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线与超声波复合诱变选育红曲色素高产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兴秀 方春玉 +4 位作者 周健 邓静 李雷 张光艳 蒋培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6-69,共4页
以红曲霉为出发菌株,用酶法制备原生质体,然后通过紫外线和超声波诱变方法对其复合诱变来选育高产红曲色素的菌株。试验结果表明:在超声波20min+紫外线100s的复合诱变条件下,红曲霉菌发酵产红曲色素色价值可高达128.8U/mL,与出发菌株相... 以红曲霉为出发菌株,用酶法制备原生质体,然后通过紫外线和超声波诱变方法对其复合诱变来选育高产红曲色素的菌株。试验结果表明:在超声波20min+紫外线100s的复合诱变条件下,红曲霉菌发酵产红曲色素色价值可高达128.8U/mL,与出发菌株相比,色价提高了12.6%~69.03%。经3次传代培养,色价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原生质 紫外线+超声波复合诱变 红曲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联合硫酸二乙酯对海洋真菌TS67的复合诱变育种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淑媛 王素英 +1 位作者 涂敏勤 马永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49-2250,2261,共3页
[目的]通过复合诱变,提高生防菌-海洋真菌TS67抑菌活性和稳定性。[方法]以海洋真菌TS67菌株为出发菌株,以玉蜀黍平脐蠕孢菌为指示菌,采用超声波-硫酸二乙酯(DES)对其孢子悬液进行复合诱变,考察了超声波以低超声功率长时间单因子诱变、2%... [目的]通过复合诱变,提高生防菌-海洋真菌TS67抑菌活性和稳定性。[方法]以海洋真菌TS67菌株为出发菌株,以玉蜀黍平脐蠕孢菌为指示菌,采用超声波-硫酸二乙酯(DES)对其孢子悬液进行复合诱变,考察了超声波以低超声功率长时间单因子诱变、2%DES单因子诱变及两者结合的复合因子处理海洋真菌TS67的诱变效果。[结果]通过2%DES和超声波(200 W,22 kHz,15 min)复合因子诱变,获得1株高产菌株UD-77。试验表明,UD-77的抑菌活性比原始菌株提高了37.5%。经6代传代试验,UD-77高效突变株抑菌圈直径稳定在22 mm以上。[结论]采用超声波结合DES的复合诱变强度和诱变效果均好于任一种单因子诱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诱变 超声波-硫酸二乙酯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对酿酒酵母诱变作用的初探 被引量:8
3
作者 田三德 孙鹏 任红涛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12-14,共3页
通过利用现有超声波仪器对酿酒酵母进行诱变作用试验,初步探讨了超声波对酿酒酵母致突变的因果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内,超声波频率越高对试验菌株的致死率越高;同一频率,超声波辐射时间增加也可使试验菌株的致死率增高,同时... 通过利用现有超声波仪器对酿酒酵母进行诱变作用试验,初步探讨了超声波对酿酒酵母致突变的因果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内,超声波频率越高对试验菌株的致死率越高;同一频率,超声波辐射时间增加也可使试验菌株的致死率增高,同时经过诱变处理后的菌株其生理生化特性也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致死率 酿酒酵母 微生物细胞 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诱变对猴头菇粗多糖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帅 程昊 +1 位作者 邱彩霞 陈贤如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6-130,共5页
考察超声波诱变对猴头菇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粗多糖含量及活性的影响。将猴头菇菌株进行不同时间的超声波诱变,各诱变菌株经平板培养初筛和液体发酵培养复筛后,最终得到1株菌丝体生物量最大、粗多糖含量最高的猴头菇变异菌株H-2,然后将原... 考察超声波诱变对猴头菇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粗多糖含量及活性的影响。将猴头菇菌株进行不同时间的超声波诱变,各诱变菌株经平板培养初筛和液体发酵培养复筛后,最终得到1株菌丝体生物量最大、粗多糖含量最高的猴头菇变异菌株H-2,然后将原始菌株和H-2菌株进行袋料栽培以获得子实体,并对子实体粗多糖含量进行了比较,最后,比较了原始菌株和H-2菌株子实体粗多糖的抑菌活性。变异菌株H-2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粗多糖含量比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1.2%和2.3%,并且H-2子实体粗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菌效果。猴头菇菌株经适当时间的超声波诱变后,可以提高其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粗多糖的含量和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 超声波诱变 菌丝体 子实体 粗多糖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诱变对木霉菌株T-LJ和T-YM生长及其耐盐性的影响
