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2,3-丁二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
作者 纪晓俊 朱建国 +2 位作者 高振 任路静 黄和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3-27,共5页
从发酵菌株、发酵底物、发酵工艺以及分离提取方法等方面概述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2,3-丁二醇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2,3-丁二醇发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选育理想菌株并进一步对2,3-丁二醇的生化代谢途径中不同酶的动力学行为展开针... 从发酵菌株、发酵底物、发酵工艺以及分离提取方法等方面概述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2,3-丁二醇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2,3-丁二醇发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选育理想菌株并进一步对2,3-丁二醇的生化代谢途径中不同酶的动力学行为展开针对性的研究、应用数学工具优化发酵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对2,3-丁二醇的系列衍生物进行开发应用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丁二醇 微生物发酵法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3–羟基丙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鸿达 刘成 +2 位作者 高卫华 邹少兰 张敏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36,共4页
介绍了3-羟基丙酸的性质、用途及生产现状。3-羟基丙酸具有许多优良的化学性质,可以作为中间体合成多种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用化合物,是一种潜在的重要化工平台产品;迄今为止,人们主要采用化学法合成3-羟基丙酸,但是该法成本较高,分离困难... 介绍了3-羟基丙酸的性质、用途及生产现状。3-羟基丙酸具有许多优良的化学性质,可以作为中间体合成多种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用化合物,是一种潜在的重要化工平台产品;迄今为止,人们主要采用化学法合成3-羟基丙酸,但是该法成本较高,分离困难,限制了该化合物的应用。着重介绍了目前国外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以葡萄糖或甘油为底物微生物发酵法生产3-羟基丙酸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丙酸 基因工程 微生物发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转化法及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苹果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建龙 刘建军 杨连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8,共4页
富马酸酶转化法是目前L-苹果酸(L-Malicacid)生产的首要方法,与其相比微生物糖质原料发酵法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且原料来源丰富,适合我国国情。该文对L-苹果酸的积累机制、酶转化法的改进、糖质原料发酵法研究的最新动向、生产成本等进... 富马酸酶转化法是目前L-苹果酸(L-Malicacid)生产的首要方法,与其相比微生物糖质原料发酵法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且原料来源丰富,适合我国国情。该文对L-苹果酸的积累机制、酶转化法的改进、糖质原料发酵法研究的最新动向、生产成本等进行了述评,并提出了这2种方法特别是糖质原料发酵法今后研究领域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苹果酸 酶转化法 微生物发酵法 糖质原料 生产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乳蛋白活性肽口服液 被引量:4
4
作者 赵云财 滕波 +2 位作者 吴镝 徐速 陈诚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4-26,共3页
介绍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乳蛋白活性肽口服液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并测定了乳蛋白活性肽口服液中肽的分子量分布。通过试验确定了乳蛋白活性肽口服液无毒且具有免疫调节和延缓衰老的保健功能。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法 乳蛋白活性肽口服液 产品配方 生产工艺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酸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华峰 康慧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9-33,共5页
丙酸及其盐是重要的饲料防腐剂。发酵法生产丙酸是现代发酵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丙酸发酵是一种终产物抑制发酵,因此发酵法生产丙酸收率低而经济效益差,目前尚难替代化学合成法。本文探讨了丙酸菌的培养条件以及丙酸代谢机理,介绍... 丙酸及其盐是重要的饲料防腐剂。发酵法生产丙酸是现代发酵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丙酸发酵是一种终产物抑制发酵,因此发酵法生产丙酸收率低而经济效益差,目前尚难替代化学合成法。本文探讨了丙酸菌的培养条件以及丙酸代谢机理,介绍了丙酸菌耐丙酸突变株的选育现状。着重综述了补料分批发酵、固定化细胞反应器以及耦合发酵技术在丙酸发酵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发酵法生产丙酸的存在问题,指出,丙酸发酵研究应当注重优良菌种的选育和耦合发酵技术的应用。提出了采用离子交换法实现丙酸耦合发酵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法 丙酸 饲料防腐剂 耦合发酵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的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与应用概况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萌 季永甜 +1 位作者 宋渊 何聪芬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980-2983,共4页
