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合成甜菊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梦雨 何海琳 +5 位作者 马婷 苏筱淳 丁一飞 王瑾璇 雷银凤 李树波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7-397,共11页
甜菊糖苷,又称甜菊糖,是一类从甜叶菊中提取具有高度甜味的二萜类化合物,具有甜度高、热量低、安全无毒、降血糖、降血压等生理特性,被认为是“世界第三天然糖原”,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化工、酿酒等行业。然而,基于传统提取... 甜菊糖苷,又称甜菊糖,是一类从甜叶菊中提取具有高度甜味的二萜类化合物,具有甜度高、热量低、安全无毒、降血糖、降血压等生理特性,被认为是“世界第三天然糖原”,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化工、酿酒等行业。然而,基于传统提取工艺的提取物存在产品纯化难、提取效率较低、消耗过多溶剂等问题,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为植物天然产物的生产提供了一种绿色高效的新型生产模式。为此,文章在阐述甜菊糖苷的结构与生理活性的基础上,综述甜菊糖苷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解析了甜菊糖苷的生物合成路径及其关键酶的催化机制,重点介绍利用糖基转移酶生物催化合成和基于微生物从头合成特定甜菊糖苷的机制及途径,并介绍了两种生物合成方法在生产甜度高、苦味低的莱鲍迪甙A、莱鲍迪甙D和莱鲍迪甙M方面的应用。基于以上研究进展,对甜菊糖苷生物合成法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甜菊糖苷的生物合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菊糖苷 合成途径 糖基转移酶 生物催化 微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合成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宋金鹏 仲秀芳 +3 位作者 李学思 曹振华 彭新辉 范光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共8页
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HDMF)是一种具有焦糖味的安全优良的甜味香料和增香剂,其阈值低、香势好且特征性强,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烟草等产品中,市场需求量大,尤其是天然来源的HDMF受到人们更多的青睐。然而,天然来源的HDMF产量较... 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HDMF)是一种具有焦糖味的安全优良的甜味香料和增香剂,其阈值低、香势好且特征性强,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烟草等产品中,市场需求量大,尤其是天然来源的HDMF受到人们更多的青睐。然而,天然来源的HDMF产量较低,尚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该文从其应用、检测、生产方法、合成HDMF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合成HDMF的机制与关键酶及其发酵培养影响因素进行简述,重点侧重于已报道的具有合成HDMF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合成HDMF的内在机制及其影响其发酵的培养因素,旨在为后续筛选、改造获得优良高产HDMF微生物菌株,并优化微生物发酵条件实现生物法高效制备天然HDMF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羟基-2 5-二甲基-3(2H)-呋喃酮 微生物合成 合成机制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微生物合成、性质和应用 被引量:27
3
作者 陈国强 张广 +3 位作者 赵锴 田格 陈金春 吴琼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7-208,共12页
聚羟基脂肪酸酯 (Polyhydroxyalkanoates ,PHA) ,是微生物合成的一种聚酯 ,由于其具有优良性质 ,如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光学性能等 ,现已吸引了科技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兴趣 .PHA的力学性质依赖于其手性单体 (R) 羟基脂肪酸 ((R) ... 聚羟基脂肪酸酯 (Polyhydroxyalkanoates ,PHA) ,是微生物合成的一种聚酯 ,由于其具有优良性质 ,如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光学性能等 ,现已吸引了科技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兴趣 .PHA的力学性质依赖于其手性单体 (R) 羟基脂肪酸 ((R) hydroxyalkanoate)的组成和结构 .多学科的研究表明 ,PHA在可生物降解的包装材料、组织工程材料、缓释材料以及电学材料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只有降低PHA的生产成本后才可能大规模应用 .作者对PHA的化学、物理性质以及分子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包括用二维傅立叶变换红外技术对PHA的性质研究及新型PHA共聚物的工业化生产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合成 性质 应用 聚羟基脂肪酸酯 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精粗比对瘤胃微生物合成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9
4
作者 王加启 冯仰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01-307,共7页
