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太阳能电站微波能量传输验证方案设计 被引量:15
1
作者 董亚洲 董士伟 +4 位作者 王颖 付文丽 李小军 高式昌 韦高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8,共8页
微波能量传输技术作为空间太阳能电站(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SSPS)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的研究和验证工作均集中在各单项技术的突破和验证,缺乏针对SSPS系统特点的全面优化设计。文章根据SSPS的工作模式给出了全面验证空间太阳能电... 微波能量传输技术作为空间太阳能电站(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SSPS)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的研究和验证工作均集中在各单项技术的突破和验证,缺乏针对SSPS系统特点的全面优化设计。文章根据SSPS的工作模式给出了全面验证空间太阳能电站微波能量传输的验证系统方案设计,对收发天线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利用了幅度近似高斯分布的发射阵列场分布设计和低反射的接收整流阵列设计,以高精度来波方向测量和高精度移相控制为波束指向控制的技术途径。对验证系统的波束收集效率进行了分析,收集效率可达94.2%,比传统均匀分布系统高出17.6%。验证系统可从系统规模缩比、波束扫描范围、发射天线口径场分布、整流天线处功率密度、反向波束控制方法等方面模拟SSPS微波能量传输工作模式,推动SSPS系统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微波能量传输 场分布 整流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能量传输系统设计及试验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颖 韦高 +4 位作者 董亚洲 董士伟 付文丽 李小军 冉立新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7,共9页
面向空间太阳能电站应用,进行了固态体制微波能量传输技术研究。针对能量传输波束扩散导致收集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了基于人工媒质理论设计的完美匹配层的能量接收整流表面,通过调节人工媒质单元的结构参数实现天线输出阻抗与整流电路输... 面向空间太阳能电站应用,进行了固态体制微波能量传输技术研究。针对能量传输波束扩散导致收集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了基于人工媒质理论设计的完美匹配层的能量接收整流表面,通过调节人工媒质单元的结构参数实现天线输出阻抗与整流电路输入阻抗的共轭匹配,同时抑制整流电路高次谐波,省去原有匹配及低通滤波器,简化电路结构、实现高效微波能量吸收与转换。以空间太阳能电站规定的波束中心传输微波功率密度限制作为能量接收整流表面设计的约束条件,设计能量接收整流表面,结合固态体制微波能量发射端,搭建5.8GHz小规模微波能量传输系统开展了地面试验验证,实测结果显示整流表面能量转换效率最高为57.7%。此次试验验证了先进的固态能量传输试验系统,为空间太阳能地面缩比试验及未来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微波能量传输 天线 完美匹配层 整流 波束中心 功率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微波能量传输的圆极化接收整流天线 被引量:3
3
作者 胡浩 孔力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47,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用于微波能量传输的圆极化接收整流天线。用内环开槽的圆环形微带天线作为接收天线,在工作频率5.8GHz时得到的轴比为1.2dB,使用肖特基势垒二极管作为整流部分。通过测量接收整流天线的能量转换效率和输出功率,证明其非...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用于微波能量传输的圆极化接收整流天线。用内环开槽的圆环形微带天线作为接收天线,在工作频率5.8GHz时得到的轴比为1.2dB,使用肖特基势垒二极管作为整流部分。通过测量接收整流天线的能量转换效率和输出功率,证明其非常适用于移动物体间的微波能量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极化 接收整流天线 微带天线 微波能量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的空间匹配理论 被引量:6
4
作者 黄卡玛 卢萍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31,共7页
微波无线能量传输,即采用微波为载体形式,将能量无线传输到负载端。微波无线能量传输中效率和功率是衡量传输系统的重要指标。目前,仍然缺乏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整体效率的设计方法。文章提出了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空间匹配理论,即... 微波无线能量传输,即采用微波为载体形式,将能量无线传输到负载端。微波无线能量传输中效率和功率是衡量传输系统的重要指标。目前,仍然缺乏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整体效率的设计方法。文章提出了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空间匹配理论,即场匹配、功率匹配和阻抗匹配。根据这一理论设计的传输系统,其传输-转换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无线能量传输 空间匹配理论 传输-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功率分布的微波整流天线阵列功率合成优化方法
