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献计量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微生物修复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章凯 张立航 +5 位作者 冯衍 马玉尚 任伟征 吴明作 顾海萍 王长青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6-372,共17页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对地球环境和生命健康构成了威胁。微生物修复由于其绿色、经济等优点受到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的广泛关注,但针对该领域相关研究的文献还缺乏系统整理。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对地球环境和生命健康构成了威胁。微生物修复由于其绿色、经济等优点受到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的广泛关注,但针对该领域相关研究的文献还缺乏系统整理。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文献资料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0—2023年国内外关于微生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1)在过去的20多年里,发文数量逐年增多,近年来呈迅速增长趋势。(2)中国在该研究领域具有较大优势,国内(中文文献)和国际(英文文献)分别初步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为中心的合作机构;中英文文献作者群体呈大分散小集中的态势,分别形成了以黄巧云、Xu Heng等为主的作者群。(3)该领域研究前沿关键词随时间呈阶段性演变,且研究热点侧重不同,中英文文献分别聚焦微生物菌剂、生物炭、胞外聚合物、酶活以及复合污染、修复机制、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微生物响应等方向。(4)高被引文献大多属于综述类,系统归纳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 微生物修复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园林生态恢复中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2
作者 延昕 张莺 董艳莉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2期147-149,共3页
城市园林生态面临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及植被破坏等严峻挑战,恢复城市园林生态对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至关重要。为此,阐述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分类及优势,分析了其在城市园林土壤修复、水体修复及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情况与作用机制,... 城市园林生态面临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及植被破坏等严峻挑战,恢复城市园林生态对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至关重要。为此,阐述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分类及优势,分析了其在城市园林土壤修复、水体修复及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情况与作用机制,并提出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高效、可持续等特性,是城市园林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城市园林生态恢复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参考,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修复技术 城市园林 生态恢复 土壤修复 水体修复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靖雯 李玉双 +3 位作者 侯永侠 王程 宋雪英 魏建兵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0-247,共8页
随着工业的发展,由冶金、电镀、染业以及制革工业产生的Cr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Cr污染的治理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微生物修复具有适应性强、处理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将高Cr效降解菌与传统的物理、化学和植... 随着工业的发展,由冶金、电镀、染业以及制革工业产生的Cr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Cr污染的治理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微生物修复具有适应性强、处理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将高Cr效降解菌与传统的物理、化学和植物修复法结合起来可以显著提高Cr污染的修复效率。这种联合修复方法在土壤Cr污染的治理上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土壤Cr修复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修复机理,以及微生物与生物炭、零价铁、微生物燃料电池和植物修复等多种治理体系联合治理Cr污染的研究现状,并针对目前Cr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对Cr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修复 Cr污染 重金属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修复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宝勇 赵硕 +2 位作者 陈曦 于皓 何志勇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4期16-21,共6页