5
作者 杜晓婷 曹莹 +2 位作者 刘佳 张树武 徐秉良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5,共7页
【目的】获得高效生长和耐盐的木霉诱变菌株。【方法】以从盐碱土中分离的2株木霉菌株(T-LJ和T-YM)为原始菌株,基于菌株菌落直径和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筛选其微波诱变参数,分析诱变菌株的耐盐特性。【结果】与原始菌株相比,诱变60 s对... 【目的】获得高效生长和耐盐的木霉诱变菌株。【方法】以从盐碱土中分离的2株木霉菌株(T-LJ和T-YM)为原始菌株,基于菌株菌落直径和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筛选其微波诱变参数,分析诱变菌株的耐盐特性。【结果】与原始菌株相比,诱变60 s对木霉菌株T-LJ菌落的促生效果最佳,培养1 d后其菌落直径增加了60.0%;诱变15 s对木霉菌株T-YM菌落的促生效果最佳,培养1 d后其菌落直径增加了33.3%。当NaCl质量浓度为20~50 mg/mL、诱变时间为75 s时,木霉菌株T-LJ的菌落直径显著增大,尤其当NaCl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其菌落直径增加最为显著,较原始菌株增加20.0%。当NaCl质量浓度为20 mg/mL、诱变时间为30 s时,木霉菌株T-YM的菌落直径较原始菌株增加30.8%;当NaCl质量浓度大于20 mg/mL、诱变时间为30~60 s时,木霉T-YM菌株的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原始菌株。【结论】研究获得了影响木霉菌株T-LJ和T-YM生长和高效耐盐的关键微波诱变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 微波诱变 盐胁迫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诱变结合化学诱变选育纤维素酶高产菌的研究 被引量:39
6
作者 兰时乐 李立恒 +2 位作者 王晶 赵谦 周馥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2-25,共4页
以纤维素酶产生菌TP1202为出发菌株,通过微波诱变和硫酸二乙酯、氯化锂诱变剂进行诱变,选育到1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AS5。在适宜条件下,其产生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CMC),滤纸酶活力(FPA)和棉花糖酶活力分别是出发菌株的107%、152.4%和140... 以纤维素酶产生菌TP1202为出发菌株,通过微波诱变和硫酸二乙酯、氯化锂诱变剂进行诱变,选育到1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AS5。在适宜条件下,其产生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CMC),滤纸酶活力(FPA)和棉花糖酶活力分别是出发菌株的107%、152.4%和14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诱变 化学诱变 纤维素酶 绿色木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诱变选育高效溶磷木霉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薛应钰 叶巍 +2 位作者 张树武 刘佳 徐秉良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1-236,共6页
为了获得高效溶磷菌株,对木霉菌T6菌株进行微波诱变处理,测定并分析了微波输出功率和辐照时间等参数对诱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诱变条件是微波输出功率900 W,辐照时间70 s,且在此条件下得到8株具有较高溶磷能力的突变菌株T6-9、T6... 为了获得高效溶磷菌株,对木霉菌T6菌株进行微波诱变处理,测定并分析了微波输出功率和辐照时间等参数对诱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诱变条件是微波输出功率900 W,辐照时间70 s,且在此条件下得到8株具有较高溶磷能力的突变菌株T6-9、T6-33、T6-93、T6-126、T6-157、T6-188、T6-196和T6-203。经过多代转接培养最后得到一株遗传稳定的溶磷木霉菌株T6-157,该菌株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溶磷量为204.46 mg·L^(-1),与出发菌株相比,溶磷量提高了107.97%,植酸酶活性提高了57.35%,且突变菌株对土传植物病原菌的拮抗能力也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 微波诱变 溶磷能力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微波复合诱变选育高产酿酒酵母菌株 被引量:8
8
作者 曾庆梅 李志强 +3 位作者 司文攻 魏春燕 靳靖 吴聪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329-332,共4页
