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固定化酒糟多孔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和降解
1
作者 闫宇豪 李成涛 +2 位作者 马潇涛 卫春会 汪泽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00-2309,共10页
为提高废弃酒糟资源化利用附加值,实现对印染废水中亚甲基蓝(MB)的高效吸附降解,采用Massibacillus菌株和酒糟多孔炭材料(DGPC)制备了微生物固定化酒糟多孔炭材料(M-DGPC)。利用FTIR、SEM和EDS对M-DGPC的结构、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 为提高废弃酒糟资源化利用附加值,实现对印染废水中亚甲基蓝(MB)的高效吸附降解,采用Massibacillus菌株和酒糟多孔炭材料(DGPC)制备了微生物固定化酒糟多孔炭材料(M-DGPC)。利用FTIR、SEM和EDS对M-DGPC的结构、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通过批量实验考察了pH和盐度对M-DGPC吸附MB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在短期实验和长期循环利用中M-DGPC对MB的吸附和降解的性能。结果表明,在pH=6和盐度为1%的环境下,M-DGPC对水中MB的48h去除率分别达到97.0%和98.6%;M-DGPC在6次循环利用后对MB的去除率约为99%,经过8次循环利用后,对MB的去除率约为93%,且MB降解率约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固定化 多孔炭材料 吸附和降解 染料废水 废弃物资源化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固定化的发展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7
2
作者 王里奥 崔志强 +1 位作者 钱宗琴 郑阳华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5-129,共5页
通过对固定化技术方法的介绍以及不同载体选择的对比,分析评价了固定化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应用研究进展。认为固定化微生物是一种比一般生物处理法更为高效的方法,并讨论了它在含毒重金属离子废水、有机废水、酚类废水、芳香烃类废水、... 通过对固定化技术方法的介绍以及不同载体选择的对比,分析评价了固定化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应用研究进展。认为固定化微生物是一种比一般生物处理法更为高效的方法,并讨论了它在含毒重金属离子废水、有机废水、酚类废水、芳香烃类废水、含磷含氮废水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固定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但在从实验室阶段走向废水处理的实际应用阶段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 载体 废水处理 生物处理 固定化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固定化聚醚砜微囊载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广金 褚良银 +2 位作者 陈文梅 杨平 周明宇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51,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相转化法制备了聚醚砜(PES)通孔膜微囊载体,该PES微囊载体呈球形囊状,外径约2mm,壁面密布指状通孔孔道,孔径分布窄,中值孔径13.6μm,载体内外表面粗糙,并具有较大的孔容、孔表面积和空隙率,空隙率高达91.7%。... 采用"溶胶-凝胶"相转化法制备了聚醚砜(PES)通孔膜微囊载体,该PES微囊载体呈球形囊状,外径约2mm,壁面密布指状通孔孔道,孔径分布窄,中值孔径13.6μm,载体内外表面粗糙,并具有较大的孔容、孔表面积和空隙率,空隙率高达91.7%。在厌氧处理人工废水的静态实验中,使用通孔膜微囊载体的沼气产量高于使用基体型多孔聚合物载体和未使用载体的情况:在31d内,使用载体的累积沼气产量达到881ml,使用基体型多孔聚合物载体和未使用载体的仅分别为715ml和517ml;厌氧菌群大量存在于载体内部和断面通孔内。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通孔膜微囊具有良好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 载体 微生物固定化 微囊 多孔膜 相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固定化修复技术在氮污染地表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辉 李培军 +1 位作者 胡筱敏 王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共3页
地表水中氮污染日益严重,由于氮污染地表水的特殊性,常规修复方法难以发挥高效作用。鉴于微生物固定化修复技术的诸多优点以及在含氮废水中的应用,本文阐述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修复氮污染地表水的可行性,并探讨了该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及... 地表水中氮污染日益严重,由于氮污染地表水的特殊性,常规修复方法难以发挥高效作用。鉴于微生物固定化修复技术的诸多优点以及在含氮废水中的应用,本文阐述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修复氮污染地表水的可行性,并探讨了该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污染地表水 微生物固定化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固定化处理甲醇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宋志文 陈冠雄 马放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0-31,41,共3页