透明质酸是由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葡萄糖胺的二糖组成的高分子黏多糖,广泛地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具有独特的生理特性,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透明质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提取法、微生物发酵法和人工合成法。对微生物发酵法进行了概... 透明质酸是由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葡萄糖胺的二糖组成的高分子黏多糖,广泛地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具有独特的生理特性,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透明质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提取法、微生物发酵法和人工合成法。对微生物发酵法进行了概述,对透明质酸在化妆品、保健品和医学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透明质酸的生产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微生物发酵法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从柑橘皮渣制取乙醇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饶志明 《果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1-34,共4页
柑橘皮渣经石灰水浸泡、中和、过滤,提取液用微生物发酵法再经分馏而获得乙醇。此产 品经GC等分析达到A.R级。
关键词 柑橘皮渣 乙醇 微生物发酵法 水果加工 副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二羧酸 被引量:7
8
作者 刘祖同 高忠翔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0-86,共7页
从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野生株1045通过HNO_2诱变,得到几株能利用C_(10)~C_(17)单~正烷烃及混合正烷烃(C_(10~14))产生与基质链长相应的α,ω—二羰酸的突变株SD_1、GU_(11)、LD_(12)、KT_(13)、C_1及YU_(?)这些突变株... 从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野生株1045通过HNO_2诱变,得到几株能利用C_(10)~C_(17)单~正烷烃及混合正烷烃(C_(10~14))产生与基质链长相应的α,ω—二羰酸的突变株SD_1、GU_(11)、LD_(12)、KT_(13)、C_1及YU_(?)这些突变株能生长在以正烷烃为唯一碳源的简单培养基中,无需添加非烃碳源。通过基质的流加.pH 值的调节,氧气的供给及种子浓度的选择等发酵条件的控制,在28℃下发酵5~6天,得到诸二羧酸的产量大多在80g/L 以上,最高达到131.9g/L,这个产量相当于野生株1045产酸量的41.22倍。产物经气相色谱分析,确认为与基质链长相应的二羧酸,纯度分别为96~98%。长期传代实验表明,这些突变株没有菌种退化现象,无需复壮便能得到产酸重复性很佳的结果,因而可以认为这些突变抹是产酸性能稳定的优良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羧酸 微生物发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兰素微生物发酵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姜欣 彭黎旭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34-38,共5页
从以丁香酚或异丁香酚、阿魏酸、葡萄糖为底物等方面综述香兰素微生物发酵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香兰素 应用 微生物发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乳清酸
10
作者 张一平 柏建新 +2 位作者 朱晓宏 杜郭君 邓崇亮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35,40,共5页
以谷氨酸棒杆菌JSIM 20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和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处理,得到了一株尿嘧啶营养缺陷型突变体U 12菌株,它能以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在发酵液中积累一种紫外吸收物质.该紫外吸收物质经物理、化学分析鉴定,证明是乳清酸... 以谷氨酸棒杆菌JSIM 20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和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处理,得到了一株尿嘧啶营养缺陷型突变体U 12菌株,它能以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在发酵液中积累一种紫外吸收物质.该紫外吸收物质经物理、化学分析鉴定,证明是乳清酸.对U 12菌株进行了发酵条件优化研究,在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积累乳清酸最高达到8.6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 乳清酸 谷氨酸棒杆菌 尿嘧啶营养缺陷型突变体U-12菌株 诱变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花生四烯酸油脂 被引量:14
11
作者 贡国鸿 尚耘 +3 位作者 高翔 唐孝鹏 钱云 王纪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4,共2页
