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舟飞船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天线子系统的设计
1
作者 叶云裳 《航天器工程》 2004年第1期149-164,共16页
神舟飞船多模态微波遥感系统的成功研制填补了我国航天微波遥感的空白,也使我国航天器天线技术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实现了一次技术跨越。本文从天线的系统工作模式、组成、设计要点、关键技术及验证等方面阐述该天线子系统的技术设计与... 神舟飞船多模态微波遥感系统的成功研制填补了我国航天微波遥感的空白,也使我国航天器天线技术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实现了一次技术跨越。本文从天线的系统工作模式、组成、设计要点、关键技术及验证等方面阐述该天线子系统的技术设计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舟飞船 多模态微波遥感器 天线 设计 技术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微波遥感器的技术发展与未来
2
作者 张廷新 《空间电子技术》 1998年第1期1-8,共8页
介绍了星载微波遥感器的有关概念,详细讨论了星载有源、无源两类微波遥感器的技术特点和技术发展过程,以及未来的微波遥感的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 卫星遥感 微波遥感器 发展水平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无源微波遥感器及其在地球同步卫星上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杨伟中 施邦耀 《上海航天》 1996年第6期27-32,共6页
星载无源微波遥感已发展成为观测大气与地球表面的重要手段,地球同步气象卫星上使用的微波遥感仪器必须是新一代先进的遥感器;它应兼备传统的无源微波大气探测仪及微波成像仪的双重功能。本文叙述了国际上新一代星载无源微波遥感器的... 星载无源微波遥感已发展成为观测大气与地球表面的重要手段,地球同步气象卫星上使用的微波遥感仪器必须是新一代先进的遥感器;它应兼备传统的无源微波大气探测仪及微波成像仪的双重功能。本文叙述了国际上新一代星载无源微波遥感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讨论了在地球同步气象卫星上装载无源微波遥感仪器的可行性及其关键技术,并研究了其频率的选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卫星 对地观测卫星 微波遥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双面多波束相控阵GNSS-R海洋微波遥感器设计
4
作者 周勃 陈银平 夏莹 《上海航天》 2013年第3期1-5,15,共6页
为实现对多个海面区域覆盖,对星载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反射信号(GNSS-R)海洋微波遥感器设计进行了研究。遥感器采用层叠式双面多波束高增益相控阵天线,通过在轨镜面反射点快速搜索和波束调度,接收北斗或GPS系统发射的直射信号和海面反射信... 为实现对多个海面区域覆盖,对星载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反射信号(GNSS-R)海洋微波遥感器设计进行了研究。遥感器采用层叠式双面多波束高增益相控阵天线,通过在轨镜面反射点快速搜索和波束调度,接收北斗或GPS系统发射的直射信号和海面反射信号,经原始信号采样、时延多普勒相关功率计算等处理,为全球海面风场反演和海面高度测量提供高时效微波遥感数据。给出了系统指标和组成、工作模式,以及星载层叠式双面多波束相控阵天线、星载镜面反射点预测和星载GNSS-R高精度海面测高等关键技术及实现途径。仿真和计算结果表明:系统测高精度22cm,可满足系统指标要求。实际测高精度待飞行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R 海洋微波遥感器 双面多波束相控阵天线 多普勒延迟映射接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微波遥感器发展动向
5
作者 陈世平 汪一飞 《空间电子技术》 1993年第3期1-4,16,共5页
关键词 卫星 微波遥感器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微波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我国西部开发中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姜景山 张云华 刘和光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67-73,共7页
微波遥感由于具有重要的特点,在对地观测中很受重视,已成为全球尺度上获取海洋、大气及一些陆地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国际上以微波遥感的四种基本型为基础发展了几十种强功能、多用途的遥感器及其应用途径.我国从国家需求出发,在国家... 微波遥感由于具有重要的特点,在对地观测中很受重视,已成为全球尺度上获取海洋、大气及一些陆地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国际上以微波遥感的四种基本型为基础发展了几十种强功能、多用途的遥感器及其应用途径.我国从国家需求出发,在国家“六五”、“七五”和“八五”、“九五”及“863”计划中都加强了它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本文在详细讨论这些成果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我国航天微波遥感发展的若干问题,并根据我国需求及国际发展动向,特别是在国防建设和西部开发的需求情况,提出了若干发展领域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技术 微波遥感 多模态微波遥感器 成像高度计 SAR 西部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微波遥感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欧祥荣 《空间电子技术》 2015年第3期4-5,共2页
