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液膜动力学特性与稳定性实验研究
1
作者 李华 张友佳 +1 位作者 张林 黄洪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71-274,共4页
气-液两相流设备的性能受限于临界热流密度,开展流动微液膜动力学特性及其稳定性的相关研究是深入理解沸腾危机及临界热流密度机理的关键。采用光学玻璃制成的矩形通道作为实验段,使用微流量齿轮泵驱动去离子水,使其在实验通道入口处与... 气-液两相流设备的性能受限于临界热流密度,开展流动微液膜动力学特性及其稳定性的相关研究是深入理解沸腾危机及临界热流密度机理的关键。采用光学玻璃制成的矩形通道作为实验段,使用微流量齿轮泵驱动去离子水,使其在实验通道入口处与在其上部流动的压缩空气接触形成同向流动的分层流。利用共轭光学探测器对流动微液膜的厚度进行了测量,利用高速摄像机对气-液两相分层流波动特性进行了可视化观测。研究表明,在绝热情况下,当液速一定时,液膜的平均厚度随着气速增加而减小,当气速增加到某一阈值时会导致液膜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光学探测器 微液膜 动力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膜法萃取钕 被引量:21
2
作者 龚福忠 李成海 +2 位作者 马培华 唐艳霞 刘经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69-1574,共6页
进行了微乳液膜法萃取Nd3 +的研究 ,考察了不同盐酸浓度时微乳液的溶水量及其对Nd3 +的萃取率、内相富集浓度的影响 ,同时还考察了温度、料液浓度、缓冲剂对萃取Nd3 +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盐酸浓度增大 ,微乳液溶水量增加 ;内相Nd3 +... 进行了微乳液膜法萃取Nd3 +的研究 ,考察了不同盐酸浓度时微乳液的溶水量及其对Nd3 +的萃取率、内相富集浓度的影响 ,同时还考察了温度、料液浓度、缓冲剂对萃取Nd3 +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盐酸浓度增大 ,微乳液溶水量增加 ;内相Nd3 +富集倍数最高为 2 4 3倍 ,料液Nd3 +浓度相同时 ,内相Nd3 +富集浓度和富集倍数随溶水量增加而减小 ,萃取率则变化不大 ,一般在 70 %~ 80 %范围 ,于料液中加入缓冲剂对Nd3 +的萃取率有很大影响 .根据微乳液膜渗透速率方程计算了传质系数 .通过在微乳液和料液之间加载一层亲水性微孔滤膜 ,避免了微乳液与料液直接接触所产生的乳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滤 萃取 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154为载体的微乳液膜处理焦化厂含酚废水 被引量:7
3
作者 周富荣 杜金萍 +1 位作者 罗丽华 邓丽芬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778-780,784,共4页
研究了以T-154为载体的P204/煤油/NaOH微乳液膜配方及其稳定性。采用该液膜体系处理含酚废水,探讨了载体浓度、分离时间、乳水比、油相的重复使用次数等对除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乳液膜不仅稳定性好,分离速度快,除酚效率高,而且可自... 研究了以T-154为载体的P204/煤油/NaOH微乳液膜配方及其稳定性。采用该液膜体系处理含酚废水,探讨了载体浓度、分离时间、乳水比、油相的重复使用次数等对除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乳液膜不仅稳定性好,分离速度快,除酚效率高,而且可自动破乳,油相可重复使用。当T-154在油相中的质量浓度为5%,分离时间为20m in,乳水比为1∶4,废水的pH值为5时,一次性除酚率达99.95%。将该微乳体系用于处理某焦化厂中高浓度的含酚废水,一次性除酚率均高于97%,且对高浓度含酚废水的除酚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T-15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_(204)为载体的微乳液膜处理焦化厂含酚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周富荣 杜金萍 +1 位作者 万昆 王敏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92,104,共3页
研究了以P204为载体的Span80/煤油/NaOH微乳液膜配方及其稳定性,通过该液膜体系萃取废水中酚的研究,考察了P204与Span80的质量比、乳水比、萃取时间、油相的重复使用次数等对除酚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采用P204/Span80/... 研究了以P204为载体的Span80/煤油/NaOH微乳液膜配方及其稳定性,通过该液膜体系萃取废水中酚的研究,考察了P204与Span80的质量比、乳水比、萃取时间、油相的重复使用次数等对除酚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采用P204/Span80/煤油/NaOH微乳液膜处理焦化厂中高浓度的含酚废水,一次性除酚率均高于99%,且对高浓度含酚废水的除酚效果更佳;微乳液膜不仅稳定性好,传质速率高,除酚效率高,而且可自动破乳,油相可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04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聚丙烯酸酯-聚氨酯微乳液膜的相行为 被引量:8
5
作者 董岸杰 冯士有 +1 位作者 万同 孙多先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6-20,共5页