本文用瘤胃持续模拟装置研究了精粗比为7:3、1:1和3:7时对日粮有机物、中洗纤维和酸洗纤维的降解、蛋白质的转化和微生物合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粗比不影响瘤胃微生物对可发酵能的利用效率(P>0.05),但是显著影... 本文用瘤胃持续模拟装置研究了精粗比为7:3、1:1和3:7时对日粮有机物、中洗纤维和酸洗纤维的降解、蛋白质的转化和微生物合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粗比不影响瘤胃微生物对可发酵能的利用效率(P>0.05),但是显著影响瘤胃微生物对可降解氮的利用效率(P<0.05);最后探讨了瘤胃内可降解氮和可发酵能与微生物氮合成量之间的定量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模拟 精粗比 饲料 微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合成的聚谷氨酸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艳丽 高华 刘小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58-62,共5页
γ-聚谷氨酸是一种全天然的、可食用的、具有多功能性的阴离子聚合物,可由微生物发酵合成。随着材料科学、聚合物化学和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紧密融合,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得到长足发展,γ-聚谷氨酸的开发研究则日益深入。但国... γ-聚谷氨酸是一种全天然的、可食用的、具有多功能性的阴离子聚合物,可由微生物发酵合成。随着材料科学、聚合物化学和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紧密融合,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得到长足发展,γ-聚谷氨酸的开发研究则日益深入。但国内研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还未实现工业化生产。介绍了γ-聚谷氨酸的结构、理化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综述了其合成菌株、培养方法、相关基因及在医药、食品、化妆品、农业、工业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聚谷氨酸 微生物合成 发酵菌株 基因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周倩 刘佩 +2 位作者 李海霞 阮晖 何国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68-471,474,共5页
相比于共轭亚油酸(CLA)的化学合成,微生物合成CLA与化学法具有培养灵活、对设备要求低、产物分离简单等优势。主要讨论了微生物合成CLA的研究进展,亚油酸(LA)能被微生物转化的原因,以及微生物合成CLA的机理。CLA的合成机理从微生物在动... 相比于共轭亚油酸(CLA)的化学合成,微生物合成CLA与化学法具有培养灵活、对设备要求低、产物分离简单等优势。主要讨论了微生物合成CLA的研究进展,亚油酸(LA)能被微生物转化的原因,以及微生物合成CLA的机理。CLA的合成机理从微生物在动物瘤胃内混合发酵代谢LA和单一微生物在体外合成CLA两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亚油酸 蓖麻油酸 微生物合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氏醋杆菌纤维素微生物合成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媛 熊泽 +3 位作者 邵伟 黎姝华 王浩 徐勤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2,共4页
该文通过微波辐射技术水解淀粉 ,并将淀粉水解液作为碳源应用于巴氏醋杆菌纤维素的微生物合成 ,探索出其最适培养基成分为淀粉水解液 2 0 % ;蛋白胨 1 5 % ;酵母膏 0 5 % ;Na2 HPO4 0 1% ;乙醇1 0 % ;柠檬酸 0 0 8% ;pH6 0 ;30℃时... 该文通过微波辐射技术水解淀粉 ,并将淀粉水解液作为碳源应用于巴氏醋杆菌纤维素的微生物合成 ,探索出其最适培养基成分为淀粉水解液 2 0 % ;蛋白胨 1 5 % ;酵母膏 0 5 % ;Na2 HPO4 0 1% ;乙醇1 0 % ;柠檬酸 0 0 8% ;pH6 0 ;30℃时静置培养 7天 ,醋酸菌纤维素最大产量为 9 42 7g/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醋杆菌纤维素 微波辐射 淀粉水解 微生物合成 最适培养基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合成纳米银粒子及抑菌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昕 邓晟 +1 位作者 林玲 周益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07-611,共5页
微生物合成法具有绿色环保、成本低廉、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本研究选用多粘类芽孢杆菌Jaas cd的无细胞滤液胞外合成纳米银粒子,经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全波长扫描(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TEM)、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 微生物合成法具有绿色环保、成本低廉、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本研究选用多粘类芽孢杆菌Jaas cd的无细胞滤液胞外合成纳米银粒子,经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全波长扫描(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TEM)、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方法验证所合成的纳米银粒子粒度在20~50 nm,形态均一,分散性较好。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纳米银与不同杀菌剂复配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纳米银与不同杀菌剂复配,对抑制西瓜枯萎病菌GY-16的菌丝生长有显著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粒子 微生物合成 多粘类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军 贺文楠 +1 位作者 张增民 陈国强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01年第1期55-57,共3页
