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气流式干燥技术在菊花烘干中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肖宏儒 王立富 +2 位作者 曹曙明 张晓辛 田立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8-31,共4页
针对菊花含水率高,且花头、花瓣含水不均的生理特性,优化组合应用先进的微波-气流式干 燥技术,对菊花的干燥方式、方法、工艺、效果等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达到干燥菊花目的的前提下,使 菊花色、香、形、味不变,提高了菊花的品质。
关键词 微波-流式 菊花 干燥技术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IMS和GC-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干燥方式对香椿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张乐 魏依馨 +5 位作者 史冠莹 蒋鹏飞 赵丽丽 王继红 张少南 王赵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2-234,共13页
为研究干燥方式对香椿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相对香气活性值(relative odor... 为研究干燥方式对香椿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相对香气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对真空冷冻干燥、热泵干燥、热风干燥、微波真空干燥的香椿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并进一步结合化学计量方法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探究样品间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通过GC-IMS检测到78个峰,鉴定出59种化合物。通过GC-MS鉴定出94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挥发性成分是硫化物、烯烃类和醛类。经过干燥后总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降低。通过ROAV法确定了(E,Z)-二-1-丙烯基二硫化物、2-巯基-3,4-二甲基-2,3-二氢噻吩、正己醛、2-己烯醛、丁香酚等为香椿样品中关键香气化合物。PCA和PLS-DA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的样品与新鲜样品有明显的分离,彼此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鲜样和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为一组,其他3个干燥香椿样品为一组。根据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得分共筛选出10种(VIP>1)标志挥发性化合物。干燥方式对香椿风味特性影响显著,真空冷冻干燥组与鲜样最为接近,考虑实际应用热泵干燥为香椿最适宜的脱水方式。本研究为热加工过程中风味品质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干燥方式 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离氨基酸呈味分析结合SPME-GC-MS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豆豉风味的影响
3
作者 侯智勇 张浩 +4 位作者 易宇文 王林 杨静 胡佳莉 张静茹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124,共9页
为探究干燥方式对豆豉风味的影响,寻求预制豆豉粉的最佳干燥方式,通过游离氨基酸、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与电子鼻(E-nose)技术检测4种豆豉... 为探究干燥方式对豆豉风味的影响,寻求预制豆豉粉的最佳干燥方式,通过游离氨基酸、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与电子鼻(E-nose)技术检测4种豆豉粉干燥后的氨基酸、化合物变化。游离氨基酸检测结果表明精氨酸、谷氨酸、缬氨酸、丙氨酸使豆豉呈现苦味、鲜味、甜味、酸味,是主要的呈味氨基酸。采用SPME-GC-MS共检出50种化合物,醛类10种、醇类8种、酯类6种、烯类7种、烷类3种、酮类3种、酸类3种、硫醚类5种、苯酚类5种;豆豉粉主要由酯类(27.79%~42.97%)、烷类(23.51%~28.06%)和醛类(10.03%~22.49%)构成。气味活度值确认3-甲基丁醛是对风味影响最大的关键化合物,邻-异丙基苯、庚醛、壬醛、苯甲醛、正戊烯、氯甲烷、2,3-戊二酮、羰基硫、茴香脑、四甲基吡嗪、甲苯是对香气有贡献的化合物。研究发现真空冷冻干燥和冷冻干燥对氨基酸的鲜味有较大影响,不同干燥方式的传热条件及其他环境因素可能影响化合物含量变化。该研究结果对豆豉粉深加工中风味形成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豆豉粉 干燥方式 游离氨基酸 固相微萃取-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和HS-GC-IMS联用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红托竹荪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4
作者 陈家齐 李佳霖 +2 位作者 赵吉春 李洪海 明建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84-295,共12页
为了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红托竹荪挥发性物质(VOCs)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HS-GC-IMS)联用对四种干燥方式,包括:热风干燥(HAD)、气体射流干燥(AID)、喷雾干燥(SD)、... 为了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红托竹荪挥发性物质(VOCs)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HS-GC-IMS)联用对四种干燥方式,包括:热风干燥(HAD)、气体射流干燥(AID)、喷雾干燥(SD)、冷冻干燥(FD)的红托竹荪VOCs进行测定,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探究VOCs的差异,并结合感官评价分析不同干燥方法对样品的整体香气差异分析。结果表明:HS-SPME-GC-MS检测出8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筛选得到17种差异风味物质,被检出的挥发性组分中醛类、醇类和酮类等化合物为风味的形成做出主要贡献;HS-GC-IMS鉴定出97种挥发性成分,筛选得到32种差异风味物质,发现FD能较好地保留红托竹荪VOCs的种类和含量;OPLS-DA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竹荪的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感官评价结果表明AID处理使竹荪具有较强的青草香与坚果香,FD干燥后具有明显蘑菇气味的VOCs得到较好地保存,SD和HAD样品都具有较强的脂肪香和焦香。本研究从挥发性成分和香气特征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干燥方式竹荪间的差异,为红托竹荪干制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托竹荪 干燥方式 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蔬菜中的有机磷农药 被引量:43