5
作者 肖冬萍 陈建楠 +1 位作者 陈宇立 舒梽卿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8-366,共9页
对于大型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其接收天线阵列上微波功率非均匀分布,由于整流电路的特性,采用现有的天线阵列布局和功率合成方式所得的能量转换效率较低。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混合功率合成方法:提出天线单元连接编码规... 对于大型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其接收天线阵列上微波功率非均匀分布,由于整流电路的特性,采用现有的天线阵列布局和功率合成方式所得的能量转换效率较低。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混合功率合成方法:提出天线单元连接编码规则,采用遗传算法将接收天线单元按目标功率进行分组和射频合成,使得各组射频合成后的微波功率均匀化,再输入整流电路;提出整流电路连接编码规则,基于遗传算法,以负载匹配为目标对整流电路进行动态串并联优化,使直流合成后获得最优转换效率。在进行功率合成前,需基于实验系统分析获得整流电路输入功率与转换效率关系、输出伏安特性曲线,从而确定射频功率合成的优化目标。该文以10×10接收阵列天线为例进行分析,将100个单元分为4组进行均匀化射频合成,均匀度评价指标低至1.804;再对整流输出进行串并联优化,在接近负载匹配的情况下使得整流转换效率达到91.37%。结果表明,采用该文提出的方法可快速有效地对接收天线阵列进行混合功率合成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无线能量传输 混合功率合成 编码规则 动态串并联优化 整流电路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的高效率惠更斯超表面透射阵 被引量:5
6
作者 苏东平 张淮清 +2 位作者 肖辉 熊汉 肖冬萍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1,共5页
设计了一款工作在5.8 GHz用于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的双层惠更斯超表面透射阵天线。惠更斯单元由一对1 mm厚的反对称E形单元构成,同时实现360°相位控制和高传输幅度(-0.82 dB)。该设计突破了传统双层频率选择表面的限制,同时提高了透... 设计了一款工作在5.8 GHz用于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的双层惠更斯超表面透射阵天线。惠更斯单元由一对1 mm厚的反对称E形单元构成,同时实现360°相位控制和高传输幅度(-0.82 dB)。该设计突破了传统双层频率选择表面的限制,同时提高了透射阵的辐射性能。透射阵尺寸为380 mm×380 mm,实测结果表明透射阵增益达到26 dB,口径效率为58.7%。在微波无线能量传输外场实验中,测试距离达到18 m,加载透射阵后,接收功率最高获得8.3 dB的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更斯超表面 透射阵 微波无线能量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太阳能电站微波能量反向波束控制技术 被引量:4
7
作者 董士伟 侯欣宾 王薪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102,共12页
微波能量传输设计与验证是中国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各阶段的核心工作,微波能量反向波束控制则是微波能量传输的关键环节。目前的反向波束控制研究都基于微波能量发射阵列具有理想型面的前提,没有考虑空间环境中微波能量发射阵列结构模块... 微波能量传输设计与验证是中国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各阶段的核心工作,微波能量反向波束控制则是微波能量传输的关键环节。目前的反向波束控制研究都基于微波能量发射阵列具有理想型面的前提,没有考虑空间环境中微波能量发射阵列结构模块发生位置和姿态偏差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国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的4个阶段任务,分析了结构模块姿位偏差对整流阵列处功率密度和波束指向误差带来的影响。在已经验证的软件化微波能量反向波束控制基础上,结合结构模块姿位偏差校正,提出了基于相位补偿的反向波束控制技术,并对校正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基于相位补偿的反向波束控制技术对微波能量发射阵列结构模块姿位偏差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校正能力。文章可以为微波能量传输系统的设计和研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微波能量传输 反向波束控制 功率密度 指向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率控制的封闭腔体微波无线输能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敬小炜 景建伟 +1 位作者 闫丽萍 刘长军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57-2261,共5页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封闭腔体内的无线能量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WPT)技术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基于频率控制的WPT技术,可实现对电大封闭腔体(103×λ3)内的多方位传感器进行可控和高效的无线充电.