进程,形成了以高通量、高灵敏度、快速化以及微型化发展的趋势,旨在为乳中危害因素的相关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及乳制品 质量安全 化学性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害因素 微生物检测技术 仪器分析技术 免疫分析技术 生物传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目教学法在动物疾病诊断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19
作者 任玲 《养殖技术顾问》 2013年第7期271-271,共1页
动物疾病诊断技术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必修核心课,其实践性非常强,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以实用化学、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检测技术为基础,又为后续的牛羊病防治、猪病防治、禽病防治等临床课程构筑理... 动物疾病诊断技术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必修核心课,其实践性非常强,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以实用化学、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检测技术为基础,又为后续的牛羊病防治、猪病防治、禽病防治等临床课程构筑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平台。为了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求学、求知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动物疾病诊断技术课的教学效果,我们在动物疾病诊断技术课中开展了相应的项目式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课程 疾病诊断 项目教学法 动物 实践动手能力 微生物检测技术 应用 畜牧兽医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ology detection of moderate thermophilic enrichment at Lau Basin hydrothermal vents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洪波 姬厚国 +2 位作者 魏曼曼 王玉光 陈新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392-398,共7页
Culturable thermophilic microorganisms were enriched from samples collected from Lau Basin hydrothermal vents in artificial seawater medium at 45 ℃ and pH 7.0. Microbial diversities of the enriched communities were d... Culturable thermophilic microorganisms were enriched from samples collected from Lau Basin hydrothermal vents in artificial seawater medium at 45 ℃ and pH 7.0. Microbial diversities of the enriched communities were defined by performing a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analysis of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with enzymes MspI and Hin6 I. A total of 14 phylotypes have been detected by the RFLP patterns identified for 16S rRNA clone libraries of the enrichment. Analysis of sequences showed that at least four bacterial divisions presented in the clones libraries. The phyla Proteobacteria and Firmicutes were the most dominant groups. The majority of the sequences included in this analysis affiliated with Gamma Proteobacteria (71%) and Bacillus (23%).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abundant rod and coceoidal forms encased in sulphur and sodium chloride precipitate. Thes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a diversity of moderate thermophilic bacterial populations thrived in Lau Basin hydrothermal vents that were previously not detected by either molecular retrieval or strain purification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thermal vents phylogenetic analysis enrichment culture RCR-RFLP microbial diversity SEDIME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