矿山活动导致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重金属元素易在土壤积累和潜伏,所以修复难度很大。微生物修复技术以其高效、安全、成本低、操作简便等特点备受关注。为此,阐明微生物修复重金属的机理对矿山土壤修复至... 矿山活动导致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重金属元素易在土壤积累和潜伏,所以修复难度很大。微生物修复技术以其高效、安全、成本低、操作简便等特点备受关注。为此,阐明微生物修复重金属的机理对矿山土壤修复至关重要。基于文献分析,重点讨论了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富集和转化作用,揭示了微生物修复重金属的机理。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多种以微生物为核心的联合修复技术,并提出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此外,还针对微生物修复矿山重金属的重点、方向及技术缺陷提出了相关建议,对未来微生物修复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重金属 微生物修复 联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连作障碍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探究
5
作者 张柯 《河北农业》 2025年第6期98-99,共2页
本文自微生物群落构建、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及优化策略三个方面展开,探究了应对花生连作障碍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的多样性跟土壤健康紧密相关,优化微生物群落能明显改进连作障碍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经由微生物的引入与优化,能有... 本文自微生物群落构建、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及优化策略三个方面展开,探究了应对花生连作障碍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的多样性跟土壤健康紧密相关,优化微生物群落能明显改进连作障碍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经由微生物的引入与优化,能有效提高土壤的养分循环及病害抑制效能,提升花生作物的抗逆水平与产量,推出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略,期望为花生连作障碍问题的化解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凭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连作 微生物修复 土壤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及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钊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418,共5页
综述了环境微生物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方法,介绍了人为干预提高石油降解微生物治理油污土壤的原位和异位修复技术和微生物去除石油组分的作用机理。针对微生物修复的研究热点多为石油降解微生物的选取及多种微生物的复合菌... 综述了环境微生物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方法,介绍了人为干预提高石油降解微生物治理油污土壤的原位和异位修复技术和微生物去除石油组分的作用机理。针对微生物修复的研究热点多为石油降解微生物的选取及多种微生物的复合菌对石油组分的去除效果,但对微生物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机理研究相对较少。提出了未来微生物技术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包括特定材料对微生物的固定化、利用宏组学与示踪技术进一步明确微生物的降解机理和质粒拼接手段构建高效基因工程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微生物修复 吸收 转运机理 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离子型稀土矿区氮污染地下水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韩奕彤 罗育池 +4 位作者 王刚 刘畅 宋宝德 秘昭旭 王先稳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91-2400,共10页
针对离子型稀土矿区地下水高浓度氮污染,选择广东某离子型稀土矿历史遗留开采区作为试验场地,采用曝气-注液一体化装置,通过间歇性曝气以及微生物菌剂、零价铁、碱剂注液,开展原位硝化、反硝化修复试验。结果表明:原位曝气注碱有效改善... 针对离子型稀土矿区地下水高浓度氮污染,选择广东某离子型稀土矿历史遗留开采区作为试验场地,采用曝气-注液一体化装置,通过间歇性曝气以及微生物菌剂、零价铁、碱剂注液,开展原位硝化、反硝化修复试验。结果表明:原位曝气注碱有效改善了离子型稀土矿区地下水水化学条件,使DO浓度≥2mg/L、pH提至7~8,为微生物生长代谢创造有利条件,单次曝气增氧和碱剂注射的有效作用时间分别约为3和7d。通过间歇性曝气注液可动态调节地下水好氧/厌氧条件,实现同区域地下水硝化和反硝化反应的原位转换,逐步去除地下水中的氮污染。经过多轮次注射后,NH_(4)+-N浓度最低降至0.27 mg/L,最大去除率为99.5%,TN最大去除率为76.7%,可达到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水质修复目标。研究显示,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能够有效修复离子型稀土矿区氮污染地下水,实际应用中应当采用间歇性曝气注液与多轮次注射的方式,以实现地下水水质稳定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区 地下水 氮污染 原位注射 微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汞、铅污染及其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8
作者 李兆辉 王光明 +2 位作者 徐云明 柳增善 任洪林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9-43,共5页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重金属的应用越来越广,同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特别是重金属镉、汞、铅。利用微生物技术修复环境污染中的重金属,以其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环境污染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作者综述镉、汞、铅污染...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重金属的应用越来越广,同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特别是重金属镉、汞、铅。利用微生物技术修复环境污染中的重金属,以其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环境污染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作者综述镉、汞、铅污染及其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利用微生物细胞表面展示技术构建高效吸附重金属的基因工程菌,在微生物修复方面应用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微生物修复 细胞表面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5
