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照射下大理岩孔隙结构变化特征及能量演化规律
1
作者 李想 杨建国 +2 位作者 杨博 李杰林 周科平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0-480,共11页
为研究大理岩在不同微波照射功率和辐射时间下的孔隙结构变化及强度劣化特征,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不同微波照射功率和辐射时间下大理岩的孔隙结构演化特征,并通过声波和岩石力学强度等测试工作进行验证。同时,建立微波照射下岩石的损... 为研究大理岩在不同微波照射功率和辐射时间下的孔隙结构变化及强度劣化特征,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不同微波照射功率和辐射时间下大理岩的孔隙结构演化特征,并通过声波和岩石力学强度等测试工作进行验证。同时,建立微波照射下岩石的损伤劣化模型,并基于能量耗散理论分析了大理岩的能量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微波照射功率和辐射时间的增加,大理岩的质量、硬度、波速、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参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孔隙度升高;随着微波照射功率和辐射时间的增加,试样内部能量发生转换,耗散能能量占比不断增加,弹性能能量占比不断减少。研究结果揭示了微波照射下大理岩内部孔隙结构变化及能量演化规律,对其他类型岩石损伤演化机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照射功率 微波辐射时间 孔隙结构 损伤模型 能量演化 岩石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加热制备低水硼酸锌 被引量:2
2
作者 童孟良 唐有根 +1 位作者 李平辉 梁美东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4,共3页
以硼砂和硫酸锌为原料,研究了微波加热制备低水硼酸锌(2ZnO.3B2O3.3.5H2O)的工艺,考察了反应温度、液固质量比、微波辐射时间、微波功率等因素对硼酸锌产率和粒径分布的影响,通过优化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8... 以硼砂和硫酸锌为原料,研究了微波加热制备低水硼酸锌(2ZnO.3B2O3.3.5H2O)的工艺,考察了反应温度、液固质量比、微波辐射时间、微波功率等因素对硼酸锌产率和粒径分布的影响,通过优化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85℃,液固质量比3∶1,微波辐射时间50 min,微波功率630 W的条件下可制备平均粒径为10.16μm的低水硼酸锌,产率达99.18%。同时采用XRD及TG分析对产品进行表征,XRD谱图与低水硼酸锌标准谱图吻合,TG分析显示产品脱水温度与低水硼酸锌的理论脱水温度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低水硼酸锌 微波辐射时间 微波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葡萄籽油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全胜 崔艳丽 李瑾瑜 《农产品加工》 2007年第6期36-37,共2页
  在葡萄酿造业与葡萄汁加工业中约产生20%~30%的残渣,葡萄籽和葡萄皮是主要成分,其中葡萄籽约占残渣重量的60%.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对葡萄皮渣化学成分的深入研究,发现葡萄皮籽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并积极展开一系列的开发研究,如...   在葡萄酿造业与葡萄汁加工业中约产生20%~30%的残渣,葡萄籽和葡萄皮是主要成分,其中葡萄籽约占残渣重量的60%.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对葡萄皮渣化学成分的深入研究,发现葡萄皮籽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并积极展开一系列的开发研究,如从葡萄籽中提取油质、低聚原花青素、蛋白质等,葡萄皮中提取花青色素、葡萄皮色素、果胶、酒石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油 微波辅助提取 葡萄皮 皮渣 原花青素 化学成分 酿造业 花青 提取率 微波辐射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木材微波脱脂工艺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霞 刘元 李贤军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0-43,共4页
系统研究了微波功率密度、辐射时间和木材初含水率(MC)对马尾松木材脱脂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脱脂率随微波功率密度的增大和辐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初含水率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优化脱脂工艺为:微波功率密度4 000 kW/m^3、微... 系统研究了微波功率密度、辐射时间和木材初含水率(MC)对马尾松木材脱脂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脱脂率随微波功率密度的增大和辐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初含水率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优化脱脂工艺为:微波功率密度4 000 kW/m^3、微波辐射5 min、试件初含水率约80%,马尾松木材的脱脂率达56.24%,且试件内外层脱脂率无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脱脂 微波功率密度 微波辐射时间 木材初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poly(amino-quinone) by microwave-assisted solid-state polymerization
5
作者 李海普 万俊杰 +1 位作者 王帅 常庆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3期467-471,共5页
Microwave irradiation was employed to assist the synthesis of poly(amino-quinone) (PAQ) from p-benzoquinone and diamines in solid state. The effects of power, time, and pattern (continuously or intermittently) o... Microwave irradiation was employed to assist the synthesis of poly(amino-quinone) (PAQ) from p-benzoquinone and diamines in solid state. The effects of power, time, and pattern (continuously or intermittently) of microwave irradiation on yield and intrinsic viscosity of PAQs were studied. It is shown that the continuous microwave irradiation at a high power leads to rapid increase of yield and a sudden halt in polymerization afterwards, due to the subsequent loss of volatile reactants at a high reaction temperature. Alternatively, the high-pow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is applicable to raising the yield if used intermittently. In contras4 the low-pow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favours the way of continuous exposure to ensure sufficient heat for polymerization. In both cases of high and low power, the yield and intrinsic viscosity can be further promoted by prolonging the exposure time. It is found that under a preliminarily optimized condition of intermittent irradiation at 490 W with six sequences of 5 min irradiation followed by 5 rain interval, the yield and intrinsic viscosity of PAQ from p-benzoquinone and p-phenylene diamine can reach as high as 83% and 41.9 mL/g,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amino-quinone) MICROWAVE solid-state re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