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友好条件下微流注放电固态玉米秸秆制糖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宋春莲 张芝涛 +2 位作者 白敏冬 古建龙 兰少伟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9-42,44,共5页
提供了一种可再生资源玉米秸秆粉转化制糖的新技术。固态玉米秸秆粉在微流注放电等离子体环境友好条件下,不经任何预处理和添加其他助剂,无氧化、无燃烧地降解为糖,在70℃、90kPa、无任何催化剂条件下,放电电压2.5kV,保护气、放电气体N... 提供了一种可再生资源玉米秸秆粉转化制糖的新技术。固态玉米秸秆粉在微流注放电等离子体环境友好条件下,不经任何预处理和添加其他助剂,无氧化、无燃烧地降解为糖,在70℃、90kPa、无任何催化剂条件下,放电电压2.5kV,保护气、放电气体N2流量为0.3L/min,输入能量(SIE)为25.26kJ/g,放电功率为160W,放电反应180min后秸秆转化率为68.32%,选择性38.59%,糖产率26.36%,产糖速率3023.88μg/min。分析了反应机理和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强酸性、清洁、环保、高效的酸催化剂层,提出了酸催化绿色化学法,直接用于固态物质的等离子体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绿色化学 制糖技术 微流注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励电场对大气压DBD双微流注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璞 俞哲 +3 位作者 孙振宇 曹慧娟 田一平 张芝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5-813,共9页
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是获得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的重要手段之一。大气压DBD通常是由数量庞大的微放电组成,微放电的形成与发展、微放电的分布与相互作用对大气压DBD的整体效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微流注... 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是获得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的重要手段之一。大气压DBD通常是由数量庞大的微放电组成,微放电的形成与发展、微放电的分布与相互作用对大气压DBD的整体效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微流注放电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CCD高速显微影像和Maxwell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大气压DBD外加激励电场分布对微流注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单针–板DBD中,介质层表面沉积电荷分布会受到激励电场影响,并使微流注发展至介质层附近时发生偏转;2)激励电场与相邻微流注之间相互作用会导致微流注在发展过程中发生偏转,在一定条件下,偏转距离大小与针–板间距、激励电场强度、相邻微流注初始间距倒数的平方成正比;3)在双针–板DBD结构中,微流注放电在放电空间中经历了初始角度偏转、近似直线发展以及再次偏转等几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放电 微流注 激励电场强度 微流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otel的DBD微流注形成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翟岩 朱全华 +1 位作者 张芝涛 殷燕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45-1449,共5页
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是一种有效产生非平衡等离子体的方法,微流注是DBD的主要表现形式,而目前针对DBD微流注形成过程的研究虽然很多,但关于微流注沉积电荷层分散电容对微流注形成过程影响的研究却未见报道... 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是一种有效产生非平衡等离子体的方法,微流注是DBD的主要表现形式,而目前针对DBD微流注形成过程的研究虽然很多,但关于微流注沉积电荷层分散电容对微流注形成过程影响的研究却未见报道。为此,基于Protel模拟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DBD等效电路模型模拟DBD单个微流注进行模拟并验证其放电参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沉积电荷层对于微流注的影响,计算了沉积电荷层电容的大小,以及在此实验条件下沉积电荷层的面积。模拟显示,在激励电压幅值为5kV、激励频率为6kHz的正弦波,放电气隙宽度为1mm时,形成微流注的分散电容值为0.13pF,在电介质层相对介电常数为10时,计算得电介质层的沉积电荷层直径为1.09mm,与实验测量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微流注 沉积电荷层 分散电容 等离子体 PROT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介质阻挡微放电通道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张芝涛 张志鹏 俞哲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880-2887,共8页
为了分析放电过程中微流注之间、微辉光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配有微距镜头的CCD高速相机,对1mm间隙的针-板介质阻挡放电中的放电影像进行了采集。对放电影像的分析结果表明,当为单针-板DBD结构时,由于介质表面沉积电荷的影响,产生反向电... 为了分析放电过程中微流注之间、微辉光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配有微距镜头的CCD高速相机,对1mm间隙的针-板介质阻挡放电中的放电影像进行了采集。对放电影像的分析结果表明,当为单针-板DBD结构时,由于介质表面沉积电荷的影响,产生反向电场,微流注放电通道围绕沉积电荷高速游动,肉眼观察时则呈现出具有一个圆形底盘的锥形的放电形态。当为双针-板DBD结构时,两放电通道表现为相互排斥作用。当为三针-板DBD结构时,中间的微流注发光很弱,两侧的微流注仍然出现分别向左右弯曲或者偏移的现象,表现出相互排斥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微流注 辉光放电 放电相互作用 沉积电荷 放电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