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微浸润性腺癌EGFR基因突变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明 柯立 +2 位作者 李传应 詹玛琍 程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47-1452,共6页
目的探讨肺微浸润性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特征及意义,比较不同EGFR基因突变状态患者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为肺微浸润性腺癌分子分型的必要性提供依据。方法扩增阻滞突变系统多聚酶链式反应(ARMS-PCR)检测79例手术切除... 目的探讨肺微浸润性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特征及意义,比较不同EGFR基因突变状态患者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为肺微浸润性腺癌分子分型的必要性提供依据。方法扩增阻滞突变系统多聚酶链式反应(ARMS-PCR)检测79例手术切除肺微浸润性腺癌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情况;分析比较EGFR野生型与突变型、外显子19与21突变型患者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肺微浸润性腺癌EGFR基因突变率为75.95%,最常见突变类型为19Del(35.44%)及L858R(37.97%)。肺微浸润性腺癌中EGFR突变与微浸润成分组织学亚型、肿瘤内纤维化及免疫细胞浸润显著相关(P<0.01)。亚组分析显示19Del或L858R突变均与肿瘤大小、浸润灶最大径、肿瘤内纤维化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显著相关(P<0.01,P<0.05)。19Del多好发于病灶≤1 cm、浸润灶最大径≤0.2 cm、肿瘤内缺乏纤维化及免疫细胞浸润的患者(P<0.01);L858R则相反(P<0.01)。结论不同EGFR基因状态的肺微浸润性腺癌具有显著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根据EGFR基因突变特征对肺微浸润性腺癌进行分子分型,对于肿瘤预后评估及临床处理具有潜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微浸润性腺癌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原位腺癌和微浸润性腺癌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学、分子基因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16
2
作者 申磊磊 林吉兴 +3 位作者 王柏霖 徐恒亮 赵恺 张连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07-1112,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肺原位腺癌和微浸润性腺癌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学、分子基因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2019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胸外科行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为肺原位腺癌(AIS)和微浸润性腺癌(MIA)患者,分析其围手术... 目的总结分析肺原位腺癌和微浸润性腺癌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学、分子基因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2019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胸外科行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为肺原位腺癌(AIS)和微浸润性腺癌(MIA)患者,分析其围手术期资料,区分AIS和MIA的CT影像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基因突变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73例患者,其中AIS患者25例,MIA患者48例,MIA组患者年龄小于AIS组(P=0.016),AIS组中有46.4%的纯磨玻璃结节(pGGOs),MIA组中有44.4%pGGOs,并在多发GGOs方面显著多于AIS组(P=0.049)。在反映边缘特征的CT影像学方面,AIS组中患者更少出现毛刺现象(P=0.041),其他影像特征未见明显差异。因AIS组患者行基因检测较少,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方面两组未见明确差异,Ki-67指数在2.8%的截断点亦无统计学差异,但MIA组有更多的患者Ki-67指数>2.8%。MIA组随访时间明显短于AIS组,但均未出现复发或死亡病例。结论AIS和MIA患者在手术安全性及随访预后方面都有满意的结果,但在CT影像特点、基因突变状态及Ki-67指数上仍存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原位腺 微浸润性腺癌 基因突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黏液型肺腺癌中β-Tubulin-Ⅲ作为早期浸润灶标志物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清海 陈惠玲 +2 位作者 曾德华 王旭洲 郑智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53-756,共4页
目的探讨β-Tubulin-Ⅲ在肺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的原位癌成分和早期浸润灶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法检测51例AIS、88例MIA、40例不典型腺瘤样增... 目的探讨β-Tubulin-Ⅲ在肺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的原位癌成分和早期浸润灶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法检测51例AIS、88例MIA、40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及54例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组织中β-Tubulin-Ⅲ、CD34、CD31、FⅧRAg和CollagenⅣ-Laminin的表达。结果β-Tubulin-Ⅲ在IA(包括腺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微乳头状腺癌以及实性腺癌)中均强阳性;在AAH、AIS及MIA的原位癌成分中均阴性;在原位及浸润性黏液腺癌中均阴性。AAH、AIS及MIA原位癌成分的基膜和间质细胞中CD34均呈阳性,原位黏液腺癌及各类IA中无CD34阳性的间质细胞和基膜。AAH、AIS及MIA的原位癌成分有CollagenⅣ-Laminin阳性的基膜围绕,后两者基膜显著增厚;各类IA成分无基膜围绕。