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煤烟气微生物循环脱硫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蒋磊 陶语若 +1 位作者 沈超 龚哲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8-141,共4页
以氧化亚铁硫杆菌固定化生物膜和铁离子复合体系为基础构建了燃煤烟气的微生物循环脱硫工艺。以多面空心球为载体实现了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固定化,固定化生物膜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的特点,有利于细菌的吸附及SO2的脱除。脱硫试验表明... 以氧化亚铁硫杆菌固定化生物膜和铁离子复合体系为基础构建了燃煤烟气的微生物循环脱硫工艺。以多面空心球为载体实现了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固定化,固定化生物膜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的特点,有利于细菌的吸附及SO2的脱除。脱硫试验表明,SO2入口浓度1 000 mg/m3以下,烟气流量1.0 m3/h,循环液流量40~60L/h为适宜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烟气 氧化亚铁硫杆菌 微生物循环脱硫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枯病导病型和抑病型植烟土壤氮循环微生物群落差异分析
2
作者 刘艳霞 李想 +6 位作者 李寒 蒋天平 芶剑渝 张恒 朱经伟 高维常 姚云静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52-63,共12页
【目的】探明导病型和抑病型植烟土壤氮循环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为研究连作障碍发生的微生物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限微模拟宇宙系统”,采用稳定同位素核酸探针(DNA-SIP)技术标记氮来源,利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导病抑病... 【目的】探明导病型和抑病型植烟土壤氮循环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为研究连作障碍发生的微生物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限微模拟宇宙系统”,采用稳定同位素核酸探针(DNA-SIP)技术标记氮来源,利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导病抑病植烟根际土壤氮循环微生物特征分析,并建立特征微生物与烟叶品质、产质量、青枯病发病状况等表观数据的相关性。【结果】导病抑病土壤中参与氮素循环的微生物种类具有差异,导病与抑病土壤中受根系分泌物调控的特有微生物分别为受土壤本身影响微生物数量的63.9%和1.29倍;在根系分泌物介导下,导病土壤中与氮循环相关的物种群落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主要上调与细胞运动和转运有关的基因;抑病土壤中主要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主要上调与物质转运与代谢有关的基因。导病与抑病土氮循环微生物具有显著差异的物种为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木纹杆菌门(Lgnavibacteriae);抑病土壤中与质量指标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的微生物属比导病土壤少21.7%,但抑病土壤微生物与烟叶品质关键指标茄酮间关联性是交叉互作的,显著相关比例较导病土提升19.3百分点。【结论】根系分泌物主要影响导病土壤与氮素循环相关的微生物,土壤本身的性状主要影响抑病土壤氮素循环相关微生物,即导病土壤微生物易受作物的影响发生病害;抑病土壤通过调控土壤微生物对烟叶质量的影响,保持烟叶质量的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导病抑病土壤 烟草青枯病 根系分泌物 氮素循环微生物 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铁循环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45
3
作者 胡敏 李芳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3-698,共16页
铁是土壤中重要的高活性高丰度元素。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铁还原与亚铁氧化两个过程,需要微生物提供基本驱动力,已经成为陆地表层系统研究的国际热点。铁循环控制着土壤有机物矿化、反硝化、甲烷产生、重金属固定等环境过程,是连... 铁是土壤中重要的高活性高丰度元素。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铁还原与亚铁氧化两个过程,需要微生物提供基本驱动力,已经成为陆地表层系统研究的国际热点。铁循环控制着土壤有机物矿化、反硝化、甲烷产生、重金属固定等环境过程,是连结土壤养分循环与污染物转化的纽带。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综述了微生物作用下的铁还原、亚铁氧化过程及其主要微生物类群,重点论述了厌氧条件铁还原与亚铁氧化的环境效应及其地球化学机理,以及铁还原与亚铁氧化两个过程的协调及其调控因子。本文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地球表层的关键环境过程与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铁氧化 铁还原 土壤 环境意义 循环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土壤氮循环微生物类群数量与功能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杰 张丹丹 +1 位作者 董龙龙 王能飞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7年第1期82-89,共8页
南极乔治王岛南端的菲尔德斯半岛被认为是研究南极生态与生物资源的理想之地。本研究从该半岛全岛范围采集了3类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采用传统最大或然法(MPN)对其所含氮循环各类群微生物的总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常规Griess试剂、纳氏... 南极乔治王岛南端的菲尔德斯半岛被认为是研究南极生态与生物资源的理想之地。本研究从该半岛全岛范围采集了3类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采用传统最大或然法(MPN)对其所含氮循环各类群微生物的总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常规Griess试剂、纳氏试剂等显色法初步估算了各菌群的功能活性强度,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和采样点生态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目的是对该半岛土壤氮循环微生物进行先期初步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它们的其他特性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3个土样中所含氮循环微生物总量趋势为氨化菌>反硝化菌>硝化菌和固氮菌(活菌数),除极个别样品外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硝化、反硝化、氨化活性。