电大腔体内的电...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封闭腔体内的无线能量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WPT)技术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基于频率控制的WPT技术,可实现对电大封闭腔体(103×λ3)内的多方位传感器进行可控和高效的无线充电.电大腔体内的电场分布对频率的变化敏感,利用频率变化实现对封闭腔体场分布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在S波段的1 m3腔体最高WPT传输效率为96.6%.设计的宽带整流电路实测整流效率最高为80%,整流效率高于50%的带宽为1.65 GHz.在2.401~2.495 GHz频段实现控制双接收机的不同工作状态,展现其在航空航天器等封闭空间中为传感器无线供电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大封闭腔体 频率控制 高效率 S波段 微波无线能量传输 整流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低功率双频微波整流电路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煦 王志红 +2 位作者 张海力 李乐 林金俊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77,81,共6页
提出一种应用于低功率的双频输入微波整流电路,采用双频匹配网络和直通滤波器分别实现二极管的输入匹配和抑制双频的基频与高次谐波,当输入为1 m W时,实测结果显示,该整流电路在850 MHz和1.9 GHz频率处分别获得了47%和81.4%的整流效率,... 提出一种应用于低功率的双频输入微波整流电路,采用双频匹配网络和直通滤波器分别实现二极管的输入匹配和抑制双频的基频与高次谐波,当输入为1 m W时,实测结果显示,该整流电路在850 MHz和1.9 GHz频率处分别获得了47%和81.4%的整流效率,输出电压分别为0.53 V和0.70 V,在输入双频信号时输出电压为0.85V,转换效率为60.8%,其低功率输入性能在国内具有先进性,并对RFID、嵌入式传感器电子设备无线输能等领域的应用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流电路 双频 微波能量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界面匹配高效微波整流天线设计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士伟 王颖 +2 位作者 董亚洲 付文丽 李小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87-91,共5页
整流天线效率对远距离微波能量传输的整体效率至关重要.针对传输系统接收整流端效率提升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多界面匹配高效微波整流天线的设计方法.首先对整流天线的效率给出了数学描述,并据此在能量波束入射界面、能量转移界面、能量转... 整流天线效率对远距离微波能量传输的整体效率至关重要.针对传输系统接收整流端效率提升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多界面匹配高效微波整流天线的设计方法.首先对整流天线的效率给出了数学描述,并据此在能量波束入射界面、能量转移界面、能量转换界面、直流合成界面提出了匹配原理和方法.多界面匹配联合就形成了高效整流天线设计方法.最后,根据相关匹配原理进行了实验验证,证实了对波阻抗匹配和输入阻抗匹配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无线能量传输 整流天线 效率 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微波激发装置及其微波整流性能研究
11
作者 王贝贝 张卓越 +4 位作者 王涛 刘文博 侯静 钟宇 陈文琦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1-335,共5页
根据在微波能量传输中可利用微波诱导等离子体进行微波整流的技术思路,制作了一款实验室用低压稳定等离子体激发装置。在2.45GHz的微波作用下,该装置可以将充气压强2666Pa的氖气激发形成等离子体,将电极置入等离子体后,可以检测到直流... 根据在微波能量传输中可利用微波诱导等离子体进行微波整流的技术思路,制作了一款实验室用低压稳定等离子体激发装置。在2.45GHz的微波作用下,该装置可以将充气压强2666Pa的氖气激发形成等离子体,将电极置入等离子体后,可以检测到直流电压信号。研究了直流电压信号与微波激发功率、负载电阻值的关系,计算了其最大整流效率为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能量传输 微波整流 微波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鞘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MEGA型空间太阳能电站聚光系统设计 被引量:39
12
作者 杨阳 段宝岩 +3 位作者 黄进 李勋 张逸群 范健宇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23,共6页