将具有降解甲醇能力的微生物固定于颗粒活性炭,组成固定化微生物反应器,考察其对甲醇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微生物固定化生物反应器处理甲醇废水的最佳条件是pH7-8,温度20~30℃,空气曝 气,甲醇去除率在90%以上。
关键词 微生物固定化 颗粒活性炭 甲醇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原位净化污染河塘的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高岩 张力 +4 位作者 王岩 罗佳 王栋 严少华 张振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4-341,共8页
利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原位净化污水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为明确其在低温条件下的效果,在亚热带地区温度较低的3月份至5月份,采用该技术对富营养化河塘进行净化,监测水质变化。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后水体的氨氮、总溶解氮、可溶性正磷... 利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原位净化污水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为明确其在低温条件下的效果,在亚热带地区温度较低的3月份至5月份,采用该技术对富营养化河塘进行净化,监测水质变化。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后水体的氨氮、总溶解氮、可溶性正磷酸盐、总溶解磷浓度较进水口明显降低,在入水氮、磷负荷上升的情况下,仍保持着总体下降的趋势;此技术对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没有对总溶解氮、总溶解磷的净化效果明显;采用该技术后,河塘水体高锰酸盐指数稳步下降。说明,在亚热带地区温度相对较低的春季,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可以用于原位净化城市生活污水污染的富营养化河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 污水净化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培养法与吸附法微生物固定化对比 被引量:2
7
作者 山丹 马放 +1 位作者 张斯 王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57,共5页
为寻找一种适用于菌丝球生物质载体高效、快捷的微生物固定化方法,分别采用同时培养法和吸附法将高效苯胺降解细菌JH-9固定于黑曲霉菌Y3形成的生物质载体菌丝球上,并对两种微生物固定化方法所形成的混合菌丝球的特性和内部结构进行对比... 为寻找一种适用于菌丝球生物质载体高效、快捷的微生物固定化方法,分别采用同时培养法和吸附法将高效苯胺降解细菌JH-9固定于黑曲霉菌Y3形成的生物质载体菌丝球上,并对两种微生物固定化方法所形成的混合菌丝球的特性和内部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接种细菌数量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培养法固定化细菌所用的时间缩短,且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细菌数量更多.同时培养法形成的混合菌丝球堆积体积更大,成球总数量更多,球体直径较小,总质量和总相对密度也较小.当采用同一种固定化方法时,混合菌丝球的堆积体积、成球大小与功能菌的接种量成正比;而形成混合菌丝球的总质量和总相对密度却与功能菌的接种量成反比.同时培养法形成的混合菌丝球内部细菌非常均匀地排列生长在每一根菌丝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固定化 同时培养 菌丝球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缩甲醛/纳米凹凸棒土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媛 王亚娥 +2 位作者 石宗利 李杰 毛玉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0-143,共4页
以硅烷偶联剂KH560改性的纳米凹凸棒土作为纳米无机填料,用悬浮共聚法制备了多孔亲水性的聚乙烯醇缩甲醛/纳米凹凸棒土复合材料。考察了纳米凹凸棒土的用量与复合材料物理性能及孔结构的关系。将其做为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用于污水处理,对... 以硅烷偶联剂KH560改性的纳米凹凸棒土作为纳米无机填料,用悬浮共聚法制备了多孔亲水性的聚乙烯醇缩甲醛/纳米凹凸棒土复合材料。考察了纳米凹凸棒土的用量与复合材料物理性能及孔结构的关系。将其做为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用于污水处理,对比普通活性污泥法,考察了该材料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效果。研究表明,当纳米凹凸棒土填充量为6 g/100 g时,复合材料的表观密度为76.8 kg/m3,吸水率14.92 g/g,孔隙率为96.5%。该载体对污水的CODCr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均比普通活性污泥反应器分别高出20%和11%,具有较好的微生物固定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凹凸棒土 聚乙烯醇缩甲醛 纳米复合材料 微生物固定化载体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固定化修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江红 徐瑞丹 +1 位作者 潘洋 芦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46-951,共6页