用动态力学、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方法研究了非交联核-壳结构聚丙烯酸酯-聚氨酯(PAC-PU)微乳液膜的相行为.结果表明:核壳间的氢键增强了壳层软硬段间的相分离,同时破坏了硬段相中的短程有序结构。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 聚氨酯 复合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膜连续处理焦化厂含酚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富荣 杜金萍 万昆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52,共4页
通过微乳液膜法处理焦化厂含酚废水的试验研究,探讨了搅拌强度、乳水比、运行时间、油相回用次数等因素对除酚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Span80为表面活性剂、P204为载体的微乳液膜处理含酚废水,经过二级处理后的废水含酚量低于国家... 通过微乳液膜法处理焦化厂含酚废水的试验研究,探讨了搅拌强度、乳水比、运行时间、油相回用次数等因素对除酚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Span80为表面活性剂、P204为载体的微乳液膜处理含酚废水,经过二级处理后的废水含酚量低于国家排放标准。该法不仅传质速率快,除酚效率高,油相可重复使用,而且工艺简单,运行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取分离活性染料的微乳液膜体系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国强 徐宁 倪亚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9-184,共6页
对适用于提取分离水溶液中活性染料的微乳液膜体系进行研究.以三元相图为实验方法,考察了表面活性 剂、助表面活性剂、油溶剂以及促进迁移载体的选择和用量;分析了不同内水相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微乳液膜的影 响.实验结果表明,以OP-... 对适用于提取分离水溶液中活性染料的微乳液膜体系进行研究.以三元相图为实验方法,考察了表面活性 剂、助表面活性剂、油溶剂以及促进迁移载体的选择和用量;分析了不同内水相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微乳液膜的影 响.实验结果表明,以OP-7为表面活性剂、异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煤油为油溶剂、N235为促进迁移载体组成有机 相,以NaOH溶液为内水相的微乳液膜体系,可有效提取分离活性染料艳蓝-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促进迁移载体 表面活性剂 助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膜分离活性染料的传质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国强 徐宁 倪亚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6-639,共4页
通过恒界面池方法对微乳液膜提取活性染料的传质动力学进行研究,推导了其在表观动力学方程中各浓度项的级数值,得到其反应速率常数及反应活化能.以烷基苯酚环氧乙烷缩合物(OP-7)为表面活性剂、异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煤油作为油溶剂、... 通过恒界面池方法对微乳液膜提取活性染料的传质动力学进行研究,推导了其在表观动力学方程中各浓度项的级数值,得到其反应速率常数及反应活化能.以烷基苯酚环氧乙烷缩合物(OP-7)为表面活性剂、异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煤油作为油溶剂、三烷基胺(N235)为促进迁移载体,NaOH溶液作为内水相构成微乳液膜体系,其提取艳蓝KNR染料废水的传质实验结果表明,在乳水体积比为1∶15,废水相质量浓度在5000mg·L-1的条件下艳蓝KNR的提取率可达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艳蓝KN-R 传质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型微乳液膜中金属离子Zn^(2+)、Fe^(3+)、Cr(Ⅵ)的迁移行为
9
作者 郭振良 蒙延峰 唐清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7-40,共4页
制备了以非离子型的乳化剂壬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为表面活性剂,异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正己烷为油性溶剂的W/O型微乳液,并对其迁移金属离子Zn2+、Fe3+、Cr(Ⅵ)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制乳及迁移的适宜条件,在制乳油相中,OP∶异戊醇∶... 制备了以非离子型的乳化剂壬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为表面活性剂,异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正己烷为油性溶剂的W/O型微乳液,并对其迁移金属离子Zn2+、Fe3+、Cr(Ⅵ)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制乳及迁移的适宜条件,在制乳油相中,OP∶异戊醇∶正己烷=2.5∶4.0∶2.0(体积比),水相和料相盐度CNa Cl=0.1 mol/L,金属离子浓度10μg/ml,p H 5.0为宜。在酸性(p H 5.0)条件下,微乳液对Zn2+的迁移率远高于对Fe3+的迁移率;在中性及弱碱性(p H 7.0~8.0)条件下,微乳液对Zn2+和Fe3+均具有较高的迁移率,但Cr(Ⅵ)迁移率较低,可根据其迁移率不同实现Zn2+、Fe3+、Cr(Ⅵ)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型 金属离子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_(507)微乳液膜萃取分离钴镍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英 张利华 +1 位作者 郭胜惠 张利波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0-44,共5页