空间太阳能电站聚光系统的尺度在千米级,聚光系统的方案设计涉及光、机、电、热及控制等多个学科。现有的空间太阳能电站聚光系统的设计方案不同程度上存在太阳光收集效率低、收集功率波动大、聚光系统质量高、控制系统复杂等不足。因此... 空间太阳能电站聚光系统的尺度在千米级,聚光系统的方案设计涉及光、机、电、热及控制等多个学科。现有的空间太阳能电站聚光系统的设计方案不同程度上存在太阳光收集效率低、收集功率波动大、聚光系统质量高、控制系统复杂等不足。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高效、稳定、轻质和控制简单的聚光系统设计方案。文章对SSPS-ALPHA方案的聚光系统作了深入分析,并基于与ALPHA方案相同的能量传输假设,针对ALPHA方案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聚光系统设计方案,称之为SSPS-OMEGA方案。通过比对分析,在与ALPHA聚光方案相同收集功率的前提下,OMEGA聚光方案不仅可以高效、稳定地收集太阳光,而且OMEGA方案的功率质量比比ALPHA方案提升了3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光系统 微波能量传输 线聚焦 功率质量比 空间太阳能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双频宽负载整流电路 被引量:2
13
作者 涂世琼 王健 +1 位作者 钱利波 张辉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4-59,共6页
提出一种新型双频宽负载整流电路,它能有效回收环境中的微波电磁能量。该整流电路主要由阻抗压缩匹配网络、肖特基二极管和低通滤波器构成。其中,阻抗压缩匹配网络由一个L型阻抗调节器和一个Π型阻抗匹配器组成,该网络能够在200~4000Ω... 提出一种新型双频宽负载整流电路,它能有效回收环境中的微波电磁能量。该整流电路主要由阻抗压缩匹配网络、肖特基二极管和低通滤波器构成。其中,阻抗压缩匹配网络由一个L型阻抗调节器和一个Π型阻抗匹配器组成,该网络能够在200~4000Ω的负载区间内减小输入阻抗的变化范围,从而提高整流电路的匹配性能。ADS 2017软件仿真结果显示,该整流电路在0.8 GHz和2.4 GHz的RF-DC转换效率最高,分别能达到81.2%和77.8%,转换效率大于50%的输入功率范围在两个频点处分别为17.8 dBm和14.2 dBm,且都可在宽负载(200~4000Ω)范围内实现较高的转换效率,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进一步验证了本文设计的可行性。该整流电路具有结构简单、双频、宽负载、宽输入功率等特性,对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射频标签等领域的无线能量传输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能量传输 转换效率 双频 阻抗匹配 宽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太阳能电站反向波束控制仿真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侯欣宾 王薪 +1 位作者 王立 贾海鹏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87-894,共8页
分析几项重要的空间太阳能电站反向波束控制技术研究工作,提出空间太阳能电站微波无线能量传输(MPT)分系统的初步方案和主要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太阳能电站微波波束发射和反向波束控制仿真模型,重点分析发射天线子阵列的微波馈电相... 分析几项重要的空间太阳能电站反向波束控制技术研究工作,提出空间太阳能电站微波无线能量传输(MPT)分系统的初步方案和主要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太阳能电站微波波束发射和反向波束控制仿真模型,重点分析发射天线子阵列的微波馈电相位误差、频率误差和姿态误差等因素对于系统传输效率的影响,相关结论将为微波无线能量系统的设计和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微波无线能量传输 反向波束 波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发展及关键技术综述 被引量:9
15
作者 仲元昌 魏莹莹 +1 位作者 姚博文 陈泽宇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3-1066,共4页
寻找新型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当今人类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地面太阳能技术是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一。与现有地面太阳能技术相比,空间太阳能电站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发电、效率高、零排放等优点。多年来,许多国家和组织的科学... 寻找新型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当今人类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地面太阳能技术是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一。与现有地面太阳能技术相比,空间太阳能电站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发电、效率高、零排放等优点。多年来,许多国家和组织的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通过不同的途径证明太阳能发电卫星这一方案的可行性,已经取得一些成就,但仍然面临成本、技术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从太阳能发电卫星技术的研发背景、研究现状以及关键技术等方面阐述相关内容,分析建立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可行性,为未来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太阳能发电卫星 微波无线能量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效率宽负载双极化整流天线的设计