9
作者 钱春香 王明明 许燕波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69-674,共6页
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土壤污染源,研究发现污染源以矿山开采和电镀厂的废水排放为主.对比研究了物理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其中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操作简单等优势,因此是一个新兴的修复方向.生物修复... 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土壤污染源,研究发现污染源以矿山开采和电镀厂的废水排放为主.对比研究了物理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其中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操作简单等优势,因此是一个新兴的修复方向.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目前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主要以微生物吸附和氧化还原重金属及微生物矿化固结重金属离子为主,其中微生物矿化固结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修复技术可通过微生物分泌有机质的控制将离子态重金属离子转变为固态矿物.最后提出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污染 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直接投加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河流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0
作者 庄景 谢悦波 +2 位作者 宗绪成 范荣亮 吴霞 《水资源保护》 CAS 2011年第2期63-66,共4页
在无彻底截污和清除内源的状况下,应用单一直接投加微生物修复技术,采用梅花式接种法将本源微生物菌剂直接接入,对无锡市浒溪河水体及底泥进行污染治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河道水体DO质量浓度提升至2mg/L以上,出水处的CODMn、TP和NH3-N... 在无彻底截污和清除内源的状况下,应用单一直接投加微生物修复技术,采用梅花式接种法将本源微生物菌剂直接接入,对无锡市浒溪河水体及底泥进行污染治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河道水体DO质量浓度提升至2mg/L以上,出水处的CODMn、TP和NH3-N降解率分别可高达43%、56%和58%。结果说明单一的直接投加微生物修复技术在相对滞留的城市重污染河道治理中,在无彻底截污和清除内源的情况下,可以初步消除河道的黑臭现象,修复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污染 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菌剂 无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对称电场对电动-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婷婷 张玲妍 +1 位作者 郭书海 黄殿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62-1267,共6页
针对石油这种非极性复杂有机污染物难以去除的特点,以含油量为50 mg/g的石油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行/列循环切换方式,每5 min切换一次电极极性,建立空间和场强上完全对称的电场,旨在研究完全对称电场条件下电动-微生物联合修复对石... 针对石油这种非极性复杂有机污染物难以去除的特点,以含油量为50 mg/g的石油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行/列循环切换方式,每5 min切换一次电极极性,建立空间和场强上完全对称的电场,旨在研究完全对称电场条件下电动-微生物联合修复对石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对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等营养物含量以及降解菌数量在电场作用下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 V/cm的电压梯度下,土壤中的w(有效氮),w(有效磷)和w(有效钾)分别为初始值的1.3,1.6和1.2倍;同时,在电场作用和电极极性切换条件下,土壤的pH为6.3±0.2,温度升高2~3℃,石油降解菌的数量增加,当处理时间为20d时,降解菌数量最大值达2.3×109 CFU/mL,进而提高了石油的去除率.烷烃在电动处理下降解速率加快,60 d烷烃去除率达到15.73%.经过60 d的电动-微生物修复,石油去除率达到33.42%,是对照组的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对称电场 电动-微生物修复 石油 降解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地下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胜 毕二平 +6 位作者 陈立 崔晓梅 张翠云 韩占涛 赵红梅 张发旺 李政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0-124,共5页
为修复陕北黄土区石油污染地下水,采用优化土著微生物菌群的生物技术,进行了地下水中石油的降解与修复实验研究。在实验装置内加入了1.5%的优化菌群制剂,优化出的菌群初步鉴定主要有: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放线菌属、真菌类的青... 为修复陕北黄土区石油污染地下水,采用优化土著微生物菌群的生物技术,进行了地下水中石油的降解与修复实验研究。在实验装置内加入了1.5%的优化菌群制剂,优化出的菌群初步鉴定主要有: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放线菌属、真菌类的青霉属和曲霉属等。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装置中人为添加石油含量为182.5mg/l、862.5mg/l、1695.0mg/l时,经过28~37d的微生物修复,地下水中石油的降解率为27.47%-92.46%,而无菌对照中的石油含量变化在5%以内,说明在无菌条件下地下水中石油降解缓慢。该实验过程验证了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地下水石油污染修复中的有效性,探索了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修复 石油污染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铬(VI)污染及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3
作者 王凤花 罗小三 +1 位作者 林爱军 李晓亮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53-161,共9页