5
作者 杨云 张卓旻 李攻科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0-393,共4页
建立了微波辅助萃取 (MAE)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 (GC MS)测定蔬菜样品中二嗪磷、对硫磷、水胺硫磷的分析方法 ,研究了不同溶剂的萃取效率。选择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 ,采用二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实验优化了萃取溶剂体积和萃取时间。方... 建立了微波辅助萃取 (MAE)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 (GC MS)测定蔬菜样品中二嗪磷、对硫磷、水胺硫磷的分析方法 ,研究了不同溶剂的萃取效率。选择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 ,采用二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实验优化了萃取溶剂体积和萃取时间。方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二嗪磷和对硫磷 4ng/ g~ 40 0ng/ g、水胺硫磷 2 0ng/ g~ 40 0ng/ g,检出限分别为二嗪磷 0 2 9ng/g、对硫磷 1 70ng/g、水胺硫磷 2 30ng/g。测定 2 0 0 0ng/g和 50 0ng/g加标蔬菜样品 ,回收率为 72 2 %~ 1 0 2 0 % ,RSD为 1 5 %~ 1 1 0 %。与传统的机械振荡萃取法相比 ,不仅萃取效率相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蔬菜 微波辐助萃取 相色谱-质谱 有机磷农药 联合技术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干燥对油菜籽品质及气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和珊 丁超 +2 位作者 杨国峰 朱江明 赵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8-54,共7页
利用不同的微波功率将菜籽干燥至安全水分8%,测定干燥后菜籽发芽势、发芽率、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并使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分析菜籽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微波功率越高,干燥速率越大;高功率的微波对菜籽的生命力有显著的破坏作用;在... 利用不同的微波功率将菜籽干燥至安全水分8%,测定干燥后菜籽发芽势、发芽率、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并使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分析菜籽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微波功率越高,干燥速率越大;高功率的微波对菜籽的生命力有显著的破坏作用;在110~1 480 W微波功率范围内,菜籽油的酸值变化在合理范围之内,过氧化值在1 170 W功率干燥后呈显著上升趋势;微波功率的增加会导致硫甙分解有害产物的相对含量增加。菜籽的挥发性气体成分中含有硫甙分解生成物、烃类、醛类、酯类、醇类、杂环类、酮类等,其相对含量依次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籽微波干燥品质 固相微萃取(SPME) 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固相微萃取联用技术萃取腊肉中多环芳烃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代武 王芳 +1 位作者 蒙松年 李绿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7-199,202,共4页
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多环芳烃(PHAs)的提取效率,建立了腊肉中多环芳烃的微波辅助-固相微萃取联用技术(MAE-SPME)和气相色谱(GC)分析测定方法,优化了16种多环芳烃(PHAs)化合物的分离测定条件,16种PAHs回收率范围为78.8%~101.2%,相对... 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多环芳烃(PHAs)的提取效率,建立了腊肉中多环芳烃的微波辅助-固相微萃取联用技术(MAE-SPME)和气相色谱(GC)分析测定方法,优化了16种多环芳烃(PHAs)化合物的分离测定条件,16种PAHs回收率范围为78.8%~101.2%,相对标准偏差为2.5%~6.1%。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能同时分离测定16种多环芳烃化合物的优点,适合于腊肉中多环芳烃化合物的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固相微萃取联用技术 相色谱 多环芳烃 腊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干燥制备木材-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及其纳米结构 被引量:19
8
作者 邱坚 李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28,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了木材-SiO2气凝胶,应用XRD、SEM、TEM等方法对气凝胶样品和木材-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SiO2气凝胶是连续网络的非晶态纳米多孔固体,其基本粒子的平均直径1...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了木材-SiO2气凝胶,应用XRD、SEM、TEM等方法对气凝胶样品和木材-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SiO2气凝胶是连续网络的非晶态纳米多孔固体,其基本粒子的平均直径17~96 nm,SiO2气凝胶与木材有良好的结合并保持木材的空隙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超临界干燥技术 SIO2凝胶 木材-SiO2 凝胶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GC-MS技术分析不同干燥方式 对香葱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顾晨 魏文莉 +1 位作者 马海乐 单艳琴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8-153,共6页
