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流控光固化技术制备丝素蛋白/透明质酸复合微球水凝胶
1
作者 王如月 陈韫陆 +3 位作者 吴琛琦 李舒婧 刘震杰 陈枫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4-445,共12页
目的:以透明质酸和丝素蛋白为原料开发兼具强韧性和可注射性的复合微球水凝胶生物材料。方法:对透明质酸进行双键化改性、丝素蛋白进行巯基化改性构建前驱体溶液;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备尺寸均一微液滴,通过420 nm紫外光诱导巯基-烯点击聚... 目的:以透明质酸和丝素蛋白为原料开发兼具强韧性和可注射性的复合微球水凝胶生物材料。方法:对透明质酸进行双键化改性、丝素蛋白进行巯基化改性构建前驱体溶液;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备尺寸均一微液滴,通过420 nm紫外光诱导巯基-烯点击聚合固化微球;将固化微球与水凝胶预聚液复合形成可注射的巯基化丝素蛋白(TSF)/甲基丙烯酰化透明质酸(HAMA)复合微球水凝胶。使用氢-1核磁共振波谱法表征TSF和HAMA的接枝率;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球水凝胶在大豆油中的粒径分布;高级拓展流变仪测定复合微球水凝胶的凝胶点;扫描电镜观察微球水凝胶的微观形貌;X射线能谱仪检测微球水凝胶的元素分布;倒置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复合微球水凝胶体系的可协调性;压缩测试评估复合微球水凝胶的力学性能;称重法测定复合微球水凝胶的溶胀率、降解率和保水率。钙黄绿素AM/碘化丙啶双染色法和CCK-8法评估细胞毒性、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结果:HAMA和TSF的接枝率分别为48.03%和17.99%,并制备了粒径分别为(43.3±1.2)、(78.1±3.0)和(130.8±1.9)μm的微球水凝胶。复合微球水凝胶的凝胶点时间为48~115 s,具有动态调控特性,压缩强度可达22.7 kPa,且在40%压缩应变下循环20次无破损;在模拟生理环境中呈现差异化脱溶胀行为,减小微球粒径可明显提升其在湿润环境中的稳定性,经200 h降解后,复合微球水凝胶降解率为(49.1±0.9)%,96 h保水率维持在40%~60%。复合微球水凝胶组对细胞生长不产生明显影响。结论:TSF/HAMA复合微球水凝胶具有快速光固化特性、可调力学性能、稳定性以及良好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作为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的新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水凝胶 硫基-烯点击化学反应 流控 光固化 丝素蛋白 透明质酸 理化特征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网络微球水凝胶对Cu^(2+)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贵寅 肖芬 +2 位作者 杨纯 刘四化 胡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7-232,237,共7页
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水体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加严重,针对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极为迫切。以海藻酸钠微球为基质,合成出海藻酸钙和聚丙烯酰胺双网络结构的NH2-SA/PAM微球水凝胶。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表征可知,... 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水体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加严重,针对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极为迫切。以海藻酸钠微球为基质,合成出海藻酸钙和聚丙烯酰胺双网络结构的NH2-SA/PAM微球水凝胶。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表征可知,该凝胶具有多孔网络结构,具有大量的羟基、氨基等活性位点,能实现离子在凝胶内部的快速扩散。通过对Cu^(2+)的吸附实验可知,NH2-SA/PAM微球水凝胶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基于Langmuir模型,在30℃下qmax为265.31mg/g,在100min内便达到吸附平衡的80%,通过均相表面扩散模型(HSDM)其凝胶内部的扩散系数Ds为2.83×10^(-11)m/s。该NH2-SA/PAM对Pb^(2+)、Cd^(2+)、Zn^(2+)、Mn^(2+)、Ni^(2+)和Cu^(2+)均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其分配系数与离子电负性具有较大关系。此外,通过XPS对NH2-SA/PAM吸附Cd^(2+)前后样品进行分析,发现凝胶主要通过氨基和羟基对Cd^(2+)进行配位吸附。以上实验说明NH2-SA/PAM微球水凝胶在处理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 吸附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骨关节炎治疗的丝素蛋白基载镁润滑水凝胶微球的摩擦学性能
