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地形微生境对区域温度变化的缓冲作用
被引量:4
- 1
-
-
作者
丁成琴
史海静
高原
郑诚
吴有福
张艳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37-5149,共13页
-
基金
西部青年学者项目(XAB2020YN04)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40202)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055)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2005DKA32300)。
-
文摘
研究黄土丘陵区的地形微生境,了解微生境的形成机制及特征,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陕西省安塞县陈家洼为研究区,按照不同坡向与坡位布设Ibutton电子温度记录仪采集温度数据。比较各坡段地面5 cm处与地上150 cm处的极端温度与相应的显域生境的温度变化,量化微生境的缓冲作用。采用平均温度、极端高温、极端低温等指标来评估地形微生境温度对区域温度变化的非同步性,并采用温度变幅来衡量地形微生境气候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最热两周中,阴坡沟底地最大缓冲度8℃,沟坡地与梁峁地最大缓度分别为6.5℃与6℃;阳面三个坡段自上而下最大热缓冲度分别为3.5℃、3℃、4℃。地形微生境对于夏季极端高温的缓冲作用阴坡>阳坡;而阳坡沟底地、沟坡地、梁峁地在最冷两周的最大冷缓冲值可达4.5℃,4℃、4℃,阴坡沟底地最大可缓冲3.5℃,其次是沟坡地与梁峁地,最大缓冲度为3℃与2℃。对于冬季极端低温的缓冲作用阴坡<阳坡。但无论是热缓冲还是冷缓冲,各坡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阴坡与阳坡的缓冲值皆存在自下而上的阶梯性,即沟底地>沟坡地>梁峁地。日温度变幅阳坡>阴坡,且梁峁地>沟坡地>沟底地。本研究量化了微生境的缓冲能力,强调了微生境在调节宏观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可为未来气候变化模型预测提供支撑。
-
关键词
地形变化
微生境环境
小气候
生境异质性
-
Keywords
topography variation
microhabitat environment
microclimate
habitat heterogeneity
-
分类号
P42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