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氏乳杆菌对大豆与青贮玉米混合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有氧稳定性及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1
作者 丁婉 郝爱静 +1 位作者 冯钰 邢宝龙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810-4822,共13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布氏乳杆菌对大豆(Glycine max)与青贮玉米(Zea mays)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有氧稳定性及瘤胃降解率的影响。混合青贮中大豆与青贮玉米的比例分别为10∶0(S10)、7∶3(SM73)、5∶5(SM55)、3∶7(SM37)、0∶10(M10)... 本试验旨在探讨布氏乳杆菌对大豆(Glycine max)与青贮玉米(Zea mays)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有氧稳定性及瘤胃降解率的影响。混合青贮中大豆与青贮玉米的比例分别为10∶0(S10)、7∶3(SM73)、5∶5(SM55)、3∶7(SM37)、0∶10(M10),在各混合比例下设置无添加剂(CK)和添加布氏乳杆菌(LB)2个处理,各处理均设3个重复,青贮45 d后取样。结果显示:1)同一混合比例下,与CK处理相比,LB处理的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以及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降低,而干物质(DM)和粗蛋白质(CP)含量增加。随着青贮玉米比例的上升,DM和WSC含量呈上升趋势,CP、NDF和ADF含量呈下降趋势。2)各处理之间pH无显著差异(P>0.05);除大豆单贮处理(S10/CK、S10/LB处理)外,其他处理pH均低于4.0。同一混合比例下,与CK处理相比,添加布氏乳杆菌可以降低氨态氮(NH3-N)、乙酸(AA)和丙酸(PA)含量,提高乳酸(LA)含量。随着青贮玉米比例的上升,LA含量增加,AA、PA和NH3-N含量减少;在混合青贮处理中,以SM37/LB处理的发酵效果最好,其pH最低,LA含量最高,AA和NH3-N含量最低。3)在有氧暴露过程中,无论是添加还是不添加布氏乳杆菌,SM37处理的乳酸菌数量均高于SM73和SM55处理,而pH以及酵母菌和霉菌数量均低于SM73和SM55处理,且添加布氏乳杆菌可以进一步降低pH,增加乳酸菌数量,减少酵母菌和霉菌数量。各处理的有氧稳定性表现均较好,以SM37/LB处理的表现最突出,有氧稳定时间达到192 h,比SM37/CK处理提高了48%。4)同一混合比例下,LB处理中24和48 h的干物质降解率(DM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均高于CK处理。随着青贮玉米比例的上升,DMD、NDFD、ADFD不断提升。从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有氧稳定性及瘤胃降解率综合来看,大豆与青贮玉米以3∶7的比例混合并添加布氏乳杆菌时青贮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乳杆菌 大豆 青贮玉米 发酵品质 微生物数量 瘤胃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培养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和粪中重要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2
作者 汪洋宇 吴徐俊 +6 位作者 秦晞睿 钱爱玲 邓诗睿 郭孟泽 周晖云 左建军 叶慧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6-51,共6页
文章旨在研究几种酵母培养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粪中重要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选取90只26日龄健康三元杂(杜×长×大)断奶仔猪,按照平均体重一致、公母各半的原则平均分为3个处理,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CG组),试验组分别饲喂... 文章旨在研究几种酵母培养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粪中重要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选取90只26日龄健康三元杂(杜×长×大)断奶仔猪,按照平均体重一致、公母各半的原则平均分为3个处理,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CG组),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1%啤酒酵母初级培养物(1%BYP组)和基础饲粮+1%高小肽啤酒酵母培养物(1%BYSP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猪,试验期为36 d。结果显示,与CG组相比,1%BYSP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了14.92%(P<0.05),1%BYP组和1%BYSP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1.67%(P<0.05)和13.51%(P<0.05);饲粮中添加不同酵母培养物对断奶仔猪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酶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等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CG组相比,1%BYP组粪中乳酸菌数量显著提高了14.47%(P<0.05),1%BYP、1%BYSP组粪中双歧杆菌数量分别显著提高了7.58%(P<0.05)和12.10%(P<0.05)。综上,啤酒酵母培养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其中以1%高小肽啤酒酵母培养物效果最佳;机理分析显示,其是通过促进采食量提高和有益菌增殖的途径实现其生长促进的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仔猪 酵母培养物 生长性能 血清抗氧化 粪中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管理对意大利黑麦草叶片微生物数量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何彬 王世敏 +6 位作者 韩艳 蒙元燕 陈莉 武东 许留兴 武丹 蔡荣靖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84,共9页