3
作者 贺湘茗 李久盛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51,共6页
为了治疗由于关节力学性能失衡引起的过度摩擦而导致的软骨磨损及骨关节炎,采用天然生物来源的蚕茧为原料,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丝素蛋白基载镁水凝胶微球(MgO@Silk-MA)。通过体外模拟关节压力测定其润滑性能保持能力以及镁离子的缓释能力... 为了治疗由于关节力学性能失衡引起的过度摩擦而导致的软骨磨损及骨关节炎,采用天然生物来源的蚕茧为原料,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丝素蛋白基载镁水凝胶微球(MgO@Silk-MA)。通过体外模拟关节压力测定其润滑性能保持能力以及镁离子的缓释能力,同时测定其对骨关节炎部位的磨损减缓以及促进成骨的能力。结果表明:通过微流控技术制得的丝素蛋白基水凝胶微球尺寸均匀,包裹纳米氧化镁颗粒的丝素蛋白基水凝胶微球可以在7天内持续释放镁离子;在类关节压力条件下所制得的丝素蛋白基载镁水凝胶微球在20~40 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水合润滑能力,在最佳质量浓度下,其平均摩擦因数相比磷酸盐缓冲液(PBS)溶液减小约25%,磨痕宽度相比下降84.17%,且在2周内保持了稳定的润滑性能。骨关节炎治疗效果评价结果表明,丝素蛋白基载镁水凝胶微球表现出良好的润滑作用,可有效减少软骨磨损和延缓骨关节炎发展,减缓异位骨化以及骨骼矿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水凝 纳米氧化镁 摩擦学性能 骨关节炎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白细胞介素-4的水凝胶微球调控卒中后免疫微环境对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
4
作者 徐彤彤 阮慧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61-1170,共10页
目的·探讨负载免疫调控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水凝胶微球(microsphere,MP)对卒中损伤后再生与修复的影响。方法·通过乳化法生成负载IL-4的纳米颗粒,并联合气流控法构建的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水... 目的·探讨负载免疫调控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水凝胶微球(microsphere,MP)对卒中损伤后再生与修复的影响。方法·通过乳化法生成负载IL-4的纳米颗粒,并联合气流控法构建的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水凝胶微球制得负载IL-4的PVA水凝胶微球(MP@IL-4)。使用光学显微镜对MP@IL-4的形态进行表征。体外培养BV2小胶质细胞,经MP@IL-4处理后,分别采用CCK-8法、活/死细胞染色法对其细胞活力、细胞存活进行检测。经脂多糖继续处理BV2小胶质细胞后,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对其促炎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抑炎标志物精氨酸酶1(arginase 1,Arg-1)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构建小鼠卒中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组和微球治疗组(IS-MP@IL-4组)。通过神经行为学评分、悬空旋转实验和悬丝实验评估3组小鼠的神经行为学功能,焦油紫染色检测3组小鼠的脑萎缩体积,免疫荧光染色表征3组小鼠小胶质细胞促炎因子CD86和抑炎因子CD206的表达水平。结果·光学显微镜的观察结果显示成功制备了粒径为200μm的MP@IL-4,且不影响BV2小胶质细胞的细胞活力和存活。体外和体内实验均证实,MP@IL-4可下调小胶质细胞的促炎标志物的表达,上调抑炎标志物的表达。此外,与IS组相比,IS-MP@IL-4组小鼠的神经行为学功能有较大改善(P<0.05),脑萎缩体积也有所减小(P<0.001)。结论·MP@IL-4可通过改善免疫微环境发挥对卒中后神经功能损伤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 药物递送 缺血性卒中 抑炎作用 神经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凝胶微球的制备及其对双酚A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杜宏学 朴明月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15-2319,2324,共6页
采用反相乳化/光聚合法制备了水凝胶微球并将其用于水溶液中双酚A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pH值8.0以下时双酚A的吸附容量受到的影响较小,而当pH值大于8.0时,吸附容量将下降,最大吸附量为4.71 mg/g,吸附过程在12 min内可以达到平衡。双酚A... 采用反相乳化/光聚合法制备了水凝胶微球并将其用于水溶液中双酚A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pH值8.0以下时双酚A的吸附容量受到的影响较小,而当pH值大于8.0时,吸附容量将下降,最大吸附量为4.71 mg/g,吸附过程在12 min内可以达到平衡。双酚A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和Freundlich线性等温线模型。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和放热过程。循环5次后,水凝胶吸附剂依然保持100%的吸附能力。将水凝胶应用于真实地表水体中双酚A的吸附时,其吸附容量为模拟溶液的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 双酚A 吸附模型 光聚合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微球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赵楠 葛际江 +3 位作者 张贵才 刘海涛 曾家新 王东方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78-82,85,共6页