其中,所有土壤样品均具有比较高的氨化菌含量及氨化活性强度;丘陵山坡土壤的反硝化菌含量与反硝化活性强度要高于动、植物区土壤(极个别样品除外);动物区和植物区土壤的硝化菌含量较少,但硝化活性强度较高,预示着可能存在高效功能菌株;而丘陵山坡土壤的硝化菌含量及硝化活性强度则表现得高低不一。本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地区氮循环微生物提供了前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尔德斯半岛 南极 土壤氮循环微生物 MPN法 菌群数量 功能活性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阔人工混交林及其纯林对土壤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秦佳琪 肖指柔 +5 位作者 明安刚 朱豪 滕金倩 梁泽丽 陶怡 覃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19-1731,共13页
探究土壤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对深刻理解土壤碳循环机制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土壤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对不同人工林类型的响应特征尚不清楚。以南亚热带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人工混交林及其纯林... 探究土壤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对深刻理解土壤碳循环机制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土壤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对不同人工林类型的响应特征尚不清楚。以南亚热带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人工混交林及其纯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地不同土层(0-20、20-40、40-60 cm)土壤样品的宏基因组测序数据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和有机碳组分,解析不同林分不同土层间土壤微生物碳循环(碳固定、碳降解和甲烷代谢)功能基因丰度的差异特征及其主导的土壤环境因子。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碳固定功能基因(rcbL、MUT和PCCA)丰度显著高于其他2个林分,这与其土壤总磷(TP)含量较高且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EOC)、颗粒有机碳(POC)和惰性有机碳(ROC)含量显著较低的影响有关;土壤微生物碳降解功能基因(MAN2C1和bglB)丰度在马尾松林中显著高于混交林(P<0.05),主要受到马尾松林土壤有机碳(SOC)、MBC、可溶性有机碳(DOC)、EOC和ROC含量低的显著影响;马尾松林甲烷代谢功能基因(pmo A-amo A、pmoB-amo B和pmoC-amo C)丰度显著最高,这与土壤SOC、MBC、DOC、EOC和ROC的显著负作用有关。另外,3个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基本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主要与土壤SOC、C/N、MBC、DOC、EOC和ROC含量随土壤深度加深而降低密切相关。总之,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具有较高碳循环潜力,但3个林分土壤微生物碳循环潜力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强,土壤有机碳组分是主导3个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差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循环功能基因 土壤有机碳组分 宏基因组测序 人工林 南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沉水植物根际对沉积物中典型氮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登 蔡启佳 田翠翠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4-323,共10页
【目的】硝化—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是湖泊生态系统重要的脱氮方式,而氮循环微生物的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变化能反应湖泊生态环境的情况,作为评判生态修复的重要指标。【方法】本研究通过模拟培养实验、原位悬挂实验和荧光定量q PCR的方法,... 【目的】硝化—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是湖泊生态系统重要的脱氮方式,而氮循环微生物的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变化能反应湖泊生态环境的情况,作为评判生态修复的重要指标。【方法】本研究通过模拟培养实验、原位悬挂实验和荧光定量q PCR的方法,探讨水蕴草(Egeria densa)、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对根际沉积物中无机态氮含量和氨氧化古菌(ammonia oxidizing archaea,AOA)、好氧氨氧化细菌(aerobic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反硝化细菌、厌氧氨氧化菌(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数量的影响。【结果】3种沉水植物均能显著降低根际沉积物中的铵态氮含量(P<0.05);狐尾藻和苦草根际沉积物nir S、nir K、nos Z基因拷贝数升高;苦草和狐尾藻AOA amo A拷贝数升高,AOB amo A拷贝数降低;水蕴草根际沉积物nir S、nir K和nos Z功能基因拷贝数均降低,但hz O基因拷贝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反硝化是狐尾藻和苦草根际沉积物的主要脱氮方式;苦草和狐尾藻对AOA amo A具有选择性,AOA是沉积物中氨氧化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厌氧氨氧化过程是水蕴草根际沉积物的主要脱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沉积物 无机氮 循环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添加下典型温带、亚热带森林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和微生物群落属性数据集