为研究水氮管理对意大利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叶片微生物数量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对照组(0 m^(3)/hm^(2)(W0)、0 kg/hm^(2)(N0))、三个水平的灌溉量(1200 m^(3)/hm^(2)(W1)、1800 m^(3)/hm^(2)(W2)和2400 m^(3)/hm... 为研究水氮管理对意大利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叶片微生物数量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对照组(0 m^(3)/hm^(2)(W0)、0 kg/hm^(2)(N0))、三个水平的灌溉量(1200 m^(3)/hm^(2)(W1)、1800 m^(3)/hm^(2)(W2)和2400 m^(3)/hm^(2)(W3))和三个水平的施氮量(160 kg/hm^(2)(N1)、240 kg/hm^(2)(N2)和320 kg/hm^(2)(N3))。结果表明,灌溉量和施氮量对除含水量外的生理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从N1到N3,可溶性蛋白含量趋于增加,但总酚含量趋于降低。不同水氮组合对大肠杆菌、酵母菌和固氮菌数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W2的好氧细菌数量显著高于W0和W1(P<0.05),但W1的酵母菌数量最高。施氮量仅对酵母菌和固氮菌数量有显著影响(P<0.05),N2具有最高的酵母菌数量,但固氮菌数量最低。总之,随着灌溉量和施氮量的增加,部分微生物的数量呈规律性变化,化学特性影响部分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而生理特性与微生物数量间的关系较弱,这为后期田间管理调控牧草表面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管理 意大利黑麦草 微生物数量 生理特性 化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学添加剂对青贮玉米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艳霞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71,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化学添加剂对青贮玉米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选取同批次收获的玉米秸秆,铡碎为1~2 cm。试验共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喷洒清水,其余3组分别喷洒8 mL/kg的等量发酵抑制剂(盐酸、甲酸、乙酸),并记为盐...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化学添加剂对青贮玉米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选取同批次收获的玉米秸秆,铡碎为1~2 cm。试验共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喷洒清水,其余3组分别喷洒8 mL/kg的等量发酵抑制剂(盐酸、甲酸、乙酸),并记为盐酸组、甲酸组、乙酸组。常温真空青贮30 d后,分别取3份青贮玉米中间部位小样待测。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盐酸组、甲酸组、乙酸组青贮玉米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 <0.05),乙酸组青贮玉米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 <0.05)。(2)与对照组相比,盐酸组、甲酸组、乙酸组青贮玉米的pH值、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 <0.05),乳酸含量显著提高(P <0.05),乙酸组青贮玉米的乙酸含量显著提高(P <0.05)。(3)与对照组相比,盐酸组、甲酸组、乙酸组青贮玉米的乳酸菌数量显著提高(P <0.05),酵母菌数量显著降低(P <0.05),乙酸组青贮玉米的好气性细菌数量显著降低(P <0.05)。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化学添加剂均能改善青贮玉米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结构,其中以等量乙酸作为发酵抑制剂,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添加剂 青贮玉米 营养成分 发酵品质 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有机酸对杂交狼尾草青贮品质、有氧稳定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5
作者 王萍 韦带莲 刘媛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15-118,共4页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比例的复合有机酸对杂交狼尾草青贮品质、有氧稳定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对照组和各试验组复合有机酸的添加量分别为0、0.5%、1.0%和2.0%。青贮6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复合有机酸...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比例的复合有机酸对杂交狼尾草青贮品质、有氧稳定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对照组和各试验组复合有机酸的添加量分别为0、0.5%、1.0%和2.0%。青贮6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复合有机酸组的干物质、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显著增加(P<0.0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1.0%、2.0%复合有机酸组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0.5%和1.0%复合有机酸组的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1.0%和2.0%复合有机酸组的pH值、氨态氮/总氮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1.0%复合有机酸组的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0.5%复合有机酸组的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1.0%和2.0%复合有机酸组的乙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1.0%复合有机酸组的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0.5%、1.0%和2.0%复合有机酸组的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0.5%和1.0%复合有机酸组的有氧稳定性和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1.0%和2.0%复合有机酸组的酵母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0.5%、1.0%和2.0%复合有机酸组的好氧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青贮过程中添加复合有机酸可以改善杂交狼尾草的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以1.0%复合有机酸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有机酸 