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活内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41
1
作者 包木太 汪卫东 +4 位作者 王修林 孔祥平 李希明 冯时林 刘中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2-386,361,共6页
微生物采油技术可按微生物来源分为外源微生物采油和内源微生物采油两大类。本文综述了通过注入营养剂和混气水激活油层内本源微生物的采油技术 ,该项技术的工艺较简单 ,在俄罗斯已进入较大规模的矿场应用试验。综述的论题包括 :绪言 ;... 微生物采油技术可按微生物来源分为外源微生物采油和内源微生物采油两大类。本文综述了通过注入营养剂和混气水激活油层内本源微生物的采油技术 ,该项技术的工艺较简单 ,在俄罗斯已进入较大规模的矿场应用试验。综述的论题包括 :绪言 ;基本原理 ;矿场试验及相关研究 ;矿场试验设计 ;矿场试验跟踪监测 ;对中国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的意义。图 1表 3参 4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微生物 油层微生物群落 激活 地下微生物过程 水驱油藏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 MEOR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孔祥平 包木太 +3 位作者 汪卫东 陈勇 宋永亭 王修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37-42,共6页
在分析国外内源微生物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的基础上 ,采用单 12区块原油和原生水模拟地层条件 ,进行了内源微生物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 .对残余油采收率、系统压力、醋酸根含量、生物气产量及组成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 ,采用空气辅助 (液气... 在分析国外内源微生物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的基础上 ,采用单 12区块原油和原生水模拟地层条件 ,进行了内源微生物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 .对残余油采收率、系统压力、醋酸根含量、生物气产量及组成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 ,采用空气辅助 (液气比 1∶10 )激活好氧微生物 ,经过 36d的培养驱替 ,残余油采收率提高了 4 .7% ;依赖于整个油层生态系统的改善 ,在激活的厌氧微生物的主导作用下 ,经过两轮次 77d的培养驱替 ,残余油采收率提高了 8.3% ;实验结果验证了注水油层中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演替降解石油的两阶段生物过程 ,生物气中甲烷的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最高达 74 .4 % ;而始终未检测出硫化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微生物 驱油 残余油 提高原油采收率 驱替 油层 物理模拟 好氧微生物 厌氧微生物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向廷生 何正国 +1 位作者 佘跃惠 柳常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3-55,共3页
实验中所选用的DLA5、LB7、HG9细菌来自辽河油田、塔里木油田和江汉油田的油水样。用筛选培养出的3种细菌对青海七个泉油田的原油进行了处理,对毛细管等速电泳、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实测结果的分析表明,这3种细菌可降解青... 实验中所选用的DLA5、LB7、HG9细菌来自辽河油田、塔里木油田和江汉油田的油水样。用筛选培养出的3种细菌对青海七个泉油田的原油进行了处理,对毛细管等速电泳、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实测结果的分析表明,这3种细菌可降解青海七个泉油田原油的长链烷烃、芳烃支链,但对芳环骨架没有影响。代谢过程中产生有机酸、酯、酮类和气体等物质。有机酸主要是乙酸,气体主要是氮气。对微生物作用前后的原油物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微生物作用后可使原油粘度降低、蜡含量下降、凝固点降低。提高采收率是一种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提高采收率 采油 机理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原地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袁清秋 王红梅 张荧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微生物 细菌采油 原油采收率 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及其代谢物提高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收率 被引量:2
5
作者 付健 刘宇龙 +4 位作者 张岑茜 王晨月 孙珊珊 佘跃惠 张凡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09,共8页
自发渗吸是低渗透油藏采油的重要方法,微生物提高渗吸采收率的主要采油机理详细研究报导较少。使用从油藏环境中分离得到的专利菌株波茨坦短芽孢杆菌BS3096和铜绿假单胞菌LZ3-2,通过自发渗吸实验研究了细菌和培养基的选择、微生物的生... 自发渗吸是低渗透油藏采油的重要方法,微生物提高渗吸采收率的主要采油机理详细研究报导较少。使用从油藏环境中分离得到的专利菌株波茨坦短芽孢杆菌BS3096和铜绿假单胞菌LZ3-2,通过自发渗吸实验研究了细菌和培养基的选择、微生物的生长条件、细菌的代谢产物生物表面活性剂、菌体影响等因素对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有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渗吸液可以使油水界面张力从0.8848mN/m降低至0.2055mN/m,接触角由116.4°减小至42.8°,使岩石的润湿性从油湿变为水湿。油水界面张力的降低和岩石润湿性的改变对提高渗吸原油采收率影响显著,BS3096产的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渗吸采收率可达60%;铜绿假单胞菌PAO1产的鼠李糖脂渗吸采收率为56.26%;LZ3-2产的糖蛋白类生物乳化剂对原油的具有乳化效果,乳化率为6.96%。