7
作者 贾彦茹 唐玉倩 +5 位作者 张心昱 于贵瑞 王辉民 陈伏生 田大栓 张雷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41-55,共15页
氮和磷是维持土壤微生物生长和活性的必需养分。中国温带和亚热带森林之间,以及森林土壤垂直剖面上的氮、磷含量差异巨大,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也显著不同。在严重氮沉降影响下,中国东部土壤养分失衡和磷元素限制日益加剧。但是,目前并没... 氮和磷是维持土壤微生物生长和活性的必需养分。中国温带和亚热带森林之间,以及森林土壤垂直剖面上的氮、磷含量差异巨大,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也显著不同。在严重氮沉降影响下,中国东部土壤养分失衡和磷元素限制日益加剧。但是,目前并没有系统的数据集展示氮沉降和磷添加如何影响中国东部森林土壤氮循环微生物和土壤理化性质,从而更好阐释氮沉降和磷添加对森林土壤氮循环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全球变化联网实验平台,测定和整理了3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森林氮磷添加样地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酶活性,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氮循环功能微生物属性数据集。本数据集包括中国东部温带(长白山)和亚热带(千烟洲和鼎湖山)森林氮磷添加野外控制实验样地的0–10cm的表层土壤和无养分添加的0–80cm土壤垂直剖面数据。数据包括:氮循环功能基因(氨氧化古菌amoA、氨氧化细菌amoA、nirK、nirS、nosZ、qnorB、narG、nir、nifH和chiA)丰度、群落多样性和组成、微生物潜在活性(硝化活性、反硝化活性、固氮活性、有机氮分解酶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pH、土壤含水量、N2O排放、净硝化速率和有机碳、NH4+、NO3-、有效磷、总氮、总碳、总磷、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本数据集的创建和共享将为全球变化氮沉降和磷添加背景下森林土壤氮循环的微生物驱动机制及模拟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为森林生态系统温室气体N2O的排放、氮素淋失和养分管理提供数据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森林 亚热带森林 氮磷添加 土壤剖面 循环微生物 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微生物DNA:一个新的肿瘤早筛生物标志物
8
作者 陈慧娟 周启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96-1703,共8页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肿瘤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依旧处于较高的水平,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基于液体活检的肿瘤早筛技术能实现肿瘤的早诊断和早治疗,对肿瘤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已有11种微生物被...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肿瘤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依旧处于较高的水平,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基于液体活检的肿瘤早筛技术能实现肿瘤的早诊断和早治疗,对肿瘤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已有11种微生物被列为了1类致癌微生物。肿瘤内部存在瘤种特异性的微生物组,主要存在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中。肿瘤患者体内的循环微生物DNA(circulating microbial DNA,cmDNA)、主要来源于凋亡与坏死肿瘤组织细胞内微生物的被动释放,肿瘤组织细胞的主动分泌以及肠道菌群的转移等。cmDNA具有特异的生物学特征,具备成为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潜能。多项研究表明,通过检测cmDNA能进行多种肿瘤,例如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等的早期筛查。本文简要介绍了人类肿瘤与微生物的关系、cmDNA的来源和生物学特征及cmDNA在肿瘤早筛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生物 循环微生物DNA 液体活检 肿瘤早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湖区主要微生物生理群数量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志红 于一尊 +5 位作者 黄江丽 张国华 谭胤静 郑国华 涂祖新 陈宇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37-1042,共6页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水量随季节性变化明显。为了研究不同水量对湖区微生物生理群和环境因子影响,采集了丰水期和枯水期鄱阳湖湖区水样,通过研究水体中生理菌群氮循环微生物、解磷细菌等数量和分布特征,分析菌群数量和总氮、总磷...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水量随季节性变化明显。为了研究不同水量对湖区微生物生理群和环境因子影响,采集了丰水期和枯水期鄱阳湖湖区水样,通过研究水体中生理菌群氮循环微生物、解磷细菌等数量和分布特征,分析菌群数量和总氮、总磷和溶解氧等指标相关性,揭示鄱阳湖丰水期和枯水期生理菌群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种氮循环微生物中,硝化细菌(Nitrobacteria)数量最高,所有样品超过3 000 MPN·100 mL^-1。氨化细菌(Ammonifying bacteria)、亚硝化细菌(Nitrosobacteria)和反硝化细菌(Denitrifying bacteria)数量较少,平均为975.11、45.68和127.51 MPN·100mL^-1,样品之间差异明显。44%样品中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数量低于20 MPN·100 mL^-1,达到国家一级水标准,大肠杆菌为300 MPN·100mL^-1有23个,占总样品数30.67%。少数水体样品中解磷细菌(Phosphate-solubilizing bacteria)数量在20~80 CFU·mL^-1,多数样品中没有检测到解磷细菌。底泥中存在较多解磷细菌,占异养细菌5%左右。水体中总氮(TN)与大肠杆菌、氨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成极显著正相关。枯水期反硝化细菌数量明显高于丰水期,其它生理菌群则明显下降,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鄱阳湖水质基本保持良好,没有出现大面积富营养化,大肠杆菌、氨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可以作为鄱阳湖夏季总氮污染的主要指标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循环微生物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炭和竹炭包膜复合肥对毛竹林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青和 马壮 +1 位作者 裘立 董达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0-459,共10页
