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还田栽培晚稻土壤微生物动态研究 被引量:59
1
作者 谭周进 汤海涛 余崇祥 《湖南农业科学》 2001年第4期30-31,33,共3页
对秸秆还田 4种不同耕作方式栽培晚稻的土壤微生物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还田秸秆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覆草免耕优越于覆草翻耕。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晚稻 土壤微生物动态 耕作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萎时间对多花黑麦草青贮品质及微生物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牟林林 宦海琳 +2 位作者 许能祥 丁成龙 顾洪如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71-2777,共7页
【目的】研究凋萎时间对多花黑麦草青贮发酵品质及其微生物动态变化的影响,明确多花黑麦草适宜的凋萎时间,为后续研究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抽穗期多花黑麦草为原料,设对照(CK,水分含量78.16%)、凋萎2 h(W2,水分含量69.18%)、... 【目的】研究凋萎时间对多花黑麦草青贮发酵品质及其微生物动态变化的影响,明确多花黑麦草适宜的凋萎时间,为后续研究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抽穗期多花黑麦草为原料,设对照(CK,水分含量78.16%)、凋萎2 h(W2,水分含量69.18%)、凋萎4 h(W4,水分含量62.09%)和凋萎6 h(W6,水分含量53.03%)4个处理,监测青贮过程中原料的微生物动态变化,测定青贮49 d开袋后青贮料的饲用价值和发酵品质。【结果】凋萎2 h和4 h处理的青贮样品感官评定优良,对照和凋萎6 h处理的感官评定尚好或中等。凋萎处理可显著提高青贮干物质、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pH(P<0.05,下同),显著降低丁酸含量和氨态氮/总氮(NH4+-N/TN)比例。凋萎2 h对青贮有机酸(乳酸、乙酸和丙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凋萎4 h和6 h的有机酸含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3个凋萎处理原料(青贮0 d)微生物数量显著减少;青贮过程中,对照和凋萎2 h处理的青贮乳酸菌增幅较大,且霉菌数量降幅较大。水分含量与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NH4+-N/TN比例及乳酸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pH、乙醇含量和霉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综合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认为,凋萎2 h(水分含量70%左右)的多花黑麦草原料单独青贮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凋萎 微生物动态变化 发酵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非生物添加剂协同促进餐饮业厨余垃圾厌氧消化——产气效能及微生物菌群动态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胡进会 孟伟 +4 位作者 夏怡 杨铮 张欣雨 祁光霞 任连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57-1764,共8页
围绕当前餐饮业湿热除油厨余垃圾(FORFW)厌氧消化甲烷产率不高、“酸积累”和“氨抑制”导致过程不稳定的问题,基于生物-非生物协同强化湿热除油餐饮业厨余垃圾厌氧消化的课题组的前期发现,通过三因素三水平中温厌氧消化正交试验系统探... 围绕当前餐饮业湿热除油厨余垃圾(FORFW)厌氧消化甲烷产率不高、“酸积累”和“氨抑制”导致过程不稳定的问题,基于生物-非生物协同强化湿热除油餐饮业厨余垃圾厌氧消化的课题组的前期发现,通过三因素三水平中温厌氧消化正交试验系统探究并优化接种比、铁类添加剂添加量和酵母菌添加量3个条件参数,同时借助高通量测序阐明生物-非生物添加剂协同促进FORFW产甲烷的内在微生物机理.研究发现,3个条件参数对FORFW厌氧消化的甲烷产率影响由高至低为接种比>酵母菌添加量>铁类添加剂添加量.接种比1.5、铁类添加剂0.5%(质量分数)、活化酵母菌3%(质量分数)为较优的使用条件.在上述条件下,FORFW的挥发性固体(VS)去除率为40.1%,累积甲烷产率为237.5mL/gVS.体系中甲烷鬃毛菌属(Methanosaeta)、互营单胞菌属(Syntrophomonas)和Syner-01属相对丰度明显增加,实现了乳酸来源的丙酸高效转化.其中,甲烷鬃毛菌属与厌氧绳菌科细菌互营产甲烷,互营单胞菌属参与互营丁酸氧化,Syner-01属参与互营乙酸氧化和氨基酸氧化.因此,FORFW的甲烷产率得到了切实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厨余垃圾 餐饮业 生物-非生物添加剂 正交试验 微生物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肥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及接菌剂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5
4
作者 王伟东 刘建斌 +2 位作者 牛俊玲 吕育财 崔宗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8-152,共5页
