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测井分步约束的近地表速度层析反演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孝 曾华会 +3 位作者 刘文卿 寇龙江 谢俊法 丁彩琴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69-74,9,共7页
在复杂地表区,由于采集资料的限制,基于初至波层析反演建立的近地表速度模型缺少极低速度信息,不能彻底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为此,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综合微测井数据和初至信息分步约束的近地表速度层析反演方法。首先利用微... 在复杂地表区,由于采集资料的限制,基于初至波层析反演建立的近地表速度模型缺少极低速度信息,不能彻底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为此,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综合微测井数据和初至信息分步约束的近地表速度层析反演方法。首先利用微测井和近炮检距初至信息反演准确的低速层速度v_0,然后利用微测井和中、远炮检距的初至信息,以反演的v_0为约束,反演精确的低、降速层速度v_0和v_1。在约束过程中,通过自适应算法求取权系数。联合微测井数据和初至信息,采用分步约束的初至波层析反演可以大幅提高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反演精度。准噶尔盆地达10井区三维地震数据处理结果展示了该方法在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时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模型 长波长校正 层析反演 测井 分步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油田近地表模型约束折射波层析静校正 被引量:18
2
作者 齐春艳 陈志德 +1 位作者 刘国友 陈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30,6,共9页
大庆长垣油田高含水后期的剩余油挖潜研究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极高,虽然地表高程变化不大,但近地表结构横向变化复杂,现有的野外静校正方法难以满足精度要求,包括微测井模型静校正、折射波静校正以及基于CMP面的前两种静校正组合方法... 大庆长垣油田高含水后期的剩余油挖潜研究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极高,虽然地表高程变化不大,但近地表结构横向变化复杂,现有的野外静校正方法难以满足精度要求,包括微测井模型静校正、折射波静校正以及基于CMP面的前两种静校正组合方法。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近地表模型约束的折射波层析静校正技术。在精细解释微测井数据的前提下,建立近地表模型,计算模型静校正量,并以此建立层析反演的初始速度模型;结合长垣油田近地表结构特点,拾取单炮记录的折射波初至负起跳时间,反演迭代计算层析静校正量;针对工区炮点边界及采集变观区,依据两种静校正量差异趋势面,分区域组合来确定最终静校正量。喇嘛甸工区三维地震资料的高分辨率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以往所采用的静校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模型 低速异常区 测井 初至波 模型约束 层析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验信息约束层析成像静校正技术在柴西南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孝 禄娟 +2 位作者 冯心远 李斐 苌亮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0-33,16,共4页
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针对不同的地质目标采集了多块三维地震资料,对于该地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需要整体认识该区域的地质特征和沉积相,为此在该区开展了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研究。柴西南地区近地表结构复杂,岩性多变,地表高差达6... 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针对不同的地质目标采集了多块三维地震资料,对于该地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需要整体认识该区域的地质特征和沉积相,为此在该区开展了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研究。柴西南地区近地表结构复杂,岩性多变,地表高差达600 m,低、降速层厚度变化大(4~200 m),连片处理中静校正问题突出。在对各种静校正方法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先验信息约束层析成像静校正技术,阐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步骤。在方法实现时,区块之间的初至时差采用相关法予以消除,初始速度模型采用相控处理的小折射和微测井资料来建立,并将该模型作为初至波非线性层析反演的约束条件,建立了准确的近地表速度模型,计算全区的静校正量。应用效果分析表明,先验信息约束层析成像静校正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复杂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中的静校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 校正 相控处理 约束层析反演 近地表速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测井技术在地震资料静校正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刚 王欢 刘江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4期80-81,共2页
