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脉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微炎症反应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杨勇 王霄一 +1 位作者 冯跃华 施占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97-1400,共4页
目的:探讨通脉片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微炎症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1年1月—2015年8月在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透用药,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通脉片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微炎症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1年1月—2015年8月在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透用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通脉片治疗。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胆固醇(TC)等客观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营养状态。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1.2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35.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16.65±4.28)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19.27±5.4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ET-1(81.53±11.09)pg/m L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浆ET-1(117.24±13.57)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Hs-CRP(3.51±1.42)mg/L、IL-6(30.28±12.32)ng/L都低于对照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血浆Hs-CRP(5.27±1.56)mg/L、IL-6(36.52±11.7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治疗后,观察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b、TRF、TC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通脉片可以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改善患者的微炎症反应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通脉片 中医症候积分 血管内皮功能 微炎症反应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