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辅助液相还原法制备针状纳米镍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锡凤 袁剑 +4 位作者 程晓农 殷恒波 徐驰 吴静波 喻龙宝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6-68,73,共4页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在水体系中,以醋酸镍为前驱体,水合肼为还原剂,氢氧化钠为pH值调节剂,引入微波辐照,加入适量自制表面活性剂为修饰剂,合成了长85~95nm、直径为3~6nm的针形纳米镍。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热重...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在水体系中,以醋酸镍为前驱体,水合肼为还原剂,氢氧化钠为pH值调节剂,引入微波辐照,加入适量自制表面活性剂为修饰剂,合成了长85~95nm、直径为3~6nm的针形纳米镍。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热重-差热分析(TG-DSC)对纳米镍进行了表征。将所制备的纳米镍添加到成品润滑油15W/40SF汽油机油中,考察了添加前后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纳米镍后较大程度地降低了成品润滑油的摩擦因数,显著改善了成品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添加量的增加对润滑油摩擦性能的改善略有提高,但提高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镍 微波辅助液相还原法 针状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polyol法制备纳米金属镍及磁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小兵 刘先松 +2 位作者 Udi Meridor Aviad Frydman Aharon Gedanken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3-556,共4页
采用微波辅助polyol法成功地制备了直径范围在5~10nm、100~180nm的单分散Ni球,对其磁性进行了测量分析。用XRD和EDAX,接着用TEM和MFM分别对制备的样品进行测试,并用VSM和SQUID进一步讨论了铁磁/反铁磁的界面耦合效应。XRD显示该... 采用微波辅助polyol法成功地制备了直径范围在5~10nm、100~180nm的单分散Ni球,对其磁性进行了测量分析。用XRD和EDAX,接着用TEM和MFM分别对制备的样品进行测试,并用VSM和SQUID进一步讨论了铁磁/反铁磁的界面耦合效应。XRD显示该样品是面心立方结构,EDAX数据表明制备过程中镍球被轻微氧化,MFM和TEM观察结果显示样品金属镍是比较理想的球型,VSM测试结果表明Ni纳米球具有典型的铁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Ni球 微波辅助polyol还原法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微波辅助还原法制备碳载PdAu催化剂的影响及甲酸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秋明 邬冰 高颖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89-1193,共5页
采用微波辅助还原法制备出高活性碳载PdAu电催化剂,催化剂中Pd与Au能够形成合金,改变了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的电子结构。使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P123表面活性剂制备出的催化剂能够不同程度地促进催化剂中活性粒子的分散,且大幅度提高催... 采用微波辅助还原法制备出高活性碳载PdAu电催化剂,催化剂中Pd与Au能够形成合金,改变了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的电子结构。使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P123表面活性剂制备出的催化剂能够不同程度地促进催化剂中活性粒子的分散,且大幅度提高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其中使用表面活性剂P123制备的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峰电流密度可达到196.8×10-3A/cm2,甲酸氧化4030 s后的稳定电流密度可达21.6×10-3A/cm2。CO类强吸附物种在电极表面的吸附依然是电流衰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还原法 Pd Au 电化学催化 甲酸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纳米晶体的微波辅助polyol法可控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章成文 刘先松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10年第4期56-58,共3页
通过微波辅助polyol法合成多种形态的镍纳米晶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样品的结构和微观形貌,使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镍纳米晶体的磁性能。XRD结果显示,样品为面心立方结构;TEM结果显示通过控制实验条件,... 通过微波辅助polyol法合成多种形态的镍纳米晶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样品的结构和微观形貌,使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镍纳米晶体的磁性能。XRD结果显示,样品为面心立方结构;TEM结果显示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可以得到单分散的球状、链状、头发状镍纳米晶体。VSM分析结果,表明头发状镍纳米晶体具有典型的铁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纳米晶体 微波辅助polyol 可控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表面活性剂条件下微波液相Cu2O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伟超 周烈兴 +2 位作者 解林坤 秦永剑 柴希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4-609,共6页
在不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采用微波辅助液相还原法,以五水硫酸铜为铜源,葡萄糖为还原剂,通过调节葡萄糖的用量,制备了3种形貌的亚微米Cu2O材料,实现了球体、八面体和正方体形Cu2O超细晶颗粒的可控合成,利用XRD、TEM、SEM和光催... 在不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采用微波辅助液相还原法,以五水硫酸铜为铜源,葡萄糖为还原剂,通过调节葡萄糖的用量,制备了3种形貌的亚微米Cu2O材料,实现了球体、八面体和正方体形Cu2O超细晶颗粒的可控合成,利用XRD、TEM、SEM和光催化性能对Cu2O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由XRD分析可知,3种形貌的Cu2O纯度均很高.BET分析表明,球体Cu2O具有较高的BET比表面积,可以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具有更高的降解能力.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的结果表明,3种形貌的Cu2O均表现出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在40 min时降解率均达94%以上.其中球体亚微米Cu2O颗粒对MB模拟废水的降解更为彻底,降解率达97%以上,其一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八面体和正方体Cu2O的2.10倍和1.5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 液相还原法 氧化亚铜 形貌控制合成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