从大庆油田采油污水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以聚丙烯酰胺为唯一氮源和唯一碳源的4株聚丙烯酰胺降解菌R1、R2、R3、Y3。通过游离菌与固定化菌降解聚丙烯酰胺效果的实验数据比较,证明了微生物固定化法降解聚丙烯酰胺具有优势。因此,采用微生物... 从大庆油田采油污水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以聚丙烯酰胺为唯一氮源和唯一碳源的4株聚丙烯酰胺降解菌R1、R2、R3、Y3。通过游离菌与固定化菌降解聚丙烯酰胺效果的实验数据比较,证明了微生物固定化法降解聚丙烯酰胺具有优势。因此,采用微生物固定法修复采油污水污染土壤,通过固定化颗粒的制备难易程度、强度、费用及对聚丙烯酰胺和原油的去除率等条件,比较了5种包埋固定化制备方法,考察了优选出的包埋固化法对土壤中污染物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PVA+海藻酸钠+添加剂法得到的固定化颗粒强度好,操作简单,不易破损,且费用低,对土壤中聚丙烯酰胺去除率为79.5%,对原油的去除率可达到98.7%。对筛选出的4种菌株鉴定得知R1为芽孢乳杆菌属,R2为微球菌属,R3、Y3为假单胞菌属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污染的土壤 聚丙烯酰胺 微生物固定化 包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载体微生物固定化的进展及在酿造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雪松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6,共6页
前言 作为生物反应器所使用的固定化载体有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其中海藻酸钙凝胶及角叉胶钾凝胶包埋固定法,以各种酶和菌体为对象所使用的各种反应器,在食品工业领域中的研究已得到实际应用。然而无机载体比有机载体尽管有着不少优点,... 前言 作为生物反应器所使用的固定化载体有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其中海藻酸钙凝胶及角叉胶钾凝胶包埋固定法,以各种酶和菌体为对象所使用的各种反应器,在食品工业领域中的研究已得到实际应用。然而无机载体比有机载体尽管有着不少优点,但对无机裁体的具体研究比较少。最近陶瓷(单片或烽巢状结构)作为固定化载体,特别是在食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食醋 无机载体 微生物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对微污染水源水脱氮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廷林 刘燕 +3 位作者 苏俊峰 李倩 叶羡婧 焦菲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2-34,共3页
针对微污染水源水贫营养和低碳源的特点,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将异养硝化菌(WGX8、WGX18)、好氧反硝化菌(HF3、HF7)固定于自制悬浮纤维海绵球型填料上,研究了贫营养及好氧条件下水源水的生物脱氮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水总氮2.7mg/L... 针对微污染水源水贫营养和低碳源的特点,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将异养硝化菌(WGX8、WGX18)、好氧反硝化菌(HF3、HF7)固定于自制悬浮纤维海绵球型填料上,研究了贫营养及好氧条件下水源水的生物脱氮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水总氮2.7mg/L、氨氮1.3mg/L以及控制水温25℃、溶解氧3~4mg/L条件下,经过19d的连续运行,构建的生物膜系统对水中氨氮的去除率达到了100%,总氮去除率最高达到52%,处理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源水 好氧反硝化 固定化微生物 生物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朱文芳 李伟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4-47,共4页
在实验室小试的基础上,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现场处理了大庆炼化公司含油废水,分别考察了不同pH及油浓度条件下,反应器对油的去除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相同条件下的游离细胞方法相比较,采用固定化技术后,不同pH对应的油去除率都有较大... 在实验室小试的基础上,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现场处理了大庆炼化公司含油废水,分别考察了不同pH及油浓度条件下,反应器对油的去除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相同条件下的游离细胞方法相比较,采用固定化技术后,不同pH对应的油去除率都有较大增加且基本保持稳定,表明微生物对pH及其变化的耐受力显著提高;不同油浓度条件下,与并行的颗粒活性炭(GAC)反应器相比,对油、挥发酚去除率的提高达到20%,抗冲击负荷能力有较大提高。连续运行两个月后,分析表明固定化反应器中高效工程菌发生种群变化,优势菌由开始时的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演变为芽孢杆菌,即最终的优势菌为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废水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工程菌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多孔淀粉的制备及微生物固定化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英男 钱斯日古楞 +2 位作者 崔晓蕾 冀海龙 王红英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820-3825,共6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材料,利用生物酶解法制备多孔淀粉,并以聚乙烯亚胺(PEI)为表面改性剂,以戊二醇(GA)为交联剂,对多孔淀粉进行交联改性。