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测井技术在地震资料静校正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刚 王欢 刘江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4期80-81,共2页
静校正工作在地震资料处理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 ,常规的静校正方法均存在一定的误差 ,不能满足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要求。而微测井技术能够提供一个较精确的静校正量计算方法 ,因此在微测井正演理论模型的基础上 ,给出了野外微测... 静校正工作在地震资料处理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 ,常规的静校正方法均存在一定的误差 ,不能满足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要求。而微测井技术能够提供一个较精确的静校正量计算方法 ,因此在微测井正演理论模型的基础上 ,给出了野外微测井资料采集方法 ,在取得微测井低速带、降速带厚度及速度数据后 ,计算出精确的静校正量并用于叠加处理中 ,从而保证了地震波的同相叠加。用该方法做出的叠加剖面连续性好 ,分辨率和信噪比也比较高 ,有利于微幅度构造和小断层的识别。实际资料处理实践证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测井技术 静校正 低速带 降速带 地震资料处理 小断层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P三分量微测井技术在表层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海申 何庆华 +2 位作者 梁秀文 党晓春 康大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102,共6页
微测井技术是表层调查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因其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微测井布设的数量。本文提出VSP三分量微测井技术,即采用地表激发、井中检波器接收的微测井观测方式,井筒直接借用地震勘探中的炮井。此法不仅降低了微测井的成本,而且增加... 微测井技术是表层调查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因其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微测井布设的数量。本文提出VSP三分量微测井技术,即采用地表激发、井中检波器接收的微测井观测方式,井筒直接借用地震勘探中的炮井。此法不仅降低了微测井的成本,而且增加了微测井分布密度。对于打穿低速层的微测井,可以直接利用高速层顶界的(?)时间作为解释表层结构的控制点。对于没有打穿低速层的微测井,可利用VSP技术中的上行波信息,提取完井深度以下的地层深度和速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测井技术 VSP 三分量 低速层 表层 上行 地震勘探 用地 成本 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井微测井技术在表层结构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3
作者 李天树 陈宝德 苏德仁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5期471-474,496,共5页
双井微测井技术是比常规微测井技术和小折射方法更先进的一项新技术。该方法能更准确地为野外地震资料采集选择最佳激发岩性和井深,确保野外地震资料采集质量。利用双井微测井资料可以得到地震工区内表层速度和厚度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 双井微测井技术是比常规微测井技术和小折射方法更先进的一项新技术。该方法能更准确地为野外地震资料采集选择最佳激发岩性和井深,确保野外地震资料采集质量。利用双井微测井资料可以得到地震工区内表层速度和厚度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变化规律,为地震资料的室内处理提供静校正量。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大庆油田的地震勘探中,利用数据处理解释和波动力学分析等方法对微测井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最佳激发深度和岩性,并提供了工区的静校正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井测井 地震资料采集 静校正量 表层速度 微测井技术 小折射 地震勘探 激发 学分 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阻率扫描测井技术对储层中风化壳和裂缝的识别 被引量:3
4
作者 吕炳全 张彦军 +1 位作者 王红罡 赵会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3-127,共5页
微电阻率扫描测井技术与常规数控测井技术相比较,是测井技术上的一次飞跃。它以扫描图像来反映井壁岩层的成分和结构,并能得到岩层和裂缝的产状等。本文用其测试辽河断陷海南—月东潜山区海南20井,测得潜山储层震旦系和寒武系—奥陶系... 微电阻率扫描测井技术与常规数控测井技术相比较,是测井技术上的一次飞跃。它以扫描图像来反映井壁岩层的成分和结构,并能得到岩层和裂缝的产状等。本文用其测试辽河断陷海南—月东潜山区海南20井,测得潜山储层震旦系和寒武系—奥陶系顶部有一层厚30~35m的古风化壳,具有网状裂缝结构,并测得储层自上而下碳酸盐岩中各种类型的裂缝及其发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扫描测井技术 古风化壳 裂缝 海南-月东潜山 石油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分辨率成像测井技术识别沉积构造 被引量:24