研究了发酵法生产花生四烯酸油脂的过程 ,进行了 5 0t发酵罐工业化发酵 ,菌体收率达2 34g/ 10 0ml ,菌体内脂肪含量为 38 2 %。经分析油脂中含有花生四烯酸、γ 亚麻酸和亚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 ,其中花生四烯酸含量达到 5 1 75 %。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 花生四烯酸油酯 生产菌株 AA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发酵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尸体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时宇飞 管璐 +3 位作者 刘婉榆 姜智礼 于晶 蓝木香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第4期117-118,共2页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止到2021年底,全国家禽出栏量达155.7亿只,禽肉产量2361万吨,而家禽的正常死淘率约为5%,按其计算我国每年正常死亡家禽约为7.785亿只,如何安全有效地处理这些动物尸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农业农村部规定...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止到2021年底,全国家禽出栏量达155.7亿只,禽肉产量2361万吨,而家禽的正常死淘率约为5%,按其计算我国每年正常死亡家禽约为7.785亿只,如何安全有效地处理这些动物尸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农业农村部规定的动物尸体处理方法有焚烧法、化制法、高温法、深埋法、硫酸分解法等。上述方法均存在处理设备价格高、处理成本高、能耗大、占地面积大等问题。采用微生物发酵降解法在分解动物尸体以及消杀有害病原体方面,具有操作简单、见效快、成本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尸体 禽肉产量 占地面积 死淘率 国家统计局 微生物发酵法 无害化处理 处理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制备鲜辣沙蟹汁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莹莹 李明燕 +1 位作者 翟兴伟 童光森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0-145,共6页
为了提升鲜辣沙蟹汁的品质,改良制备工艺。文章选择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鲁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rouxii)作为发酵菌种,以感官评价和氨基酸态氮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正交实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及配方。研究... 为了提升鲜辣沙蟹汁的品质,改良制备工艺。文章选择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鲁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rouxii)作为发酵菌种,以感官评价和氨基酸态氮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正交实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及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时间为18 d,发酵温度为29℃,沙蟹添加量为1000 g,植物乳杆菌和鲁氏酵母菌的最佳混合浓度比例为4∶5,接种量为26 mL,辣椒为360 g,盐为340 g,在此工艺及配方条件下制备的鲜辣沙蟹汁品质最佳。对比分析了传统发酵法与微生物发酵法制备鲜辣沙蟹汁的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法与传统发酵法制备的鲜辣沙蟹汁相比,感官评分增加了6.53%,氨基酸态氮含量增加了9.48%,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下降了22.22%,游离氨基酸总量增加了12.98%,鲜味与甜味氨基酸含量增加了44.09%。综上,微生物发酵法能有效地改善鲜辣沙蟹汁的风味品质,对其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也为相关调味品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辣沙蟹汁 微生物发酵法 调味品 风味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苹果酸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群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2-112,共1页
苹果酸(malate),又名2-羟基丁二酸,其粉末呈白色结晶状,易溶于水和乙醇等溶剂,其在大自然中以3种形式存在:D-苹果酸、L-苹果酸和其混合物DL-苹果酸。L-苹果酸是生物体在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是三羧酸循环中重要的代谢枢纽,在生物... 苹果酸(malate),又名2-羟基丁二酸,其粉末呈白色结晶状,易溶于水和乙醇等溶剂,其在大自然中以3种形式存在:D-苹果酸、L-苹果酸和其混合物DL-苹果酸。L-苹果酸是生物体在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是三羧酸循环中重要的代谢枢纽,在生物体代射过程和生理活动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目前对于L-苹果酸的生产多采用酶转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微生物发酵法具有原料来源丰富、产品成本低廉(约为酶法的1/4)、杂酸含量低(约为酶法的1/5)、食用安全性高等特点,更具应用优势。江南大学刘龙团队以丝状真菌米曲霉作为生产菌株,利用代谢工程手段分别调控了L-苹果酸的胞质合成和转运途径、粗玉米淀粉的底物利用途径、L-苹果酸的线粒体合成途径、杂酸的合成和转运途径等,实现了L-苹果酸的高效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状 食用安全性 微生物发酵法 米曲霉 三羧酸循环 羟基丁二酸 玉米淀粉 丝状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处理棉菜粕及秸秆的试验研究
15
作者 李亚男 李春雨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3-14,29,共3页