以油酸/Span20/OP10为复合乳化剂,柴油为连续相,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微球.通过微乳面积等值图、拟三元图确定出体系中乳化剂最佳比例为w(油酸)∶w(Span)∶w(OP10)=41∶31∶28;在最佳聚合点处,油相、乳化剂相、水... 以油酸/Span20/OP10为复合乳化剂,柴油为连续相,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微球.通过微乳面积等值图、拟三元图确定出体系中乳化剂最佳比例为w(油酸)∶w(Span)∶w(OP10)=41∶31∶28;在最佳聚合点处,油相、乳化剂相、水相分别占体系质量的34.62%,15.38%,50.00%.应用冷冻蚀刻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动态光散射分别对聚合前后的微乳液体系进行表征,可以看出聚合前微乳液中存在大量反胶束(团)(10nm以下)及溶胀胶团(约50nm)结构,聚合后得纳米级水凝胶微球,前后尺寸相差不大.同时测定油酸/Span20/OP10复合乳化剂水溶液与桩西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并与反相微乳聚合常规乳化剂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前者界面张力较低,能够起到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 水凝 乳化剂 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水凝胶微球的制备与溶胀性能 被引量:10
7
作者 易文清 李新法 +1 位作者 陈金周 牛明军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6-399,共4页
采用三聚磷酸钠(TPP)和六偏磷酸钠(SHMP)为复合交联剂,制备了离子交联网络结构的壳聚糖水凝胶微球。分析讨论了交联剂质量配比、pH以及离子强度等对壳聚糖微球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复合交联剂制备的微球的溶胀度比单独使用TPP... 采用三聚磷酸钠(TPP)和六偏磷酸钠(SHMP)为复合交联剂,制备了离子交联网络结构的壳聚糖水凝胶微球。分析讨论了交联剂质量配比、pH以及离子强度等对壳聚糖微球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复合交联剂制备的微球的溶胀度比单独使用TPP或SHMP的分别低62.4%和41.3%,交联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当m(TPP)∶m(SHMP)=3∶5,交联剂pH=5时,制备的微球交联程度最好,结构最密实;在pH=1.2的缓冲溶液中,溶胀度可达到357%,而且凝胶没有任何破碎。微球具有较好的离子强度和pH敏感性,在酸性介质中有较高的溶胀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六偏磷酸钠 三聚磷酸钠 水凝 溶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乙烯醇水凝胶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5
8
作者 高素照 陈际达 +3 位作者 亓倩倩 舒荣德 邱智萍 任竞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437-2440,共4页
以三氯甲烷/丙酮为凝固液,用高压静电技术制备了高强度、物理交联的聚乙烯醇(PVA)水凝胶微球.研究了凝固液组成、PVA溶液浓度、温度和湿度、电场强度、进样速度及微球冷冻次数等对PVA微球的形貌、粒径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常压水... 以三氯甲烷/丙酮为凝固液,用高压静电技术制备了高强度、物理交联的聚乙烯醇(PVA)水凝胶微球.研究了凝固液组成、PVA溶液浓度、温度和湿度、电场强度、进样速度及微球冷冻次数等对PVA微球的形貌、粒径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常压水蒸气控制PVA溶液温度与湿度的高压静电技术,可克服高浓度PVA溶液在强电场下出现微丝现象,形成的水凝胶微球具有强度高、粒径在一定范围内可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静电法 物理交联 聚乙烯醇水凝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聚糖水凝胶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稳 陶森林 +2 位作者 苏红莹 贾庆明 陕绍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31-2235,2240,共6页
