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流控实验的碳酸盐岩油藏纳米材料调驱效果及机理
1
作者 马梦琪 李俊键 +3 位作者 徐飞 于馥玮 第五鹏祥 姜汉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5年第5期155-169,共15页
纳米材料调驱技术凭借其突出的尺度优势,在不同类型油藏代表性区块的先导试验中效果明显,此类调驱体系的作用机理尚未明确是阻碍其开展规模应用的根本原因。为深入探究纳米乳液和纳米微球2种典型纳米材料的调驱效果与作用机理,以碳酸盐... 纳米材料调驱技术凭借其突出的尺度优势,在不同类型油藏代表性区块的先导试验中效果明显,此类调驱体系的作用机理尚未明确是阻碍其开展规模应用的根本原因。为深入探究纳米乳液和纳米微球2种典型纳米材料的调驱效果与作用机理,以碳酸盐岩油藏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真实岩心制成的铸体薄片认识该油藏孔隙结构的复杂性,依据其特征设计并制作孔隙型、裂缝型和孔隙-溶洞型3类储层微观模型。选择调驱体系单独驱替和组合驱替方式分别进行微流控实验,获取作用前后的结果图像,并捕捉调驱过程中的微观现象。将调驱现象与数值变化规律相结合,从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两方面出发,探讨不同调驱措施在各类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增产效果,同时明晰2种纳米材料的微观调驱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3类碳酸盐岩储层微观模型中,纳米乳液体系和纳米微球体系调驱措施的使用均可在水驱结果的基础上促使剩余油得到有效动用;其中孔隙型储层采出程度最高,裂缝型储层增产幅度最大,而孔隙-溶洞型储层效果相对较差。纳米乳液体系主要通过降低界面张力和改变润湿性作用,采出优势流动区域中滞留的剩余油以提高微观驱油效率;而纳米微球体系的调驱作用主要体现在封堵初始水流通道,后续流体转向进入未波及区域以扩大波及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实验 碳酸盐岩储层 纳米乳液 纳米微球 调驱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及其功能化 被引量:39
2
作者 林炳承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共6页
对微流控芯片实验室技术及其功能化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着重介绍了微流控芯片实验室与毛细管电泳的关系 ,功能化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的几个要素 ,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的一般功能 ,特别是其在高通量药物筛选领域的发展前景。作为示例 。
关键词 微流芯片实验 功能化 毛细管电泳 药物筛选 药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型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的高通量和规模集成 被引量:3
3
作者 林炳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21-123,共3页
  以单一十字通道为基本构成,毛细管电泳为主体性能的第一代微流控芯片,曾经活跃了很长一段时间,至今仍是很大一部分同类芯片中的主流技术.我们曾在自行设计研制的波长为532 nm的激光诱导荧光电泳芯片仪上,分别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玻...   以单一十字通道为基本构成,毛细管电泳为主体性能的第一代微流控芯片,曾经活跃了很长一段时间,至今仍是很大一部分同类芯片中的主流技术.我们曾在自行设计研制的波长为532 nm的激光诱导荧光电泳芯片仪上,分别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玻璃芯片、PMMA和PDMS塑料芯片,开展了DNA、蛋白质、糖蛋白的分离和手性药物的拆分研究,并完成了SARS病毒基因反转录多重PCR检测,癌症病人P16基因甲基化DNA诊断和高血压基因筛查等的研究和相应的一定规模(分别为18例、159例和226例)的实际样品的测试,实现了微流控芯片系统的初级功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芯片实验 高通量 规模集成 临床诊断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缩微流道中高分子溶液流动行为的数值模拟与实验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林林 王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1-77,84,共8页
