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免疫凝集微流控检测的电控混沌混合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建江 张荣标 +1 位作者 杨宁 徐佩锋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85-690,共6页
针对当前免疫凝集微流控检测系统往往具有混合不可控、混合室结构复杂以及芯片复用率低等缺点,提出一种面向免疫凝集微流控检测的电控混沌混合方法。该方法在微流控芯片混合室壁面布置电极并施加混沌电场来驱动流体混合,通过分析选用Lor... 针对当前免疫凝集微流控检测系统往往具有混合不可控、混合室结构复杂以及芯片复用率低等缺点,提出一种面向免疫凝集微流控检测的电控混沌混合方法。该方法在微流控芯片混合室壁面布置电极并施加混沌电场来驱动流体混合,通过分析选用Lorenz混沌系统作为混合控制电场,并制作了相应的混沌电场控制器。以类风湿因子在微流控检测系统中的免疫凝集检测为例,依据免疫凝集过程中2种样品液体不同的光学特性,采用吸光度检测法对此混沌混合方法实现的混合效果进行了检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使得系统微混合室与受控流体系统体现出较高的控制性能,其相关系数为0.73,且在保证免疫凝集检测精度的条件下检测时间缩短48%,而芯片复用率也提高约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检测 免疫凝集 混沌混合 检测时间 芯片复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droid的微流控芯片检测仪人机交互系统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金桂 童耀南 +1 位作者 徐耀辉 谢喜云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20年第8期72-74,78,共4页
针对缺少软件控制系统的微流控芯片检测仪可操作性很低的问题,以蓝牙模块HC-06为衔接,Android智能手机为平台,设计了一种微流控芯片检测仪人机交互系统,旨在使用户通过该系统简单自然地操作微流控检测设备,从而达到简便、快速的检测。... 针对缺少软件控制系统的微流控芯片检测仪可操作性很低的问题,以蓝牙模块HC-06为衔接,Android智能手机为平台,设计了一种微流控芯片检测仪人机交互系统,旨在使用户通过该系统简单自然地操作微流控检测设备,从而达到简便、快速的检测。系统采用STM32为主控制器,控制蓝牙模块将经过电流/电压变换、滤波整流、偏置、放大后得到的微流控芯片信号发送到手机上进行实时显示、分析和存储,同时手机也可以发送相关指令,促使检测仪完成不同功能操作。该系统已应用于自制的微流控芯片分析检测仪,人机交互效果良好,提升了检测仪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芯片检测 Android智能手机 蓝牙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食源性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俞佳 岑叶平 +1 位作者 江玲丽 高有领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食源性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可通过肉类、海产品、奶制品等多种媒介传播,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目前检测食源性病原菌的方法主要以平板培养辅以生化鉴定和血清型鉴定为主,检测的周期较长,效率较低,因此建立快速、精准的食源性... 食源性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可通过肉类、海产品、奶制品等多种媒介传播,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目前检测食源性病原菌的方法主要以平板培养辅以生化鉴定和血清型鉴定为主,检测的周期较长,效率较低,因此建立快速、精准的食源性病原菌检测方法对常见病原菌的现场检测及疾病的快速诊断尤为重要。本文对近年来常见食源性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概述,主要包括免疫学检测手段、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和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比较其优缺点,着重介绍了可以实现现场检测与实时检测的新兴技术:核酸-微流控检测技术,以期为常见食源性病原菌的预防与检测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病原菌 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 核酸-微流控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芯片表面生物改性用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检测
4
作者 陈婧 何宏燕 刘昌胜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1-399,共9页
为了开发一种快速、特异、精准的基于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制备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rhBMP-2)质量浓度检测方法,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与... 为了开发一种快速、特异、精准的基于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制备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rhBMP-2)质量浓度检测方法,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与微流控技术相结合,筛选合适的用于rhBMP-2的特异抗体,并基于调控抗体的特异性方向的策略,采用等离子体-蛋白A方法对高分子微流芯片的检测微流道孔进行修饰,以评价抗体蛋白在微流芯片表面的吸附效率以及最终的检测信号强度。结果表明:用等离子体处理微流道后,蛋白A和筛选的抗体成功包埋到微流芯片的检测孔表面。等离子体处理功率越高,抗体的吸附效果越好;当等离子体功率为100 W、处理时间为30 s时,第1抗体的吸附效果最好。改性后的微流孔可以有效地检测rhBMP-2质量浓度,在0~2 000 pg/mL范围内,rhBMP-2的质量浓度与荧光平均密度呈线性相关,而传统96孔ELISA法的线性区间范围是0~250 pg/mL。与传统ELISA法的试剂用量(600μL/样品)相比,微流芯片-ELISA方法试剂用量减少约97.3%。可见,本文开发的微流芯片表面改性技术具备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安全及环境检测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微流控检测 表面改性 特异性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液过流速度对船舶液压油检测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恩辰 张洪朋 +3 位作者 吴瑜 付洪发 孙玉清 陈海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3-539,共7页
为提高平面电感式微流控检测芯片的检测精度,研究了油样过流速度与信号幅值大小的关系。介绍了电感式微流控检测芯片的检测原理,理论分析了油样过流速度对检测信号幅值产生的影响并进行了公式推导,然后采用控制变量法对其进行了实验验... 为提高平面电感式微流控检测芯片的检测精度,研究了油样过流速度与信号幅值大小的关系。介绍了电感式微流控检测芯片的检测原理,理论分析了油样过流速度对检测信号幅值产生的影响并进行了公式推导,然后采用控制变量法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选用粒径在80-85μm之间的铁颗粒作为待测颗粒,将油样的过流速度分别设定为0.02-0.10ml/min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油样过流速度的增加,信号幅值逐渐减小,且呈线性关系;在其余因素不变,仅改变油样的过流速度时,检测信号的幅值最大可增大87.5%。研究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结论相符,通过减小油样的过流速度可增大检测信号的幅值。该项研究对提高平面电感式微流控检测芯片的精度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检测 流速测量 微流控检测芯片 船舶液压油 过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液压油中微小颗粒的快速检测与计数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曾霖 张洪朋 +2 位作者 刘恩辰 刘后祥 崔方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0-23,15,共5页
液压系统在船上具有广泛应用,当液压油污染物中出现粒径大于20 μ m 的颗粒时,说明该系统发生了异常磨损,可能导致故障的发生.利用光阻法,设计并制作了微流控油液颗粒检测芯片,搭建了简单有效的光学检测系统,并经信号放大和数据采集实... 液压系统在船上具有广泛应用,当液压油污染物中出现粒径大于20 μ m 的颗粒时,说明该系统发生了异常磨损,可能导致故障的发生.利用光阻法,设计并制作了微流控油液颗粒检测芯片,搭建了简单有效的光学检测系统,并经信号放大和数据采集实现了对微小颗粒的检测,最后通过Java 编程实现了对粒径大于20 &m颗粒进行计数.对25 - 38 &m的铁颗粒进行快速检测的结果表明,系统的检测性能良好,证明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液压油 微流控检测芯片 微小颗粒检测与计数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