微生物合成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是一类具有良好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其性能随分子结构变化可以大幅度调节,为高分子材料设计提供了新方法。从分子结构的设计角度简述了PHAs的微生物合成,从菌种、培养条件(主要是碳源等... 微生物合成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是一类具有良好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其性能随分子结构变化可以大幅度调节,为高分子材料设计提供了新方法。从分子结构的设计角度简述了PHAs的微生物合成,从菌种、培养条件(主要是碳源等)、代谢控物和基因重组4个层次,展示了PHA分子结构的调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酯 分子结构调控 微生物合成 PHAS 可降解性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污水微生物合成聚羟基烷酸酯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裕东 钟青华 马文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60-662,共3页
A number of microorganisms in activated sludge in the process of waste water treatment were used for accumulating polyhydroxyalkanoates(PHA). Mixed bacteria and organic carbon source were used in microaerophilic-aerob... A number of microorganisms in activated sludge in the process of waste water treatment were used for accumulating polyhydroxyalkanoates(PHA). Mixed bacteria and organic carbon source were used in microaerophilic-aerobic treatment of activated sludge and some cultural conditions: oxygen supply rate, attachment carbon source concentration and culture time were investigated. The PHAs obtained appeared a mixture of copolymers or heteropolymers with various monomer unites:3-hydroxybutyrate, 4-hydroxy- pentanoate, 3-hydroxydodecanoate, 3-hydroxy-tetradecanoate, 3-hydroxy-9-hexadecanoate, 3-hydroxyhe- xadecanoate, 3-hydroxy-11-octadecanoate, 3-hydroxy-9-octadecanoate, and 3-hydroxyocta- decano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烷酸酯 微生物合成 活性污泥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合成聚β-羟基丁酸酯性能研究
11
作者 李梅 张华林 +1 位作者 白宝丰 章银良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0-41,44,共3页
用差热扫描仪 (DSC)、热失重 (TG)、红外光谱研究了材料的热性能、流变性能和分子结构。结果表明 ,材料是高结晶聚合物 ,结晶度达 80 % ,熔点 180℃左右 ,在 37~ 5 9℃之间有多个转变峰 ,分解温度 2 82 .7℃ ,材料为假塑性流体 。
关键词 聚Β-羟基丁酸酯 生物降解聚合物 微生物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基脂肪酸酯微生物合成过程的调制
12
作者 徐军 贺文楠 +1 位作者 张增民 陈国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z2期1005-1008,共4页
微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因其有着突出的优点,尤其是其生产过程和产品对环境友好,而倍受关注.我们研究了微生物Pseudomonas stutzeri 1317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的分子结构调控.研究了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对PHA合成的影响.以不同碳数... 微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因其有着突出的优点,尤其是其生产过程和产品对环境友好,而倍受关注.我们研究了微生物Pseudomonas stutzeri 1317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的分子结构调控.研究了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对PHA合成的影响.以不同碳数的正烷酸为碳源,制得了不同单体单元组成的系列PHAs.考察了代谢控物丙烯酸对合成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酯 微生物合成高分子 结构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微生物合成纳米硒对水稻硒镉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建勇 覃惠松 +5 位作者 蒋代华 黄雪娇 李春秀 王怡桢 黄智刚 朱正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98-2409,共12页
为探讨喷施微生物合成纳米Se(B)对水稻Se、Cd吸收的影响与籽粒富Se降Cd的效果,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微生物合成SeNPs喷施5(B5)、10(B10)、20(B20)mg·L^(-1)对水稻Se、Cd吸收、转运效应,以及与无机Se(S)、有机Se(M)喷施对比,比... 为探讨喷施微生物合成纳米Se(B)对水稻Se、Cd吸收的影响与籽粒富Se降Cd的效果,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微生物合成SeNPs喷施5(B5)、10(B10)、20(B20)mg·L^(-1)对水稻Se、Cd吸收、转运效应,以及与无机Se(S)、有机Se(M)喷施对比,比较水稻籽粒富Se降Cd效果。结果表明,与不喷Se(CK)、S、M处理相比,B5、B10、B20处理提高籽粒Se含量分别为227.52%~366.46%、3.38%~23.31%、30.54%~42.57%,降低籽粒Cd含量分别为10.14%~55.07%、4.08%~36.37%、9.03%~40.77%,籽粒富Se降Cd效果表现为B>S>M>CK,B处理中,籽粒富Se降Cd效果以喷施20 mg·L-1浓度最佳,高Se与低Se水稻品种间对Se、Cd吸收差异不显著。