采用反相微乳液交联法,以葡聚糖天然高分子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基于葡聚糖的水凝胶微球。葡聚糖通过高碘酸钠氧化进行醛基化修饰,进一步与乙二胺发生还原胺化反应进行交联;交联反应在以失水山梨酸酯类(Span 80/Tween 80)表面活性剂复配... 采用反相微乳液交联法,以葡聚糖天然高分子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基于葡聚糖的水凝胶微球。葡聚糖通过高碘酸钠氧化进行醛基化修饰,进一步与乙二胺发生还原胺化反应进行交联;交联反应在以失水山梨酸酯类(Span 80/Tween 80)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作为乳化剂、环己烷为油相构成的油包水型反相微乳液中进行。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组分配比是影响该葡聚糖水凝胶微球的粒径及形貌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value)增加,微球粒径呈现先减小而后增大并基本保持不变的趋势;当该复配表面活性剂的HLB=5.27(即,m(Tween 80)/m(Span 80)=10)时,获得的葡聚糖凝胶微球粒径最小且平均粒径为(21.6±1.65)μm,粒径分布在15~28μ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 水凝 反相乳液 还原胺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氯灭痛壳聚糖水凝胶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晓艳 邢金峰 +1 位作者 邓联东 董岸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5-107,共3页
在Span80与植物油形成的反相胶束体系中,通过戊二醛交联制备出壳聚糖水凝胶微球(CHM)。采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CHM结构及粒子形态进行了研究。同时对CHM的溶胀度及其对模型药物双氯灭痛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CHM... 在Span80与植物油形成的反相胶束体系中,通过戊二醛交联制备出壳聚糖水凝胶微球(CHM)。采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CHM结构及粒子形态进行了研究。同时对CHM的溶胀度及其对模型药物双氯灭痛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CHM具有较好的控制药物释放的作用。交联程度对微球粒径、溶胀度及药物释放性能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水凝 双氯灭痛 药物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GT/CS复合水凝胶载药微球的制备与药物释放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琨 李敬安 +2 位作者 程莉萍 李云峰 张志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6-117,共2页
将海藻酸钠/明胶/盐酸四环素共混液滴入含有CaCl_2的壳聚糖醋酸溶液中,制备出SA/GT质量配比分别为10/0.6、10/0.8、10/1.0的SA/CS/GT复合水凝胶载药微球,考察了模拟肠液和胃液中不同原料配比对载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配比为10/0.8... 将海藻酸钠/明胶/盐酸四环素共混液滴入含有CaCl_2的壳聚糖醋酸溶液中,制备出SA/GT质量配比分别为10/0.6、10/0.8、10/1.0的SA/CS/GT复合水凝胶载药微球,考察了模拟肠液和胃液中不同原料配比对载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配比为10/0.8下微球具有最大载药量,模拟肠液中水凝胶微球释放药物周期较长。因此, SA/CS/GT三元复合水凝胶微球由于其良好的控制释放和降解性能,将是口服释药系统的一种优良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壳聚糖 复合水凝 盐酸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条件对SA/GT/CS三元复合水凝胶微球溶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琨 赵玉强 +1 位作者 易建 张志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67,共2页
将海藻酸钠/明胶共混液滴入含有CaC12的壳聚糖醋酸溶液中,制备出SA/CS/GT三元复合水凝胶微球。改变SA/GT的质量配比、盐离子浓度、温度,考察不同条件下对复合微球溶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A:GT质量比为10:0.6、10:0.8,Ca... 将海藻酸钠/明胶共混液滴入含有CaC12的壳聚糖醋酸溶液中,制备出SA/CS/GT三元复合水凝胶微球。改变SA/GT的质量配比、盐离子浓度、温度,考察不同条件下对复合微球溶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A:GT质量比为10:0.6、10:0.8,CaC12浓度为3%~4%,所成微球的溶胀性能较好;随温度的升高,溶胀度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壳聚糖 水凝 溶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交联法制备葡聚糖水凝胶微球的粒径调控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稳 韩晓东 +3 位作者 于坤 苏红莹 贾庆明 陕绍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807-3814,共8页