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人们在微生物遗传育种的研究中,逐渐认识到微波作为一种物理诱变剂具有显著的成效,本试验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31206作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照射、微波辐照复合诱变选育出一株高产酿酒酵母菌株Y-... 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人们在微生物遗传育种的研究中,逐渐认识到微波作为一种物理诱变剂具有显著的成效,本试验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31206作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照射、微波辐照复合诱变选育出一株高产酿酒酵母菌株Y-9-3,产酒精度达1 8.0%,经8次传代发酵培养表明其具有较好地遗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诱变 酿酒酵母 高产 酒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凝乳酶黑曲霉JG的微波诱变育种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邵淑娟 李铁柱 +1 位作者 李倬林 杨贞耐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7-50,共4页
采用微波辐照方法对产凝乳酶的黑曲霉JG进行诱变处理,在酪蛋白培养基上以凝乳圈直径为指标进行初筛,在基础固态发酵培养基上进行复筛,选育出具有遗传稳定性的突变株WB6-3、WB2-5,凝乳活力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5%和14%。
关键词 凝乳酶 微波诱变 菌种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必特螺旋霉素基因工程菌的微波诱变 被引量:13
10
作者 戴剑漉 李瑞芬 +1 位作者 武临专 王以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06-410,428,共6页
本文探讨微波诱变对新一代必特螺旋霉素基因工程菌的育种效果。以经紫外诱变筛选的新一代必特螺旋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spiramyceticusNBT-U149为出发菌株进行微波诱变筛选。辐射分四种方式:培养皿加盖冷却;加盖不冷却;不加盖冷却;... 本文探讨微波诱变对新一代必特螺旋霉素基因工程菌的育种效果。以经紫外诱变筛选的新一代必特螺旋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spiramyceticusNBT-U149为出发菌株进行微波诱变筛选。辐射分四种方式:培养皿加盖冷却;加盖不冷却;不加盖冷却;不加盖不冷却,辐射时间分别为10、20、30、40、50、60、80、100和120 s。每次辐射5 s后,冰上快速冷却20 s再照射,并将照射时间累计。以不同的辐射时间设定为不同的微波处理剂量,计算致死率。结果表明,必特菌株对微波敏感,微波辐射60 s时致死率达到92.55%。微波诱变在以脉冲频率为2450MHz的800W家用微波炉条件下,其最佳作用方式为培养皿不加盖、冰上快速冷却,最佳辐射时间为50 s。初筛摇瓶正突变率达到57.14%,复筛摇瓶发酵效价是出发菌株1.6倍以上的有10株,占初筛菌株的2%。最终筛选得到突变株Streptomyces spiramyceticusNBT-UM22,其必特螺旋霉素发酵产量是出发菌株的1.87倍,且组分比例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特螺旋霉素 微波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诱变高产L-乳酸细菌的选育与表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伟 王鹏 +2 位作者 张兴 黄臣勇 施雪华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4-548,共5页
采用带水循环冷却器的微波装置,在低功率微波条件下,对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亚种(Lactobacillus caseisub sp.rhamnosus)X1-12进行诱变处理,在微波功率为400,W、辐射时间3,min的诱变条件下得到一突变菌株W4-3-9,其L-乳酸产量为115.8,g/L,比... 采用带水循环冷却器的微波装置,在低功率微波条件下,对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亚种(Lactobacillus caseisub sp.rhamnosus)X1-12进行诱变处理,在微波功率为400,W、辐射时间3,min的诱变条件下得到一突变菌株W4-3-9,其L-乳酸产量为115.8,g/L,比原始菌株X1-12提高了58.0,%,连续遗传10代,产酸性状稳定.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未辐射的原始菌株和高产酸的突变菌株的表面形态和DNA进行观察对比,获得了微波辐射前后干酪乳杆菌的细胞表面形态和DNA的AFM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诱变效应 乳杆菌 L-乳酸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凝乳酶高产菌株的微波诱变 被引量:5
12
作者 梅林 陈芳 +1 位作者 阚睿 徐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0-122,共3页