与CK处理相比,B处理促进了水稻叶片中Cd在细胞壁、液泡组分中的积累,减少了叶绿体、线粒体组分中的积累,促进了叶片中Se在细胞壁、叶绿体组分中的积累,减少了线粒体、液泡组分中的积累。主成分分析和Pearson相关矩阵表明,水稻各部位Se与Cd含量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CK、M处理相比,B处理对水稻Se生物富集系数分别提高20.63%~264.70%、20.37%~32.86%,表现为S>B>M>CK,B5、B10、B20处理对水稻Cd富集系数分别降低9.10%~25.10%、5.70%~9.65%、10.64%~22.10%,表现为CK>M>S>B。供试水稻Se转移系数表现为根-茎<茎-籽粒<茎-叶,Cd转移系数表现为根-茎<茎-叶<茎-籽粒,与CK、S、M处理相比,B处理均促进了Se向籽粒的转移,减少了Cd向籽粒的富集。与CK、S、M处理相比,B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水稻叶片SOD、CAT、POD、APX、PAL、Pro、GSH含量,降低了MDA、H2O2的含量,高Se水稻品种(泰丰优208)对提高水稻抗氧化酶活性与抗氧化性物质含量效果高于低Se水稻品种(桂野丰)。因此,叶面喷施微生物合成SeNPs在调控水稻Se、Cd吸收、转运与籽粒富Se降Cd方面有着更显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合成纳米硒 无机硒 有机硒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岩藻糖基乳糖的微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瓮茹茹 卫鑫慧 +2 位作者 李浩正 路福平 李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48-254,共7页
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是母乳寡糖中含量最高的寡糖(约占31%),在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2019年底,2’-FL已经在欧盟获批作为新型食品投入市场,因此,如何高效、安全地生产2’-FL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与其... 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是母乳寡糖中含量最高的寡糖(约占31%),在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2019年底,2’-FL已经在欧盟获批作为新型食品投入市场,因此,如何高效、安全地生产2’-FL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与其他方法相比,利用微生物细胞工厂进行2’-FL的合成具有成本低、安全、快捷等特点,是实现大规模生产2’-FL的可行方法。本文主要针对微生物合成2’-FL过程中关键酶的活性、产物的分泌和积累、底物和中间代谢产物的分解代谢以及辅因子再生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岩藻糖基乳糖 微生物合成 代谢途径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合成3-甲硫基丙醇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景浩 王洋 +4 位作者 张玉姣 成柳洁 滕超 李秀婷 范光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3-甲硫基丙醇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绿色、天然香料物质,也是许多食品的重要香气成分,市场前景良好,需求量逐年上升。该文从3-甲硫基丙醇在食品中的作用、生产方法以及微生物合成3-甲硫基丙醇的研究现状及其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进行简述,... 3-甲硫基丙醇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绿色、天然香料物质,也是许多食品的重要香气成分,市场前景良好,需求量逐年上升。该文从3-甲硫基丙醇在食品中的作用、生产方法以及微生物合成3-甲硫基丙醇的研究现状及其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进行简述,旨在为微生物合成高品质的3-甲硫基丙醇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硫基丙醇 微生物合成 Ehrlich途径 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4-羟基丁酸的微生物合成及医学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岩峰 田立 宋水山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2,共5页
聚-4-羟基丁酸[P(4HB)]是由微生物在非平衡生长条件下胞内积累的高分子聚酯,具有高柔韧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热塑性等特点。P(4HB)作为可吸收材料可用于制备医用可植入器件,如制备补片、心脏瓣膜和人造血管等治疗心血管疾病;... 聚-4-羟基丁酸[P(4HB)]是由微生物在非平衡生长条件下胞内积累的高分子聚酯,具有高柔韧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热塑性等特点。P(4HB)作为可吸收材料可用于制备医用可植入器件,如制备补片、心脏瓣膜和人造血管等治疗心血管疾病;制备手术缝合线;制备软组织修复材料;用于药物缓释体系。研究表明,生物发酵合成的P(4HB)是一种优良的医用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4-羟基丁酸微生物合成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的微生物合成研究进展及挑战 被引量:8
17
作者 林芝 胡致伟 +1 位作者 瞿旭东 林双君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1年第5期716-733,共18页