基于天然高分子的水凝胶微球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作为生物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采用反相微乳液交联技术制备了一系列葡聚糖水凝胶微球,并探讨了反相微乳液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乳化方式、水油相体积比(φ... 基于天然高分子的水凝胶微球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作为生物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采用反相微乳液交联技术制备了一系列葡聚糖水凝胶微球,并探讨了反相微乳液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乳化方式、水油相体积比(φ)、水相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R0)等因素对该葡聚糖水凝胶微球形貌及粒径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采用环己烷(CYH)/Span 80-Tween 80/醛基化葡聚糖(Dex-CHO)乳液体系制备所得葡聚糖水凝胶微球的粒径在400nm^70μm之间可调;相对于机械搅拌乳化,超声波乳化条件下获得的凝胶微球具有更小的粒径,且当复配乳化剂m(Tween 80)/m(Span 80)=0.10、HLB值=5.27、φ=1/6时,获得的凝胶微球粒径最小(约422nm);葡聚糖凝胶微球的粒径随着R0值的增加呈现增大趋势。该葡聚糖水凝胶微球粒径可控,是一类天然高分子水凝胶,有望作为载体材料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 水凝 反相乳液 粒径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H敏感型葡聚糖水凝胶微球的药物载体 被引量:9
14
作者 何丽华 闵洁 +3 位作者 郑荣 苏红莹 贾庆明 陕绍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4-499,共6页
以葡聚糖为原料,采用反相微乳液技术制备了一种含有席夫碱结构的葡聚糖基水凝胶纳米微球作为载体,通过交联剂聚乙烯亚胺(PEI)的静电吸附作用对药物模型8-羟基芘-1,3,6-三磺酸三钠盐(HPTS)进行了包埋,利用FTIR、SEM和DLS等对微球的结构... 以葡聚糖为原料,采用反相微乳液技术制备了一种含有席夫碱结构的葡聚糖基水凝胶纳米微球作为载体,通过交联剂聚乙烯亚胺(PEI)的静电吸附作用对药物模型8-羟基芘-1,3,6-三磺酸三钠盐(HPTS)进行了包埋,利用FTIR、SEM和DLS等对微球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种葡聚糖纳米水凝胶载药前后均具有良好的球形结构,平均粒径分别在459和648 nm左右。载药效果及药物释放行为研究发现,该葡聚糖纳米水凝胶可对HPTS进行有效负载,且其释放行为具有明显的酸性环境敏感性,酸性越强,释放越快。含有席夫碱结构的葡聚糖纳米凝胶微球可作为pH敏感型载体应用于药物递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敏感型 席夫碱 水凝 药物载体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口服骨靶向微/纳水凝胶微球制备及对雌性去势小鼠骨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俊杰 贾鹏 +4 位作者 刘功稳 张睿智 刘宝山 王爱飞 徐又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81-1586,1597,共7页
目的制备新型口服骨靶向微/纳水凝胶微球,并了解其对雌性去势小鼠骨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作为纳米平台,通过点击化学合成具有骨靶向性能的纳米颗粒,然后基于气体微流控和离子交联技术制备新型口服骨靶向微/纳水凝胶... 目的制备新型口服骨靶向微/纳水凝胶微球,并了解其对雌性去势小鼠骨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作为纳米平台,通过点击化学合成具有骨靶向性能的纳米颗粒,然后基于气体微流控和离子交联技术制备新型口服骨靶向微/纳水凝胶微球。采用活/死细胞染色评估微/纳水凝胶微球的生物相容性。选用18只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去卵巢组(A组)、空白水凝胶微球组(B组)和微/纳水凝胶微球组(C组),每组6只。各组连续干预8周后收集小鼠股骨标本,采用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分析骨小梁参数,利用三点弯曲测试评估股骨生物力学性能。