渗吸实验中,BS3096菌体在岩心内大量累积,选择性地封堵大孔喉通道,使渗吸液分流至低渗区的小孔隙中将原油驱替出来,可使采收率提高7.5百分点。在相同的实验条件和表面活性剂浓度下,生物表面活性剂和化学表面活性剂自发渗吸作用强弱顺序为生物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阳离子型,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渗吸采收率比化学型表面活性剂高11.8百分点~41.5百分点。本研究为低渗透油藏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且环境友好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为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现场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微生物 提高原油采收率 自发渗吸 生物表面活性剂 采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稠油油藏本源微生物多样性及提高原油采收率应用潜力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文达 柴陆军 +5 位作者 张凡 董浩 孙姗姗 喻高明 顾永安 佘跃惠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1年第7期28-37,共10页
采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方法研究了某85℃嗜热油藏3口油井(Y12、Y8和Y68)采出液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根据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分析(ARDRA),油井Y12、Y8和Y68分别含有29、23和45个分类操作单元(OTU)。3口油井的菌群多样性存在差异,油... 采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方法研究了某85℃嗜热油藏3口油井(Y12、Y8和Y68)采出液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根据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分析(ARDRA),油井Y12、Y8和Y68分别含有29、23和45个分类操作单元(OTU)。3口油井的菌群多样性存在差异,油井Y12、Y8和Y68的优势菌分别为海杆菌(Marinobacter)(占38%)、Caenispirillum(占34%)和Prolixibacter(占37%);海杆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未分类细菌和肠杆菌(Enterobacter)共存于3口油井采出液中,存在的未分类细菌表明油井含有新菌。此外,该油藏还含有嗜热厌氧发酵菌、硝酸盐还原菌(NRB)和铁还原菌(IRB)。海杆菌和假单胞菌都能产生物表面活性剂,从而促进烃类溶解,降低稠油黏度和乳化分散原油;嗜热厌氧发酵菌能产酸产气;NRB能控制硫酸盐还原菌产硫化物沉淀;IRB能促进粘土矿物由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提高地层渗透率。这些功能微生物及其代谢活动都有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表明本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在嗜热油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稠油油藏 海杆菌 假单胞菌 铁还原菌 生物表面活性剂 本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微生物的代谢特征与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5
7
作者 马挺 陈瑜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1-8,共8页
油藏是一个高温、高压、少氧、寡营养和封闭的极端环境,油田经过多年注水开发后,在油藏内部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微生物群落体系,这些微生物以石油烃分解为起始,形成了一个复杂的食物链,对油藏碳、硫和金属离子的元素地球化学循环起着非常... 油藏是一个高温、高压、少氧、寡营养和封闭的极端环境,油田经过多年注水开发后,在油藏内部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微生物群落体系,这些微生物以石油烃分解为起始,形成了一个复杂的食物链,对油藏碳、硫和金属离子的元素地球化学循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MEOR)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油藏和原油发生作用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新技术,具有成本低、适应性强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因此有望成为未来化学驱后油藏和高含水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对油藏内源微生物及其介导的生化反应,微生物采油原理、发展历程和现场试验进行综述,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微生物 生态 调控 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钟炜欣 闻宇晨 侯吉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3-562,共10页
生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强,乳化性能好,抗菌抗氧化活性强,稳定性高,且生物选择性好,环境友好性强。其中,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性能突出,是三次采油中化学表面活性剂的良好替代品。根据肽链氨基酸是否连接成环,可将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 生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强,乳化性能好,抗菌抗氧化活性强,稳定性高,且生物选择性好,环境友好性强。其中,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性能突出,是三次采油中化学表面活性剂的良好替代品。根据肽链氨基酸是否连接成环,可将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分为环状脂肽和线形脂肽。亲水肽链不同种类氨基酸与排列顺序、疏水碳链长度及其支链位置不同,形成的脂肽结构与生物活性不同。