堆肥化过程中不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及微生物群体特征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在堆肥化过程中各种微生物在数量上遵循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各种微生物耐热性决定其数量;一般细菌数量最多,尤其在高温期占绝对优势;放线菌和真菌在高温前... 堆肥化过程中不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及微生物群体特征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在堆肥化过程中各种微生物在数量上遵循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各种微生物耐热性决定其数量;一般细菌数量最多,尤其在高温期占绝对优势;放线菌和真菌在高温前和高温过后才繁殖较多。各种菌对不同物质成分的分解作用还没有统一的定论。至于微生物制剂的接种效果一直争论不休,肯定的意见和否定的意见都有大量的证据和理由。但应该指出只有数量足够的有益微生物群体和适合它们的条件都具备时堆肥化才能快速进行,创建有益分解微生物群体和创造适合这些微生物群体的条件是不可分割的配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化 微生物群落动态 接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9
5
作者 万水霞 郭熙盛 +2 位作者 朱宏赋 蒋光月 李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13710-13711,13749,共3页
[目的]研究堆肥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以揭示整个堆肥过程中的物质转化规律、腐熟度进程。[方法]通过两次自然堆肥试验,采用平板培养计数法对自然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在自然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 [目的]研究堆肥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以揭示整个堆肥过程中的物质转化规律、腐熟度进程。[方法]通过两次自然堆肥试验,采用平板培养计数法对自然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在自然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受温度影响很大,随着温度变化微生物在数量上遵循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在整个堆肥过程中细菌在数量始终占优势地位,放线菌次之,霉菌数量最少。[结论]在堆肥的起始期、高温期、降温期可以补充适合的微生物菌种来达到提温、维持高温、分解纤维素从而达到加速堆肥进程缩短堆肥周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化 微生物群落动态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从观察到预测 被引量:8
6
作者 郝祎祺 张全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9-815,共7页
地球上的微生物有着极高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它们的生命活动和相互作用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起到关键作用;生存在宿主体内的微生物对其宿主的健康有重要影响.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家获得了大量的关于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基因组成的数... 地球上的微生物有着极高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它们的生命活动和相互作用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起到关键作用;生存在宿主体内的微生物对其宿主的健康有重要影响.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家获得了大量的关于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基因组成的数据;而微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的重点,正在从获得观测数据转变到理解微生物相互作用过程,并预测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动态变化.近年来发展了很多针对第二代测序数据的算法和数学模型,以推测微生物种间相互作用网络,但这种自上而下的研究仍存在局限性.自下而上的实验研究可以对微生物种间作用进行直接验证,并帮助我们理解更高层次上的生态学模式和过程.与此同时,基于数学分析或模拟的理论研究展示了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动态及其对群落动态和功能的影响.今后的研究应该结合观测数据、实验验证、理论模型多种研究方法,增进我们对微生物种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并做出预测,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传染病暴发、抗生素抗性进化等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推断 微生物群落动态 生态功能 第二代测序技术 相关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香小曲白酒新工艺中微生物及环境因子对酒体风味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唐洁 陈申习 +2 位作者 林斌 夏金阳 杨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40-47,共8页