以1株产凝乳酶枯草芽孢杆菌菌株为对象,对其进行微波诱变处理,考察诱变时间、诱变频率对菌株诱变效果影响,得到最佳诱变条件为:诱变时间为4 min,诱变功率为450 W;获得1株高凝乳酶活菌株(菌株编号为BsB1.1),其遗传稳定性良好,凝乳酶活达... 以1株产凝乳酶枯草芽孢杆菌菌株为对象,对其进行微波诱变处理,考察诱变时间、诱变频率对菌株诱变效果影响,得到最佳诱变条件为:诱变时间为4 min,诱变功率为450 W;获得1株高凝乳酶活菌株(菌株编号为BsB1.1),其遗传稳定性良好,凝乳酶活达到516.12 U/g,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凝乳酶 微波诱变 诱变时间 诱变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黄被孢霉高产花生四烯酸菌株的微波诱变育种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丽娜 汤华成 于长青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7-121,共5页
为获得生长活力较强、产ARA能力强的菌株,以干菌重、微生物油脂产量和花生四烯酸(ARA)产量为评价指标,采用两轮微波诱变的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微波累计加热时间,并采用气相色谱分析ARA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微波频率为高档,累计加热... 为获得生长活力较强、产ARA能力强的菌株,以干菌重、微生物油脂产量和花生四烯酸(ARA)产量为评价指标,采用两轮微波诱变的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微波累计加热时间,并采用气相色谱分析ARA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微波频率为高档,累计加热时间为35 s,其致死率为78.3%。经过两轮微波诱变及菌种筛选,获得一株高产菌株W35s2-153,其生物量为30.85 g/L,总油脂含量为15.5 g/L,ARA质量浓度为2.61 g/L,ARA产量比原始对照菌株提高3.18倍,并且遗传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四烯酸 深黄被孢霉 微波 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铁硫杆菌的微波诱变及对低品位黄铜矿的生物浸出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晓军 宫磊 +1 位作者 孟运生 蒋金娥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3-97,共5页
研究微波辐照诱变氧化铁硫杆菌T.f菌以及浸出低品位黄铜矿的效果。结果表明,微波辐照能够引起浸矿细菌产生变异,提高菌种的活性。诱变菌比原始菌的活性提高了39.96%。T.f菌经微波处理,浸矿性能有明显提高。与T.f菌相比,诱变后的T.f菌对... 研究微波辐照诱变氧化铁硫杆菌T.f菌以及浸出低品位黄铜矿的效果。结果表明,微波辐照能够引起浸矿细菌产生变异,提高菌种的活性。诱变菌比原始菌的活性提高了39.96%。T.f菌经微波处理,浸矿性能有明显提高。与T.f菌相比,诱变后的T.f菌对原生铜矿的浸出率提高了31.44%,对易浸的次生硫化铜矿浸出率从53.66%提高到74.97%,总铜浸出率从32.43%提高到56.58%,浸出终点比原始菌提前了5~10d。诱变后的T.f菌对以黄铜矿为主的多金属铜矿具有较好的浸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硫杆菌 黄铜矿 低品位 生物浸出 微波诱变 浸出率 辐照诱变 浸矿细菌 微波辐照 微波处理 硫化铜矿 浸出效果 多金属 活性 原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结合盐酸羟铵诱变选育高产醋酸菌 被引量:5
15
作者 贺小贤 赵会芳 +1 位作者 孙福林 刘苗苗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4-77,共4页
以醋酸菌AFA-01为出发菌株,首先利用微波诱变菌株,之后再采用盐酸羟铵点式平板法处理,获得产酸性能较好的突变株AFA-WH3,其产酸量为7.35g/100m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43.55%,乙醇脱氢酶(ADH)活力达2786U/mL,较出发菌株提高94.83%。该菌株经... 以醋酸菌AFA-01为出发菌株,首先利用微波诱变菌株,之后再采用盐酸羟铵点式平板法处理,获得产酸性能较好的突变株AFA-WH3,其产酸量为7.35g/100m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43.55%,乙醇脱氢酶(ADH)活力达2786U/mL,较出发菌株提高94.83%。该菌株经8次传代,产酸稳定,可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菌 微波诱变 盐酸羟铵诱变 乙醇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酶产生菌微波-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及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苗长林 罗文 +4 位作者 吕鹏梅 李惠文 杨玲梅 袁振宏 蒋剑春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0-34,共5页