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为:高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促进原油乳化形成大尺寸胶束,改变储层岩石润湿性、降低水相相对渗透率等。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用于原油开采的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结果表明,脂肽类生物驱油体系在获得与化学驱相当的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驱油剂成本,证实了其适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可行性。但脂肽在上游合成高产途径、下游低成本提纯工艺以及实际油藏中的地层适应性尚不明确,限制了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油田的商业化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脂肽 原油开采 提高采收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过程中促进原油动用的机制 被引量:6
9
作者 佘跃惠 舒闯闯 +3 位作者 付健 刘宇龙 孙珊珊 喻高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331-9340,共10页
随着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提高采收率越来越重要。近年来,选择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作为驱油材料,可以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且效果较好。已有不少学者通过渗吸、填砂管模型、驱替、数值模拟等实验方法对微生物提高采收率(microbial enhan... 随着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提高采收率越来越重要。近年来,选择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作为驱油材料,可以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且效果较好。已有不少学者通过渗吸、填砂管模型、驱替、数值模拟等实验方法对微生物提高采收率(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MEOR)的效率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微生物驱油的5个机制,并通过比较其对微生物驱油效率的影响,发现渗透率变化、改善岩石表面润湿性和界面张力降低在微生物驱油机制中占主导地位。参与MEOR的细菌能够适应不同条件的储层环境,并代谢出生物活性物质,其中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效果最为明显。将有助于理解微生物与提高采收率的关系,并确定其在增加石油产量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对于MEOR在油气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提高原油采收率 生物表面活性剂 代谢产物 驱油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程海鹰 王修林 +2 位作者 徐登霆 马光东 汪卫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94,110,共5页
为了探讨在胜利油田沾3区块注入以玉米浆为主的营养物刺激内源微生物生长和繁殖从而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用MPN法对油藏内源微生物的群落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在模拟油藏条件下进行了内源微生物培养实验和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腐生菌... 为了探讨在胜利油田沾3区块注入以玉米浆为主的营养物刺激内源微生物生长和繁殖从而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用MPN法对油藏内源微生物的群落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在模拟油藏条件下进行了内源微生物培养实验和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腐生菌、烃类氧化菌、发酵菌等是油藏中存在的主要微生物群落;注入玉米浆可以有效刺激内源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产生表面活性剂和生物气,有利于驱油;硝酸铵可以有效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向岩心注入0.4PV的营养物,玉米浆浓度10~20mL/L,并关闭培养10~20d后,采收率提高约8%。实验证明,利用内源微生物提高沾3区块采收率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浆 内源微生物 提高采收率 微生物群落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蒋焱 曹功泽 +3 位作者 赵凤敏 徐登霆 盖丽鹏 孙玉治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65,68,共4页
胜利油区聚合物驱油藏的51.5%已经转入后续水驱阶段,如何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后的采收率,是油田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结合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聚合物驱后油藏的条件以及室内实验,以孤岛油田中一区Ng3单元为例,分析了聚合物驱后... 胜利油区聚合物驱油藏的51.5%已经转入后续水驱阶段,如何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后的采收率,是油田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结合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聚合物驱后油藏的条件以及室内实验,以孤岛油田中一区Ng3单元为例,分析了聚合物驱后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微生物具备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采收率的潜力,中一区Ng3物模实验可提高采收率7.8%~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后 微生物 提高采收率 可行性 胜利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驱油产出液中有机酸的监测及对提高采收率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柯从玉 吴刚 +4 位作者 游靖 王冠 李青 赵文华 牟伯中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58,3,共5页
