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微生物岩土工程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双娇
李志清
+3 位作者
田怡帆
李燕明
周应新
李丹丹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6-264,共29页
微生物岩土工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友好型岩土体改良加固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但限于理论水平和研究手段,该技术仍存在较多不足,难以实现高效固化,由此成为大规模现场应用的瓶颈。而提升固化效率的关键在于明确其作用原理和影响机制...
微生物岩土工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友好型岩土体改良加固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但限于理论水平和研究手段,该技术仍存在较多不足,难以实现高效固化,由此成为大规模现场应用的瓶颈。而提升固化效率的关键在于明确其作用原理和影响机制。文章梳理了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技术(MICP)的研究现状,系统归纳了固化原理和改良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并分析得出固化效率主要受到反应物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当前MICP技术已初步应用于土体固化、裂缝修复、防渗处理、污染修复及微生物水泥等领域,但由于矿化难以均匀、反应物不经济、微生物及脲酶活性期短且受环境干扰大、代谢产物附带毒性、现场应用性差,该技术目前主要限于实验室水平。作者分别提出了可能的突破与改进方向,并结合实验室成果指出豆粕进行菌体扩培和脲酶供给的碳源优势,以及将磷石膏作为现场钙源的环保性和经济性,以期为从事微生物岩土工程研究与技术开发的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岩土
工程
微生物
地质工程
微生物
诱导碳酸钙沉积
巴氏芽孢杆菌
脲酶
磷石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生物岩土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52
2
作者
何稼
楚剑
+2 位作者
刘汉龙
高玉峰
李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3-653,共11页
岩土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活动对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有一定的影响。微生物岩土技术,是将微生物反应加以控制和利用,来解决岩土工程中的问题。在近十年里,微生物岩土技术逐渐成为岩土工程研究界的一个热门课题,并取...
岩土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活动对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有一定的影响。微生物岩土技术,是将微生物反应加以控制和利用,来解决岩土工程中的问题。在近十年里,微生物岩土技术逐渐成为岩土工程研究界的一个热门课题,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原理和应用两个角度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归类和分析。从微生物反应原理的角度来说,微生物岩土技术所利用的微生物过程包括微生物矿化作用,微生物产气泡过程,以及微生物膜生长过程等。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说,微生物岩土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岩土体加固、防渗,砂土液化防治,土体抗侵蚀,污染土治理等。此外,还对微生物岩土技术的实施方法特点,监测和检测技术,以及环境影响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岩土
技术
微生物
过程
地基处理
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生物砂浆与岩石界面的剪切强度及胶结特性
3
作者
邵光辉
孔祥泰
+3 位作者
陈海涛
黄容聘
狄志强
刘鹏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2-1151,共10页
客土喷播复绿高陡裸岩坡面时喷播土体易于剥落,在裸岩表面喷覆微生物砂浆具有提高喷播土体与岩面附着力和稳定性的应用潜力。为此,开展微生物砂浆胶结石灰岩界面剪切试验,研究微生物砂浆与岩石界面的剪切强度变化规律和胶结作用机理。...
客土喷播复绿高陡裸岩坡面时喷播土体易于剥落,在裸岩表面喷覆微生物砂浆具有提高喷播土体与岩面附着力和稳定性的应用潜力。为此,开展微生物砂浆胶结石灰岩界面剪切试验,研究微生物砂浆与岩石界面的剪切强度变化规律和胶结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胶结后的微生物砂浆-岩石界面的黏聚力和摩擦角分别可达到45.6 kPa和26.40°,微生物矿化胶结对界面的摩擦角影响不大。微生物砂浆的崩解率与碳酸钙生成量呈负指数幂相关,当碳酸钙生成量高于2.5%时,微生物砂浆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岩面上覆微生物砂浆中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界面剪切破坏主要是砂颗粒与碳酸钙结晶体的接触面剥离,以及碳酸钙结晶集合体内部断裂。研究结果可为微生物岩土技术应用于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岩土
岩质坡面
剪切强度
界面
胶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微生物技术改良泥炭土工程性质试验研究
被引量:
20
4
作者
桂跃
吴承坤
+2 位作者
刘颖伸
高玉峰
何稼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9-278,共10页
提出利用微生物技术制备原生菌高浓度菌液,用来加快土中有机质分解速率,实现在较短时间内显著降低有机质含量、改善土的工程性质的目的。为验证其可行性,从昆明市2个场地采取了泥炭土样,研发了2套模型装置,分别模拟厌氧、好氧环境下泥...
