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降解的微生物学机理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84
1
作者 史央 蒋爱芹 +1 位作者 戴传超 陆玲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7-50,共4页
综述了秸秆降解的微生物学机理的一些进展。降解秸秆的酶类主要是纤维素水解酶、Cx组分和 β 葡萄糖苷酶 ;降解秸秆的菌种在不同的土壤条件、温度条件下有所不同 ,其中以真菌中的木霉属分解能力较强 ;秸秆降解后对土壤性状有明显改善作... 综述了秸秆降解的微生物学机理的一些进展。降解秸秆的酶类主要是纤维素水解酶、Cx组分和 β 葡萄糖苷酶 ;降解秸秆的菌种在不同的土壤条件、温度条件下有所不同 ,其中以真菌中的木霉属分解能力较强 ;秸秆降解后对土壤性状有明显改善作用。目前 ,对落叶分解的消长规律研究较为深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降解 微生物机理 纤维素 半纤维素 木质素 应用 堆腐 堆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倩 刘佩 +2 位作者 李海霞 阮晖 何国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68-471,474,共5页
相比于共轭亚油酸(CLA)的化学合成,微生物合成CLA与化学法具有培养灵活、对设备要求低、产物分离简单等优势。主要讨论了微生物合成CLA的研究进展,亚油酸(LA)能被微生物转化的原因,以及微生物合成CLA的机理。CLA的合成机理从微生物在动... 相比于共轭亚油酸(CLA)的化学合成,微生物合成CLA与化学法具有培养灵活、对设备要求低、产物分离简单等优势。主要讨论了微生物合成CLA的研究进展,亚油酸(LA)能被微生物转化的原因,以及微生物合成CLA的机理。CLA的合成机理从微生物在动物瘤胃内混合发酵代谢LA和单一微生物在体外合成CLA两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亚油酸 蓖麻油酸 微生物合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法净化烟气中NO的机理 被引量:8
3
作者 邹平 陈金全 +5 位作者 孙珮石 周文博 毕晓伊 张婧 王洁 王海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460-465,共6页
为搞清微生物法净化烟气中NO的机理,采集脱氮塔生物膜高效功能菌群样品,建立16S rRNA基因、nxrA功能基因各自相应的克隆文库,研究脱氮塔脱氮效率最高时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功能特征。结果表明:具有反硝化作用的异养菌较具有硝化作用的自... 为搞清微生物法净化烟气中NO的机理,采集脱氮塔生物膜高效功能菌群样品,建立16S rRNA基因、nxrA功能基因各自相应的克隆文库,研究脱氮塔脱氮效率最高时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功能特征。结果表明:具有反硝化作用的异养菌较具有硝化作用的自养菌在数量和种类上均占绝对优势,但其在功能上却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动态平衡,出现循环液中NO-3浓度范围基本稳定的状态。反硝化菌造成了体系中的N素损失,使循环液中NO-3不被大量累积。硝化杆菌属的Nitrobactor winogradskyi与Nitrobacter alkalicus等细菌发生了将NO氧化为NO-2,NO-3的硝化作用;变形菌门β亚群(Beta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γ亚群(Gamma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微生物发生了将NO-2,NO-3还原为N2或N2O的反硝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净化NO机理 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 nxrA功能基因克隆文库 硝化反应 反硝化反应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诱变分子机理及其在肉类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滨 马美湖 唐道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90-193,共4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对微生物诱变分子机理的研究也日益完善。本文从微生物诱变分子机理出发,着重介绍了DNA损伤分子机理、基因突变分子机理和诱变剂的种类及遗传效应,同时,列举了诱变菌在肉类工...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对微生物诱变分子机理的研究也日益完善。本文从微生物诱变分子机理出发,着重介绍了DNA损伤分子机理、基因突变分子机理和诱变剂的种类及遗传效应,同时,列举了诱变菌在肉类工业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变分子机理 肉类工业 DNA损伤分子机理 基因突变分子机理 诱变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甲烷排放的微生物学机理及节水栽培对甲烷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余锋 李思宇 +6 位作者 邱园园 卓鑫鑫 黄健 汪浩 朱安 刘昆 刘立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共12页