静校正工作在地震资料处理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 ,常规的静校正方法均存在一定的误差 ,不能满足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要求。而微测井技术能够提供一个较精确的静校正量计算方法 ,因此在微测井正演理论模型的基础上 ,给出了野外微测... 静校正工作在地震资料处理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 ,常规的静校正方法均存在一定的误差 ,不能满足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要求。而微测井技术能够提供一个较精确的静校正量计算方法 ,因此在微测井正演理论模型的基础上 ,给出了野外微测井资料采集方法 ,在取得微测井低速带、降速带厚度及速度数据后 ,计算出精确的静校正量并用于叠加处理中 ,从而保证了地震波的同相叠加。用该方法做出的叠加剖面连续性好 ,分辨率和信噪比也比较高 ,有利于微幅度构造和小断层的识别。实际资料处理实践证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技术 校正 低速带 降速带 地震资料处理 小断层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束层析静校正方法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淑玲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3-387,317,共5页
折射静校正方法的假设前提决定了其在表层结构复杂地区的应用效果欠佳,约束层析静校正方法能够适应低降速带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和近地表成层性差等复杂条件。在简要分析折射静校正方法对复杂近地表结构地区不适应性的基础上,阐述了约束层... 折射静校正方法的假设前提决定了其在表层结构复杂地区的应用效果欠佳,约束层析静校正方法能够适应低降速带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和近地表成层性差等复杂条件。在简要分析折射静校正方法对复杂近地表结构地区不适应性的基础上,阐述了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步骤;给出了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在西部近地表结构复杂地区的应用结果,对比了层析反演时有无约束条件下的近地表建模精度与静校正效果差异,表明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在解决复杂近地表结构地区静校正时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近地表 约束层析成像 近地表模型 校正 地震资料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射模型约束的初至波走时层析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马青坡 李培明 +3 位作者 吕景峰 何永清 冯发全 赵薇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9,共8页
折射和初至波走时层析是两种主要的近地表建模和静校正方法,广泛应用于地震数据处理。折射技术在折射层相对稳定的地区应用效果较好,但提供的模型是层状模型,无法直接应用到叠前深度偏移。初至波走时层析可以较好地反映近地表结构的纵... 折射和初至波走时层析是两种主要的近地表建模和静校正方法,广泛应用于地震数据处理。折射技术在折射层相对稳定的地区应用效果较好,但提供的模型是层状模型,无法直接应用到叠前深度偏移。初至波走时层析可以较好地反映近地表结构的纵、横向变化趋势,但受限于实际数据采样不足、地形剧烈起伏等诸多因素,存在反演模型精度不高、局部模型不合理等问题。为此,提出了折射模型约束的初至波走时层析方法。首先,利用折射法计算延迟时和折射速度,结合表层调查、初至、近地表结构等多种信息建立一个符合地质意义的折射模型;然后,结合实际表层速度纵、横向变化规律,按照垂直时间等效原则将该折射模型离散化,用于约束层析建立最终的近地表速度模型。理论模型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反演的近地表速度模型更合理,应用效果好于无约束层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正 折射模型 走时 约束层析 多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事件约束的微地震剩余静校正量估算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程磊磊 姜宇东 +1 位作者 崔树果 郭全仕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0-698,共9页
针对低信噪比条件下微地震剩余静校正量估算困难的问题,研究了射孔事件数据道间的两两相关信息与强微地震事件同相轴光滑性约束条件相结合的微地震剩余静校正量估算方法。该方法不仅利用了射孔事件的任意两道相关信息,增加微地震剩余静... 针对低信噪比条件下微地震剩余静校正量估算困难的问题,研究了射孔事件数据道间的两两相关信息与强微地震事件同相轴光滑性约束条件相结合的微地震剩余静校正量估算方法。该方法不仅利用了射孔事件的任意两道相关信息,增加微地震剩余静校正量估算时的信息量;还利用了剩余静校正后强微地震事件同相轴的光滑性约束信息,实现提高低信噪比条件下剩余静校正量估算精度的目的。模型资料和实际资料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低信噪比数据的剩余静校正估算具有适应性强、效果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低信噪比 剩余校正 光滑约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分量微测井方法在转换波静校正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志军 任华育 +1 位作者 杨德义 曹志勇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4-122,共9页