【目的】从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多样性角度,研究将竹炭和复合肥制备成竹炭包膜复合肥后对毛竹林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分析竹炭简化施用的可行性。【方法】野外林地试验在浙江杭州红黄壤上进行,设置单施复合肥(CK)、竹炭包膜复合肥(BF... 【目的】从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多样性角度,研究将竹炭和复合肥制备成竹炭包膜复合肥后对毛竹林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分析竹炭简化施用的可行性。【方法】野外林地试验在浙江杭州红黄壤上进行,设置单施复合肥(CK)、竹炭包膜复合肥(BF)和复合肥+竹炭(SC)3个处理。在施肥后的第30和100天,测定土壤pH、容重、总碳、总氮、总磷和有效磷含量。采用Miseq和宏基因组技术,测定土壤中具有碱性磷酸酶基因(phoD)的功能菌群落结构和磷循环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结果】与CK相比,SC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和有效磷含量,降低了土壤容重,而将竹炭与复合肥制备成竹炭包膜复合肥后对土壤理化性质没有显著影响。SC和BF处理均改变了土壤中phoD功能菌的群落结构。RDA分析表明,pH是土壤phoD功能菌的重要驱动因素。宏基因组分析表明,SC处理显著提高土壤三磷酸甘油脱氢酶单元(ugpAEC)、C-P键裂解酶(phnGHIJL)、有机磷酸盐特异转运蛋白(phnCD)、无机磷酸盐特异转运蛋白(pstCAB)和碱性磷酸酶(phoA和phoD)基因的相对丰度(P<0.05)。但是,BF处理仅显著增加了ugpE、pstA和phoD基因的相对丰度。【结论】复合肥和竹炭同时施用有助于提高毛竹林土壤磷素有效性,改变土壤phoD功能菌群落结构,促进土壤磷素循环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但是,将竹炭作为包膜材料制备成竹炭包膜复合肥施入土壤后,其效应不再显著。这主要是由于土壤磷素有效性和phoD功能基因表达由pH驱动,而竹炭的添加可提高土壤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 包膜复合肥 毛竹林 循环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氮浓度对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腐解过程营养盐释放及附着生物膜内氮循环基因丰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敏 张松贺 +2 位作者 张丽莎 周甜甜 刘远思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9-760,共12页
氨氮是地表水常见污染物,尤其在农业区域,氮类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导致周边水体氮浓度迅速升高并保持较高水平.然而,当前对高氮水平下沉水植物腐败和附着氮循环微生物的影响尚不清楚.以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为研究用沉水植物... 氨氮是地表水常见污染物,尤其在农业区域,氮类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导致周边水体氮浓度迅速升高并保持较高水平.然而,当前对高氮水平下沉水植物腐败和附着氮循环微生物的影响尚不清楚.以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为研究用沉水植物,在实验室内模拟水体内8和16 mg/L氮浓度下轮叶黑藻腐解过程中营养盐释放及残体表面微生物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的变化.研究发现水体两种氮浓度下轮叶黑藻腐解过程中残体腐解及营养盐释放速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植物腐败初期水体内碳、磷浓度迅速增加,而溶解氧浓度及氧化还原电位迅速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水质指标逐步恢复至初期状态(第146天);水体荧光溶解性有机质主要包括紫外类富里酸、可见类富里酸、色氨酸类蛋白质和酪氨酸类蛋白质等类型.在5个氮循环相关基因中,氮负荷增加对轮叶黑藻残体生物膜内amo A、napA和narG的丰度有显著影响.冗余分析表明氮循环基因丰度受水体总氮浓度的影响较小,与植物总有机碳含量和水体化学需氧量及溶解氧浓度存在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当前氮水平对植物腐败过程影响不大、对氮循环基因丰度有一定影响,但是对该水生植被(尤其是植物腐败初期)和农业退水排放的管理仍需加强,以降低其对水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轮叶黑藻 腐解 营养盐 循环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病毒与浮游植物相互关系及其对海洋地球化学循环的作用 被引量:22
12
作者 周玉航 潘建明 +1 位作者 叶瑛 周怀阳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40-345,共6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海洋地球化学循环 ,特别是微生物环研究方面的发展现状 ,探讨了浮游植物、细菌、病毒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海洋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 .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细菌 病毒 海洋地球化学 微生物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氨基酸有机肥对黄瓜产量及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7
13
作者 吕娜娜 沈宗专 +4 位作者 王东升 刘红军 薛超 李荣 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6-464,共9页