0前言 微波遥感技术利用目标的电磁波辐射或者散射特性进行测量,从而不依赖于太阳作为照射源,所以白天黑夜都可以工作,具备全天时工作的能力,同时微波遥感器能够穿透云层和在一定程度上穿透雨区,所以它不受天气的影响,也是全天候工作... 0前言 微波遥感技术利用目标的电磁波辐射或者散射特性进行测量,从而不依赖于太阳作为照射源,所以白天黑夜都可以工作,具备全天时工作的能力,同时微波遥感器能够穿透云层和在一定程度上穿透雨区,所以它不受天气的影响,也是全天候工作的遥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遥感技术 微波遥感器 空间 电磁波辐射 散射特性 照射源 全天候 穿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增益补偿及实时定标微波辐射计 被引量:9
8
作者 李靖 张俊荣 邹彤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9-51,共3页
微波辐射计的长期稳定性,是影响最小可检测信号的主要因素.研究出数字增益补偿与实时定标两种新型微波辐射计.能完全消除系统增益波动的影响.有极好的长期稳定性.实时定标型还能消除系统噪声的波动,完成实时定标在0.6S时间常数... 微波辐射计的长期稳定性,是影响最小可检测信号的主要因素.研究出数字增益补偿与实时定标两种新型微波辐射计.能完全消除系统增益波动的影响.有极好的长期稳定性.实时定标型还能消除系统噪声的波动,完成实时定标在0.6S时间常数下最小可检测信号分别达到0.13和0.19K,达到国内外先进指标.在实际中已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计 数字增益补偿 实时定标 微波遥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微波ERS-1和多通道SSM/I观测冰雪的相关性和多层随机介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9
作者 金亚秋 张南雄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1998年第2期133-138,共6页
该文研究了星载微波ERS-1散射计和多通道SSM/I辐射计在格陵兰岛、西伯利亚和阿尔卑斯山等地观测到的后向散射和热辐射数据,论证了同一地区同一时间段内ERS主动散射计和SSM/I被动辐射计观测数据的相关性。用冰雪覆盖区域的主被动遥... 该文研究了星载微波ERS-1散射计和多通道SSM/I辐射计在格陵兰岛、西伯利亚和阿尔卑斯山等地观测到的后向散射和热辐射数据,论证了同一地区同一时间段内ERS主动散射计和SSM/I被动辐射计观测数据的相关性。用冰雪覆盖区域的主被动遥感数据的比较,阐述了主被动联合多通道分析方法有利于监视和分析复杂地表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变化。该文用多层强起伏随机介质的后向散射模拟ERS数据,用多层密集散射粒子介质的辐射传输模拟SSM/I数据。讨论了后向散射与热辐射数值模拟结果的相关性,以及与星载微波遥感器实际观测结果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S-1 SSM/I 相关性 数值模拟 散射 微波遥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遥感雷达的一体化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启钊 孙光才 +2 位作者 李航 张振华 张杰 《遥测遥控》 2021年第3期48-56,共9页
利用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海洋波谱仪和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观测海面风、浪等海洋动力环境要素的技术已经日趋成熟,针对现有单星多传感器体制存在的重量大、稳定性差、功耗高、整星系统复杂等缺点,首先对以... 利用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海洋波谱仪和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观测海面风、浪等海洋动力环境要素的技术已经日趋成熟,针对现有单星多传感器体制存在的重量大、稳定性差、功耗高、整星系统复杂等缺点,首先对以上四种海洋微波遥感器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梳理,随后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新的多模式一体化设计方法并进行详细描述,最后,对未来星载海洋微波遥感器的多模式一体化技术进行了展望,为今后海洋微波遥感器的多模式一体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波遥感器 一体化 新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微波湿度探测仪初探
11
作者 杨伟中 刘高峰 《上海航天》 1997年第1期30-34,共5页
讨论了星载微波湿度探测仪工作频率的选择,介绍了国外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星载微波湿度探测仪的设计方案,提出了短毫米波和亚毫米波低噪声接收技术等是研制这类探测仪的技术关键。最后指出,根据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
关键词 气象卫星 微波遥感器 星载探测 湿度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遥感技术
12
作者 皇甫秀斌 《遥测遥控》 1992年第5期37-43,共7页
文章简要讨论了航天遥感原理,就航天遥感技术发展状况,以遥感仪器的发展为例,分光学遥感器和微波遥感器两部分予以讨论。