全球变暖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其中稻田甲烷排放约占全球甲烷排放的10%~30%。稻田甲烷的产生与氧化是决定稻田甲烷排放的关键,其过程是在相关微生物参与下完成的,受多种环境条件影响。... 全球变暖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其中稻田甲烷排放约占全球甲烷排放的10%~30%。稻田甲烷的产生与氧化是决定稻田甲烷排放的关键,其过程是在相关微生物参与下完成的,受多种环境条件影响。水分管理直接影响稻田土壤的通气状况,并对土壤微生物活动产生影响,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稻田甲烷的产生与排放。本文综述了稻田甲烷产生与排放的微生物学机理,并总结了干湿交替灌溉等常用节水栽培方式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同时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甲烷 微生物机理 节水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与空气协同驱油的耗氧规律 被引量:6
6
作者 雷光伦 程明明 +1 位作者 袁勇君 姚传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71,共5页
微生物与空气协同驱油是一种新的驱油方法,其主要机理为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提高微生物生长代谢速率,同时微生物耗氧使空气驱变得更为安全。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初始溶氧浓度下实验菌种的生长规律和耗氧规律,及溶氧浓度对微生物脱油效率的影... 微生物与空气协同驱油是一种新的驱油方法,其主要机理为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提高微生物生长代谢速率,同时微生物耗氧使空气驱变得更为安全。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初始溶氧浓度下实验菌种的生长规律和耗氧规律,及溶氧浓度对微生物脱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增氧与未增氧的条件下,实验菌种生长均存在停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初始溶氧浓度为4.5和5.5 mg/L时,微生物生长的最大浓度是未增氧时的3倍以上;对数生长期溶氧浓度呈对数降低趋势,稳定期和衰退期溶氧浓度呈线性降低趋势,油藏内耗氧主要为补偿微生物衰退时数量减少的生长耗氧;微生物脱油效率随初始溶氧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微生物耗氧规律和油藏渗流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仅考虑微生物耗氧时油藏内氧浓度计算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注入参数下氧浓度分布。结果显示,耗氧后,油藏内氧浓度随油藏半径的增加指数下降,油藏内有足够的氧供微生物生长;微生物耗氧可将空气中的氧浓度降到安全浓度,微生物耗氧到氧安全浓度的最小油藏半径约为14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与空气驱协同机理 微生物生长耗氧 脱油效率 氧浓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的环境微生物修复概述 被引量:4
7
作者 谭银萍 马媛 吕杰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7期4353-4358,共6页
石油污染越来越多的在开采、运输、加工等过程中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长期积累且很难被消除,对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研究证明,对石油污染采取微生物修复是行之有效和环境友好的,因此对微生物降解菌的研究成为当前热点。介绍... 石油污染越来越多的在开采、运输、加工等过程中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长期积累且很难被消除,对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研究证明,对石油污染采取微生物修复是行之有效和环境友好的,因此对微生物降解菌的研究成为当前热点。介绍了石油污染现状、微生物降解技术及途径、微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总结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新技术的运用以及对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石油烃降解菌 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代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体中位点2切割蛋白酶在致病菌致病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宋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5-206,共2页
膜内切割蛋白酶在信号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Site-2 proteases(简称s2p)属于膜内切割蛋白酶中的金属蛋白酶类,如今在大多数细菌基因组中都发现了s2p。然而目前除了具有代表性的Rsep和SpoIVFB蛋白酶被人们熟知之外,s2p更多的作用还未... 膜内切割蛋白酶在信号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Site-2 proteases(简称s2p)属于膜内切割蛋白酶中的金属蛋白酶类,如今在大多数细菌基因组中都发现了s2p。然而目前除了具有代表性的Rsep和SpoIVFB蛋白酶被人们熟知之外,s2p更多的作用还未被发现。笔者就其实验结果以及结合最新关于s2p蛋白的研究数据,对s2p在细菌体内的生理生化作用及其在致病菌内致病过程中所起到作用展开一定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te-2 proteases 金属蛋白酶 结核分支杆菌 微生物致病机理 细胞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