转换波静校正一直是制约多波多分量勘探的瓶颈。与常规微测井相比,三分量微测井技术在获取纵波信息的同时也能接收横波信息,从而可以准确计算出纵、横波速度及低(降)速带分层结构,得到各检波点处静校正量,解决转换波静校正问题。以沁水... 转换波静校正一直是制约多波多分量勘探的瓶颈。与常规微测井相比,三分量微测井技术在获取纵波信息的同时也能接收横波信息,从而可以准确计算出纵、横波速度及低(降)速带分层结构,得到各检波点处静校正量,解决转换波静校正问题。以沁水盆地二维三分量地震勘探中的某条测线为例,详细介绍了井中激发、地面三分量检波器接收微测井施工设计、处理及解释方法,认为井中激发、地面三分量检波器接收方法在水平分量上可以记录到可靠的横波信息,频谱分析可见垂直分量主频高、频带宽,两个水平分量频带和主频都低于垂直分量;地面三分量检波器可以不受地表条件影响灵活安置,其“背对背”安置方式可以压制高频噪声;横波是续至波,叠加于其它波的背景之中,初至走时不易直接拾取,需通过偏振分析进一步处理。经三分量微测井校正后的时间剖面上同相轴连续性明显改善,静校正效果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量地震勘探 三分量测井 纵波速度 横波速度 转换波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前带多信息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晨莹 刘沛然 彭仁艳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02-109,共8页
龙门山前带地区地表起伏剧烈,表层岩性变化大,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是典型的复杂山前带地震勘探区域。针对该地区表层结构的特点并结合实际资料进行研究,应用多信息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对比分析了有无约束条件下的近地表建... 龙门山前带地区地表起伏剧烈,表层岩性变化大,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是典型的复杂山前带地震勘探区域。针对该地区表层结构的特点并结合实际资料进行研究,应用多信息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对比分析了有无约束条件下的近地表建模精度与静校正效果差异。应用结果表明,多信息约束层析反演后既能增加模型射线密度,精确反映浅层反射结构细节,又能很好地描述高速层顶界面的构造,得到空间结构变化合理且垂向分辨率更高的近地表速度模型。单炮和剖面的同相轴连续性更好,成像效果优于无约束反演静校正的成像效果。多信息约束层析反演技术在解决复杂近地表结构地区静校正时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改善了该地区地震资料静校正效果,为构造解释提供了可靠的处理成果,同时对后续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带 成像 多信息约束 层析校正 速度模型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貌区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静校正方法 被引量:21
10
作者 郑鸿明 娄兵 蒋在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4-216,共3页
静校正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存在既影响CDP的叠加效果,也影响地震剖面构造形态的真实性,特别是对低幅度构造,由于构造的时差很小,很容易因为静校正的误差抹杀或伪造一个低幅度构造。为更好地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特别... 静校正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存在既影响CDP的叠加效果,也影响地震剖面构造形态的真实性,特别是对低幅度构造,由于构造的时差很小,很容易因为静校正的误差抹杀或伪造一个低幅度构造。为更好地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特别是在地表复杂地区,解决好静校正这一影响地震资料品质的主要问题,着重论述了各种静校正方法的优缺点、使用前提和条件,通过实例说明如何应用这些静校正方法,更好地解决静校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 地震资料处理 校正方法 测井 折射波 模拟退火 层析成像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测井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建荣 张晓培 牛建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0期155-158,共4页
针对小折射在低速带调查中的缺陷,很多单位用微测井来做低速带校正,而且微测井技术能够提供一个较精确的静校正量计算方法。因此利用VisualBasic.net和WindowsAPI开发了微测井数据处理软件,并且用实例证明了微测井做静校正有利于地震剖... 针对小折射在低速带调查中的缺陷,很多单位用微测井来做低速带校正,而且微测井技术能够提供一个较精确的静校正量计算方法。因此利用VisualBasic.net和WindowsAPI开发了微测井数据处理软件,并且用实例证明了微测井做静校正有利于地震剖面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校正 地震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校正量的评价思路 被引量:8
12
作者 林伯香 李卫忠 +4 位作者 A.Saleh A.Al-Maghouth A.Adil A.Al-Khalaiwi A.Adnan Al-Hashem 孙晶梅 蔡俩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2-488,18-19,共7页