16
作者 吴燕军 王健 翁伟明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37,49,共6页
文中提出了一种宽负载的双极化整流天线,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微波电磁能量传输。该整流天线主要由阻抗压缩电路、匹配电路、肖特基二极管和谐波抑制电路构成。其中,阻抗压缩电路由两段短路枝节线组成,该电路能够在负载500~3500Ω范围内减... 文中提出了一种宽负载的双极化整流天线,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微波电磁能量传输。该整流天线主要由阻抗压缩电路、匹配电路、肖特基二极管和谐波抑制电路构成。其中,阻抗压缩电路由两段短路枝节线组成,该电路能够在负载500~3500Ω范围内减小输入阻抗的变化、减小负载对匹配的影响,从而提高整流效率。ADS2020软件仿真结果显示:在频率2.45 GHz且两端的输入功率均为10 dBm时,该双极化整流电路RF-DC的转换效率最高达到81%;负载在1000~3000Ω变化时,整流效率均高于60%;只有一端输入功率时,负载整流效率依然大于50%。实测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进一步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实测发现,天线姿态或端接负载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该整流天线依然能够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本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双极化、宽负载等特性,可实际应用于无线传感节点、物联网等领域的无线供电技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能量传输 双极化整流天线 阻抗压缩 宽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接收阵列天线的反射测量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霞 万韶鹏 黄卡玛 《电子测量技术》 2017年第7期11-15,共5页
在微波无线能量传输(MWPT)中,接收阵列天线通常采用分布式整流将接收到的微波能量转换为直流能量,其天线单元的最大入射功率决定了整流电路的设计。然而,接收阵列天线边缘单元所能接收到的功率小,使所接整流电路阻抗发生变化,与阵列天... 在微波无线能量传输(MWPT)中,接收阵列天线通常采用分布式整流将接收到的微波能量转换为直流能量,其天线单元的最大入射功率决定了整流电路的设计。然而,接收阵列天线边缘单元所能接收到的功率小,使所接整流电路阻抗发生变化,与阵列天线单元失配造成较大的反射。首先从理论上论证了随着接收天线单元输入功率的变化,接收阵列天线边缘单元的反射大于中间单元。然后设计了一个低剖面(0.05λ~2)、高定向性(12.5dBi)、高前后比(27dB)的微带准八木天线作为探头。最后测量了10×10平面接收阵列天线连接整流电路时的反射和入射功率分布图,并计算得到反射因子(反射因子定义为到达接收阵列天线单元表面上的反射功率和入射功率的比值)分布图。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该实验为提高MWPT中接收端的效率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无线能量传输 反射测量 微带准八木天线 阵列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空间太阳能电站电磁波接收装置的思考
18
作者 穆冬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I0007-I0007,共1页
随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能源短缺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早在1968年,美国就提出了利用人造卫星接收太阳能来产生电能,再将电能转化成电磁波的形式,然后利用无线将电磁波传输到地球的构想。随着中国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随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能源短缺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早在1968年,美国就提出了利用人造卫星接收太阳能来产生电能,再将电能转化成电磁波的形式,然后利用无线将电磁波传输到地球的构想。随着中国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研发采用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空间太阳能电站电磁波接收装置,能够解决传统电磁波接收天线稳定性差的缺点,提高太阳能利用率,改善能源短缺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装置 电磁波传输 接收天线 空间太阳能电站 微波无线能量传输 电能转化 能源短缺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