为揭示清香小曲白酒新工艺生产中影响酒体风味变化的因素,促进新工艺的改进和酒质的提升,对清香型小曲白酒新工艺不同发酵时期酒醅微生物、环境因子、酒体风味物质变化进行跟踪检测,采用分析软件对不同时期各参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和相... 为揭示清香小曲白酒新工艺生产中影响酒体风味变化的因素,促进新工艺的改进和酒质的提升,对清香型小曲白酒新工艺不同发酵时期酒醅微生物、环境因子、酒体风味物质变化进行跟踪检测,采用分析软件对不同时期各参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和相关性分析,研究各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批次的酒醅环境因子、微生物动态变化和风味物质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蒙特卡洛检验结果显示,氨基酸态氮、还原糖、粗蛋白和水分是影响酒醅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变化重要因素;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环境和微生物因素共同解释了酒醅风味物质38.44%的变化,其中水分、酵母总数、还原糖和淀粉是影响酒醅中风味物质的重要因素。该研究揭示了清香型小曲白酒新工艺固态发酵过程的微生物群落演变规律及其演替的环境推动力,为提高白酒固态发酵过程可控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型小曲白酒 机械化生产 微生物动态变化 环境因子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同位素自然丰度分析在土壤生态系统碳动态研究中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姜懿珊 罗春玲 张干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20-1926,共7页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全球资源。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相对微小的动态变化,都将导致整个土壤层有机碳库绝对量的巨大变化,继而引起与大气碳交换加剧,最终与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交互影响。碳同位素技术对碳素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迁移...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全球资源。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相对微小的动态变化,都将导致整个土壤层有机碳库绝对量的巨大变化,继而引起与大气碳交换加剧,最终与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交互影响。碳同位素技术对碳素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动态具有很好的示踪作用,在农林生态系统转换、污染物源解析等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中广泛应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原位的碳同位素自然丰度分析相比实验室培养示踪实验,具有更加真实反映自然环境下土壤碳动态变化的优势,是目前唯一可以解决土壤有机碳较长时间尺度,十年至千年尺度动力学过程的工具。随着加速质谱(AMS)检测技术的成熟,低浓度的单体化合物放射性碳同位素分析(CSRA)可以更加精准直接的反映土壤碳循环中核心成分的碳动态。这种分子水平的放射性碳同位素测定技术能够揭示出土壤碳同位素组成的异质性,为解释土壤有机碳的来源、迁移和转化等提供了新型的手段。文章简要总结了目前碳同位素自然丰度分析在土壤碳动态研究中可以解决的科学问题以及在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动态研究中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其在开展土壤生态学研究中的前景。未来研究中需结合碳同位素自然丰度分析,在大尺度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开展土壤剖面上的碳动态的研究,尤其是针对认识缺乏的深层土壤碳动态开展长期生态学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技术 自然丰度分析 土壤碳动态 土壤微生物量碳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秸饲料转化中木质纤维素软化技术研究
9
作者 李传友 何润兵 崔宗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28-131,共4页
为解决秸秆饲料转化中消化率低的问题,开发秸秆分解软化技术,优先分解部分半纤维素,以小麦秸秆为原料,以半纤维素分解为特色的分解菌复合系为接种剂,对麦秸进行高温发酵分解,通过检测秸秆木质纤维素各成分的动态、发酵参数变化,以及PCR-... 为解决秸秆饲料转化中消化率低的问题,开发秸秆分解软化技术,优先分解部分半纤维素,以小麦秸秆为原料,以半纤维素分解为特色的分解菌复合系为接种剂,对麦秸进行高温发酵分解,通过检测秸秆木质纤维素各成分的动态、发酵参数变化,以及PCR-DGGE为手段的微生物群动态监测,研究秸秆木质纤维素结构松散的规律。结果表明,经过高温发酵,秸秆中半纤维素显著降解,9 d时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分别分解了11.2%和9.3%;在高温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以细菌为主体,真菌种类较少,且细菌群中以接入的分解菌复合系的组成菌占优势。说明向高温发酵体系中添加分解菌复合系可以有效促进发酵进程,使麦秸在发酵第9 d时半纤维素的降解达到要求,有效地松散了秸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饲料 半纤维素分解 微生物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