研究了皂化P507为载体的微乳液膜对外水相中钴镍元素的萃取分离。考察了萃取剂浓度、NaOH浓度、外水相pH值、乳水比、萃取时间等因素对钴镍萃取率和分离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507与煤油的体积比为1∶4,NaOH浓度为3mol/L,乳水比为1∶1... 研究了皂化P507为载体的微乳液膜对外水相中钴镍元素的萃取分离。考察了萃取剂浓度、NaOH浓度、外水相pH值、乳水比、萃取时间等因素对钴镍萃取率和分离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507与煤油的体积比为1∶4,NaOH浓度为3mol/L,乳水比为1∶1,外水相的pH值为5时,萃取10min,P507/煤油/NaOH微乳液膜对Co2+萃取率可达到90.18%,Ni2+萃取率为10.52%,钴镍分离系数可达到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化P507 萃取 分离 钴镍
全文增补中
液膜萃取技术在环境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付新梅 戴树桂 傅学起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6-131,共6页
对液膜萃取技术在环境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其应用概括起来分为以下3类:以扁平膜为基础的支撑液膜萃取(SLME)和微孔膜液液萃取(MMLLE),以中空纤维膜为基础的液相微萃取(HFLPME)。分别介绍了这3类方法的萃取装置、原理及在环... 对液膜萃取技术在环境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其应用概括起来分为以下3类:以扁平膜为基础的支撑液膜萃取(SLME)和微孔膜液液萃取(MMLLE),以中空纤维膜为基础的液相微萃取(HFLPME)。分别介绍了这3类方法的萃取装置、原理及在环境样品前处理中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环境样品 前处理 支撑萃取(SLME) 萃取(MMLLE) 中空纤维萃取(HFLP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通道强化沸腾换热的方法综述 被引量:4
12
作者 杜建通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0-23,共4页
利用窄通道强化沸腾换热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地强化传热方法。从核沸腾传热的微液膜蒸发机理出发,通过分析认为:利用窄通道强化沸腾换热,实质是对液膜蒸发过程的强化,并指出扩大微膜面积可强化沸腾换热;针对窄通道沸腾换热临界热负... 利用窄通道强化沸腾换热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地强化传热方法。从核沸腾传热的微液膜蒸发机理出发,通过分析认为:利用窄通道强化沸腾换热,实质是对液膜蒸发过程的强化,并指出扩大微膜面积可强化沸腾换热;针对窄通道沸腾换热临界热负荷小的事实,提出了可通过及时补液的克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腾换热 窄通道 微液膜蒸发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ick扩散理论的气相腐蚀环境氯离子传感器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喆 曾捷 +3 位作者 李明 周智 卢李 张旭苹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20年第4期66-69,共4页
根据海洋气相盐雾腐蚀微液膜环境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Fick扩散理论的全固态叉指状氯离子传感器。通过测量电极过渡时间来间接测量微液膜氯离子浓度,并给出了氯离子传感器叉指电极设计规则。该型传感器依次通过溅射、光刻、化学镀膜以及... 根据海洋气相盐雾腐蚀微液膜环境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Fick扩散理论的全固态叉指状氯离子传感器。通过测量电极过渡时间来间接测量微液膜氯离子浓度,并给出了氯离子传感器叉指电极设计规则。该型传感器依次通过溅射、光刻、化学镀膜以及电镀法镀膜等多种工艺制作而成,在0. 1~1 mol/L氯化钠微液膜范围内的校准曲线线性度约为0. 972 5,灵敏度达到2. 38 s1/2/(mol/L),72 h内氯离子浓度测量误差小于4. 2%,呈现良好的稳定性和感知能力。pH值干扰实验结果显示:传感器在pH值2~9范围内测量误差小于7%,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液膜腐蚀环境监测 氯离子浓度 Fick扩散定律 全固态叉指状传感器 计时电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