以沉降积为指标,优化确定多孔淀粉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Zeta电位仪检测分析改性多孔淀粉颗粒表面... 以玉米淀粉为原材料,利用生物酶解法制备多孔淀粉,并以聚乙烯亚胺(PEI)为表面改性剂,以戊二醇(GA)为交联剂,对多孔淀粉进行交联改性。以沉降积为指标,优化确定多孔淀粉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Zeta电位仪检测分析改性多孔淀粉颗粒表面的电荷分布情况,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改性多孔淀粉的外部形貌。α-淀粉酶和糖化酶的混合比例为1∶4,酶添加量为5%,反应体系p H保持6左右,在45℃条件下酶催化反应24h时,可制备出外部形态完整、表面分布较多孔洞的多孔淀粉。以GA为交联剂,用PEI对多孔淀粉表面进行改性的最佳条件为:PEI添加量6%,GA添加量5%,35℃条件下搅拌反应8h。此条件下制备的改性多孔淀粉,形态保持完整,沉降积表现最佳,且颗粒表面分布丰富的正电荷,等电点达到9.8。以表面改性的多孔淀粉为载体,在酸性条件下固定化大肠杆菌,制备了淀粉固定化大肠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淀粉 固定化微生物 ZETA电位 表面改性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固定化制氢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4
作者 罗欢 黄兵 陈樑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58,73,共6页
简述了生物制氢方法和制氢微生物,总结了固定化微生物制氢技术的优点和研究现状。分析了固定化纯菌种制氢与固定化混合菌种制氢的优缺点,叙述了固定化制氢的材质及生物反应器对制氢的影响。此外,也讨论了固定化微生物制氢技术存在的问... 简述了生物制氢方法和制氢微生物,总结了固定化微生物制氢技术的优点和研究现状。分析了固定化纯菌种制氢与固定化混合菌种制氢的优缺点,叙述了固定化制氢的材质及生物反应器对制氢的影响。此外,也讨论了固定化微生物制氢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固定化微生物 纯菌种 混合菌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海彤 《南方农机》 2018年第19期105-105,共1页
本文简要阐述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及其分类,对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不同类别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对水污染处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将明显改善我国生态环境。
关键词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 水污染 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马洪婧 刘鹰 +1 位作者 吴英海 韩蕊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18,24,共7页
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固定化(MIM)技术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MIM技术的固定化微生物、固定化方法、不同类型载体材料特点。指出了MIM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废水存在的载体可重复使用性、工艺成本和处理效率等问题。认为... 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固定化(MIM)技术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MIM技术的固定化微生物、固定化方法、不同类型载体材料特点。指出了MIM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废水存在的载体可重复使用性、工艺成本和处理效率等问题。认为未来MIM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研究重点将是高效复合菌种构建、多孔结构新型载体材料开发、微生物与固定化载体和固定化方法协同优化等方面,以达到更高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微生物 载体 水产养殖废水 脱氮 污染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菌群在油田废弃钻井泥浆处理中的应用
17
作者 赵金刚 刘晓 +4 位作者 靳凯 顾真齐 梁家琦 翁俊杰 刘芳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129,共12页
废弃钻井泥浆是油田作业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若处理不当可能威胁周围环境。用改性生物炭作为载体,负载复配后的高效降解微生物菌群。改性生物炭材料表现出优良的多孔特性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从而实现了高效的微生物负载。在为期63... 废弃钻井泥浆是油田作业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若处理不当可能威胁周围环境。用改性生物炭作为载体,负载复配后的高效降解微生物菌群。改性生物炭材料表现出优良的多孔特性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从而实现了高效的微生物负载。在为期63天的修复过程中,NaOH-EP@Bacteria对废弃泥浆中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及氨氮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1.09%,65.86%,83.27%。