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热模塑法制备聚苯乙烯球面微透镜阵列 被引量:2
1
作者 石锦霞 何平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78-981,共4页
用软刻蚀中的微热模塑技术制备聚苯乙烯(PS)微立方体阵列,再利用材料在液态或熔融状态时其表面自由能会不断地减小直至最低从而达到最稳定的状态这一特性,通过加热熔融方法成功地将PS微立方体结构变成了PS微半球体结构,光学成像测试验证... 用软刻蚀中的微热模塑技术制备聚苯乙烯(PS)微立方体阵列,再利用材料在液态或熔融状态时其表面自由能会不断地减小直至最低从而达到最稳定的状态这一特性,通过加热熔融方法成功地将PS微立方体结构变成了PS微半球体结构,光学成像测试验证了PS微半球体阵列具有良好的光学成像功能,可以作为微透镜阵列使用.用微热模塑技术制备高聚物的微透镜阵列,其过程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很多材料,所制备的微透镜阵列结构精确度高,并因所用到的模具为弹性印章,有望在非平面上制备微透镜阵列,为微透镜阵列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透镜阵列 微热模塑 软刻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锈钢模板热压微模塑构建聚乙烯超疏水表面 被引量:2
2
作者 林飞云 冯杰 +1 位作者 黄明达 钟明强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1-214,共4页
采用含FeCl3的蚀刻液对不锈钢表面进行刻蚀,再以此蚀刻面为模板热压低密度聚乙烯(LDPE),冷却剥离得到LDPE微模塑表面。研究结果表明:静、动态接触角均超过150°,滚动角约5°,LDPE表面呈"花菜状"结构,即大"包&qu... 采用含FeCl3的蚀刻液对不锈钢表面进行刻蚀,再以此蚀刻面为模板热压低密度聚乙烯(LDPE),冷却剥离得到LDPE微模塑表面。研究结果表明:静、动态接触角均超过150°,滚动角约5°,LDPE表面呈"花菜状"结构,即大"包"上密集分布着微米及亚微米级的小突起。本工艺可望结合工业上生产塑料薄膜的流延技术,实现聚合物超疏水表面的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模板 模塑 聚乙烯 超疏水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辊热压微模塑-可控剥离法构建聚乙烯超疏水表面 被引量:1
3
作者 冯杰 林飞云 钟明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5-838,906,共5页
人工超疏水表面能否简单、环保、经济地量产对其实际应用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滚压成型的表面含微坑的钢辊为模板,采用简单的热压微模塑-可控剥离工艺制备了聚乙烯超疏水表面,接触角大于150°,滚动角约为5°。扫描电镜观察表明... 人工超疏水表面能否简单、环保、经济地量产对其实际应用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滚压成型的表面含微坑的钢辊为模板,采用简单的热压微模塑-可控剥离工艺制备了聚乙烯超疏水表面,接触角大于150°,滚动角约为5°。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钢辊表面具有均匀网格状微米级浅坑,以此为模板微模塑制备的聚乙烯超疏水表面布满明显拉长的微米级"山"形结构和亚微米级毛刺结构。本文首次报道了直接应用钢辊制备聚合物超疏水表面,可望结合塑料薄膜流延生产工艺,实现聚合物超疏水薄膜或表面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超疏水表面 钢辊 模塑 可控剥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伸微模塑制备低密度聚乙烯超疏水表面 被引量:8
4
作者 黄明达 钱欣 冯杰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8-192,共5页
以新鲜荷叶为原始模板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软模板,并用该软模板在真空下热压得低密度聚乙烯(LDPE),冷却剥离得到LDPE超疏水薄膜。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显示其表面由细长乳突(长约30um)构成,接触角为154°±3... 以新鲜荷叶为原始模板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软模板,并用该软模板在真空下热压得低密度聚乙烯(LDPE),冷却剥离得到LDPE超疏水薄膜。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显示其表面由细长乳突(长约30um)构成,接触角为154°±3.5°,水滴极易滚落,而常压下热压得到的薄膜表面乳突则短而粗(长约8~10μm),接触角仅137°±2.7°。短粗的乳突高度接近模板微坑的深度,证明细长乳突是在微模塑脱模时拉伸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伸 模塑 超疏水 低密度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actal model of thermal elasto-plastic contact of rough surfaces
5
作者 FENG Yan YANG Peng +3 位作者 ZHANG Yan-yan SHI Li-qiu HANG Zhou-ming FENG Yi-xi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500-1509,共10页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heat,existing fractal contact models are not applicable to analyze the contacts when the temperature changes.For this problem,the normal load model and the normal stiffness model o...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heat,existing fractal contact models are not applicable to analyze the contacts when the temperature changes.For this problem,the normal load model and the normal stiffness model of thermal elasto-plastic contact of rough surfaces are developed respectively in this paper.The proposed model is based on the normal contact mechanics model of fractal theory of anisotropic and thermal elasto-plastic contact theory which can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rough surface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Then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Finally,the influence of main parameters on the total normal load and the whole normal stiffness of thermal elasto-plastic contact at the interface is analyzed by contact simul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normal load of thermal elasto-plastic contac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s of temperature.The whole normal stiffness of thermal elasto-plastic contact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coefficient of linear expansion,scale factor,temperature difference or fractal dimension,but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fractal roughness.This model expands basic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traditional models,and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and analyze the contacts when the temperature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ugh surfaces thermal elasto-plastic ASPERITY fractal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