结果骨靶向纳米颗粒具有均匀的球形形貌,平均粒径为40.6 nm;微/纳水凝胶微球呈球形形貌,表面粗糙,平均粒径为250.8μm;活/死细胞染色结果提示微/纳水凝胶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Micro-CT显示,C组小鼠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目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小鼠的骨小梁间隙显著低于A组和B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点弯曲测试显示,C组小鼠的最大载荷和断裂能显著高于A组和B组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口服骨靶向微/纳水凝胶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负载的骨靶向纳米颗粒显著提高雌性去势小鼠骨质量,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 骨靶向 口服递送 水凝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聚醚聚酯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的pH响应性水凝胶纳米微球的制备及药物释放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宗丹 盛扬 +5 位作者 李新庆 潘艳 孙一新 邓林红 Mark Bradley 张嵘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12-218,共7页
以聚乙二醇(M_(w)1000)为引发剂,引发ε-己内酯和L-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聚(己内酯-co-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二醇(PCLA),用甲基丙烯酸酐封端得到PCLA预聚物单体(PCLAMA),并用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合成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 以聚乙二醇(M_(w)1000)为引发剂,引发ε-己内酯和L-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聚(己内酯-co-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二醇(PCLA),用甲基丙烯酸酐封端得到PCLA预聚物单体(PCLAMA),并用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合成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PCLAMA为大分子交联剂、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丙烯酸为共聚单体,利用紫外引发聚合制备水凝胶纳米微球(PCLAMA-AP),并对其溶胀、降解、药物释放、细胞毒性等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CLAMA-AP具有pH响应性,其溶胀率随着pH的增大而变大,其中最佳配比下的纳米微球包载茶多酚的载药量超过57%,132 h的累计释放率达到30%,PCLAMA-AP与人脂肪干细胞共培养48 h后,细胞存活率高于94%,并且纳米微球能成功进入细胞。因此该水凝胶纳米微球具有作为药物载体的潜力,有可能极大地提高茶多酚的生物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co-乳酸) 水凝纳米 药物缓释 生物可降解 茶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凝胶微球建立胰腺癌原代细胞的3D培养模型
17
作者 马芳芳 秦洁洁 +4 位作者 任灵杰 唐笑梅 刘佳 施敏敏 蒋玲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87,共9页
目的·利用水凝胶微球和新鲜胰腺癌组织原代细胞构建模拟肿瘤微环境的体外培养新模型。方法·记录水凝胶微球的形态分布情况,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通过Image J软件计算微球的直径,统计得到粒径分布图。肾上皮细胞(293T)... 目的·利用水凝胶微球和新鲜胰腺癌组织原代细胞构建模拟肿瘤微环境的体外培养新模型。方法·记录水凝胶微球的形态分布情况,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通过Image J软件计算微球的直径,统计得到粒径分布图。肾上皮细胞(293T)、胰腺癌细胞(8988)、正常胰腺上皮细胞HPNE均在DMEM完全培养基中生长,当细胞长满到80%~90%时传代。DMEM培养基和微球浸提液培养293T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2种培养基培养的293T细胞的增殖曲线,探究水凝胶微球的生物相容性。在超净工作台中剪碎新鲜胰腺肿瘤组织,用透明质酸酶和胶原蛋白酶Ⅰ裂解胰腺癌肿瘤组织,在37℃水浴锅中间隔振荡消化为单细胞。水凝胶微球与胰腺细胞在DMEM完全培养基中共培养3 d,半数细胞用4%多聚甲醛固定,鬼笔环肽和DAPI染色,普通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微球的形态和细胞分布;剩余一半细胞用于悬浮细胞和黏附细胞计数。水凝胶微球与原代细胞在培养基中共培养7 d,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基于水凝胶微球建立的胰腺癌原代细胞体外培养模型中的细胞组成。用石蜡包埋胰腺癌组织,随后进行石蜡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切片,用显微镜观察胰腺癌组织结构。结果·水凝胶微球大小均一,微球粒径约200μm,293T细胞的增殖曲线表明水凝胶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水凝胶微球与胰腺细胞系共培养结果表明水凝胶微球表面具有较强的细胞亲和力,能够为胰腺细胞提供支撑点,使其黏附在微球表面正常生长。