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介绍了土壤环境中铬(Cr)的污染来源、现状及其对生物的危害,阐述了Cr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和转化机理,并重点综述了土壤重金属Cr(VI)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机理:土壤中的Cr(VI)可以在微生物还原作用、生物吸附、富... 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介绍了土壤环境中铬(Cr)的污染来源、现状及其对生物的危害,阐述了Cr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和转化机理,并重点综述了土壤重金属Cr(VI)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机理:土壤中的Cr(VI)可以在微生物还原作用、生物吸附、富集等作用下降低其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从而达到Cr污染土壤修复的目的.此外,针对微生物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微生物修复Cr污染土壤效果的措施,并对土壤Cr污染微生物修复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Cr) 污染土壤 微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氯联苯复合污染土壤的土著微生物修复强化措施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滕应 骆永明 +1 位作者 李振高 邹德勋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5-651,共7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以不同C源、C/N比、水分及通透性为调控因子,对多氯联苯(PCBs)长期复合污染土壤的土著微生物强化修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PCBs长期复合污染土壤中,在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时,加入淀粉、葡萄糖和琥珀酸...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以不同C源、C/N比、水分及通透性为调控因子,对多氯联苯(PCBs)长期复合污染土壤的土著微生物强化修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PCBs长期复合污染土壤中,在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时,加入淀粉、葡萄糖和琥珀酸钠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细菌和真菌数量,从而促进土壤中PCBs的土著微生物降解。不同种类的C源对PCBs污染土壤的土著微生物降解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且其降解效果与C源的施用剂量密切相关。当淀粉加入量为C1.0g/kg土时,土壤中PCBs的降解效果较好,而葡萄糖和琥珀酸钠加入量为C0.2g/kg土时,PCBs的降解效果明显。土壤C/N比为10:1的处理效果优于C/N比为25:1和40:1。土壤人为翻动有利于PCBs污染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提高土著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从而促进土壤中PCBs的自然降解。这为进一步探讨加速土壤中PCBs降解的最适条件和研发POP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污染土壤 土著微生物 微生物修复 强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以及微生物修复技术探讨 被引量:31
15
作者 张艳 邓扬悟 +1 位作者 罗仙平 周朦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2年第1期63-66,共4页
重金属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文中对生态环境中重金属的来源、特征以及其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特征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对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做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土壤 微生物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毕二平 张翠云 +3 位作者 张胜 殷密英 李政红 马琳娜 《水资源保护》 CAS 2009年第3期1-5,共5页
对于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有发展潜力、效率高且投资少的环境修复技术。但是这种技术也受一些因素的限制。对渗透反应墙技术进行了回顾,讨论了该技术中的有机碳源、电子供体和反硝化细菌的固定等问题,用实例说... 对于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有发展潜力、效率高且投资少的环境修复技术。但是这种技术也受一些因素的限制。对渗透反应墙技术进行了回顾,讨论了该技术中的有机碳源、电子供体和反硝化细菌的固定等问题,用实例说明应用该技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监测参数,对注射井技术修复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进行了简单讨论。最后指出,应用微生物法修复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时要注意细菌污染和修复过程中含水层的渗透性降低或堵塞问题,应加强对治理大面积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论证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硝酸盐 原位微生物修复 渗透反应墙 注射井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BS残留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秀霞 熊鑫 +4 位作者 郭鹏 刘炳琨 陈杰 任文海 孙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67-1173,共7页