5
作者 钟广法 马在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76-580,共5页
以塔里木盆地实际资料为背景 ,探讨层面、层理和准同生变形等沉积构造在地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上的特征及识别方法 .图像灰度、形态变化是沉积构造识别的主要依据 .层面表现为形态各异的线形灰度突变界面 .层理通过层内灰度微细变化... 以塔里木盆地实际资料为背景 ,探讨层面、层理和准同生变形等沉积构造在地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上的特征及识别方法 .图像灰度、形态变化是沉积构造识别的主要依据 .层面表现为形态各异的线形灰度突变界面 .层理通过层内灰度微细变化显示出来 .纹层连续性破坏或纹层面扭曲等特征指示准同生变形构造的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成像测井技术 层面 层理 准同生变形构造 古水流方向 塔里木盆地 沉积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中激发地表接收的近地表结构调查方法 被引量:8
6
作者 徐峰 尹成 +3 位作者 李忠 潘树林 熊军 吕文彪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4-298,共5页
横波静校正是影响多波地震勘探效果的重要因素。地震微测井技术是获得近地表结构直接而有效的手段,但由于存在震源和初至识别等问题,在多波勘探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此,基于炸药震源产生横波的物理机理,提出了井中串状震源激发、地... 横波静校正是影响多波地震勘探效果的重要因素。地震微测井技术是获得近地表结构直接而有效的手段,但由于存在震源和初至识别等问题,在多波勘探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此,基于炸药震源产生横波的物理机理,提出了井中串状震源激发、地表三分量检波器多道接收的近地表结构调查方法,提出了基于地面纵向排列多道记录能量和时间信息,通过初至叠加扫描获得纵、横波近地表速度的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四川广安地区的横波资料静校正处理,获得了理想的效果,成像质量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结构调查 微测井技术 串状震源激发 三分量检波器接收 初至叠加扫描 速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上地震激发因素的选择方法探讨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付生 贾烈明 王莉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2期149-152,共4页
对于陆上地震采集而言,不同的地表条件,采用的激发因素是有差别的。如何选择最佳激发因素,获得最佳品质的单炮记录,是提高地震剖面质量的关键。从激发的虚反射效应、激发岩性与炸药类型的耦合关系以及子波品质等方面,研究不同地表条件... 对于陆上地震采集而言,不同的地表条件,采用的激发因素是有差别的。如何选择最佳激发因素,获得最佳品质的单炮记录,是提高地震剖面质量的关键。从激发的虚反射效应、激发岩性与炸药类型的耦合关系以及子波品质等方面,研究不同地表条件下的激发因素,探讨了最佳激发因素的选择途径,并且通过试验资料来证明理论分析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上地震勘探 微测井技术 地震采集 虚反射 波阻抗 激发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方位表层结构调查方法在松南长岭凹陷腰英台工区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蒋爱农 宋国良 杨子健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1期67-71,共5页
表层结构调查实际上就是对工区的表层速度和岩性等进行测定的一种方法 ,是地震采集前必须要做的工作 ,目前主要是为静校正服务。随着地震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 ,勘探区块越来越复杂 ,获取高品质地震资料难度在不断增加 ,因此 ,对表层结构... 表层结构调查实际上就是对工区的表层速度和岩性等进行测定的一种方法 ,是地震采集前必须要做的工作 ,目前主要是为静校正服务。随着地震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 ,勘探区块越来越复杂 ,获取高品质地震资料难度在不断增加 ,因此 ,对表层结构调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松南长岭凹陷腰英台南三维工区 ,应用全方位表层结构调查方法 ,为地震施工前的地震试验和事前井位设计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基础资料 ,为该区取得高品质的地震资料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折射 微测井技术 表层结构调查 地震勘探 静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