狼尾草 营养成分 发酵品质 有氧稳定性 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苜蓿干草粒度饲料对羔羊体外发酵特征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沈振峰 王静 +6 位作者 徐建风 孔令莹 康静 刘婷 郑琛 王新基 徐国延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6-142,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粒度苜蓿干草饲料对羔羊体外发酵特征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苜蓿干草制备为6种不同粒度,分别为1.00、2.36、3.35、4.75、8.00 mm和12.50 mm,苜蓿干草作为饲粮中纤维的唯一来源。根据不同粒度分为...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粒度苜蓿干草饲料对羔羊体外发酵特征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苜蓿干草制备为6种不同粒度,分别为1.00、2.36、3.35、4.75、8.00 mm和12.50 mm,苜蓿干草作为饲粮中纤维的唯一来源。根据不同粒度分为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利用体外人工瘤胃Rusitec-s型模拟装置进行48 h发酵后,测定饲粮中营养物质降解率、体外发酵参数和发酵液中6种微生物的数量。结果显示:随着苜蓿干草粒度增加,体外干物质降解率(IVDMD)显著降低(P<0.05),分别较1.00 mm组降低了1.8%、3.85%、5.80%、15.01%和12.09%;与其他组相比,粒度为2.36 mm组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IVNDFD)、丁酸摩尔比、异戊酸摩尔比、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succinogene)和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ale)数量显著提高(P<0.05),瘤胃发酵液pH、NH3-N浓度及总产甲烷菌数量(Total methanogens)显著降低(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粒度为2.36 mm的苜蓿干草饲料对3月龄羔羊瘤胃体外发酵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苜蓿干草 体外发酵 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添加水平对白菜尾菜青贮饲料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牛玮 张国强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33-136,共4页
文中旨在探究秸秆添加水平对白菜尾菜青贮饲料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白菜尾菜和玉米秸秆分别切割成2.0×2.0 cm大小和1.0~1.5 cm长。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1~5分别用30%、35%、40%、45%、50%的玉米秸秆添加比例替代... 文中旨在探究秸秆添加水平对白菜尾菜青贮饲料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白菜尾菜和玉米秸秆分别切割成2.0×2.0 cm大小和1.0~1.5 cm长。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1~5分别用30%、35%、40%、45%、50%的玉米秸秆添加比例替代白菜尾菜,分别作为白菜尾菜、玉米秸秆混贮1~5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青贮真空袋为1个重复。青贮9周后进行取样,用于后续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与30%玉米秸秆添加量相比,用40%、45%、50%的玉米秸秆替代白菜尾菜,干物质含量极显著提升(P<0.01);用45%的玉米秸秆替代白菜尾菜,粗蛋白含量最高(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低(P<0.05);用45%的玉米秸秆替代白菜尾菜,pH、氨态氮、丁酸含量均为各组最低,乳酸、乙酸含量均为各组最高(P<0.05);用45%的玉米秸秆替代白菜尾菜,乳酸菌数量为各组最高,酵母菌、好氧细菌数量均为各组最低(P<0.05)。综上所述,用45%的玉米秸秆替代白菜尾菜可显著提升白菜尾菜青贮饲料营养品质、发酵品质,改善微生物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白菜尾菜 营养品质 发酵品质 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作对三七生长及根际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8
作者 汪佳维 王华磊 +2 位作者 林洁 杨玉婷 赵致 《特产研究》 2024年第5期24-29,共6页
为探讨三七的生态种植技术,研究三七/芋头间作模式对一年生三七生长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三七/芋头间作、三七单作两种种植模式。测定两种种植模式下三七的农艺性状、发病率、存苗率、叶片酶活性、叶片色素含量及土壤养分、微... 为探讨三七的生态种植技术,研究三七/芋头间作模式对一年生三七生长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三七/芋头间作、三七单作两种种植模式。测定两种种植模式下三七的农艺性状、发病率、存苗率、叶片酶活性、叶片色素含量及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三七/芋头间作较单作可有效促进三七生长,三七/芋头间作叶面积与壮苗指数分别显著提高19.67%和28.13%,存苗率提高10.33%,三七单作的发病率是三七芋头/间作的3.09倍;8~9月这段时间内,三七间作/芋头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别是单作1.78倍和1.83倍,但三七单作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间作,叶片受害程度相对较大。间作模式下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相比于单作分别提高105%、176.3%和182.9%。此外,间作模式下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和全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作土壤,分别提高了10.8%、15.77%和2.32%,但碱解氮含量显著降低19.82%。总之,三七/芋头间作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并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综合三七的生长状况可选择三七生态种植模式构建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间作 叶片酶活性 土壤养分 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坤明 施春亮 史俊琴 《现代化农业》 2005年第8期19-19,共1页