利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质量分数为0.3%的聚氧化乙烯(PEO)水溶液在4:1收缩微流道中的流动行为。进行数值模拟时,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Polyflow,采用指数型Phan-Thien-Tanner(PTT)本构模型,分别对PEO水溶液在Weissenberg数... 利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质量分数为0.3%的聚氧化乙烯(PEO)水溶液在4:1收缩微流道中的流动行为。进行数值模拟时,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Polyflow,采用指数型Phan-Thien-Tanner(PTT)本构模型,分别对PEO水溶液在Weissenberg数分别为5.9,7.2,8.1和9.8时和在4:1直角收缩微流道、4:1圆弧过渡收缩微流道中的流变行为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吻合较好,表明PTT本构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PEO水溶液在4:1收缩微流道中的流变行为。此外,还讨论了Weissenberg数和流道的几何形状对微流动行为的影响,随着Weissenberg数的增大,PEO水溶液的流速、压力和应力也随之增大,而圆弧过渡收缩口可以有效地避免涡流流动,提高挤出流场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氧化乙烯水溶液 收缩微流 微流控实验 本构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老区高含水油藏高通量水洗微观剩余油赋存机理
5
作者 罗波波 燕高飞 +6 位作者 谢敏 郭立强 蒲保彪 陈道远 齐桂雪 杨祖贵 张昀徽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2,共6页
东濮老区注水开发近40 a,已进入高含水剩余油高度分散阶段,因此需明确不同渗透率储层高通量水洗后微观动用规律及机理,以指导高含水油田开发策略调整。文中综合高通量水洗油岩心实验、微流控实验及微观流动模拟,明确了不同渗透率储层高... 东濮老区注水开发近40 a,已进入高含水剩余油高度分散阶段,因此需明确不同渗透率储层高通量水洗后微观动用规律及机理,以指导高含水油田开发策略调整。文中综合高通量水洗油岩心实验、微流控实验及微观流动模拟,明确了不同渗透率储层高含水阶段的驱替特征,揭示了高通量水洗中剩余油的微观赋存状态及动用机理。结果表明:渗透率大于50×10^(-3)μm^(2)的储层在高通量水洗阶段(岩心尺度30~1000 PV)驱油效率可进一步提高7.50百分点以上,微观波及范围变化不大,主要通过水力冲刷、润湿剥离动用水驱流线控制孔喉内的膜状、滴状等剩余油类型;而对于渗透率低于50×10^(-3)μm^(2)的储层,受孔喉尺寸以及连通性的影响,进入高含水阶段水驱微观波及范围有限,高通量水洗难以有效动用剩余油,宜在主流线达30~50 PV时转变注水开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水洗 岩心驱替实验 微流控实验 孔隙尺度 微观剩余油 赋存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芯片实验室技术的表面增强光谱学在分析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浩 龚力 +3 位作者 谢方艳 张卫红 陈秋兰 陈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0-355,共6页
集成具有一序列微流控操作单元的芯片实验室技术,在微流控通道内铺陈金属纳米粒子(尤其是金、银以及铜纳米粒子)作为衬底,泵入多通道微纳升分析物,用于联用表面增强光谱在痕量、实时、原位、过程反应等检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联用... 集成具有一序列微流控操作单元的芯片实验室技术,在微流控通道内铺陈金属纳米粒子(尤其是金、银以及铜纳米粒子)作为衬底,泵入多通道微纳升分析物,用于联用表面增强光谱在痕量、实时、原位、过程反应等检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联用检测技术集成了芯片实验室和表面光谱两种技术的优点:芯片实验室技术集成流程式分步操作,实现筛选取样,分段、实时反应检测,减小样品量,稳定测试环境等优势以及表面增强光谱的光谱响应快,灵敏性和选择性强、原位检测等优点。借助于Drude模型以及适当的边界条件,外电场引发金属颗粒价电子的局域等离子振荡,并推导了产生共振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增强以及受激感应偶极子振荡产生表面拉曼增强的物理电磁增强机制。综述了芯片实验室表面局域等离子检测在生物、医药、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应用,检测通道的增加促使检测效率有较大的提高,同时检测限能力获得较大的突破。综述了芯片实验室技术结合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公共安全、生物医学、电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高度灵敏性以及指纹性应用于痕量检测。根据芯片实验室技术在研究开发和应用已经获得不断的进展,结合3D打印技术,精准控制多通道结构尺寸,更好地满足设计的需求。表面等离子增强光谱以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表面光谱检测技术在应用上日趋成熟,获得突破传统显微镜的光学极限的分辨能力。这种联用技术在实际定性或者半定量痕量分析检测应用中具有光明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光谱 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微流芯片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