阐述了对微生物发酵法处理棉菜粕及秸秆的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详细介绍了试验研究所采取的材料、方法,通过对比试验证明:利用微生物发酵,可以很好地实现对棉粕中游离棉酚等有毒物质的降解,从而大大增加其可利用能量,从而有效促进饲料... 阐述了对微生物发酵法处理棉菜粕及秸秆的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详细介绍了试验研究所采取的材料、方法,通过对比试验证明:利用微生物发酵,可以很好地实现对棉粕中游离棉酚等有毒物质的降解,从而大大增加其可利用能量,从而有效促进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与利用,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和饲料回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法 棉菜粕 秸秆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在木糖醇联产L-阿拉伯糖生产工艺中的应用
16
作者 李荣杰 《生物产业技术》 2012年第1期78-80,共3页
木糖醇、L-阿拉伯糖是一类具有营养价值的甜味物质,是防龋齿的最好甜味剂,也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木糖醇还可制成糖尿病人的甜味剂、营养补充剂和辅助治疗剂,在体内缺少胰岛素影响糖代谢情况下,无需胰岛素促进,木糖醇也能透过细胞... 木糖醇、L-阿拉伯糖是一类具有营养价值的甜味物质,是防龋齿的最好甜味剂,也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木糖醇还可制成糖尿病人的甜味剂、营养补充剂和辅助治疗剂,在体内缺少胰岛素影响糖代谢情况下,无需胰岛素促进,木糖醇也能透过细胞膜,被组织吸收利用,供细胞以营养和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阿拉伯糖 木糖醇 微生物发酵法 生产工艺 应用 联产 营养价值 医药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聚β-羟基丁酸
17
作者 李会良 张雪松 +1 位作者 邢来君 张义科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1期49-51,67,共4页
真养产碱菌(Alicaligeneseutrophus)M405可以利用葡萄糖生产聚β-羟基丁酸(PHB)。对真养产碱菌M405的营养性能以及PHB的定性、定量检测进行了研究,并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PHB经... 真养产碱菌(Alicaligeneseutrophus)M405可以利用葡萄糖生产聚β-羟基丁酸(PHB)。对真养产碱菌M405的营养性能以及PHB的定性、定量检测进行了研究,并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PHB经苏丹黑B梁色呈蓝黑色,它可以用氯仿抽提法提纯,在235nm分光光度计检测。真养产碱菌M405在氮源((NH4)2SO4)达2g·L-1时,经补料式一步培养后,葡萄糖转化率达到269%,此时PHB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Β-羟基丁酸 真养产碱菌M405 微生物发酵法
全文增补中
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花生四烯酸的优点
18
作者 新兴 《现代渔业信息》 2005年第6期33-33,共1页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有利于鱼类生长、存活及抵抗压力,保进鱼类繁殖,提高卵子、精子和鱼苗的质量;能调节鱼类免疫功能。近年来,利用微生物生产花生四烯酸,已受到广泛关注,且有以下几个优点:
关键词 花生四烯酸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 微生物生产 鱼类生长 鱼类繁殖 免疫功能 抗压力 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用微生物发酵法备成一种环境友好型商分子聚合物
19
《生物学教学》 2012年第11期73-73,共1页
据2012年6月6日《科技日报》消息,由哈尔滨商业大学梁金钟教授承担酊黑龙江省“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微生物发酵法玉米生产高分子聚合物(γ-聚谷氨酸)的中试研究”在哈尔滨通过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目研发的的发酵工艺和技... 据2012年6月6日《科技日报》消息,由哈尔滨商业大学梁金钟教授承担酊黑龙江省“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微生物发酵法玉米生产高分子聚合物(γ-聚谷氨酸)的中试研究”在哈尔滨通过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目研发的的发酵工艺和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聚合物 微生物发酵法 环境友好型 哈尔滨商业大学 《科技日报》 Γ-聚谷氨酸 科技攻关项目 专家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水产胶原蛋白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高博雅 李平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微生物可以在适宜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利用微生物转化水产加工下脚料,可以将原料中杂质的去除,胶原蛋白的降解通过发酵工艺同时完成,改善风味的同时节约了成本。该文介绍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水产胶... 微生物可以在适宜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利用微生物转化水产加工下脚料,可以将原料中杂质的去除,胶原蛋白的降解通过发酵工艺同时完成,改善风味的同时节约了成本。该文介绍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水产胶原蛋白肽的原理、发酵条件的选择、肽的分离纯化步骤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微生物发酵技术制备胶原蛋白肽的优缺点,旨在为发酵法制备具有高生理活性的水产胶原蛋白肽及其市场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加工下脚料 胶原蛋白肽 微生物发酵法 分离纯化 生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