通过施用不同有机粪肥,对大豆不同时期根际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施入有机粪肥后,能明显增加大豆根际微生物的数量,降低土壤中致病菌的数量。
关键词 大豆 有机肥 根际微生物 根际微生物数量 土壤微生物数量 有机粪肥 致病菌 施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对春小麦农田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88
10
作者 宋秋华 李凤民 +2 位作者 王俊 刘洪升 李世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125-2132,共8页
研究了黄绵土区不同覆膜时期对旱作麦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与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关系。丰水的 1 999年 ,土壤微生物数量增长早 ,延续时间长 ,覆膜 60 d微生物数量最高 (3 3 .93 8× 1 0 6 /g dry soil) ,其次为全程覆膜 (3 2 .2 5... 研究了黄绵土区不同覆膜时期对旱作麦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与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关系。丰水的 1 999年 ,土壤微生物数量增长早 ,延续时间长 ,覆膜 60 d微生物数量最高 (3 3 .93 8× 1 0 6 /g dry soil) ,其次为全程覆膜 (3 2 .2 5 9× 1 0 6 ) ;干旱的 2 0 0 0年微生物平均数量只有 1 999年的 3 6.5 % ,在后期有一定降水后微生物数量才出现高峰 ,以全程覆膜数量最高(1 4.83 6× 1 0 6 ) ,覆膜 60 d次之 (1 1 .5 2 9× 1 0 6 )。 1 999年各类群微生物数量同土壤有机碳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2 0 0 0年相关系数几乎全面下降 ,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 ,甚至微生物总量同土壤有机碳之间都已不再显著相关。 1 999年土壤全氮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解磷细菌及微生物总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2 0 0 0年只与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微生物总数显著负相关。土壤速效磷含量在 1 999年与解磷细菌显著负相关 ,而在 2 0 0 0年相关已不再显著。两年试验结束后 ,全程覆膜处理有机质下降 2 1 .2 % ,覆膜 60 d处理下降 1 7.2 % ,覆膜 3 0 d和不覆膜处理下降相对较小 (4 .3 %和 6.7% )。由于施用化肥 ,土壤全氮有明显升高。速效磷在 1 999生长季和随后的休闲期都有升高 ,在干旱的 2 0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 春小麦 农田微生物数量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半干旱黄土高原区 有机质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速效养分和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59
11
作者 赵小亮 刘新虎 +3 位作者 贺江舟 万传星 龚明福 张利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26-1431,共6页
采用水培法收集棉花根系分泌物,在耕作1年的土壤中添加棉花根系分泌物,培养10 d后测定土壤中速效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结果显示,(1)棉花根系分泌物能极显著提高土壤中速效K和速效P含量4.31%~15.03%和5.99%~24.31%(P〈0.01);... 采用水培法收集棉花根系分泌物,在耕作1年的土壤中添加棉花根系分泌物,培养10 d后测定土壤中速效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结果显示,(1)棉花根系分泌物能极显著提高土壤中速效K和速效P含量4.31%~15.03%和5.99%~24.31%(P〈0.01);高浓度分泌物处理下速效N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11.39%(P〈0.05),其它处理影响不显著;各浓度分泌物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2)各浓度棉花根系分泌物均使土壤中转化酶活性显著提高,且随分泌物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强;低浓度分泌物能显著提高土壤中磷酸酶的活性,所有浓度处理对土壤脲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3)中、高浓度的棉花根系分泌物能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的数量,低浓度的分泌物能显著增加土壤中真菌的数量,而不同浓度处理的土壤中放线菌的数量均无显著的变化。研究表明,棉花根系分泌物可通过促进土壤细菌及土壤真菌的繁殖来增强土壤转化酶和磷酸酶活性,提高土壤速效P、速效K及速效N含量,从而对棉花根际微环境产生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根系分泌物 土壤养分 酶活性 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生物量的变化 被引量:56
12
作者 焦如珍 杨承栋 +1 位作者 孙启武 张家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3-165,共3页
