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1
作者 贺纪正 葛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571-5582,共12页
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包括种群、群落等不同层次)地理分布格局及成因的一门交叉学科。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的研究长期滞后于宏生物地理学。鉴于土壤微生物在调控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维持生态系统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对其空间分布格局及形... 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包括种群、群落等不同层次)地理分布格局及成因的一门交叉学科。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的研究长期滞后于宏生物地理学。鉴于土壤微生物在调控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维持生态系统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对其空间分布格局及形成机制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微生物多样性的认知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格局,从而对微生物全球性随机分布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对当前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研究中的一些概念性问题,如微生物物种的定义、微生物多样性的定量测度、对微生物全球性随机分布的争论等,进行了系统评述;以微生物种-面积关系和距离-衰减关系为例对当前最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初步探讨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问题;在传统生物地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一个可用于验证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格局形成和机制维持的简单研究框架。这些对今后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生物地理学 微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种-面积关系 距离-衰减关系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邢平平 褚栋 +1 位作者 金建玲 郭笃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0期14629-14629,14672,共2页
总结了原核微生物分布的生物地理模式和原生微生物分布的生物地理模式,说明微生物的分布不是随机分布的,并且微生物生物地理学与大生物的生物地理学没有显著的质的不同。微生物的生物地理学研究和试验方法的应用对整个生物地理学研究具... 总结了原核微生物分布的生物地理模式和原生微生物分布的生物地理模式,说明微生物的分布不是随机分布的,并且微生物生物地理学与大生物的生物地理学没有显著的质的不同。微生物的生物地理学研究和试验方法的应用对整个生物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生物地理学 种-面积关系 距离-衰减关系 种-时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理论与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56
3
作者 贺纪正 王军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6575-6583,共9页
土壤微生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几乎所有的土壤生态过程,在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以及污染物降解等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土壤微生物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不仅是微生物演变和进化的基础科学问... 土壤微生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几乎所有的土壤生态过程,在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以及污染物降解等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土壤微生物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不仅是微生物演变和进化的基础科学问题,也是预测微生物及其所介导的生态功能对环境条件变化响应、适应和反馈的理论依据。讨论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定义、测度方法和指标,认为群落是联系动植物宏观生态学与微生物生态学的基础,群落构建机制是宏观和微观生态学都需要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从生态学的群落构建理论出发,阐述了包括生态位理论/中性理论、过程理论和多样性-稳定性理论在土壤微生物时空演变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微生物群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及其尺度效应;确立了以微生物群落构建理论为基础、不同时空尺度下土壤微生物群落演变特征为主要内容的微生物演变研究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地理学 微生物演变 生物多样性 群落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酿造生态特征对酿造微生态的支撑研究
4
作者 卢星霏 谢瑞临 +7 位作者 秦辉 周军 刘双平 蔡小波 代宇 赵小波 黄孟阳 张宿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5-160,共6页
利用遥感技术对比同位于北纬28°的三个地区(泸州市、南昌市、台州市)的生态地理条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车间内外环境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SourceTracker定量分析对入窖糟的微生物进行溯源。生态地理条件分析结果表明,泸州市... 利用遥感技术对比同位于北纬28°的三个地区(泸州市、南昌市、台州市)的生态地理条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车间内外环境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SourceTracker定量分析对入窖糟的微生物进行溯源。生态地理条件分析结果表明,泸州市年平均湿度(82.76%)最高、年日照时长(1 166 h)最短、年平均风速(1.74 m/s)最小,土壤偏酸性且湿度大,水质优越,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说明浓香型白酒风味形成与其独特的生态地理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酿造车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不同车间微生物群落优势微生物存在一定差异,而同一车间内外环境微生物群落组成也具有差异,并且存在交互影响作用。微生物溯源分析结果表明,大曲是入窖糟的主要微生物来源,对入窖糟中真菌贡献率为40.53%~73.28%,细菌贡献率为49.23%。同时入窖糟微生物还来源于设备及工具表面、空气和地面,说明浓香型白酒酿造产区微生物是糟醅微生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微生物地理学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空间分布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好才 夏敏 +3 位作者 刘圣恩 王燚 展鹏飞 王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663-2675,共13页
了解高原泥炭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特征对认识高原湿地生态特征及演化过程至关重要。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局域尺度上研究了四川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通过进一... 了解高原泥炭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特征对认识高原湿地生态特征及演化过程至关重要。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局域尺度上研究了四川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通过进一步测定土壤及植物基本理化指标,量化采样点之间的地理距离,比较了细菌群落不同成员(稀有种和丰富种)的空间周转差异,分析了土壤环境变量和空间因子对细菌群落结构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若尔盖泥炭土壤细菌群落主要由绿弯菌门(Chloroflexi)(26.2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3.21%)、厚壁菌门(Firmicutes)(10.56%)等优势物种门类组成;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表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关系,群落结构相似性随采样点地理距离增加而逐渐降低,细菌群落的周转速率表现为总细菌群落>丰富种>稀有种;Mantel检验结果显示,地上生物量与细菌群落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其中,影响稀有种空间分布特征的环境因子还包括土壤硫含量、活性磷、Mn和土壤pH值;方差分解分析表明,局域尺度上的土壤因子对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土壤细菌群落构建的相对贡献大于空间因子,土壤异质性是影响微生物空间分布特征的关键因素。研究为开展高原湿地泥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调查及揭示微生物群落构建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高原湿地 微生物地理学 环境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峰岭热带天然林不同土层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的海拔变异规律 被引量:7
6
作者 黄正谊 苏延桂 +4 位作者 黄刚 吕坤 吴国朋 林思诺 王晶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91-2902,共12页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沿海拔梯度的变异是微生物生物地理学分异和群落空间分布的重要内容,然而,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特征的海拔模式尚不明确。研究海南省尖峰岭自然保护区0—20cm和20—40cm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沿海拔梯...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沿海拔梯度的变异是微生物生物地理学分异和群落空间分布的重要内容,然而,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特征的海拔模式尚不明确。研究海南省尖峰岭自然保护区0—20cm和20—40cm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沿海拔梯度(400—1410m)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0—20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生物量氮和生物量磷随海拔升高(峰顶降低)而增加,20—40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生物量氮和生物量磷随海拔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整体上,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在0—20cm中占优势,丰度总和占该层细菌总量的88.17%;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厚壁菌门、绿弯菌门在20—40cm中占优势,丰度总和占该层细菌总量的90.82%;随海拔增加,0—20cm细菌多样性线性减少,20—40cm细菌多样性变化不显著;沿海拔梯度,0—20cm细菌群落组成可分为低(409—1018m),中(1018—1357m)和高(1410m)三个海拔聚集群落,20—40cm细菌群落组成随海拔无显著性变化;两土层细菌多样性与土壤pH显著正相关,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在0—20cm主要受年均温度和pH影响,20—40cm受年均温度和土壤有机碳影响;根据Bray-Curtis指数,0—20cm和20—40cm土壤细菌相似性随地理距离的增加逐渐降低,细菌群落相似性随环境距离的增大也逐渐降低。总之,尖峰岭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海拔格局受土壤深度影响,且驱动细菌群落组成变化的因素在土层间不同,暗示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热带森林0—20cm和20—40cm土壤微生物群落可能具有不同的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生物地理学 土壤深度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