结论β-Tubulin-Ⅲ可作为非黏液型肺腺癌早期浸润灶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腺 微浸润性腺癌 β-Tubulin-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组织学分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月平 刘俊英 +3 位作者 陈砚凝 丁妍 贺宇彤 单保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72-1275,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位腺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浸润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早期肺腺癌的明确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08年11月—2012年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手术治疗的Ⅰ期肺腺...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位腺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浸润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早期肺腺癌的明确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08年11月—2012年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手术治疗的Ⅰ期肺腺癌患者1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 AIS 7例,MIA 71例,浸润性腺癌112例。收集患者临床特征资料,自病理诊断为起点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15年4月,结局事件为死亡。采用 xTAG 液相芯片法检测EGFR 基因18~21号外显子的基因突变。结果 AIS、MIA、浸润性腺癌患者性别、TNM 分期、肿瘤直径及发病部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IS/ MIA 患者5年生存率为100.0%,浸润性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91,P <0.001)。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吸烟〔HR =0.084,95% CI(0.018,0.391)〕、TNM 分期〔 HR =2.528,95% CI(1.081,5.911)〕及 EGFR 基因突变〔 HR =3.025,95% CI(1.279,7.157)〕是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AIS、MIA 患者预后较好,吸烟、TNM 分期及 EGFR 基因突变是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国际新分类系统有助于肺腺癌患者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微浸润性腺癌 原位腺 病理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2-40在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及腺癌中的辅助诊断价值
5
作者 汪小霞 陈辉 +3 位作者 王璇 石群立 饶秋 沈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6-479,共4页
目的探讨D2-40在肺的前驱腺体病变[包括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和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及浸润性腺癌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目的探讨D2-40在肺的前驱腺体病变[包括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和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及浸润性腺癌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收集AAH、AIS、MIA及浸润性腺癌组织各20例,每例肿瘤均有癌旁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D2-40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D2-40在所有正常肺组织肺泡上皮中均100%(80/80)阳性,且呈胞质连续性强着色;在20例AAH、AIS和MIA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5%(17/20)、50%(10/20)和45%(9/20),其着色强度呈微弱~中等,染色模式呈现不连续或不等间隔,其中MIA中浸润性成分阳性率为30%(6/20),贴壁成分阳性率为45%(9/20);20例浸润性腺癌中仅1例微弱着色,阳性率为5%(1/20)。统计分析显示,AAH、AIS、MIA中D2-40表达分别与浸润性腺癌和正常肺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D2-40在AAH、贴壁形态腺癌、非贴壁形态的浸润性腺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细支气管化生或腺瘤样增生组织不表达D2-40,肺泡上皮反应性增生呈不连续强着色。结论随着肺泡上皮克隆性增生程度的增加,D2-40的阳性率逐渐降低,提示D2-40在肺泡上皮病变的疾病谱系中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原位腺 微浸润性腺癌 浸润性腺 非典型腺瘤样增生 D2-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D2-40联合α-SMA对判别早期肺腺癌的病理类型及间质浸润的意义
6
作者 肖英 李罗翔 +1 位作者 杨天林 陈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5年第8期1097-1102,共6页
目的探讨D2-40、α-SMA表达对判别早期肺腺癌病理类型及间质浸润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76例早期肺腺癌和98例对照组中D2-40、α-SMA的表达,对照组包括浸润型腺癌67例和良性组织31例,分析D2-40、α-SMA在正常肺组... 目的探讨D2-40、α-SMA表达对判别早期肺腺癌病理类型及间质浸润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76例早期肺腺癌和98例对照组中D2-40、α-SMA的表达,对照组包括浸润型腺癌67例和良性组织31例,分析D2-40、α-SMA在正常肺组织及原位腺癌、浸润性腺癌中的表达模式和表达部位的差异。结果D2-40在正常肺泡腔缘呈连续线性表达,在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和浸润性腺癌的腔缘表达逐渐减弱,至浸润性腺癌的腔缘不表达;α-SMA在正常肺泡间质及绝大部分原位腺癌中不表达,在微浸润性腺癌及浸润性腺癌间质中表达,呈逐渐增强趋势,且在浸润区呈特征性表达,即α-SMA阳性间质包裹肿瘤细胞巢。结论D2-40、α-SMA表达与肺腺癌的发展和间质浸润密切相关,通过免疫组化联合检测D2-40、α-SMA表达有助于鉴别早期肺腺癌的具体病理类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 D2-40 α-SMA 微浸润性腺癌 早期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