It was researched that the numbers and biomass of soil microorganisms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 of Chinese Fir plantation in Shanxia Farm of Sub-tropical Forestry Center, CAF in Fenyi Country, Jiangxi Province. T... It was researched that the numbers and biomass of soil microorganisms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 of Chinese Fir plantation in Shanxia Farm of Sub-tropical Forestry Center, CAF in Fenyi Country, Jiangxi Province. The trend of the numbers and biomass of soil microorganism, the numbers of bacteria and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N, P was decreased from juvenile to medium plantation, and increased from medium to mature plantation. But it was not found the trend from the numbers of fungi and actinomycetes,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K,total N, P, K,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 of Chinese Fir pla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土壤养分含量 土壤微生物数量 植物营养 土壤肥力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对新疆绿洲棉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7
13
作者 顾美英 徐万里 +3 位作者 茆军 梁智 张志东 房世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1,共6页
对新疆绿洲棉田不同连作年限棉花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细菌数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真菌数量则一直在增加,放线菌趋势不明显,说明新疆绿洲棉田土壤在连作一定年限后,... 对新疆绿洲棉田不同连作年限棉花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细菌数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真菌数量则一直在增加,放线菌趋势不明显,说明新疆绿洲棉田土壤在连作一定年限后,棉田土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变;(2)脲酶和蛋白酶活性随连作年限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趋势;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连作年限关系不明显;(3)对微生物数量、土壤酶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脲酶和蛋白酶与细菌数量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其中脲酶的相关性最好,呈极显著水平(ρ<0.01),蛋白酶呈显著水平(ρ<0.05);土壤酶与放线菌和真菌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细菌数量与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总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连作 棉花 微生物数量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辣椒连作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被引量:51
14
作者 刘来 黄保健 +3 位作者 孙锦 郭世荣 李恋卿 郭红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0,共6页
选取不同连作年限的辣椒大棚土壤和相邻露地小麦-辣椒轮作土壤(对照),研究了大棚辣椒连作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连作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pH值显著低于对照;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随连作年限延长呈先... 选取不同连作年限的辣椒大棚土壤和相邻露地小麦-辣椒轮作土壤(对照),研究了大棚辣椒连作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连作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pH值显著低于对照;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随连作年限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高于对照,而真菌数量不断增加;连作土壤酶活性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土壤细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全磷呈显著相关性,真菌数量与土壤养分无显著相关性,放线菌数量、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活性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性,与养分呈显著相关性。土壤全磷、全氮、pH值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较大,而全氮、pH值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连作 土壤肥力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北小流域不同植被恢复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氮及其分形特征 被引量:49
15
作者 漆良华 张旭东 +3 位作者 周金星 彭镇华 岳祥华 黄玲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20,共7页
研究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退化土地马尾松天然林(Ⅰ)、杉木人工林(Ⅱ)、杜仲人工林(Ⅲ)、油桐人工林(Ⅳ)、润楠次生林(Ⅴ)、毛竹杉木混交林(Ⅵ)及荒草灌丛(Ⅶ)7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氮及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细菌是... 研究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退化土地马尾松天然林(Ⅰ)、杉木人工林(Ⅱ)、杜仲人工林(Ⅲ)、油桐人工林(Ⅳ)、润楠次生林(Ⅴ)、毛竹杉木混交林(Ⅵ)及荒草灌丛(Ⅶ)7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氮及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细菌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数量多达2.153×105~5.60×106cfu·g-1,占全部微生物比例为72.83%~92.77%;其次为放线菌数量,为7.57×104~3.89×105cfu·g-1,所占比例为6.44%~25.61%;真菌数量最少,为4.60×103~4.77×104cfu·g-1,所占比例仅0.79%~1.99%。