静校正评价是复杂地表区地震资料处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出了从建模技术适应性、建模过程的质量控制、实际资料应用效果3个方面评价静校正量的思路。利用地质地貌、小折射与微测井等资料以及大炮初至特征等,建立对近地表特征的认识,判... 静校正评价是复杂地表区地震资料处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出了从建模技术适应性、建模过程的质量控制、实际资料应用效果3个方面评价静校正量的思路。利用地质地貌、小折射与微测井等资料以及大炮初至特征等,建立对近地表特征的认识,判断建模技术的适应性。建模过程严格的质量控制是建立可靠近地表模型的重要保证。静校正量应用效果可以判断高频分量的精度以及幅度较大的中频分量误差。给出了复杂地表区建模技术适应性分析实例,分析了工区近地表特征,结果表明工区西部的部分区域近地表结构特别复杂,仅靠很少几口微测井资料约束下的初至层析技术很难得到较高精度的静校正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正 评价思路 appraisal 建模技术 技术适应性 复杂地表区 地震资料处理 质量控制 应用效果 建模过程 地表特征 测井 适应性分析 近地表模型 近地表结构 精度 高频分量 地质地貌 大炮初至 层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盐南三维静校正方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夏显佰 夏代学 贾明辰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2期188-191,7,共4页
夏盐南三维工区地表条件复杂,低、降速带变化大,静校正问题突出,为此,进行了针对性的系统研究。分别用折射初至静校正方法和表层模型静校正方法提供了2套静校正量。由于该区折射层变化频繁,折射波难以追踪,折射初至静校正方法没能得到... 夏盐南三维工区地表条件复杂,低、降速带变化大,静校正问题突出,为此,进行了针对性的系统研究。分别用折射初至静校正方法和表层模型静校正方法提供了2套静校正量。由于该区折射层变化频繁,折射波难以追踪,折射初至静校正方法没能得到好的应用效果;表层模型法将微测井和小折射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静校正量的计算,加上控制点较多,较好地解决了该区的静校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校正技术 测井 小折射 模型法 折射波 地震勘探 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层微测井插值方法反演复杂地区近地表模型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志怀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4,共4页
复杂地区近地表低降速带速度和厚度剧烈的横向变化会导致严重的静校正问题.为了解决这类静校正问题,提出利用调查点的微测井信息,沿近地表构造变化趋势构建近地表模型,并将其作为层析成像反演技术的初始模型,来改善反演的准确性.通过修... 复杂地区近地表低降速带速度和厚度剧烈的横向变化会导致严重的静校正问题.为了解决这类静校正问题,提出利用调查点的微测井信息,沿近地表构造变化趋势构建近地表模型,并将其作为层析成像反演技术的初始模型,来改善反演的准确性.通过修改模型并进行多次迭代来最终得到准确的近地表模型,然后利用该近地表模型计算出静校正量.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复杂地形地区的静校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层析成像反演 校正 近地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沙漠区长波长静校正分析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克非 郑超 +2 位作者 薛为平 尹丽丽 殷晓兰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5-830,共6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沙漠区由于地表高程变化大,低、降速层速度和低、降速带底界速度横向不稳定,容易引起叠加剖面的静校正长波长问题,造成构造形态畸变。为解决准噶尔盆地腹部沙漠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从沙漠区的近地表结构研究入手,分析了... 准噶尔盆地腹部沙漠区由于地表高程变化大,低、降速层速度和低、降速带底界速度横向不稳定,容易引起叠加剖面的静校正长波长问题,造成构造形态畸变。为解决准噶尔盆地腹部沙漠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从沙漠区的近地表结构研究入手,分析了地震剖面中存在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的原因。试验对比了分层建模法和初至折射法静校正的效果,指出了这两种静校正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静校正量分解与融合的互补方法。此方法有效解决了准噶尔盆地腹部沙漠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消除了地震叠加成像中的构造形态扭曲现象,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 调查点 测井 长波长 校正 厚度 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成岩发育区静校正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素闪 程元方 +2 位作者 刘建红 杨会廷 崔向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45-49,共5页
近地表地形、复杂地质结构和低降速带等因素会损害采集到的地震反射信息,进而会极大地影响叠加剖面的成像效果和构造形态,因此静校正一直是陆地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北部湾地区表层覆盖有大面积的火成岩,其厚度变化剧烈,... 近地表地形、复杂地质结构和低降速带等因素会损害采集到的地震反射信息,进而会极大地影响叠加剖面的成像效果和构造形态,因此静校正一直是陆地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北部湾地区表层覆盖有大面积的火成岩,其厚度变化剧烈,表层岩性变化大,难以构建精准的近地表模型。充分利用微测井、折射波、综合物化探多种信息,并融合多种方法的优势,建立了准确的近地表模型,取得了满意的静校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火成岩 测井 折射波 校正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变V0的折射波静校正技术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隆梅 温铁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57-59,共3页