酶活性测定与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与其他处理组相比,NaOH-EP@Bacteria在修复土壤中表现出更高的微生物种类丰度和活性,这对增强微生物耐受力及提高有机质降解效率产生了积极影响。本研究遵循以废治废原则,为利用废弃小麦秸秆制备固定化微生物材料用以修复废弃钻井泥浆提供了一种成本低且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为解决油田废弃钻井泥浆污染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 固定化微生物 油田废弃泥浆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微生物IKP1对土霉素废水降解特性研究
18
作者 卢航 钟为章 +2 位作者 宁志芳 刘春 牛建瑞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2-366,374,共6页
将一种高效降解土霉素(OTC)的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采用吸附法固定在玉米秸秆生物炭上,研究了固定化细菌降解土霉素的效能及途径。结果表明,在投加量0.3 g、pH值7.0、温度35℃、外加2 g/L胰蛋白胨和处理时间3 d时,固定化菌剂对50 ... 将一种高效降解土霉素(OTC)的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采用吸附法固定在玉米秸秆生物炭上,研究了固定化细菌降解土霉素的效能及途径。结果表明,在投加量0.3 g、pH值7.0、温度35℃、外加2 g/L胰蛋白胨和处理时间3 d时,固定化菌剂对50 mg/L土霉素的降解率达到85.0%。经过3次循环实验后,仍能降解62.2%的土霉素,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率。固定化细菌通过吸附和生物降解两种机制去除土霉素,其中,生物降解在固定化系统中起主导作用(87%),并且土霉素经过降解后其生理毒性显著降低。此外,提出了新的土霉素生物降解途径,降解过程中主要发生了脱水、脱氨基、脱甲基、羟基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霉素 生物 固定化微生物 降解产物 降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微生物强化废水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浩科 胡晗 +2 位作者 叶正芳 周林成 白雪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0-1023,1048,共5页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因其菌群密度高、反应速度快和稳定性好等优势在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综述了新型固定化方法,探讨了新型固定化载体材料,包括复合材料、磁性纳米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和生物炭材料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同时...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因其菌群密度高、反应速度快和稳定性好等优势在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综述了新型固定化方法,探讨了新型固定化载体材料,包括复合材料、磁性纳米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和生物炭材料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同时,总结了固定化微生物工艺的优化措施,进一步指明了该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微生物 废水处理 新型方法 载体材料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交替和冻融循环促进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钝化铅的稳定性
20
作者 庞黛 李小针 +3 位作者 孙艳稳 李林 焦子乐 李建华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81-2692,共12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分析了干湿交替和冻融循环对土壤中DTPA可提取态Pb(II)含量、Pb形态及材料结构的影响,旨在探究这两种环境因素对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修复铅污染土壤效果的稳定性及机制.结果显示:干湿交替35个周期后低浓度铅污染土...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分析了干湿交替和冻融循环对土壤中DTPA可提取态Pb(II)含量、Pb形态及材料结构的影响,旨在探究这两种环境因素对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修复铅污染土壤效果的稳定性及机制.结果显示:干湿交替35个周期后低浓度铅污染土壤(LS-DW)和高浓度铅污染土壤(HS-DW)中DTPA可提取态Pb(II)含量分别降低46.41%和29.42%;冻融循环35个周期后低浓度铅污染土壤(LS-FT)和高浓度铅污染土壤(HS-FT)中DTPA可提取态Pb(II)含量分别降低40.06%和32.77%;LS-DW、LS-FT处理的残渣态含量增加.结构表征发现,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经干湿交替、冻融循环后,表面变粗糙,比表面积、含氧官能团和Pb吸附点位增加,与官能团的络合作用增强,促进了钝化铅污染效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冻融循环 稳定性 铅污染土壤 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