荒草灌丛模式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总体偏低;微生物量碳排序为Ⅴ>Ⅲ>Ⅵ>Ⅳ>Ⅱ>Ⅰ>Ⅶ,各模式依次比荒草灌丛模式高出38.99%~39.67%,30.90%~35.31%,23.86%~26.60%,10.17%~10.24%,5.89%~6.11%,0.27%~1.09%;微生物量氮排序为Ⅴ>Ⅵ>Ⅲ>Ⅱ>Ⅳ>Ⅶ>Ⅰ,除马尾松天然林模式外,其他5种模式土壤微生物量N依次高于荒草灌丛43.46%~44.27%,29.10%~29.60%,22.91%~24.11%,5.20%~5.93%,2.20%~4.45%。微生物量碳与细菌数量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最明显(D=5.4465,R=0.6720,P=0.0085),其次为微生物量碳与放线菌数量(D=5.3584,R=0.6391,P=0.0139),再次为微生物量氮与细菌数量(D=3.6874,R=0.5932,P=0.0253),而微生物量氮与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分形模型未达到显著水平(R=0.3321,P=0.2460),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与真菌数量之间均不存在分形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模式 土壤微生物数量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分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42
16
作者 于洋 王海燕 +3 位作者 丁国栋 任丽娜 孙嘉 范敏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6-80,共5页
对河北省木兰围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理化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深度和林分类型均显著影响土壤理化性质,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基本表现为: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养分质量分数降低,土壤密... 对河北省木兰围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理化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深度和林分类型均显著影响土壤理化性质,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基本表现为: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养分质量分数降低,土壤密度增大,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的土壤养分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样地,表明针阔混交林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循环、转化和积累。土壤微生物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主要集中在0<土壤深度(h)≤20 cm,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数量迅速减少;土壤微生物层化比率的计算结果表明,细菌的层化比率最大,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小,其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3类菌种的层化比率均接近2,表明此林分下土壤状况较好。土壤微生物3大类群数量以细菌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所占比例最小;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的土壤微生物数量高于落叶松纯林和落叶松油松混交林。0<h≤60 cm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和全N质量分数的相关程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微生物数量 层化比率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肠球菌替代抗生素对保育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体液免疫指标和肠道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17
作者 魏清甜 李平华 +6 位作者 汪涵 石磊 牛清 林明新 吴望军 周波 黄瑞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3-148,共6页
为研究粪肠球菌替代饲用抗生素的可行性,将150头25日龄断奶仔猪[(8.41±0.17)kg,杜×长×大],随机分为基础日粮、100 g·t^-1粪肠球菌(处理Ⅰ组)、200 g·t^-1粪肠球菌(处理Ⅱ组)、400 g·t^-1粪肠球菌... 为研究粪肠球菌替代饲用抗生素的可行性,将150头25日龄断奶仔猪[(8.41±0.17)kg,杜×长×大],随机分为基础日粮、100 g·t^-1粪肠球菌(处理Ⅰ组)、200 g·t^-1粪肠球菌(处理Ⅱ组)、400 g·t^-1粪肠球菌(处理Ⅲ组)和抗生素组共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或8头仔猪。试验1~14 d和15~28 d测定各组猪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试验开始和结束时测定基础日粮组、抗生素组和处理Ⅱ组血清IgA、IgM、IgG含量,同时试验结束时测定上述3组肠道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14 d阶段,各处理组平均日增重、料肉比和腹泻率较基础日粮组均显著改善(P〈0.05),且与抗生素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以处理Ⅱ组最佳;15~28 d阶段。仅处理Ⅱ组较基础日粮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较抗生素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结束时,处理Ⅱ组血清IgG含量较基础日粮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IgA含量有升高趋势(P=0.084),但均与抗生素组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处理Ⅱ组空肠中大肠杆菌数量较基础日粮组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添加200 g·t^-1的粪肠球菌能显著改善试验仔猪保育前期平均日增重、料肉比、腹泻率和保育后期的平均日采食量,并能够增强体液免疫性能,降低空肠大肠杆菌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抗生素 保育仔猪 生长性能 腹泻率 体液免疫指标 肠道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 被引量:52