采用微波-亚硝基胍诱变方法对粗酶活为10 U/mL的米黑根毛霉进行诱变处理以获得高产酶能力的菌株,实验获得最佳诱变条件为:功率500 W微波处理时间为100 s,亚硝基胍处理时间为45 min。通过荧光圈初筛和摇瓶复筛,筛选出一株酶活可达20.50 U... 采用微波-亚硝基胍诱变方法对粗酶活为10 U/mL的米黑根毛霉进行诱变处理以获得高产酶能力的菌株,实验获得最佳诱变条件为:功率500 W微波处理时间为100 s,亚硝基胍处理时间为45 min。通过荧光圈初筛和摇瓶复筛,筛选出一株酶活可达20.50 U/mL突变菌株,该菌株比原始出发菌株脂肪酶活力提高了105%,将MN4连续传代5次,酶活稳定。对MN4突变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N4突变菌株最适产酶条件为:发酵温度30℃,起始pH值为7.0,发酵时间4 d。在此条件下,该突变菌株所产脂肪酶活最高,达22.90 U/mL,产酶活力相对原始出发菌株提高了129.0%。试验结果表明:微波、亚硝基胍对米黑根毛霉菌体细胞的致死作用表现出相似的趋势,在一定范围内都与诱变时间呈线性正相关。微波-亚硝基胍复合处理还呈现一定的协同效应,可以减弱单一诱变剂反复诱变产生的诱变抗性和饱和性,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诱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微波 亚硝基胍 诱变 米黑根毛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霉素产生菌微波诱变育种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童应凯 王惠 +1 位作者 吴兆亮 胡金刚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0期70-72,共3页
采用微波诱变方法对黄霉素产生菌进行诱变处理,利用菌株抗自身代谢物的特征,在添加高浓度的黄霉素的分离培养基上选育获得比出发菌株单位提高的突变株sg2-M-2,效价比原始菌株提高了6.2倍。而且变株的菌落形态与亲本菌株差异较大。
关键词 黄霉素 微波诱变 菌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菌702抗药性致死突变标志微波诱变筛选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涂璇 涂晓嵘 +1 位作者 张智平 涂国全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筛选出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高产链霉菌702突变株。方法分别以链霉菌702菌株为试验材料和以庆大霉素为敏感抗生素建立链霉菌702孢子致死突变标志的微波诱变筛选模型,通过微波对链霉菌702菌株孢子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变处理,将诱变处理后... 目的筛选出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高产链霉菌702突变株。方法分别以链霉菌702菌株为试验材料和以庆大霉素为敏感抗生素建立链霉菌702孢子致死突变标志的微波诱变筛选模型,通过微波对链霉菌702菌株孢子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变处理,将诱变处理后的孢子悬液涂布于含致死浓度的庆大霉素的PDA平板培养基上,获得抗庆大霉素突变株,分别挑取单个抗药性突变菌株进行摇瓶初筛和复筛。生物效价测定采用一剂量法。结果微波处理30s对菌株的致死率可达70.53%,抗药性突变率高达23.13%,获得的抗药性突变株经过摇瓶初筛和复筛,获得高产突变株20-29-47菌株,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摇瓶发酵单位达到1478μg/ml,比出发菌株发酵单位986μg/ml提高了49.9%。结论采用抗药性致死突变标志的微波诱变筛选模型可以获得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链霉菌702高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702 抗药性致死突变标志 微波诱变 菌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结合紫外诱变选育辅酶Q_(10)高产菌株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俊丰 郑方亮 +8 位作者 艾海新 朱春玉 季士坤 丁国伟 白婷婷 王加友 李雪娇 朱光宇 刘宏生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57-62,共6页
以根瘤土壤杆菌LNUB335为出发菌株,以维生素K3和NaN3双抗性为筛选标记,在根瘤土壤杆菌中首次利用紫外线及微波联合诱变处理,获得1株生产性能比LNUB335显著提高的突变株ARN007,其CoQ10产量为12.01mg/L,较出发菌株提高68.67%,每克干细胞含... 以根瘤土壤杆菌LNUB335为出发菌株,以维生素K3和NaN3双抗性为筛选标记,在根瘤土壤杆菌中首次利用紫外线及微波联合诱变处理,获得1株生产性能比LNUB335显著提高的突变株ARN007,其CoQ10产量为12.01mg/L,较出发菌株提高68.67%,每克干细胞含CoQ102.46mg,较出发菌株提高38.20%。通过传代实验证明该突变株的遗传性稳定,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实验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Q10 诱变育种 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诱变对黄原胶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贺迎 潘延云 +2 位作者 周艳芬 武金霞 阎静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S1期40-43,共4页
用高强度微波处理黄原胶生产菌——黄单胞菌对其进行诱变,设计了一种稀释培养基的筛选方法,得到了5株性能稳定、高产率的突变株,其中P402-21的产胶浓度为3.284%,高于出发菌12.96%。
关键词 微波诱变 黄单胞菌 筛选 黄原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