为了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脱水香葱挥发性物质的影响,采用电子鼻技术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将经过热风干燥、红外-热风联合干燥、冷冻干燥、红外-冷冻联合干燥制得的干制香葱样品进行挥发性物质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脱水香葱挥发性物质的影响,采用电子鼻技术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将经过热风干燥、红外-热风联合干燥、冷冻干燥、红外-冷冻联合干燥制得的干制香葱样品进行挥发性物质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对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脱水香葱在传感器W5S、W1W和W2W上具有较高的响应值。两个主成分PC1和PC2的贡献率分别为71.824%和15.356%,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7.180%(85%以上),可以区分不同干燥处理的脱水香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4种不同干燥方法处理后的脱水香葱分别检测到49种(热风干燥)、50种(红外-热风干燥)、66种(冷冻干燥)和53种(红外-冷冻干燥)挥发性物质。热风干燥和红外-热风干燥可以得到风味较好的脱水香葱,由于冷冻干燥温度较低,干燥过程中化合物转化率较低,可采用红外-冷冻干燥使脱水香葱产生焦香气味。因此,联合干燥方法后的脱水香葱具有更浓郁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葱 电子鼻 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挥发性物质 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H NMR和GC-MS技术评价不同干燥方法对酸枣仁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解玉军 闫艳 +3 位作者 李泽 裴香萍 王瑞 杜晨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82-293,共12页
干燥是酸枣仁产地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酸枣仁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酸枣仁(ZSS)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为指标,采用1H NMR和GC-MS技术,研究真空干燥(VD)、冷冻干燥(FD)和热风干燥(HAD)对酸枣仁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考察不... 干燥是酸枣仁产地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酸枣仁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酸枣仁(ZSS)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为指标,采用1H NMR和GC-MS技术,研究真空干燥(VD)、冷冻干燥(FD)和热风干燥(HAD)对酸枣仁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考察不同干燥方法对酸枣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干燥对6种脂肪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角鲨烯和γ-生育酚)、7种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丙氨酸,γ-氨基丁酸,谷氨酰胺和苏氨酸)和2种碳水化合物(α-葡萄糖和β-葡萄糖)相对含量保留较高,但显示出较弱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活性以及FRAP抗氧化活性(FD>VD>HAD);而冷冻干燥能够有效保留酸枣仁中次级化合物,如酸枣仁皂苷A、白桦脂酸、木兰花碱和6ʹʹʹ-阿魏酰斯皮诺素等,具有显著的清除DPPH自由基(IC50值为2.82±0.15 mg/mL)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活性(IC50值为0.86±0.02 mg/mL)以及FRAP抗氧化活性(58.91±2.87 mg VC/g),因此,冷冻干燥是一种较适合酸枣仁的干燥方法。本研究可为建立合理的酸枣仁产地加工技术规范提供科学参考,为提升酸枣仁药材品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冷冻干燥 真空干燥 热风干燥 氢核磁共振技术 (1H NMR) 相色谱-质谱技术 (GC-MS)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IMS联用技术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香椿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孟克迪 张国治 +1 位作者 王赵改 史冠莹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4,共10页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香椿外观、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的影响,以新鲜香椿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对新鲜香椿、不同方式(真空微波干燥、热泵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干燥香椿样品及其复水后样...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香椿外观、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的影响,以新鲜香椿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对新鲜香椿、不同方式(真空微波干燥、热泵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干燥香椿样品及其复水后样品的挥发性成分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真空冷冻干燥的香椿样品色泽诱人,收缩率较低,复水性最低;不同干燥香椿样品中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成分,不同干燥香椿复水样品中共鉴定出44种挥发性成分;以新鲜香椿为对照,真空冷冻干燥香椿复水样品保留成分较多,且新产生的化合物最多,而真空微波干燥香椿复水样品保留成分最少;主成分分析很好地实现了不同干燥香椿及其复水样品的区分,其中真空微波干燥样品与热泵干燥样品风味较为接近。综合分析可知,真空冷冻干燥方式比较有利于香椿风味的保存及恢复,是香椿加工产品适宜的干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干燥方式 挥发性成分 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捷足科技前沿 开创农机希望 农业科技跨越计划 “5HDXY4-40型多仓移动循环式秸秆燃气粮食干燥机中试”项目通过验收