提出利用微生物技术制备原生菌高浓度菌液,用来加快土中有机质分解速率,实现在较短时间内显著降低有机质含量、改善土的工程性质的目的。为验证其可行性,从昆明市2个场地采取了泥炭土样,研发了2套模型装置,分别模拟厌氧、好氧环境下泥炭土有机质分解过程,并测试分析了分解后泥炭土的烧失量、界限含水率及一维固结蠕变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厌氧环境下,菌液浸泡的泥炭土生物气产量比纯水浸泡的有大幅度提高,其产气动力学特征符合修正Gompertz模型。好氧环境下,分解30d左右时,2个场地泥炭土烧失量分别减少了10.3%和15.6%,减少量比厌氧环境下的大。界限含水率试验表明,泥炭土液限随微生物分解反应时间的增长有所降低,而塑限变化幅度不大。一维固结蠕变试验表明,有机质分解后的泥炭土次固结系数下降,分解时间越长,次固结系数下降越显著。对新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理论及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该技术有望发展为一项生态友好型的泥炭土地基新型处理方法,改良泥炭土有望成为微生物岩土技术一个潜在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岩土
技术
泥炭土
有机质分解
生物
气
烧失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作用对泥炭土工程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5
5
作者
桂跃
吴承坤
+3 位作者
赵振兴
刘声钧
刘锐
张秋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47-155,共9页
微生物分解作用会改变泥炭土有机质含量和组分,影响土的工程性质,为探究这种现象,研发了模型试验装置,利用富集菌液对泥炭土进行了为期90 d的分解,对分解过程中泥炭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析测试。试验结果表明,(1)90 d内泥炭土有机质...
微生物分解作用会改变泥炭土有机质含量和组分,影响土的工程性质,为探究这种现象,研发了模型试验装置,利用富集菌液对泥炭土进行了为期90 d的分解,对分解过程中泥炭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析测试。试验结果表明,(1)90 d内泥炭土有机质含量从67%下降至61.5%,随着分解时长增大,泥炭土颗粒相对密度Gs、饱和重度γsat增大,液限wL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塑限wP变化幅度不大;(2)分解后的泥炭土压缩系数a1-2下降,压缩模量Es增大;(3)分解后的泥炭土固结快剪强度普遍有15%~25%的增大,黏聚力ccq从最初的18.3下降为15.6 kPa,内摩擦角φcq从13.9°增大到18.8°;(4)分解时长增大,经过预压重塑泥炭土样的渗透系数有下降趋势。分析表明,泥炭土工程性质的改变不仅和有机质含量下降有关,还可能与组分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岩土
有机质分解
泥炭土
抗剪强度参数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生物岩土工程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双娇
李志清
田怡帆
李燕明
周应新
李丹丹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
中冶华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中岩天地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会巧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出处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6-264,共29页
基金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资助号:2019QZKK090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号:2019YFC1509903)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号:42177146)
云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号:202103AA080013)。
文摘
微生物岩土工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友好型岩土体改良加固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但限于理论水平和研究手段,该技术仍存在较多不足,难以实现高效固化,由此成为大规模现场应用的瓶颈。而提升固化效率的关键在于明确其作用原理和影响机制。文章梳理了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技术(MICP)的研究现状,系统归纳了固化原理和改良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并分析得出固化效率主要受到反应物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当前MICP技术已初步应用于土体固化、裂缝修复、防渗处理、污染修复及微生物水泥等领域,但由于矿化难以均匀、反应物不经济、微生物及脲酶活性期短且受环境干扰大、代谢产物附带毒性、现场应用性差,该技术目前主要限于实验室水平。作者分别提出了可能的突破与改进方向,并结合实验室成果指出豆粕进行菌体扩培和脲酶供给的碳源优势,以及将磷石膏作为现场钙源的环保性和经济性,以期为从事微生物岩土工程研究与技术开发的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生物岩土
工程
微生物
地质工程
微生物
诱导碳酸钙沉积
巴氏芽孢杆菌
脲酶
磷石膏
Keywords
Microbial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Microbial geological engineering
Microbial induced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
Bacillus pasteurii
Urease
Phosphogypsum
分类号
Q939.97 [生物学—微生物学]
TU4 [建筑科学—土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生物岩土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52
2
作者
何稼
楚剑
刘汉龙
高玉峰
李冰
机构
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
南洋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3-653,共11页
基金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生奖学金
中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111)计划项目(B130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096)
文摘
岩土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活动对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有一定的影响。微生物岩土技术,是将微生物反应加以控制和利用,来解决岩土工程中的问题。在近十年里,微生物岩土技术逐渐成为岩土工程研究界的一个热门课题,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原理和应用两个角度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归类和分析。从微生物反应原理的角度来说,微生物岩土技术所利用的微生物过程包括微生物矿化作用,微生物产气泡过程,以及微生物膜生长过程等。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说,微生物岩土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岩土体加固、防渗,砂土液化防治,土体抗侵蚀,污染土治理等。此外,还对微生物岩土技术的实施方法特点,监测和检测技术,以及环境影响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微生物岩土