关键词 航天遥感技术 遥感原理 微波遥感器 推扫式 遥感 地面分辨率 探测阵列 光谱分辨率 遥感系统 波段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二号卫星用户需求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明森 《卫星应用》 2003年第2期7-13,40,共8页
海洋二号卫星(HY—2)已列入国家航天发展计划之中,针对我国目前微波遥感器的发展状况和海洋事业的业务需求,提出发展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的设想,包括遥感器的配置与性能指标,卫星轨道、姿态和精密定轨需求等。
关键词 海洋二号卫星 用户需求 微波遥感器 海洋动力环境卫星 性能指标 卫星轨道 姿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二号卫星台风监测概况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毅 《卫星应用》 2016年第6期31-34,共4页
海洋二号卫星简介2011年8月16日,海洋二号A星(HY-2A)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HY-2A卫星是我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上搭载微波散射计、雷达高度计、扫描微波辐射计和校正微波辐射计4个微波遥感器,具有全天时、全天候、
关键词 扫描微波辐射计 微波遥感器 雷达高度计 微波散射计 海面风场 卫星观测 环境卫星 方位角测量 风暴潮预报 海面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平”号空间站自然舱介绍
15
作者 王丽霞 《航天返回与遥感》 1999年第2期38-43,共6页
“和平”号空间站由6个相继发射的舱体对接而成,其中的自然舱为一遥感舱,装有各种类型的遥感器,主要用来增强“和平”号空间站的地球遥感能力,研究地球生态状况。文章对这些仪器逐一介绍。
关键词 空间站 遥感 光学遥感 微波遥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卫星实现系列化
16
《红外》 CAS 2011年第9期F0004-F0004,共1页
据《科学时报》2011年8月17日报道,8月16日上午,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的中国首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海洋二号”,是我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该卫星集主、被动微波遥感器于一体,具有高精度测轨、定轨能力与全天候、全... 据《科学时报》2011年8月17日报道,8月16日上午,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的中国首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海洋二号”,是我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该卫星集主、被动微波遥感器于一体,具有高精度测轨、定轨能力与全天候、全天时、全球探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卫星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环境监测卫星 海洋动力 探测能力 微波遥感器 高精度 全天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实验全景播放
17
作者 许斌 《太空探索》 2003年第2期6-9,共4页
发射飞船,不光是要把人送上去,还有就是要在太空这个环境中,进行多项科学试验。在神舟四号飞船上,共开展了8项在轨应用任务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在52件有效载荷设备中,有33件科学设备是首次上天。
关键词 微波遥感器 空间实验 微波辐射计 雷达高度计 雷达散射计 有效载荷 航天飞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发布海洋二号卫星数据产品
18
《太空探索》 2012年第5期5-5,共1页
中国国家海洋局3月30日举行海洋二号卫星数据产品发布会,向社会发布海洋二号卫星数据产品,介绍数据产品申请的规则与流程。据介绍,海洋二号卫星(HY-2)是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该卫星集主、被动微波遥感器于一体,具有高精... 中国国家海洋局3月30日举行海洋二号卫星数据产品发布会,向社会发布海洋二号卫星数据产品,介绍数据产品申请的规则与流程。据介绍,海洋二号卫星(HY-2)是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该卫星集主、被动微波遥感器于一体,具有高精度测轨、定轨能力与全天候、全天时、全球探测能力。其主要使命是监测和调查海洋环境,获得包括海面风场、浪高、海流、海面温度等多种海洋动力环境参数,可直接为灾害性海况预警预报提供实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二号卫星 数据产品 海洋动力环境卫星 探测能力 产品发布会 国家海洋局 微波遥感器 卫星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掀开科学实验的红盖头
19
作者 宋丽芳 《太空探索》 2003年第4期12-12,共1页
神舟四号飞船去年12月30日发射升空后,7天的太空旅行让随飞船上天的有效载荷“满载而归”,部分科学实验结果已新鲜出炉。
关键词 神舟四号飞船 带电粒子辐射 中性大气 监测数据 高能带电粒子 电子 充电效应 光电效应 多模态微波遥感器 中国 辐射计 高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地质勘探、地表测量的机载侧视雷达
20
作者 林溪波 《上海航天》 1992年第2期42-45,33,共5页
叙述了机载侧视雷达的雷达方程,推导了真实孔径侧视雷达的距离分辨率和其他技术参数,给出了机载侧视雷达所采用的频段和天线的极化形式,论述了地质勘探的查看方向和俯角,阐述了地表粗糙度测量等实际应用问题.
关键词 侧视雷达 微波遥感器 大地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