12
作者 赵丕强 周楠 《四川农机》 2003年第5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农业机械化 技术推广 5HDXY4-40型 多仓移动循环式 秸秆烯粮食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果蔬联合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3
作者 张慜 徐艳阳 孙金才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3-106,共4页
阐述了联合干燥的定义和技术特点,介绍了各种联合干燥方式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探讨了该技术在果蔬干燥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脱水果蔬 应用 联合干燥技术 技术特点 渗透-热风(冷冻)联合干燥 热风-微波联合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干燥对芝麻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丽霞 张勋 +3 位作者 宋国辉 王静博 黄纪念 赵福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0-264,269,共6页
研究微波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对芝麻的水分含量、发芽率及其油脂的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影响,并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对处理后芝麻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于90℃温度下干燥的前20 min内,芝麻含水量下降迅速,超过20 min... 研究微波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对芝麻的水分含量、发芽率及其油脂的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影响,并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对处理后芝麻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于90℃温度下干燥的前20 min内,芝麻含水量下降迅速,超过20 min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芝麻的水分散失速度逐渐变慢;微波干燥对芝麻的发芽率有破坏作用。干燥的前20 min内,温度低于80℃时,干燥温度升高对芝麻油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温度高于80℃时,其对芝麻油酸值和过氧化值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干燥温度升高,干燥芝麻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烷烃类、萘类、酚类成分含量降低,醛类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微波干燥 固相微萃取 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超声波和水蒸气蒸馏在紫苏籽挥发油分析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汪洪武 刘艳清 +1 位作者 韦寿莲 严子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44-547,572,共5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微波提取和超声波萃取紫苏籽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所得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3种方法分别从紫苏籽所得挥发油中鉴...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微波提取和超声波萃取紫苏籽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所得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3种方法分别从紫苏籽所得挥发油中鉴定出33、31及29种化合物,各占总峰面积的97.16%、97.38%及96.6%。不同方法所得紫苏籽挥发油化学组成各有异同,但主要成分是正十六酸、(Z,Z,Z)-9,12,15-十八三烯-1-醇和戊基-2-呋喃基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籽 挥发油 微波 超声波 化学成分 相色谱-质谱联用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技术在稻谷干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颜军 《江苏农机与农艺》 2001年第5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稻谷干燥 干燥技术 烘干设备 微波-气体式干燥技术 升华干燥 循环式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ME-GC-MS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香葱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田震 徐亚元 +6 位作者 李大婧 刘春泉 宋江峰 刘阚 胡奇 肖亚冬 郁志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2-244,共13页