通过对样品前处理工艺优化,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微生物驱油现场产出液中有机酸的快速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对有机酸定量检测限可以达到0.01mg/L.采用该方法对宝力格油田微生物驱过程中有机酸的浓度变化进... 通过对样品前处理工艺优化,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微生物驱油现场产出液中有机酸的快速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对有机酸定量检测限可以达到0.01mg/L.采用该方法对宝力格油田微生物驱过程中有机酸的浓度变化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表明,从注水井注入的葡萄糖在地层中很快被微生物分解为有机酸,主要以短链脂肪酸为主,其中乙酸浓度最高,在营养液注入6周时质量浓度达到419 mg/L.随着营养液注入停止,产出液中有机酸浓度也开始下降.通过不同浓度的乙酸对改变岩心渗透率及提高原油采收率实验表明,微驱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对岩心的溶蚀及提高采收率的作用非常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驱油 微生物代谢产物 有机酸 现场监测 GC—MS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生物提高高含水期稠油油藏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豪飞 施雷庭 +3 位作者 叶仲斌 张健 王大威 吕鑫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5-17,21,共4页
NB油田原油粘度大,边底水较发育,无水采油期短,含水率上升较快。根据油藏特点,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微生物提高稠油油藏高含水期采收率的能力。结果表明,微生物体系能够有效的提高采收率,当含水率达到98%时,注入0.3 PV微生物C体... NB油田原油粘度大,边底水较发育,无水采油期短,含水率上升较快。根据油藏特点,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微生物提高稠油油藏高含水期采收率的能力。结果表明,微生物体系能够有效的提高采收率,当含水率达到98%时,注入0.3 PV微生物C体系,采收率增幅为3.78%;当增加注入量为0.6 PV时,采收率增幅显著提高,为14.4%。微生物在油藏环境下能很好的繁殖生长,并通过代谢产物改变原油性质,使油水界面张力下降了31.48%,原油粘度下降了26.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提高采收率 稠油油藏 高含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4
作者 修建龙 董汉平 +2 位作者 俞理 黄立信 郭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6-89,共4页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主要包括微生物本身对原油的直接作用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对油层的间接作用,通过对中外比较典型的数学模型及应用进行对比分析,详细阐述了现阶段微生物驱油数学模型的优缺点、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微生物...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主要包括微生物本身对原油的直接作用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对油层的间接作用,通过对中外比较典型的数学模型及应用进行对比分析,详细阐述了现阶段微生物驱油数学模型的优缺点、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数学模型发展的关键是对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运移规律及增产机理的完善。为体现出模型的可靠性及实用性,应对所建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简化模型方程和优化解法,从而实现矿场试验方案的编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提高采收率 数值模拟 驱油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凝油油藏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温静 肖传敏 +2 位作者 郭斐 王奎斌 马静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7-132,共6页
高凝油具有凝固点高、含蜡量高、析蜡温度高的特点,可能对近井地带产生冷伤害,降低油藏渗透率,影响渗流规律,并且制约了水驱转化学驱等提高采收率技术的试验效果。针对该问题,通过室内实验对辽河油田沈84-安12块地层流体中内源微生物进... 高凝油具有凝固点高、含蜡量高、析蜡温度高的特点,可能对近井地带产生冷伤害,降低油藏渗透率,影响渗流规律,并且制约了水驱转化学驱等提高采收率技术的试验效果。针对该问题,通过室内实验对辽河油田沈84-安12块地层流体中内源微生物进行分离与鉴别,提取了2种耐高温优势微生物菌种,优化了菌种地下激活体系,探究高凝油油藏微生物驱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驱油体系具有降解高凝油蜡质组分作用,有效降低C 20以上长链饱和烃,降解率达到19%~33%,改善后原油凝固点降低2~6℃,较水驱可提高采收率9.0个百分点。该研究为解决高凝油油藏冷伤害、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高凝油 提高采收率 内源微生物 沈84-安12块 激活剂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的室内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爱华 于娟 +2 位作者 方新湘 王传萍 李子叔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F08期77-80,共4页