微生物发酵是一种经济高效、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可替代植物种植和化学合成来生产多种植物来源的药物。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作为植物来源生物碱的典型代表,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活性,已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微生物合成研究的靶标分子。随着该类... 微生物发酵是一种经济高效、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可替代植物种植和化学合成来生产多种植物来源的药物。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作为植物来源生物碱的典型代表,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活性,已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微生物合成研究的靶标分子。随着该类生物碱天然生物合成途径逐渐被阐明以及多种酶学元件的发现,使得通过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等微生物宿主合成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综述着重介绍了这些进展中的突破性成果,包括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微生物合成过程中瓶颈反应的突破以及合成途径中相关酶的催化特性对代谢流的影响等,指出了微生物生产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走向工业化应用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酶工程和新人工微生物合成途径的设计开发对克服这些挑战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基异喹啉类生物 微生物合成 植物生物合成途径 酶学催化特性 代谢流控制 代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及微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任仲丽 徐尔尼 刘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8,共5页
共轭亚油酸(CLA)是亚油酸一系列构象和位置异构体的总称,反刍动物的食品是CLA最主要的天然来源。国内外研究表明,CLA具有抗癌、降低胆固醇、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理功能。文中论述了CLA的发现、结构、生理功能、可转化形成CLA的微生... 共轭亚油酸(CLA)是亚油酸一系列构象和位置异构体的总称,反刍动物的食品是CLA最主要的天然来源。国内外研究表明,CLA具有抗癌、降低胆固醇、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理功能。文中论述了CLA的发现、结构、生理功能、可转化形成CLA的微生物种类、转化机制以及CLA的纯化和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生理功能 微生物合成 纯化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X的微生物合成及微生物转化和降解的可能性
19
作者 舒静 李柏林 欧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341-345,共5页
TTX是一种氨基全氢化喹唑啉化合物,是豚毒鱼类及其他生物体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也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较低的浓度就能选择性地抑制钠离子通过神经细胞膜。本文简要介绍TTX的化学特性及其微生物来源,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无微生物来源的TT... TTX是一种氨基全氢化喹唑啉化合物,是豚毒鱼类及其他生物体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也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较低的浓度就能选择性地抑制钠离子通过神经细胞膜。本文简要介绍TTX的化学特性及其微生物来源,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无微生物来源的TTX合成方面的详细报道,而与TTX有类似结构和类似性质的石房蛤毒素和膝沟藻毒素的微生物合成均与精氨酸和乙酸的代谢有关,这些为TTX的微生物合成提供了参考。综述微生物降解TTX的类似结构化合物的研究成果,以此为基础探讨微生物转化降解TTX使之由剧毒变为毒性减弱乃至无毒的可能性,并展望微生物转化降解TTX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合成 TTX 转化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合成蒎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腾飞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26,共7页
蒎烯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单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主要以α-蒎烯和β-蒎烯两种形式存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能源、化工、军事、医药和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目前蒎烯的获得途径主要是通过从植物松节油中进行高效... 蒎烯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单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主要以α-蒎烯和β-蒎烯两种形式存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能源、化工、军事、医药和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目前蒎烯的获得途径主要是通过从植物松节油中进行高效精馏分离提取,但是这种方式具有成本高、效率低、操作工艺复杂、污染环境等弊端。所以,随着微生物学代谢工程和发酵工程的发展,利用底盘生物构建蒎烯代谢通路来生产蒎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趋势。该文主要总结了目前蒎烯在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中的合成途径以及提高蒎烯产量的策略,并且说明了提高宿主菌株对蒎烯的耐受性对蒎烯合成的影响,提出了蒎烯生物合成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思路,对未来蒎烯在生物中合成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合成 蒎烯 大肠杆菌 酿酒酵母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