技术
微生物
过程
地基处理
灾害防治
Keywords
biogeotechnology
microbial process
ground improvement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分类号
TU43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生物砂浆与岩石界面的剪切强度及胶结特性
3
作者
邵光辉
孔祥泰
陈海涛
黄容聘
狄志强
刘鹏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安徽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诚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2-1151,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293,51809139)。
文摘
客土喷播复绿高陡裸岩坡面时喷播土体易于剥落,在裸岩表面喷覆微生物砂浆具有提高喷播土体与岩面附着力和稳定性的应用潜力。为此,开展微生物砂浆胶结石灰岩界面剪切试验,研究微生物砂浆与岩石界面的剪切强度变化规律和胶结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胶结后的微生物砂浆-岩石界面的黏聚力和摩擦角分别可达到45.6 kPa和26.40°,微生物矿化胶结对界面的摩擦角影响不大。微生物砂浆的崩解率与碳酸钙生成量呈负指数幂相关,当碳酸钙生成量高于2.5%时,微生物砂浆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岩面上覆微生物砂浆中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界面剪切破坏主要是砂颗粒与碳酸钙结晶体的接触面剥离,以及碳酸钙结晶集合体内部断裂。研究结果可为微生物岩土技术应用于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生物岩土
岩质坡面
剪切强度
界面
胶结特性
Keywords
biogeotechnics
rock slope
shear strength
interface
cementation characteristic
分类号
TU452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微生物技术改良泥炭土工程性质试验研究
被引量:
20
4
作者
桂跃
吴承坤
刘颖伸
高玉峰
何稼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河海大学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9-278,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68030,51768027,41662021)
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GH201401)。
文摘
提出利用微生物技术制备原生菌高浓度菌液,用来加快土中有机质分解速率,实现在较短时间内显著降低有机质含量、改善土的工程性质的目的。为验证其可行性,从昆明市2个场地采取了泥炭土样,研发了2套模型装置,分别模拟厌氧、好氧环境下泥炭土有机质分解过程,并测试分析了分解后泥炭土的烧失量、界限含水率及一维固结蠕变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厌氧环境下,菌液浸泡的泥炭土生物气产量比纯水浸泡的有大幅度提高,其产气动力学特征符合修正Gompertz模型。好氧环境下,分解30d左右时,2个场地泥炭土烧失量分别减少了10.3%和15.6%,减少量比厌氧环境下的大。界限含水率试验表明,泥炭土液限随微生物分解反应时间的增长有所降低,而塑限变化幅度不大。一维固结蠕变试验表明,有机质分解后的泥炭土次固结系数下降,分解时间越长,次固结系数下降越显著。对新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理论及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该技术有望发展为一项生态友好型的泥炭土地基新型处理方法,改良泥炭土有望成为微生物岩土技术一个潜在应用领域。
关键词
微生物岩土
技术
泥炭土
有机质分解
生物
气
烧失量
Keywords
biogeotechnology
peaty soil
organic matter degradation
biogas
ignition loss
分类号
TU43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作用对泥炭土工程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5
5
作者
桂跃
吴承坤
赵振兴
刘声钧
刘锐
张秋敏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47-15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568030,No.51768027,No.41662021)
文摘
微生物分解作用会改变泥炭土有机质含量和组分,影响土的工程性质,为探究这种现象,研发了模型试验装置,利用富集菌液对泥炭土进行了为期90 d的分解,对分解过程中泥炭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析测试。试验结果表明,(1)90 d内泥炭土有机质含量从67%下降至61.5%,随着分解时长增大,泥炭土颗粒相对密度Gs、饱和重度γsat增大,液限wL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塑限wP变化幅度不大;(2)分解后的泥炭土压缩系数a1-2下降,压缩模量Es增大;(3)分解后的泥炭土固结快剪强度普遍有15%~25%的增大,黏聚力ccq从最初的18.3下降为15.6 kPa,内摩擦角φcq从13.9°增大到18.8°;(4)分解时长增大,经过预压重塑泥炭土样的渗透系数有下降趋势。分析表明,泥炭土工程性质的改变不仅和有机质含量下降有关,还可能与组分变化有关。
关键词
微生物岩土
有机质分解
泥炭土
抗剪强度参数
渗透系数
Keywords
microbial geotechnical
organic matter degradation
peat soil
shearing strength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分类号
TU447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微生物岩土工程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王双娇
李志清
田怡帆
李燕明
周应新
李丹丹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微生物岩土技术的研究进展
何稼
楚剑
刘汉龙
高玉峰
李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5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微生物砂浆与岩石界面的剪切强度及胶结特性
邵光辉
孔祥泰
陈海涛
黄容聘
狄志强
刘鹏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利用微生物技术改良泥炭土工程性质试验研究
桂跃
吴承坤
刘颖伸
高玉峰
何稼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作用对泥炭土工程性质的影响
桂跃
吴承坤
赵振兴
刘声钧
刘锐
张秋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