微生物驱油是一种通过引入在油藏中能存活的微生物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 ,相对于微生物单井吞吐而言 ,具有作用范围广 ,作用周期长的优点。通过试验引入微生物 ,选择特定的激活培养基 ,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关键词 微生物驱油 原油 采收率 激活培养基 室内评价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雷光伦 郭云尧 +1 位作者 郑家朋 孙海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5-16,20,共3页
进行了三组混合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室内实验。研究表明 ,微生物能在 110℃、30MPa的条件下存活 ,并能以原油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 ,降解原油、产生酸、表面活性剂等 ,使原油中C19以上重组分含量降低 10 %~ 40 %,原油粘度降低 10 %~ ... 进行了三组混合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室内实验。研究表明 ,微生物能在 110℃、30MPa的条件下存活 ,并能以原油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 ,降解原油、产生酸、表面活性剂等 ,使原油中C19以上重组分含量降低 10 %~ 40 %,原油粘度降低 10 %~ 5 0 %,凝固点下降 7℃ ;高温微生物可提高采收率 4.1%~ 1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微生物 提高采收率 实验研究 降解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源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大港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冬云 戴映湘 +2 位作者 魏玉红 靳金荣 高欣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58,共2页
分析了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特点、油藏适用条件。从区块选择、方案设计、现 场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大港油田孔店二断块及港西三区一断块本源微生物驱先导性矿场试验的情况。孔 店二断块共进行了15次施... 分析了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特点、油藏适用条件。从区块选择、方案设计、现 场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大港油田孔店二断块及港西三区一断块本源微生物驱先导性矿场试验的情况。孔 店二断块共进行了15次施工,22口受益油井中有9口井见效明显,含水平均下降2%~5%,累计增油11192t。港西 油田三区一断块共实施2口井,受益油井5口,有效率100%。矿场试验表明,采用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能激活油 层中处于休眠状态的好氧和厌氧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增加了原油的流动性,使油井原油产量增加,含水下 降,从而达到了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提高采收率 矿场试验 大港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理论模型 被引量:19
19
作者 雷光伦 陈月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7-49,共3页
从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出发,得到了微生物新陈代谢表达式和生长方程;在物质平衡原理基础上建立了微生物运移、基质浓度分布和代谢产物浓度分布方程;在研究微生物与油藏流体作用基础上,得到了微生物作用引起流体性质变化的我度方程和毛... 从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出发,得到了微生物新陈代谢表达式和生长方程;在物质平衡原理基础上建立了微生物运移、基质浓度分布和代谢产物浓度分布方程;在研究微生物与油藏流体作用基础上,得到了微生物作用引起流体性质变化的我度方程和毛管力方程;在考虑岩石对微生物吸附条件下,得到了油层孔隙度、渗透率、流体饱和度变化方程;以黑油模型为基础,得到了油、气、水渗流方程。该模型基本包括了微生物驱油过程中发生的生物、化学、岩石流体物性、渗流等现象,可用于微生物驱油的油藏数值模拟计算,预测微生物驱油过程中菌体的生长、运移及提高采收率程度。参7(雷光伦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提高采收率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化学复合驱提高高凝油油藏采收率室内实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温静 肖传敏 +4 位作者 郭斐 杨灿 马静 李晓风 易文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2,共6页
针对高凝油油藏析蜡冷伤害、水驱采收率低的问题,运用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分析、化学驱实验评价方法,利用岩心物理模拟与CT扫描等手段,提出了微生物+化学复合驱组合提高高凝油采收率技术,研制了微生物化学复合驱配方,该体系兼有化学驱大幅... 针对高凝油油藏析蜡冷伤害、水驱采收率低的问题,运用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分析、化学驱实验评价方法,利用岩心物理模拟与CT扫描等手段,提出了微生物+化学复合驱组合提高高凝油采收率技术,研制了微生物化学复合驱配方,该体系兼有化学驱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及微生物降低原油蜡质组分双重优点,最后通过物模实验优化了微生物与化学驱配方段塞组合。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化学复合驱较水驱提高驱油效率35.19个百分点,较单一化学复合驱可提高驱油效率7.27个百分点,单位质量聚合物增油量提高了1.16 t/t。该研究为高凝油油藏开发后期方式转换、提高采收率提供有效接替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化学复合驱 提高采收率 高凝油 沈84-安12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