在中国西部地区的油气勘探中,由于近地表地震和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形起伏较大,近地表岩性、低降速带速度和厚度横向变化剧烈,静校正尤其是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尤为突出。本文针对复杂地表区存在的静校正问题,应用折射波静校正技术,结合野... 在中国西部地区的油气勘探中,由于近地表地震和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形起伏较大,近地表岩性、低降速带速度和厚度横向变化剧烈,静校正尤其是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尤为突出。本文针对复杂地表区存在的静校正问题,应用折射波静校正技术,结合野外微测井资料,尝试空变V0的计算方法,使得成像效果得到较大的改善,基本解决了目标区的静校正问题,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波校正 空变V0 复杂地表区 旅行时 低降速带 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塔东地区满加尔凹陷沙漠的地震资料静校正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福仁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0-143,共4页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表的沙丘起伏大,表层结构极为复杂,静校正量求取是确保地震资料成像质量的关键。因此,通过微测井资料建立了表层速度和结构模型,高精度的模型静校正方法解决了低频分量的静校正问题。组合应用折射波的静校正高频分量得...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表的沙丘起伏大,表层结构极为复杂,静校正量求取是确保地震资料成像质量的关键。因此,通过微测井资料建立了表层速度和结构模型,高精度的模型静校正方法解决了低频分量的静校正问题。组合应用折射波的静校正高频分量得到了满加尔凹陷二维地震资料静校正量,在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的同时提高了地震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地表 校正 测井 低频分量 沙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区分层约束近地表建模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孝 刘文卿 +1 位作者 曾华会 杨维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73,共6页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岩性和低幅度构造越来越重要。就低幅度构造而言,除地层岩性固有因素外,长波长静校正是影响低幅度构造描述的关键因素。产生长波长静校正的主要原因是复杂地表区近地表速度结构建立的精度不够及降速层底界...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岩性和低幅度构造越来越重要。就低幅度构造而言,除地层岩性固有因素外,长波长静校正是影响低幅度构造描述的关键因素。产生长波长静校正的主要原因是复杂地表区近地表速度结构建立的精度不够及降速层底界面的空间形态刻画不准。因此,采用分层约束的建模思路,首先用微测井资料建立低速层模型,然后用小折射、VSP资料联合建立降速层模型,获得全局寻优非线性层析反演的初始模型,进行分层约束层析反演近地表建模,建立高精度的近地表速度结构。基于VSP及实测井深约束,采用协克里金方法优化降速层底界面的空间形态。通过以上2种策略,很好地解决了复杂地表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X地区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表 长波长校正 分层约束 速度结构 约束层析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初至波旅行时层析速度反演算法优化
20
作者 许鑫 杨午阳 +3 位作者 张凯 魏新建 张向阳 李海山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89,共11页
通过机器学习拾取初至波、建立微测井约束的初始速度场、多模板快速推进算法与窄带延拓算法求取全局旅行时、射线追踪技术求取射线传播路径、视慢度与正则化对目标反演方程进行约束等方法对三维初至波旅行时层析速度反演算法进行了优化... 通过机器学习拾取初至波、建立微测井约束的初始速度场、多模板快速推进算法与窄带延拓算法求取全局旅行时、射线追踪技术求取射线传播路径、视慢度与正则化对目标反演方程进行约束等方法对三维初至波旅行时层析速度反演算法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基于图像分割的机器学习算法,将地震记录分成初至前、初至后、包含初至窄带等3类,并赋予不同权重,对576 000道地震数据进行初至拾取,拾取精度超过99%,拾取效率较人工逐道拾取提升了80余倍。(2)采用多模板快速推进算法,6个差分模板可覆盖网格周围26个节点的旅行时计算,可提升网格对角方向的旅行时计算精度;三维窄带延拓技术可完成全局网格节点正演旅行时计算;基于Runge-Kutta算法的三维射线追踪技术可完成射线路径的求取。(3)使用微测井信息构建初始速度场,同时使用视慢度信息与正则化方法对层析反演方程进行约束,可有效提高地下1 000 m以内的速度反演精度。(4)采用优化后的层析反演技术对塔里木油田甫沙4线束与英买某区块的实际资料进行处理,消除了“牛眼”假象与边界伪影假象,且井点反演速度曲线与实际测井数据高度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波旅行时 层析反演 初至拾取 机器学习 测井约束 正则化约束 视慢度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