18
作者 杨满元 杨宁 +3 位作者 郭锐 邹芳平 赵林峰 林仲桂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9-232,共4页
采用时空互代法,对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阶段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恢复55年后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明显改善,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2)在灌丛阶段(Ⅲ)20年细菌数量最大,各阶段呈现出倒"U"形... 采用时空互代法,对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阶段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恢复55年后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明显改善,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2)在灌丛阶段(Ⅲ)20年细菌数量最大,各阶段呈现出倒"U"形规律,放线菌与真菌的变化规律不明显;(3)相关分析表明细菌数量与SOM、TN、AN与AK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真菌数量与SOM、TN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放线菌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相关性不明显;(4)主成分分析表明微生物数量可作为评价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改善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理化性状 微生物数量 紫色土 衡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果园土壤养分和pH与微生物数量的相关分析及优化方案 被引量:33
19
作者 张强 魏钦平 +4 位作者 齐鸿雁 王小伟 黄武仁 刘军 刘松忠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9,共5页
通过对北京苹果、梨、桃和葡萄48个果园0~40 cm土层土壤养分、pH和微生物种群数量的调查,应用典型相关、多元统计分析与线性规划等方法分析土壤养分、pH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影响的主要因子、相关性和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 通过对北京苹果、梨、桃和葡萄48个果园0~40 cm土层土壤养分、pH和微生物种群数量的调查,应用典型相关、多元统计分析与线性规划等方法分析土壤养分、pH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影响的主要因子、相关性和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钾、有效铁和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以及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数量以苹果园最高,葡萄和桃园次之,梨园最低。土壤细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真菌数量与土壤全氮、有效钾和CEC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有效锌和有效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H与细菌和真菌数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线性规划求出了8—10月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最大的土壤养分和pH因子优化方案为:土壤有机质为55.0 g.kg-1、全氮为1.50~3.00 g.kg-1、有效磷为20~200 mg.kg-1、有效钾为120~600 mg.kg-1、有效锌为0.5~20.0 mg.kg-1、有效硼为10 mg.kg-1、CEC为300 mmol.kg-1、pH值为6.5。北京地区果园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CEC、降低果园土壤pH值来调节锌、硼等微量元素含量是土壤管理中的关键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土壤养分 土壤PH 微生物数量 多元统计分析 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与烤烟不同套作年限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35
20
作者 涂勇 杨文钰 +3 位作者 刘卫国 雍太文 江连强 王小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3-742,共10页
为克服烟田连作障碍、提高烤烟产量和质量,以大豆套作烤烟为种植模式,调查大豆与烤烟不同套作年限下根际土壤三大类群微生物和与氮代谢相关的功能性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变化及其与烤烟主要土传病害的发生情况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烤烟... 为克服烟田连作障碍、提高烤烟产量和质量,以大豆套作烤烟为种植模式,调查大豆与烤烟不同套作年限下根际土壤三大类群微生物和与氮代谢相关的功能性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变化及其与烤烟主要土传病害的发生情况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烤烟-大豆带状套作显著增加作物根际土壤的细菌(B)、放线菌(A)数量、B/F和A/F值,减少真菌(F)数量;也提高与土壤氮素代谢相关的氨化细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自生固氮菌等功能性微生物数量;烟豆套作能降低烤烟主要土传病害的发生,其发生程度与烤烟根际土壤细菌及放线菌数量显著负相关,而与真菌数量极显著正相关。随着套作年限的延长,根际土壤的细菌(B)、放线菌(A)、B/F和A/F值以及氨化细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自生固氮菌等有益菌群数量大幅度增加,真菌(F)及反硝化细菌的数量显著减少,对烟草土传病害的相对防治效果明显提高,以上效应表现为烤烟-大豆带状套作3年(A3)>烤烟-大豆带状套作2年(A2)>烤烟-大豆带状套作1年(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大豆带状套作 不同套作年限 根际土壤 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