为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香葱干制品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香葱鲜样及不同干燥方式制得干制品的挥发性成分,并对其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 为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香葱干制品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香葱鲜样及不同干燥方式制得干制品的挥发性成分,并对其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明确不同干燥方式所得香葱干制品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香葱鲜样和干制品中主要存在8类挥发性成分,分别是含硫化合物、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烯烃、烷烃和其他化合物。其中,香葱叶片和叶柄鲜样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含硫化合物,干制品中主要挥发性成分则为烷烃类化合物。不同干燥方式制得的叶片和叶柄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不同,经主成分分析发现叶片鲜样中含硫类化合物、醛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热风干燥后叶片中噻吩类和烷烃类物质含量较高;微波干燥和微波联合热风干燥制得的叶片中烷烃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叶柄鲜样中含硫类化合物含量较高,超声辅助热风干燥后叶柄中醛类和呋喃类含量较高;而热风干燥后叶柄干样中烷烃类物质含量较高。因此,不同干燥方式后香葱叶片和叶柄中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和相对含量变化较大,联合干燥方法后香葱干制品具有更浓郁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葱 干燥 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IMS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柴达木枸杞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高以丹 胡娜 王洪伦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989-1998,2033,共11页
柴达木枸杞作为青藏高原特有的中药材之一,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柴达木枸杞品质以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本文采用自然阴干、热风烘干、真空冷冻干燥以及微波干燥的方式处理柴达木枸杞鲜果,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法分析枸... 柴达木枸杞作为青藏高原特有的中药材之一,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柴达木枸杞品质以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本文采用自然阴干、热风烘干、真空冷冻干燥以及微波干燥的方式处理柴达木枸杞鲜果,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法分析枸杞鲜果和各类枸杞干果的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构建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谱图,并进行主成分分析。从样品中共鉴别出了52种挥发性有机物质以及部分物质的单体和二聚体,包括醛类、烯醛类、酯类、酮类和醇类等。差异图和主成分分析图表明枸杞干燥后挥发性有机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冷冻干燥后的枸杞中挥发性有机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与枸杞鲜果较为相近,但与其他干燥方式干燥后的枸杞干果差异较大,而热风烘干和微波干燥后的枸杞干果中挥发性有机物种类非常相似。通过建立一种利用GC-IMS检测分析枸杞中挥发性成分的方法,结果表明与其他干燥方式相比,冷冻干燥法能够有效保留枸杞中的挥发性成分,使枸杞保持较高的品质,该研究结果为后续柴达木枸杞的质量评价和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枸杞 不同干燥方式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两步催化对氧化钽气凝胶形貌及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任达华 杨睿戆 +6 位作者 罗炫 方瑜 黄传群 张庆军 陈姝帆 程新路 吴卫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647-3650,共4页
以乙醇钽为前驱体,盐酸/氨水为催化剂制备出块状氧化钽气凝胶。两步酸-碱催化法制备的Ta2 O 5气凝胶具有凝胶时间快、密度低、强度高、不易开裂、收缩小和半透明等优点。对制备的气凝胶用SEM、BET等手段进行表征。BET 法测得酸-碱两步... 以乙醇钽为前驱体,盐酸/氨水为催化剂制备出块状氧化钽气凝胶。两步酸-碱催化法制备的Ta2 O 5气凝胶具有凝胶时间快、密度低、强度高、不易开裂、收缩小和半透明等优点。对制备的气凝胶用SEM、BET等手段进行表征。BET 法测得酸-碱两步催化制备 Ta2 O5气凝胶的比表面约为493 m2/g, NLDFT理论得出孔径主要分布在2~8 nm 之间,比一步酸催化制备的 Ta2 O5气凝胶的比表面(400 m2/g)高、孔径分布(2~20 nm)窄;SEM测试结果表明酸-碱两步催化制备的 Ta2 O 5气凝胶是由纳米颗粒随机堆积起来的,与一步酸催化制备的 Ta2 O 5气凝胶相比具有纳米颗粒尺寸小、孔径分布窄等优点。并对盐酸/氨水制备过程中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2 O5凝胶 -碱两步催化法 一步酸催化法 CO2超临界干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结合GC-MS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罗非鱼片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罗静 李敏 +2 位作者 张莹 刘岩 关志强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5-143,共9页
为了解不同干燥方式对罗非鱼片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为罗非鱼片加工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了经超声波辅助聚葡萄糖渗透热泵干燥(UAPOHPD)、热泵干燥(HPD)、超声波辅助... 为了解不同干燥方式对罗非鱼片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为罗非鱼片加工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了经超声波辅助聚葡萄糖渗透热泵干燥(UAPOHPD)、热泵干燥(HPD)、超声波辅助聚葡萄糖渗透真空冷冻-热泵联合干燥(UAPOVFHPCD)和真空冷冻干燥(VFD)所得罗非鱼片干制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对不同干制品的风味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确定不同干制品的关键风味成分。结果表明,电子鼻能较好地区分不同罗非鱼片干制品。其中,新鲜罗非鱼片有3种关键风味成分,UAPOVFHPCD制品有4种关键风味成分,而UAPOHPD、HPD和VFD制品均有5种关键风味成分。HPD制品挥发性气味物质的综合得分最高,其后依次为UAPOHPD、VFD和UAPOVFHPCD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片干制品 干燥方式 挥发性风味物质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