[目的]养殖场病死畜禽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是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养殖业良性发展而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高温酸解病死畜禽制成的氨基酸液与普通有机肥复配制成氨基酸有机肥是实现病死畜禽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 [目的]养殖场病死畜禽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是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养殖业良性发展而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高温酸解病死畜禽制成的氨基酸液与普通有机肥复配制成氨基酸有机肥是实现病死畜禽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旨在评估氨基酸有机肥对黄瓜产量及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手段,研究连续施用氨基酸有机肥对设施黄瓜产量、土壤理化性质、氮素循环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氨基酸有机肥处理、单施化肥、施用鸡粪有机肥处理黄瓜分别增产48.2%、29.5%和30.6%。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氨基酸有机肥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和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的含量,而与其他施肥处理间差异较小。氨基酸有机肥处理土壤的氨氧化细菌数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但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反硝化nirK基因数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而显著低于施用鸡粪有机肥处理;nirS基因数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及单施化肥处理。氨基酸有机肥处理土壤的过氧化氢酶及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和不施肥对照;脲酶活性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但低于其他施肥处理;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且与其他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施用氨基酸有机肥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土壤生物肥力,提高根系可吸收利用的速效养分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黄瓜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有机肥 黄瓜 产量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氮素循环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养殖尾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及其脱氮过程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秋芬 田文杰 +5 位作者 孙波 迟赛赛 罗梓峻 徐爱玲 宋志文 崔正国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95,共14页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海水养殖尾水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其中,脱氮是人工湿地的主要任务之一。基质上栽培的植物和附着的微生物参与的氮循环是人工湿地生物脱氮的主要路径,植物和多种氮代谢菌群在人工湿地内部相互协同与制约,构成了一个复杂...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海水养殖尾水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其中,脱氮是人工湿地的主要任务之一。基质上栽培的植物和附着的微生物参与的氮循环是人工湿地生物脱氮的主要路径,植物和多种氮代谢菌群在人工湿地内部相互协同与制约,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氮代谢网络。海水养殖尾水的高盐度和低碳氮比(C/N)又决定了此类人工湿地独特的处理环境和生物脱氮机制。同时,人工湿地的供氧模式、水力负荷(HRT)、水力停留时间(HLR)等水力条件参数对脱氮效能也有很大影响,对这些指标进行调控和优化,可以提高湿地的整体脱氮性能。本文从海水人工湿地的构建、基质的选取、耐盐植物的筛选、氮循环相关微生物以及运行参数调控四个方面,对近年来海水养殖尾水人工湿地生物脱氮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以期为深入理解海水人工湿地脱氮机制和优化运行方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尾水 人工湿地 生物脱氮 耐盐植物 循环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草场的生态功能 被引量:47
15
作者 李文涛 张秀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33-939,共7页
海草场作为特殊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尽管其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比例很小,但其具有极高的初级生产力,在地球系统碳循环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海草本身还可以作为其他附着生物的附着基,进一步提高了海草场的初级生产力,并为许多海洋动物... 海草场作为特殊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尽管其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比例很小,但其具有极高的初级生产力,在地球系统碳循环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海草本身还可以作为其他附着生物的附着基,进一步提高了海草场的初级生产力,并为许多海洋动物提供了适宜的食物。海草场的存在,改变了海草场内的流体动力过程,加速了悬浮颗粒的沉降,对稳定海底底质和净化水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海草本身可以作为一些海洋动物的食物,同时其复杂的地下和地上结构还为一些海洋动物提供了庇护和栖息场所。而海草植物体的大部分,将最终被微生物分解利用,所产生的营养盐可以满足其它初级生产者生长所需。本文通过总结世界范围内海草场生态学研究成果,旨在阐述海草场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功能,以提高人们对海草场生态功能的认识,唤起人们对海草场的重视与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 初级生产力 附生生物群落 沉降 庇护所 栖息场所 微生物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