为探究表面活性剂清洗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模拟实际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考察不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添加量的土壤修复过程中总石油烃降解率的变化情况,探究了SDBS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微... 为探究表面活性剂清洗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模拟实际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考察不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添加量的土壤修复过程中总石油烃降解率的变化情况,探究了SDBS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微生物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实验方案,确定了最佳微生物修复方式。结果表明:少量的SDBS残留对后续微生物修复有促进作用,但SDBS残留质量分数大于1 mg/g时,则不宜于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土著菌+秸秆固定化微生物和土著菌+游离高效降解菌+秸秆2种修复方式,启动快,降解率的增速大,修复效率高,可以实现石油污染土壤快速和持续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BS残留 微生物修复 石油污染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NO_3^-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胜 张云 +2 位作者 张凤娥 荆继红 张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30,共6页
随着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化肥和农药的超量施用,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已危及地下水的质量安全。大量的氮素没有被农作物吸收,经微生物硝化作用后,以硝态氮的形式进入土体和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已普遍受到氮素不同程度的污染。本文以硝... 随着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化肥和农药的超量施用,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已危及地下水的质量安全。大量的氮素没有被农作物吸收,经微生物硝化作用后,以硝态氮的形式进入土体和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已普遍受到氮素不同程度的污染。本文以硝态氮污染为例,在实验室探索了硝态氮污染地下水微生物修复的实验方法,通过室内模拟含水层地下水静止条件和流动条件下,利用优选的菌群制剂和少量营养碳源,对试验区高含NO-3地下水的修复试验效果是显著的,去除率可达90%~100%。其作用还是持续的,静止条件下试验进行到256d时,其去除率仍达89 74%;流动条件下试验进行到112d时,试验主孔下游的观测孔3#、4#中的去除率也还有16 22%和27 26%。试验结果为野外现场原位微生物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修复 硝态氮污染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胁迫条件下极端微生物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桑义敏 艾贤军 +4 位作者 王曙光 朱玲 梁存珍 刘婧 孔欣然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2-1284,共13页
嗜冷菌、嗜盐菌、耐重金属菌、耐重油菌等极端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极地高寒、盐碱地以及存在重金属、重油等污染的毒性污染土壤中,是胁迫条件下石油烃降解与转化的重要微生物资源。文章从适应机制、降解机理、降解特性、修复实践等角度出发... 嗜冷菌、嗜盐菌、耐重金属菌、耐重油菌等极端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极地高寒、盐碱地以及存在重金属、重油等污染的毒性污染土壤中,是胁迫条件下石油烃降解与转化的重要微生物资源。文章从适应机制、降解机理、降解特性、修复实践等角度出发,综述了低温、盐碱、重金属、重油等不同胁迫条件下的石油烃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进展。在石油烃降解机理方面,微生物细胞与油滴的附着机制尚不清楚,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生和作用机制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研究。嗜冷菌的适冷机制与细胞膜脂类组成、冷激蛋白、冷适应蛋白、嗜冷酶、能量代谢等有关,低温(15℃)时石油烃降解效率可达70%以上。嗜盐菌具备细胞外被隔离机制和离子反向运输机制,能产生渗透压调节剂、具有独特的渗透压平衡方式,NaCl浓度为30g·L-1时石油烃的降解效率可达60%以上。石油烃降解菌对重金属的耐受机制包括生物吸附、细胞内积累、酶催化转化、生物浸出和生物矿化、氧化还原反应等过程,会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率和生物有效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对重金属的富集。微生物吸收重油的机制包括界面张力降低、选择性堵塞、粘度降低、生物降解和润湿性改变等,对重质原油的总体降解率可达70%以上,但是对其中沥青质单一组分的历史最高生物降解率仅为48%。利用极端微生物修复极端、胁迫条件下的石油污染土壤,应加强菌种培育、未明机制探索、重油组分(沥青质和树脂)降解、风险评估、修复工艺参数优化及推广应用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胁迫条件 极端微生物 石油烃污染土壤 微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唐金花 于春光 +2 位作者 张寒冰 杜茂安 万春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4125-4128,共4页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速度快、消耗少、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及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较全面地介绍了环境中降解石油的微生物、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以及影响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速度快、消耗少、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及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较全面地介绍了环境中降解石油的微生物、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以及影响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因素,并对该领域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土壤 微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