水凝胶微球与消化后的胰腺癌新鲜组织单细胞共培养成功建立胰腺癌体外3D培养模型。该模型具有与胰腺肿瘤组织相似的细胞组成,包含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相似比例的肿瘤干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结论·基于水凝胶微球建立的胰腺癌原代细胞3D培养模型具有胰腺癌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 胰腺癌 肿瘤环境 3D体外培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还原双重响应水凝胶微球的制备及在细胞三维(3D)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学斌 薛源 +2 位作者 茆华女 项艳鑫 包春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1-38,共8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光/还原双响应水凝胶微球,该微球可在温和的刺激条件下实现三维(3D)细胞的大规模培养和无酶无损捕获.水凝胶微球组分中包含一个双响应功能单体(M1),其中邻硝基苄酯功能基团可在紫外光照下与氨基化合物发生光偶联作用,从... 设计合成了一种光/还原双响应水凝胶微球,该微球可在温和的刺激条件下实现三维(3D)细胞的大规模培养和无酶无损捕获.水凝胶微球组分中包含一个双响应功能单体(M1),其中邻硝基苄酯功能基团可在紫外光照下与氨基化合物发生光偶联作用,从而在水凝胶微球表面实现黏附蛋白的有效固定,并通过蛋白质-整合素相互作用介导细胞的黏附.微球表面细胞生长增殖后,其中的二硫键基团可被谷胱甘肽还原,从而介导细胞无酶无损温和释放.这种通过调节水凝胶微球表面生物活性分子的固定与释放介导细胞黏附与捕获的新方法为细胞工程提供了一种通用而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 三维细胞培养 双重刺激响应 细胞黏附与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基丙烯酰胺水凝胶纳米微球粒径的控制及其对多肽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侯雅琦 沈敬尧 +4 位作者 易达 王哲 康玲玲 孟子晖 薛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67-272,共6页
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N-叔丁基丙烯酰胺-co-丙烯酸)(P-NIPAmtBAm-AAc)水凝胶纳米微球(NPs),分散性好且粒径可控。通过调整配方,其水动力学直径可控制在71~304 nm之间,经动态光散射(DLS)表征,PDI值均小于0.... 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N-叔丁基丙烯酰胺-co-丙烯酸)(P-NIPAmtBAm-AAc)水凝胶纳米微球(NPs),分散性好且粒径可控。通过调整配方,其水动力学直径可控制在71~304 nm之间,经动态光散射(DLS)表征,PDI值均小于0.1。由于电荷斥力的作用,亲电单体丙烯酸(AAc)的用量从5%增加到50%(摩尔分数),粒径从71 nm增大至219 nm;而疏水单体叔丁基丙烯酰胺(tBAm)的使用,使微球的粒径趋于变小;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量增大,NPs的粒径逐渐减小,最小可达71 nm。将所制备的NPs用于多肽(LEVLFQGP)的吸附,结果表明,吸附率随NPs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并且与聚合物的配方有关,当AAc的摩尔分数为20%、粒径为128 nm时,吸附率为90%。经DLS表征,NPs的体积相变温度(LCST)为(20±2)℃,因此分别在35℃和5℃下对多肽进行吸附/解吸,5次循环实验后,吸附率降低小于7%。本研究探索了水凝胶纳米微球粒径的影响因素及粒径对目标多肽亲和性的影响,可作为制备尺寸均一、粒径可控水凝胶纳米微球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基丙烯酰胺 水凝纳米 水动力学直径 吸附 纳米粒子 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敏感水凝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裴勇 陈捷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76-79,共4页
评述了温敏水凝胶、pH 敏感水凝胶的环境敏感特性并探讨了环境敏感的机理。按其在环境中的不同表现,温敏凝胶可分为热胀型和热缩型,pH 敏感水凝胶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型。介绍了光敏感水凝胶、电敏感水凝胶、磁响应水凝胶微... 评述了温敏水凝胶、pH 敏感水凝胶的环境敏感特性并探讨了环境敏感的机理。按其在环境中的不同表现,温敏凝胶可分为热胀型和热缩型,pH 敏感水凝胶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型。介绍了光敏感水凝胶、电敏感水凝胶、磁响应水凝胶微球的环境敏感原因和应用研究现状。指出含有多种环境敏感特性的复合凝胶在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凝胶材料性能的改善上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 环境敏感 温敏 PH敏感 光敏感 电敏感 磁响应水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